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146章闲聊未来
    林厂长发言后,虽然谢建英依然是冷哼以对,但是大家都动了起来,已经耽搁了两三天的时间了,再不能等下去了。

    “等一等。”郭志寅说,“林厂长还没讲完呢。”

    大家停下散去的步伐,看着林焕海。

    林焕海面露喜色地说,“刚刚齐传那边的刘厂长给我们出了一个点子,我和郭工商量过,可行。就是要做一个临时的机床,先解决一下样车制作的问题,后期我们会再订制全新的专业机床。”然后林焕海就把临时机床的做法给大家讲了一下。

    听完这个方法,大家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可行。于是就交由郭志寅去组织,再挑几个人把这个临时机床的事情干起来。

    就这样,加工精度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事情顺利得林焕海都有点不敢想像。

    首先是用土办法,上平台用v块架起来定位,钳工手工划线然后到钻床上手工定位装夹,一个孔一个孔打出底孔来再攻丝,虽然效率低,但是精度基本上能保证,一人一天就能出一根桥壳,样车试制的问题很快就可以解决;值得一提的是当然后来试制量上来以后就跟不上了,不是所有钳工都干活精细的,时间一长就又出问题了,结果就容易造成是制动跑偏、螺栓扭断、凸轮轴早期磨损等各种问题。土办法就此告终,但毕竟解决了应急的问题,保障了进度,还是功不可没。

    其次是自己加工做了一个临时的机床。郭志寅带队,找工具车间和汽车装备厂,用成熟的机床动力头为动力基础,自己做了一套组合钻,专门用来给制动底板打孔,10个钻头,配合手工做好的高精度钻模板,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一次可以打完一侧的全部孔;但是临时做的设备毕竟不适合长期用,而且装夹很不方便,加工一根桥壳需要反复装夹两次,有的时候定位面上有点脏东西没擦干净就会造成加工精度受影响,废品率还是比较高的。在样车试制后期,专业机床到了就直接淘汰了。

    最后,终极解决方法还是专门找齐传机床厂定制了一台双头组合钻床,这个钻床几经修改,在新车批量试产之前安装调试到位了,其作用就是专门用来精度打孔,中间床架上是装夹定位装置,两头是两个钻床机头,配10个钻头,而且还有10个丝锥,也就是说打完孔转个角度就可以在上面直接攻丝,效率高了几个数量级。事实证明这套组合钻设计很成功,效率高,精度高,废品率低。这台定制机床后来使用了几乎近30年。

    一周后,重新加工出来够精度要求的轮边减速器行星齿轮轴与太阳轮轴心安装孔,完全配对成功了。然后,它们被重新装上了车。

    满载着西汽的人希望,样车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测试。

    在这之前,郭志寅找到了谢建英,重新开始了未完的讨论,郭志寅说,“小谢,现在关于这份进度表,你还有什么意见吗?”

    谢建英沉吟子半晌,“老郭,我不是不懂你的意思, 也知道咱们厂的难处,但是我依然恐怕不能同意你这份进度表,你是总工,比我更懂这里面的决窍,还是那句话,我们无法改变事物的规律。但是,我可以跟你承诺,尽量按照这份进度表上来执行。”

    郭志寅点点头,“我知道是很难为你了,像这样的强行硬摊派作法,我本来也是无法赞同的,只所以要强推,这跟我和林厂长关系好没有关系,也不是为我政治挂帅搞大跃进迷昏了头,这次的新车研制,我们刻意打破了常规,走的本来就是一条极其艰险的路,冒险一点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能做到的就是我们尽量不等不靠,集思广益,创新思维,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以前需要磨蹭很久才能解决掉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一年内研制成功的任务。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才形成的路。我们边走路,边解决问题,边研发,边测试,边创新,边应用,把一些常规的手段给破掉,闯出一条生路来。”

    谢建英撇了撇嘴,“这些大话你就别跟我说了,无非就是要我豁出去,他姓林的只图一时爽利,我们这些人就得跟着他疯,没办法的事。我只所以决定按照这个进度表行事,信心是来自于林超涵。你看看他,这个小伙子虽然也姓林,没办法,投错了胎,但是本身是个很好的小伙子,身上一点骄纵之气也没有,最难得的是,没有拿着课本上的知识来套现实,而是能够因地制宜,能够想到用土方法来解决问题,这都是多年的老师傅才有的创意,真想像不到他居然能一下子想到,有他在,我平空多了很多信心,再多问题,说不定也可靠这种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创意,给解决掉。”

    郭志寅得意地一笑,他自己无子无女,跟林焕海关系很好,自幼看着林超涵长大,现在更是看待林超涵就跟自己的儿子一样,何况,他觉得将来这小子完全可以接自己的班,想到得意处道,“这个小超是挺棒的,将来厂里发展能走多远,我有一种预感,这小子将会是关键的人物,就是还欠磨砺,小聪明不少,但是还需要锻炼。”

    谢建英也笑了起来,“哪个年轻人不需要锻炼啊,就他需要?你说,老郭,我虽然怎么看他老子不顺眼,但是,我也跟你一样,有点预感,说不定这西汽将来,就是他的天下呢。”

    “说早了,说早了,这话可不能让这小子听到。”郭志寅笑道,“免得这小子翘尾巴,万一骄傲起来就要了命了,说得太早,搞不好让他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坐等接班,天下可没有这种便宜事。再说,咱们是国企,不是家族企业,他要是没有拿得出手的业绩来证明自己,能走多远不好说的。”

    郭志寅和谢建英两人在聊着林超涵,林超涵这会儿,则正在跟葛乃尔聊天,“葛师傅,听说您上次跑了石头河的沙滩啦?”

    闻弦歌而知雅意,葛乃尔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怎么的,还有想法再去石头河颠一下,松松筋骨。”

    “没有啦,只是好奇而已。”林超涵脸上笑嘻嘻,如果谢建英还跟着葛乃尔这一拨,基本就没他什么事了。

    葛乃尔突然想到什么,对林超涵说,“你不是想,跟着我们学驾驶吧?”

    林超涵一愣,这个心思他还真是有的,“哈哈,不错,回头我就考个驾照去。”

    葛乃尔道,“小子,民间的这个驾照没有意思,要去就得去部队锻炼一下,当年我一个跑川藏线,见过最美的风景,也走过最难的路,看过最蓝的天,也趟过命悬一线的生死关。这些,啧啧,见识一趟那才有意思。”

    林超涵特别感兴趣,西汽以前曾经跑过青藏高原他是知道的,但是那时他还小,再加上他没有实际去过,对那边很是向往,被葛乃尔这一说,激发了好奇心,“川藏线上有哪些好玩的?有哪些险地,葛师傅您给我讲讲呗。”

    葛乃尔道,“你还真对这个感兴趣啊,算了吧,你小子皮细肉嫩的,这种地方就不能去了,去了没准第一天就没命。”

    林超涵有些愕然,“为什么第一天就没命呢?”

    葛乃尔道,“你不知道高原反应吗?肺水肿知道不?不管你多么健壮的小伙子,到了高原,都有可能会发生高原反应,呼吸困难,拖一下就是肺水肿,一个应对不好,就直接呼呜哀哉了。我有多少好战友,刚刚还生龙活虎的,转眼间,就……”

    “无论如何,要是能去一次,此生无憾了。”林超涵显然没把葛乃尔的话放在眼里。

    葛老头没有说下去,眼里满是缅怀感慨的神色,回过神来,才劝林超涵“小伙子,那里太危险了,你前途无量,将来就算是有机会,你也不要去川藏线,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不像我们当年,我们是军人,命令一下,无论前面是刀山还是火海,是枪林还是弹雨,都得义无反顾地上去。我们别无选择,而你,有得是选择。”

    听葛乃尔这么一说,林超涵的兴趣反而更加浓厚了,他也是经常读书看报的人,以前也曾经看过一些文章讲述边疆部队的事情,那里的危险是存在的,但是那种天地旷远、雪山耸立、心澄明净的想像,对他这样的热血年轻人却是无限的诱惑,至于那一点点危险。相比之下就不算什么了,只要做足准备,这些危险算得了什么,眼前的老头在那里跑了多少年,不也没事么。再说了世界那么多天灾人祸,地震海啸山崩地裂的,躺着床上都有危险的,如果惧怕危险,连这个样车试制组他早就退出了,上次铁链崩掉君那一次,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要想有所得,却不想承担风险,这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

    “葛师傅,您说,咱们这个样车后面肯定还得跑川藏线做测试的吧?”林超涵问。

    “那是自然啊,你不会想去那里也跟车吧?不过,你放心,西汽百分百不会让你去的。”葛乃尔转念一想,这小子是西汽的宝贝疙瘩,去那种地方玩命,绝不可能放任他去的了。想着也就释然了。

    “说不好呢。”林超涵仔细一想,确实厂里不会让他跟车的,于是悻悻地说。

    没有想到的是,有些事情的发展,让林超涵不走一趟青藏高原都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