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165章墨河的风光
    所谓墨河试车,其实指的是墨河县,是全中国纬度最高的县,这里是东北最北的地方,气候严寒而干燥,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此时已是冬季,正是墨河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最低气温经常在-40c以下。

    这里现在颇有名气,然而在90年代的时候,全中国人民当中,知道墨河的很少,去旅游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现在为什么这么有名,一是出于当地开发旅游的需要,这里有最美的雪乡,有难得一见的美丽北极光,而且号称是中国极北。就冲这个“极”字,无数中国人就有一种冲动,要去找一下这个“北”。

    不像后来的文人骚客描述那样,也不像当地为了开发旅游而组织的各种诱人的宣传文案,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这里还算宁静美丽,外地来客虽然有一些,但还不算多,也没有后来那么多坑人的把戏。

    来这里试车,是因为要测试严寒下的重卡性能。军方很久之前就相中了这里的极端环境,要求西汽所有新款车型和改进车型都必须在这里接受测试。

    实际上,重要的军用车辆都必须来这里接受测试,不光是军用车辆,民用车辆也有需要,不过测试标准不一样而已。

    到现在为止,在这里接受严寒测试,已经成为了国内绝大多数新车必须经过的一道关坎,如果不来这里一趟,出门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是真是假都得溜那么一趟,新车来这里,炫一把高性能,就像是盖章印戳一样,是个标签也是个硬标准。无数车友想知道自己中意的最新款车型模样,蹲守在这里就好了,保准大饱眼福,现在各种汽车网站和自媒体上,全以发布这类谍照为荣。墨河,都快变成了名利场。

    但在当时,来这里测试的车辆还并不算多,军方主导的例外。西汽来这里试车已经不少次数了,但也不是每年都会有新款或是改进款车型,上一次来这里试车已经是数年前的事情了。不过这几年,西汽每年都会有组织车队来东北运输一些农副产品之类的回去当福利或是对外销售,也赚了一些银子补贴家用。

    所以,对这里,车队也算是熟门熟路了。

    进入东北后,众人直观地感受到了东北的冷酷严寒,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冷。每个人身上都围得严密厚密,驾驶室还算暖和,就这样,不可避免,还有一些冷风钻进驾驶室,像刀子一样在众人身上刮着。

    林超涵虽然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也曾经在北京见识过严寒的天气,但是眼前的东北,仍然超出了他的忍受范围,每次下车,他就觉得自己快要失去了知觉,下一秒钟就要崩溃,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沈玉兰却好像比他更能耐寒,这也让他暗暗称奇。

    进入东北后,为了保证安全,车速明显放缓了,车队也接长了一些,大家都除非没必要,都在保存体力,尽量少扯闲淡,多干实事。

    凌霄强作为编外临时人员,果然干起了苦力活,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傅,烤发动机油底壳,烤变速箱,烤油箱,烤桥包,就像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林超涵也来不及笑话他,因为,他自己也是革命的螺丝钉,8辆车,为了能保证车辆正常运转,大家都得忙起来,他是队中的青壮劳动力,自然成为了烧烤队员。和凌霄强难兄难弟,不分伯仲。

    整个队中,除了几位女士和年纪稍大的长者外,其他人都少不了活干。

    在路上的时间十分艰苦,停车休息的时候比较忙碌,在车上的时间就休息,反而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就这样,在东北境内行驶了两天后,也就是在出发后第五天的上午,他们的车队一行终于进入了墨河县。

    一进墨河县境不久,雪花就开始飘舞起来,林超涵他们这些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虽然也不是第一次看到雪景,但是仍然震惊于这种大大的美。

    从车窗往外看去,只见一片白茫茫的雪原,路边的白桦林、松林上披着厚厚的白绒装,虽然是大白天,但肉眼能见度很低!晶莹的雪花轻轻敲打在车窗上,宁静而美丽。

    路上几乎没有看见行人,他们缓慢行驶着如童话一般的世界里,对面行驶过来打着大灯的车辆,都只是隐约可见。为了安全,大白天里,行驶在马路上的车都需要打着车灯,以提醒对方。

    抬头看太阳,白茫茫中有一个弱弱的红球悬挂在那里。看路两边的树木房屋,都被雪雾遮挡得严严实实。

    “好大的雪啊!”凌霄强挤在林超涵的身边感叹地说,他全身包得跟粽子也似的,一点也不顾忌形象,“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大雪了!”

    林超涵和沈玉兰等人同样被窗外这种美景给击中了内心,林超涵觉得内心如此澄静,回头和沈玉兰对视一眼,会心一笑,看着窗外的美景,都没有说话的心情。

    车子在漠河境内行驶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已经是中午时分,雪花渐渐停了,四周清朗起来。整个天地像是只有他们一行车队在前进,坐在高高的驾驶室里,看着雪白的大地仿佛随着车子在缓缓移动,除了聚精会神专注道路开车的司机,大多数人都在欣赏着这美丽的雪景。

    远处有一些民房建筑,像被厚厚的雪给埋住了,还有一些明显带着俄罗斯风格的建筑,被雪覆盖后,更像是童话故事书里描绘的房子。

    “我们的目的地快到了!”有人说。

    大家精神为之一震,终于快到了,他们这一行的终极目的地就是当地的极地村。

    据说,这里运气好的时候,能够看到北极光,绚丽多彩,见过便会人毕生难忘。

    这里,有他们准备住宿的地方,也有他们这一行试车的空旷雪野。

    雪停后不久,他们就看到了更美丽的奇景,沈玉兰发出惊叹道,“看,那些树上都像是结了白花,太漂亮了!”

    只见路两边的白桦树上,树叶早就掉光了,本来光秃秃的树树丫上全是白色的冰花,整排整片的都如此,这景象,壮观,美丽,无法用语言形象形容的震撼。

    凌霄强嘟哝道,“这不会是羊毛挂在树上了罢?”

    “傻瓜!”开车的老司机无情地打击他,“那是冰凇!”这位老司机姓张,叫张谦明,是厂里多年跑车的一位老司机,来过漠河也不止一次了,以过里的情况很清楚。林超涵这次没有坐葛乃尔和朱雪的车,换了一辆,那辆车上,郭志寅和几个老工程师坐着,他们有很多共同话题可聊。

    大家隔着车窗仔细观看,发现这个冰凇,似玉枝垂挂,如银菊怒放,晶莹绽放,阿娜多姿,偶尔一阵微风吹过,攀附在树枝上的冰挂成片的脱落,大珠小珠迸溅,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这景色如此漂亮,让众人难免发出一声声惊叹。

    除了对其司空见惯的老司机,比如张师傅,他说,“其实这个冰淞,也就是在极度寒冷的天气里,才会有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已。不必大惊小怪,等到你们待会儿玩泼水游戏,看到刚泼出去的热水在空中就变成冰粒,那才叫一个壮观。”

    凌霄强好奇地询问老司机,“您说,这么冷的天气,是不是咱们一会儿下车,就得冻成冰雕,碰一下就碎啊。”

    张师傅面无表情,“你如果没有防护措施敢晚上在外面呆上一宿,明天这里有可以多一个人形路标是肯定的了。”

    凌霄强打了个寒战,缩了下脖子,“算了,我还没娶媳妇呢。”

    张师傅笑了笑,“你那最好小心一点,晚上千万别睡迷糊了,出来小便要是不小心,以后娶了媳妇也没用了。”

    这是个冷笑话,转眼大家都想明白了,驾驶室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就连沈玉兰都忍不住红着脸露出了笑容。

    话说间,他们就到了住宿的营地,这里其实是一片民房院落,是当地人自己建起来的,都是砖木结构的房子,当地相对原始,都是炕房,房顶上的烟囱还在冒着白烟,但拜时代所赐,当地都已经通电。

    车队在这里停了下来,大家下车后,先检查了一下车辆情况,清除一下大声泥土雪渣,做了一些必要的防寒措施。然后,众人集合,听郭志寅安排任务,而包括何云和另一位负责后勤的人去跟房主接洽。

    当地的村干部也赶了过来,踩着深深的积雪,走过来跟车队打招呼。他们对车队来试车并不陌生,但是出于职责使然,他们都得第一时间进行登记报备。其中一个姓王的村支部书记向他们表示了欢迎,尔后家里有事,匆匆就走了。

    当地村民对试车队总体是欢迎的,虽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是也带来了经济收入,每次,来试车的车队,不仅会付住宿费伙食费,还会有其它一些必须的生活消费,此外,车队还会跟他们做生意,囤积了一两年的各种丰富特产,就能变现成实用的钞票了。

    这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众人穿着臃肿的衣服跺着脚,走在院落里,四处打量情况,只见这里的民房简陋,门口挂的一些鱼干、大蒜什么的,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一会儿,何云和一个穿着厚厚衣服带着大毡帽,围着一条红红围巾的姑娘走了过来,那个姑娘眼睛如冰棱一般地闪亮,声音脆生爽利,东北味十足地说,“这事包我身上了,姐,这一片屋子这两年全是我整利索的,包你们住得满意舒心,走,我带你们看房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