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53章CAE
    林超涵掩饰不住兴奋地说,“周工,您看看,这种设计创新是否可行呢?”

    “这个……”周洪眼睛发直地看着图纸,心想,“这小子也太能折腾了,我原本让他碰碰钉子,没想到居然真的设计出来一种新方案。”

    没办法,周洪只好让参加绘图的一些老资格的师傅都过来一起看看,此时绘图室大家一片忙碌,也没有几个人注意到他们的谈话,每个人手头的活都满满当当的,此时绘图,加入的人手越来越多,不光是他这样的年轻生瓜蛋子,还有已经白发苍苍的退休工程师,他们眼见厂里有这么吃重的任务,早就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参加此次工程设计中来,他们的动作虽然慢点,但是胜在经验丰富,准确度高。

    周洪请几位和他年龄相仿的老技术员和这几位白发前辈一起过来看下林超涵设计的图纸,他是很想一下子就否定掉林超涵的创新,但是上次计算机的事给了他一个教训,所以现在也不敢倚老卖老了。

    听周洪讲了原先设计和部队要求存在的矛盾之处,这些老资格们拿着图纸传来传去,一个个眉头紧锁,他们都是老技术了,当然一眼就能看出这种创新设计的价值所在,但是可行性呢?稳定性呢?可靠性呢?完全脱离原有设计进行创新,这种事也不是没有过,但是很少有这种关键部位的创新。

    终于,过了半天,有一个干枯的瘦老头说话了,他理着寸头,大半都白了,他慢条斯理地说“我看这个还得慎重处理才行。年轻人有闯劲我是很欣赏的,但是要擅自改动这么重要的设计,我不赞成。我认为,做机械设计,玩不得半点虚活,就必须要有扎实的精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方面是有血的教训的,我们宁可暂时牺牲一些其它性能也要确保设计方法的可靠性,目标我们可以一步步达成的。”

    林超涵注意到周洪对这位老头也是毕恭毕敬的,周洪听到老头发话,连连点头道,“黄师傅您说的有道理。”听到林超涵说他是黄师傅,林超涵立即想起他是谁了,他叫黄朝锋,算是厂里的开厂元老之一,早年由其他兄弟厂第一批援建过来的技术人员,曾经留学过苏联。算起来,林超涵的父亲林焕海也曾经是他手下的兵,这位黄老很早就退休了,但是江湖传说 一直在,传说他脾气臭性格直,并且死倔死倔的,当初就曾经为了一个设计理念跟首任厂长对干起来,最后连厂长都被他说得没脾气了,结果也证明他是对的,林焕海曾经在家里吃饭里偶尔提起来过,林超涵对此还颇有印象。

    黄朝锋的一番话,在座的人大部人都是赞成的,实际上这么多年跟军方打交道都是这样子,刚开始交车连基本的连续无故障小时数要求都做不到,后来不也是逐步改进,逐步提高产量,只要把基础搭好了,等吃透了技术,后面再慢慢改进,终究会有一天达到军方要求的设计目标。

    想起他是自己从小听过的传说后,林超涵连忙站起来了,说“黄老,我这个方法,只是基础方法的一种改进而已,只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计算和实际验证,完全可以一次性达成研制目标,而不用累计改进。”

    黄朝锋摆了摆手,“小伙子,不要太好高婺远了,我知道你最近很是出了一些风头,但是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拿出来显摆的,课堂上老师教的东西,未必在现实中行得通。”

    林超涵辩解说,“可是,这个方法在国外已经开始实用了,我看过外文杂志介绍的。”

    黄朝锋说,“外国人天天吃黄油面包,我们天天吃大米饭,能完全照搬么?”

    说着大家都哄笑起来,倒也不完全是恶意,在这些前辈们的眼中,林超涵只是一个有点想法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仗着老爸是厂长,敢于冒头而已,至于实际上有多少斤两,说出来他们都是不信的,再怎么大学高材生能比得过他们实干多少年的经验吗?林超涵一辈子见过的汽油都有可能没他们一次试验烧得多。

    林超涵顿时有点无语起来,他知道,这些老一辈的工程师,一生都是在苏联式的设计理念和实践中长大的,前苏联式的设计并非完全不可取,也并非就是嘲讽的对象,在新中国建国伊始,苏联的援助非常重要,如果苏联没有支持中国建设156个工程项目,中国的工业基础就无从谈起,苏联的实用主义观念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可以说有些东西就像是信仰一样刻在骨子里。

    并不是说他们天生不喜欢创新,而是不喜欢不切实际脱离原始设计的所谓“创新”,在他们眼中,这就是违背科学规律的瞎折腾,以前也有过一些人想搞异想天开的创新,后来怎么样,还不是碰得头破血流灰溜溜的?不要以为是领导就可以拍脑袋!这是技术人保有的自尊,别说厂长,总理来了他们也要反对瞎整。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的精密化、标准化设计理念逐渐体现出先进性,前苏联的那一套东西渐渐落后了而已,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增多,这些观念方法逐渐传入中国,开始形成了影响,这就难免会跟传统观念产生巨大矛盾和摩擦。西汽这些老技术人员对外交流较少,闷头做事居多,对外部知识观念的更新迭代感受不多,自然会反对一些离经叛道的观念思想。

    林超涵又解释了一番,自己并不是为了显摆,而只是想解决问题而已。但是老师傅们却不大愿意听他说下去,一个个拍着他的肩膀走了。

    只留下他和周洪在这里发愣。

    周洪也走过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超啊,别想太多了,创新是好事,但是干活还是得打好基础,一步一步来,不能太跳跃。”

    林超涵突然问,“有没有可能用cae的方法进行设计呢?”

    “啥方法?”周洪莫名其妙。

    林超涵又重复了一遍,“cae方法,我们学校里老师曾经做过一个相关课题,我有份参与,所以对其有一定有了解。”他耐心地解释,所谓cae,英文全称叫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通常指有限元分析和机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cae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用来优化设计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它是从20世纪中期就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而不断升级,它是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师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同时也能够优化结构性能;它最大的的作用就是借助计算机分析计算 ,确保产品设计出来既合理又省钱,还能节省设计时间,增强可靠性,减少不要性的损耗,准确来说,它还可以模拟各种试验,在事故检查过程中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cae就是包括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结构、汽车等领域进行专业设计时的家居旅行必备良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这门学科已经趋近完善了,在国内,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进行了重点的有限元技术研究,有一些国内的学者相继还开了有限元程序,在行业内部还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但是非常可限,所谓产学研一体化,在当时还只是艰难起步,国内企业别说大规模应用,连知道这种研究的都非常少,因此周洪不清楚这种技术情有可愿,甚至可能连郭志寅都未必了解有这种技术。

    但正因为是国内高校成了有限元技术也就是cae方面的应用主力军,所以林超涵才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在国内属于相当前沿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由于国外相关技术的成熟,cae已经有了多个商业应用的软件,国内此时的一线大企业已经开始初步接触和应用这种技术软件,西汽作为一个三线厂,还在懵懂之中,根本不了解外部世界关于此项技术已经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林超涵此时提起cae,正是西汽历史上相关技术的转折点,在当时,所有绘图师都听得莫名其妙,大家多少年都是埋头用尺子这些最简单的工具在绘图,绘完图后,就去做装配关系验证。

    一般情况下,总成设计完之后要做装配关系验证,看看设计出来的零件在实际装配之后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尤其是运动件,在运动中是否会碰到不该碰到的其他零件。现在都是通过三维制图软件实现干涉和运动关系分析的,但那个年代没有这些技术手段,只能靠经验分析和木模验证。那会有专门的模型室,在设计图交付之后按照尺寸先做木质模型,如果需要的模型数量大,就做油泥模型,然后翻模,用蜡浇注模型来用,模型尺寸的精确性直接影响验证的真实性。但是由于木模和蜡模公差都太大,因此只能作为参考,实际装车的时候是必须做样件校验,然后再返回设计修改。

    这中间,少不了由于设计经验不足和设计失误,所造成的各种加工不合格、材料浪费现象,要知道,每返工一次,都要耽误大量的时间,以前西汽在做5吨车的时候,就是因为试错需要大量时间,所以才用了很多年才实现稳定的量产。

    现在轮到7吨重卡,虽然有萨森图纸作为参考,能少走一些弯路,但是各种试错是避免不了的。虽然大家都很拼,但是每做完一部分设计,就去做装配关系通验证的时候,总是有种磕磕碰碰,需要调整设计,有的还要做油泥模模型,失败的话浪费的时间更多。

    因此,站在前沿的角度,林超涵发出了自己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