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真童东归传 > 第一百二十三回 充灵老妪劝鬼魔 开颜公主说凶险
    汉丽宝公主赐宫女的话题,让众人兴致不减,议论纷纷。刘有对父亲娶宫女的故事毫无兴趣,刚才太小儿的话,让他一心想知道自己的世历。他见太小儿心闲神散,也不听大人说话,便把太小儿拉到房山处坐下。

    太小儿听了刘有的问,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前世,就知道你不明白了,再一明白,就是一世了。”

    “那你给叔叔说说,为什么我经常做怪梦?”

    “怎么怪了?”

    比如我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见过的事,怎么总会出现在梦里呢?”

    “你都梦见什么啦?”

    “比如说我在大海里的船上,升帆,转舵,甚至撞船,坠海,还有我身边都是船兵,这些在我的梦里都见过。而实际上我连船都没上过。”

    太小儿小手一扬,“那就是你前世的事。”

    “有一次我还冲天而起,回头往下看,大海就像蓝蓝的镜子,周围的海岸还有一条细细的白边儿,真是太好看了。难道我前世是鸟吗?”

    “鸟也不会直上直下地飞呀。如果你前世是在海上死的,那就对了。你说的海像镜子,这么这么好看,也是你死的时候看见的。”

    “这怎么解释?”

    “你肉身倒下,魂灵出窍冲上天,你能飞那么那么快,那么那么高,那是你灵性高,你不下地狱,还上了天国。你看见的,就是你死后灵魂离开肉体,直冲天空的时候,回头看到的情景。”

    “不对呀,都说人死后能看见自己的尸体,我却只看见了海。”

    “你的魂体轻,等你灵眼回看时,你魂体已经在天上了。就是看船也看不清的。”

    “还真是,我真没看见船。”

    太小儿说:“你前世要是船兵,现在你上船,船上的事儿不用学,你一看就会。”

    “太对啦。我爹他们说船上的事,轻易谁都弄不明白,可是我不用学就能说明白。他们说我有天赋,我也觉得奇怪。”

    太小儿说:“你别出去说呀,这是不是天机,是不是泄密了,我也不知道,反正你别说出去就行了。我可只告诉你一个人了。”

    刘有冲着太小儿一拱手,“我不说,太谢谢了。还是咱俩好。”

    老船长与洪一猛说话,答应如果有一个回大明的机会也要给洪一猛。二人话别,洪一猛自去准备,老船长往刘家来,忽然斜刺里草丛中走出一个鬼影,现出人形,是个年轻的船兵,直奔老船长而来。

    “老船长,在下小兵有礼了。”

    “你怎么知道我,你是谁?”

    船兵说:“你不认识我,我是老督军手下最小的船兵,我叫韩鹤海。老督军来到了满剌加,我就一直跟着,可是他不能与我相见,我们也不能说话,甚是悲哀。”

    “韩鹤海,耳熟。”老船长说,“老督军讲过你的故事。

    “你知道我?”韩鹤海重新打了个立正,说道:“既然如此,在下求大人开恩,如果有了回大明的办法,能不能让我也和洪一猛一样把我也捎上。”

    老船长知道韩鹤海听见了刚才与洪一猛说的话,眉头一皱,说道:“我听老督军说过你的故事,还有你娘的故事,真让我感动。你放心,如果不把你带回大明,不用说老督军,我这心里都过不去。我替老督军答应你,只要有可能,我第一个把你送回大明去。”

    “不用第一个,你的洪一猛是第一个。你把我排在第二,我就谢谢你了。”

    “从我这算你是第二,从老督军那算,你是第一。”

    两个灵影边走边说,来到了刘家房山处,正听见刘有和太小儿说话。韩鹤海笑道:“老船长,他家的事,我也常来,这个刘有的事,我还知道一些。”

    “怎么,他还有什么故事吗?”

    “这个刘有也想回大明,还不是一般的想。他说这小小的满剌加,不是他的用武之地。他几次想偷着独自回大明,都被家里发现了。他爹总说他,他也总是不顺心,说这么活着太没意思,他还真想到过死。”

    “别胡说,他想死,你怎么知道?”老船长瞪了韩鹤海一眼。

    “有人想死,我比别人敏感,也是我常来他家,赶上了。”

    “行了,你别在这搅和了,我船上还有正事,你也先回去等信儿吧。”

    刘家屋里,众人议定去觐见公主。宏正也来喊太小儿,刘有将太小儿抱起,扛在肩头,跟上了众人。太小儿回头问宏正:“师父,咱们去哪儿?”

    “咱去中国宫殿,到了那,你可要斯文些。”

    太小儿应了一声,回头来和刘有说话,忽然看见了刘家门前的人群里有阴气徘徊,“怎么怎么,他又来了。”

    “怎么回事?”刘有问,也回头向家门前看去。见几个邻家男女还在议论,并无异常。太小儿却睁大了半醒眼看的出神。人群里,一个要做妈妈的女人,身前身后似有阴影相伴。

    “好像不是洪一猛啊。”太小儿嘴里嘟囔着,天眼也没闲着,他放出了辩魂光,见阴魂踪迹有来由,房山拐角处,不是洪一猛,却是三个大明人的魂灵,正在冲着人群中的孕妇指手画脚。

    太小儿想把鬼魔孕妇的景象告诉师父,扭头一看,师父已经与胡子爷爷并肩走在了前面,正与两个刘爷爷说话呢。他低声喊师父,不见师父回应,刘有问道:“你又来什么神儿了,不困了么?”太小儿泄了口中气,叹道:“没事,困也不敢睡。”刘有笑道:“我背着你,你还怕什么,睡吧。”太小儿脑袋搭在了刘有的肩头,他想知道三个鬼到底想干什么,便把目光又转向了刘家门口的人们。

    太小儿看人群中的孕妇,周身阳气正盛,将阴气拒开。屋里走出了刘夫人,走到房山处,抖开了一件棉袄,用小条帚拍打棉衣上面的灰尘,暗处三个鬼魂急忙躲开了。

    “呀。这三个鬼怕奶奶,”太小儿心里想:奶奶灵窍虚,我要是像洪一猛一样变成奶奶,不就可以把鬼撵跑了么。太小儿有了妙想,仍默伏在刘有的肩头似睡状,灵光悄悄地出了灵窍。他躲开鬼魂的视线,到了刘奶奶身后,一纵身,钻进了奶奶的灵窍。稍有适应,便挥舞着小条帚,拍打着棉衣,向三个鬼魂走去。三个鬼魂,看老太太回转身来,又要起身躲开。太小儿心中暗笑三个鬼没有认出自己来。

    “等等等等,你们怎么怎么,别走啊,贫道童要和你们说话。”

    “贫道童?你这老太太,说什么贫道童,你怎么能看见我们?”

    太小儿忽然醒悟自己说走了嘴,急忙解释:“我,我说道同,就是说咱们走到了一起就是有缘。但是,但是你们也是中国人,你们怎么怎么,不帮忙,干什么还要来魔咱们中国人啊?”

    为首戴草帽的胖鬼说:“老太太,你能看见我们,还能和我们说话,你有点儿仙力,不过,你将来也会和我们一样,也不能回大明。你说我们现在魔人,这不是魔人,是琢磨,我们琢磨的是回大明的道。你说道同,可到了你来这边的时候,恐怕我们已经回大明了。”

    “你们怎么回大明的?”

    “你这老太太,还想学一手吗,告诉你也无妨。看你不是满剌加人,你还不是一般的修行,咱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就和你细细地道来。我们仨的家都是大明南粤的。我们原是郑和之前就来到了这里的商人,因为遭到了陈祖义的劫杀,落魂在此。我们想回大明,因为有万里之遥,不能回去,沦落异乡,我们可不甘心,所以才想到了转世投胎,专找咱大明的人家,将来才有可能回大明。只是我们不能掌握投胎去向,便抢先来占胎。我们跟胎,这也是无奈,这话说到这,还不能叫别人听去,让别人钻了咱中国人的空子。等于我们丢了一个机会,那可真就窝囊的无地自容了。”

    太小儿道:“你们还挺有心眼儿,但是投胎的事,不能是你们说了算的。”

    草帽鬼说:“我们看当地人投胎大明人的家庭,他们摇身一变都成了华人,我们要是成了当地人,那该有多窝囊啊。我们献身大明,最后却没了大明人的名分,这才是最悲哀的。我们现在不放弃,你说我们魔人,那也是没有办法。”

    太小儿道:“我是说,投胎不经地府,就没有资格,也没有你们的名额。你们这样做,就是不行,还只能伤害咱们华人,你们还是走吧。”

    草帽鬼道:“我们这些被遗忘的人,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现在抱成一团,也不是做坏事,我们是为了了却心愿,这也是大家的心愿。这些地府也该知道,可是没有谁为你感动,如果有好的办法,我们何必这么艰难。你这老太太说出这番话来,果然也是个有修行的人,你也该为我们感动感动,替我们说说话,帮帮我们。”

    太小儿听了这话,忽然想起灵船的事,说道:“你们等一等,我们古里有灵船去大明,只要走通了,以后你们也能坐船回大明了,就不用现在这么麻烦了。”

    太小儿这一说,几个魂灵也有了兴趣,草帽鬼说:“现在有灵船,也该现在就登船,还等什么以后,谢谢你了,老太太,我们去码头。”太小儿又觉得自己说走了嘴,不敢多说了。几个鬼一声呼号,直奔码头去了。

    太小儿回到了刘有肩上,睁开了眼睛。追上了师父,把刚才的事和师傅说了,宏正高兴道:“你变化成刘奶奶给你仗胆,还会劝鬼从良了,这很巧妙,也算一个功德。可是转世的事,还有让他们等灵船回大明的事,将来怎么回事,我们还都说不准呢,你就不该随便说。”

    “那我都说了怎么办啊?”太小儿认真了。

    宏正一笑,“那能怎么办,说就说了吧,一会儿见了公主,你可不能多说话了。”

    太小儿道:“行,那我听爷爷讲故事。”

    前面引路的刘向,一边走一边给老督军讲公主。刘有追上了几步,让背上的太小儿听故事。

    “英宗朝年间,这片山包就成立中国山了。满剌加的国王苏丹满速沙也是个明君,他与大明联姻,把汉丽宝公主给联来了。汗丽宝公主带来了中国工匠,所以他们的宫殿可不一般。很有些大明的风格。”

    刘向还没讲完,山向林遮处,果然有一处宫殿赫然现出了真容。众人正指手画脚,宫殿的大门已经在眼前了。刘向先走一步,先到了宫门。

    汉丽宝公主的宫殿,常有大明的人出入。门卫对刘向也熟悉,听说他要见公主,把他拉到一边说:“公主这几天十分烦恼,你们不是重要的事,还是别去扰她”

    刘向问:“有什么事能把公主给难住?”

    “是王宫里的事。”

    刘向向着老督军一行人一指说:“你看他们,都是回大明的,公主不见,起码也该让他知道有人要回大明去开辟南洋与大明的航线。你知道,这是南洋华人最大的事了。”

    “这可是头等大事。”门卫说,“好吧,公主对这样的事也十分在心,我去通禀。”

    公主在自己的凤鸣殿里,因为王宫里的勾心斗角,使她一直心情郁闷,忽然听报,说有人求见,是为了回大明开辟来往大明的航线,这让她打起了精神。她顾不上细问,吩咐召见。

    老督军一行人,来到了凤鸣殿,刘向看公主表情肃然,不敢怠慢。他把一行人一一向公主做了介绍。大家问候了公主。宏正领着太小儿也站在了公主面前。

    “哈,这孩子太小了。”公主抬头看了看宏正说,“原来是道家的童子,在满剌加可难得见到这么小巧的道童。”

    “我就叫太小儿。”太小儿上前两步,搭手作揖,嘴里一声清脆地喊:“贫道童拜见公主大人。”

    公主一听,禁不住“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她向太小儿伸出了双手。太小儿上前蹈了两步,把小手缓缓抬起,公主捧住太小儿柔嫩欲滴的小手,亲了一口。

    侍女在一旁说道:“太好了,这么多天了,谁也没让我们公主有一点儿笑模样,这小孩儿让公主高兴了。”

    公主笑了一回,看着太小儿头上的那撮黑发,禁不住伸手抚摸了一下,笑着说:“小太小儿,你没见过王宫吧,你想玩儿就好好地玩玩吧。”

    太小儿说:“不能玩儿,我们要抓紧时间回大明了。”说完轻轻拽回了自己的小手,退后一步,转身回到了宏正身边。

    公主听了太小儿的话,这才抬起头来看了看老督军和宏正,说道:“我只顾着高兴了,咱们还是说正事儿吧。你们来开辟航路,是朝廷的旨意吗?”

    公主一句话,把老督军给问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宏正说:“我们从西域来,去大明。就是为了进京面圣,如果得到皇上的允许,再返回,走通了这条航线,我们自己就能把这条航线维护起来,不用朝廷出一文钱。”

    “这么说来,你们是自己做的航运,这可是当今朝廷明令禁止的,你们有什么把握改变皇上的禁海令?”

    老督军说:“我随郑和下西洋,滞留古里,直等到现在也没有音讯,我们只好自己组织起来了,能把大明人,还有历朝历代的华人遗民,让他们与故国的沟通成为现实,这比郑和下西洋更有意义。”

    公主道:“中国人能在海外各地发挥作用,就能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如果你们都走了,没有了华人,西洋南洋又是郑和之前的蛮荒之邦了,满剌加也只能剩下我和我的空殿了。”

    公主的话,谁也没有想到。铁拳头看气氛尴尬了,急忙说:“公主,大明开辟远疆,国威远扬,这里的和平需要大明来维护,所以才要畅通航路。不能让海外华人沉闷地拼搏,孤独地挣扎。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朝廷开明了,船多了,来往多了,人员的来去就方便了,回大明也如走亲戚的一般,如此景况,岂不是公主也想要的吗?”

    铁拳头的话,让公主的脸色有现出了一丝的兴奋。刘向趁机说:“还是年轻人有眼光。我们与当地人搞好关系,树立一个好的印象,还有各种技能工匠的优势,和当地人来往,能以诚相待,站稳脚跟不成问题。如果朝廷顺应大势,就应该有更多的往来才是,那时公主回大明,也就是很容易的事了。”

    公主道:“你们不用顺我而言,我也不指望朝廷如何,大明一统天下,不能一统到南洋,但是南洋不能永远蛮荒,满剌加也不能总是落后,本公主心中也有求一统的想法,不是一统疆域,而是改变这里的蛮荒,把满剌加一统的像大明一样。”

    公主的解释,让所有的人都感到了意外。宏正知道公主仍然是天高皇帝远的孤独心境,也敬佩她不屈服的精神,说道:“公主不愧为是公主,说出话来太有哲理了。只要我华人有一个好归宿,天涯海角也是家。不过我们来是想谈回大明的事。”

    公主说:“我知道就行了。现在官船来往也要有特许,朝廷使节的来往才有通行的可能。他们比你们就很不方便,但比他们更随意,他们刚刚离开,你们走的快了,也许还能追上他们。”

    宏正听公主说出了朝廷有人来。怪道:“这事怎么没有人知道啊,何时有过朝廷的使臣?”他把眼光投向了刘氏两兄弟,刘向也惊奇道:“大明来往的消息,我们也应该知道啊。怎么没听说呢?”公主道:“他们来的急,说误了时日,必须往回赶,所以走的也急。”

    老督军问道:“他们带书信了么?”

    “这事确切,他们拿着大明皇上的国书,也带回了国王带给皇上的贡品。已经乘船回大明了。书信就是报平安,本公主的信,他们都带上了。”

    宏正一听,叹道:“晚来一步。”

    老督军问道:“他们来了几艘船?”

    “只有一艘大船。”

    宏正问道:“何时来的,走了几天了?”

    “刚刚两天。”

    “两天的路程,已经很远了。要是和他们一起走,那就好了。”

    老督军又说:“对呀,万一他们有迟滞,咱们就能撵上他们。和他们一起走,那咱们也少了麻烦了。怎么办,咱们追么?”

    公主看大家议论,又招呼太小儿,“太小儿,你和师傅回大明干什么去呀?”

    太小儿说:“我找我妈妈。”

    “你妈妈在哪儿”

    “不知道。”

    “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

    “你师傅知道吗?”

    “不知道。”

    “那你怎么找啊?”

    “不知道。”

    公主“嘿嘿”一笑,说道:“你这不是一问三不知了。”

    太小儿认真地喊道:“是,是四问四不知。”

    公主又笑道:“大明海禁,问你一个不知道,也得把你给抓起来。你还不如不走了,就留在这里吧。”

    “不敢。你这里不好”

    “怎么不好?”

    “怎么好像冷,阴气太重。”

    宏正急忙喊住道:“太小儿,别什么都说。”其实宏正在大门口听说王宫有事,就暗中掐了指节。没想到太小儿先说了出来。

    公主说:“道童还会看阴气,真是不得了。”

    宏正急忙解释说:“他太小,不懂事。公主如此开明,心胸开阔,这里的华人对公主的恩德都难以忘怀,都拥护你。”

    宏正一打岔,果然转移了话题。公主说:“这里的华人也实在可怜,我不开明,那就更惨了。”宏正道:“你把你带来的侍女们都赐给了华人,这功德,就连皇上也不会想到,也不能做到。”

    公主说:“南洋华人的经历十分艰苦,朝廷哪里知道,我若不管那就没有人管了。”

    宏正说:“好人一定有好报,听说公主的王宫里有事,公主也不必过于烦恼。不要太伤神了。公主尽量少去王宫,也给自己免灾。”

    宏正没有直接挑明,公主却直接问道:“我不开心是因为王宫内部的事。道长会掐算,看看是我有灾还是王宫有灾?”

    宏正道:“你去王宫,就是你有灾。你若不去王宫,就是王宫有灾。”

    “什么灾,还能死人吗?”

    “是,血光之灾。”

    “国王和我都信***教,王宫里的人们都是***,***是希望和平的。当年郑和也是一个***。所以把祥和带到了这里。”

    老督军道:“那可不一定,有野心的人也希望和平,但是他们是希望自己占有一切的和平。而不是被人统治下的和平。”

    公主说:“就是有血光之灾,我也不能回避,即使是王宫的灾难,我就更应该把它承担起来,避免给更多的人带来灾难。”

    宏正一听,心中大为失望,本想让公主躲避灾难,现在反倒让公主无所畏惧了。他看公主身后墙上挂着的星月同天,叹道:“公主太善良了,你的公德已经超脱了***。”

    公主要舍身取义,宏正不能再劝了。刘向说:“公主是咱中国人聪明善良和智慧的化身,你平安了,华人才有盼望。”老督军心里着急回大明的话题,觉得众人越说越远了,便拦住了道:“公主对我们如此耐心,我们回大明,公主有没有什么旨意,我们可以为公主效力。”

    “有些话,我已经让朝廷的使臣们带上了,没有什么事了。”

    一个宫女从外面进来,走到公主身边,附耳说话,宏正也觉得公主心思重重,王宫里也有事,只好告退。

    公主去了王宫,一行人也出了公主的凤鸣殿,往码头走去。

    下山的路上,众人又议论起来。老督军说:“咱们来的不巧,老夫的话还没说出来呢,这就回来了。”刘向说:“公主心里有事,也不好再多说了,好在见到了公主,也没弄出尴尬来。”

    宏正说:“你们只顾说自己,公主的处境更难,就是谁能回大明,她也回不去。公主甚至把将来灵魂升天能不能回大明都想到了,足见她的思乡之心。”

    老督军转向铁拳头说:“你的那句话说的好,打破了僵局。我们想回大明,公主也一样。你一说将来有可能公主回大明也会容易,这打动了她的心。”

    铁拳头说:“爹,你提信的事最有用,有她的书信就厉害了。可是人家公主给你打岔,咱没把正事儿弄明白。”

    宏正道:“公主有了朝廷的使臣,咱们就别求正事儿了。但公主一打岔,没说那些人来的时候有没有信件。当时贫道就算到了此事不能说明,免得公主本来就有的心火再加一把火。”

    刘向说:“道长,你是说这些人来历不明吗?这几天我们也没离开过码头,根本就没有看见他们的船,我也看此事有诈。”

    宏正说:“那些人拿着公主给皇上的书信,也带回了这里国王给大明皇上的贡品。已经乘船回大明了。如果真是如此,这与郑和下西洋相比,动静也不会差了。”

    刘向说:“是呀,他们怎么就来了一只船呢?真是朝廷的人来了,也应该通过我们,我们却一无所知。”

    老督军说:“我也觉得这是一伙强盗,他们骗取了国王的财宝。”

    宏正说:“他们有公主的信就有了不可阻挡的使命,进入大明没有问题。咱们到了大明,还要面临海禁,什么结果还不好说呢。”

    众人走在下山的路上,一行人费尽了猜想,老督军问宏正说:“道长,你说她有血光之灾,难道她真有什么不测吗?”

    “但愿公主***的身份能得到本教的保佑。”宏正只是淡淡地叹了一口气。

    铁拳头说:“他信***教,那也不如自己的国教,道家、佛家都能帮他。”

    “码头怎么了?”太小儿一声喊,众人向码头看去。

    “天天这样。”刘向说,“不过这个时候人该散了,果然有情况。”

    众人加快了下山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