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84章分动箱
    他微微地警告了一下这种轻视的情绪,看着在座的大多数人并无触动,他也颇为无奈,抬眼一看,只见林超涵在那里若有所思,不由得有些欣慰。

    林超涵从他这话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其实他早就发现西汽长期主营军用汽车的弊端,就是对民用市场也没有太多的研究,因此在这方面也是只有一种懵懵懂懂的意识,听到郭志寅这番话后,突然思想豁然开朗,进入到一个新的天地之中了。

    郭志寅喝了口茶,翻着资料,边看边接着说,“你们看看,部队对这次新车的研发需求完全不一样,民用汽车可行的做法对于军方来说,完全解决不了饥渴问题,部队的要求是全天候使用前驱动桥设计的。因为原版的小速比分动配大速比前驱动,后桥转速完全靠轴间差速器弥补的做法是军方根本无法接受的。大家认为,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话其实是他向年轻的技术人员发问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没有参与到这个问题讨论里面来的,众人你看我看你,一时间也不答话,有些老资格的工程师心知肚明,但却没有谁接这个话碴。

    林超涵对这个问题是思考过的,但是也没有太大的把握,因此也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回答这个问题。

    郭志寅随口点了几个年轻技术人员的名字,包括孟陵,结果大家都没有好的答案。

    郭志寅随后点到了林超涵,“林超涵,你来说说,前段时间你也参与这个讨论的,说说你的观点看法呢?”

    林超涵有点意外,他顿了顿,也有点不太肯定地说,“郭工,这个问题我确实思考过,要达到军方这个要求,其实只有把分动箱前后齿数比配比改为1:1,这样前中后三桥就全部用同一速比,才能保证在挂前驱动行驶的情况下轴间差速器不工作。”

    周洪接话说,“这个主意大家是都知道的,但是你有考虑到因为增大了13%的扭矩的因素吗?”说完,在座的众人在场下也有一些交头接耳的轻声讨论。

    他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如果答案这么简单的话就不用那么头疼了,因为有这13%的新增需求,很多原本一拍脑门就出来的答案就不能拍脑门那么简单了。

    林超涵当然也不会这么简单地考虑问题,他说,“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地考虑,为了达成增加13%的要求,整个分动箱必须整体重新设计加强,前传动轴要加强,前驱动桥要加强,还有,我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分动箱轴间差速器要加一把差速锁。”

    之前提过差速锁,它其实就是装在差速器上的一种锁止机构,作用就是为了提高汽车在坏路面上的通过能力,即是当汽车的一个驱动桥出现空转的情况下,能够迅速锁死差速器,这样就能把驱动桥变成刚性连接了,这样就可以把大部分的扭矩甚至全部扭钜传给不滑转的驱动桥,保证汽车继续顺利前行。

    林超涵说完,底下的议论声更大了。有些技术员就表示说,“加个差速器不说,这个分动箱如何重新设计加强,就是一个份量很重的工作了。”

    “这个分动箱如果我们再重新设计,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了,我们来得及么?”有人也表示怀疑。

    但是相对资格老一点的技术却点了点头,因为他们也知道,这其实也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了,虽然说工作量大,分动箱的设计也是个大麻烦,但好在,这个麻烦也不见得不能解决。

    郭志寅赞赏地点了点头,“这样的设计确实会大大改动原始设计,增加很多的工作量,但是好处也是很明显的,一旦车子在中后桥全部陷车无法脱困的时候,可以把全部扭矩转移到前驱动桥上,也就是说前驱动桥要承受300%的设计扭矩了。”

    他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资料 ,其实这些他早就已经有过计算设计了,很多比林超涵想的要更深更细,但本着鼓励年轻后进、激活大家头脑的原因,他没有直接说出这个答案。

    周洪边思考边说,“我现在明白为什么要求车桥齿轮寿命试验要按照设计载荷的2.5倍速进行测试匠原因了。”他的意思,在座的部分人听懂了,没有这种冗余设计,根本就扛不住啊。

    林超涵小小出了一点风头,但是他心里十分明白,自己对这个问题虽然有所思考,但是思考所得其实非常浅薄,还需要好好学习郭志寅的深谋远虑,他钦佩地看了一眼郭志寅。

    在座的一些年轻技术人员也在思考和讨论林超涵的建议,大家也积极献言献策,不断地提出各种改进意见。

    这种气氛是郭志寅所乐见的,在他看来,这些年轻人的思维活跃起来,那才是西汽的真正未来,但是不得不说有点遗憾,这几年西汽近亲繁殖得厉害,大家都是相同的师傅教出来的,本身学历知识也不见得特别出众,除了像林超涵这样个别经过高校系统学习过的以外,大多数人的视野都已经限制死了。

    但是这已经是西汽目前能够做到的极限了,现在再也不是当年支援三线那种热情,当年很多人从北京、南京、上海还有全国其他城市赶过来,其中有很多就是大学生,就为建设新的汽车制造厂热情迸发,虽然吃尽苦头,但是每个人都非常积极。再后来知青下乡,又有很多全国的知青来到这里,那的确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现在多少年过去了,当年那批人要么白了头发,要么开始老气横秋,还有些人索性离开了西汽,这里面的事情没法一一阐述,改革开放后,随着日子好过起来,一些年轻人吃苦耐劳的劲头却已经不同了,他们中很多人开始更看重回报,而不是奉献,因此,相对高级一点的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都已经不愿意再来西汽了,来了也留不住,随着职工结构的变化和知识层次的变化,现在说是青黄不接并不为过。

    林超涵在年轻人中已经是出类拨萃了,但是郭志寅很清楚,林超涵在技术人员中再出色,也只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本身的学历知识水平要高于其他人,并没什么好值得夸赞的,而且他未来的路广阔无垠,岂能只限死在技术这个领域?

    想到这里,郭志寅不免有些悲观焦急起来,一时间有点走神,屋子里的人本来有些小声的讨论,最后看出郭志寅眼神有些飘移,显得有些神游物外,不由得都静下来看着他。

    惊醒过来的郭志寅,稳了一下心神,说,“现在大家应该统一一下思想了,大家现在认为这个分动箱肯定需要进行重新设计了吧?”

    周洪说,“郭工,这个分动箱如果需要重新设计,这个有些东西还不是我们最擅长的专业了。”

    所谓分动箱,其实就是将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分配的装置,它的作用是是将动力输出到后轴,或者同时输出到前轴、后轴等,在设计上,它是纯机械化的设计,主要通过两组齿轮实现分离和连接的,这种设计,本身并不是特别复杂,但是也耗时较多,而且牵扯到齿轮设计,对西汽众人来说,如果要重新设计分动箱,属于一个吃力不讨好,而且可能还不是很专业的工作。

    郭志寅说,“齿轮的事就该交给齿轮专业的人去做好了,而且这类工作我们一向是交给钜齿的人去做的。之前有些小配件的研发我们也分出去了,像这个分动箱的设计我们就不要再包盘了,有限的时间精力用在做驱动力分配的研究上。“

    对他的这个说法,大家都同意了,照例,像这样的活需要报备林焕海再去处理,林焕海看到后虽然头痛,但是也是直接安排人去找钜齿的人去谈。

    钜齿是国内一家专门做齿轮机械设计生产的工厂,位置在其它省份,在国内也是这类产品的头号供应商了,这些年来为中国各行各业提供的支持数不胜数,他们跟西汽的交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好在他们的态度比鲁柴那边要好得多,对西汽这样的设计要求,没有太多计较就接活了,后来很快根据要求就设计试制出了改动后的分动箱,谁料到第一轮生产出的样品虽然说要求是达到了,但是因为要满足西汽的冗余设计要求,结果体积太大,影响到装车了。无奈之下西汽提出要钜齿进行优化,但是钜齿方面却有些不乐意了,因为这个能够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就不错了,还要求那么高,人家钜齿厂家的技术那任务也是很重的,还有很多其它要紧的研发任务呢,结果好说歹说,人家才同意进行设计修改,西汽付出的代价就是同意,一旦投入生产,以后所有的齿轮相关的订单都给钜齿,钜齿看在市场份额的面子上,才同意的。后来经过反复试验,发现缩小体积也基本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优化后才能体积控在原始设计分动箱体积的1.3倍,虽然说体积依然尺寸可观,但是装车已经没有影响,可以顺利地进行装车了,西汽后来也信守了承诺,基本上所有的分动箱都采购自钜齿,特别是当后来大规模生产时,来自西汽的订单直接将钜齿的经营收入推向了历史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