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真童东归传 > 第一百零九回 戏群猴太小儿识贼 通兽语老猴儿还书
    宏正和吴规正说着灵船,门外一声“老爷”,打断了他们说话。一个家人走了进来,在吴规身边耳语了几句。

    宏正对他们的说话,没有在意。太小儿看来人神秘,表情阴沉,趴在主人耳边低语,心里也好奇。他顺出灵耳听去。却只听到了后半句,“……老方丈说是一个小生灵,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道童,就来报知老爷。”

    吴规看了看宏正,便把目光投向了太小儿。宏正也从吴规眼睛里看出了异常,问道:“是不是我们给府上带来了不方便?”

    “没有没有。我这老家人叫尚明。郑和来的时候,他有病不能登船,便留来,到了我家。”

    宏正一听,知道吴规打岔,也不问了。太小儿却直截了当地问道:“我小,小精灵是不是说我?”

    宏正一听太小儿的话,知道太小儿听见了刚才尚明对吴规的耳语,问道:“太小儿,怎么回事?”

    吴规看太小儿直问此事,觉得他定是与此有关了,说道:“不瞒道长说,你们刚刚离开寺院,海通长老的一部经书就丢了。我听说,那是流传至今独一无二的孤本。海通长老没有了它,便没有了镇寺之宝。宝贝的丢失,老方丈一定很着急,看护寺庙的和尚现在也正在破案。”

    原来,宏正与海通长老道别,急匆匆出了寺庙。老方丈回到讲经大厅后面的书房,放在桌子上的经书不见了。

    “这事就说不清楚了。我们这一进一出,人家就出了这事。”宏正突然瞪了一眼太小儿说,“太小儿,跟你有关吗?”

    太小儿弄明白,后悔刚才没有听明白,就把此事往自己身上揽,弄的说不清也道不明。他心里也窝着一股火,看师傅脸色肃然,把嘴角往下一压,做了一个悔过脸儿。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宏正对吴规说:“既然寺庙里有事,我们应该即刻返回寺庙,不管别人怎么说,咱们应该说清楚,这样才能让案情更清楚。”

    吴规说:“不是我不相信道长,我们只能在此静等。寺庙乃清净之地,既然可以查到是个小生灵,那寺庙里高人云集,会把事情看的更清楚的。咱们还是继续说咱们的事儿。”

    宏正看吴规回避,便也不提了。

    太小儿看师傅和吴爷爷又谈论起来,回味了老家人刚刚说的话,觉得心里十分纠结。想着想着,心中起了拗劲儿,便呆不住了。他东瞅瞅,西看看,忽然定住了手脚,凝住了心神,眼皮一沉,便同睡去了一般。

    太小儿灵光逆行,穿越时空。回到了寺庙刚刚过去的景象中,见一只老猴子坐在大树上,身旁的树杈上,正是一本经书。“是猴子。”太小儿禁不住喊了起来。

    原来,连续两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雨,庄稼大旱,应季的瓜果干枯,粮食也几乎颗粒无收,应该有的食物便少了许多。往常,山上的猴群经常窜进市区,现在,就在市区里住了下来。他们走街串巷,家家户户成了他们获得食物的场所。市场和寺院,是他们最集中的地方。

    方云寺是当地最大的一座寺庙。寺庙里的香火终日不断,前殿后阁,左堂右舍,除了香火旺,供果也多。每天来寻食的猴子络绎不绝。只是近日果蔬荒贫。各个供桌上也显得清净了。这寺庙后院儿,有一棵大树,虽在冷季,仍枝繁叶茂,壮枝宽展,内接藏书楼,外连寺庙外的一片树林,是猴群入寺的最佳通道。这群猴儿有20多只,依寺偷果,整天吃喝嬉戏,无所不乐。

    猴群的首领,是个老猴儿,他常常坐镇树上,指挥手下潜入寺庙收果,老猴儿发现海通常拿着一本经书去前殿,每到此时,老猴儿遣猴子猴孙进寺院,便会满载而归。老猴儿还发现海通手捧经书,在大殿上念一通,人们便磕头散去。再把经书拿回书房,随之也带来一箩上好的供果。

    连续几日了,海通没有念经的法事。这天,老猴儿在大树上,看见了书房里看书的海通忽然起身出了书房,往前殿去了,那书却没拿走。老猴儿从树上下来,进了书房,把书往腋下一夹,单臂攀几攀,两脚窜几窜,上了树。老猴儿把经书供在了树上,等待着寺院里供果的出现,也执着地等待着有人给后书房送来一筐供果。

    太小儿看的明白,收了灵法,一阵混沌过后,便挣开了半醒眼。

    “你喊什么?”太小儿听是师父在问,抬眼一看,吴爷爷也在,还摸着自己的额头。

    “我喊什么了?”太小儿还没有摆脱朦胧。

    宏正道:“你喊猴子,怎么回事?”

    太小儿把半醒眼眨两眨,小手一招,“是猴儿,就是猴儿。”

    宏正知道太小儿出灵了,对吴规说:“论查看小精灵,我这小童子最善,咱们现在就去寺庙,把此事说清楚,”

    去寺院的路上,太小儿把看到的景象说了。

    “好吧。”吴规说,“我北去寻兄,也要求佛保佑,正好同往。详细情况,咱们边走边说?”

    通向寺院的大街上,人多,摊贩多,热闹也多。太小儿眼睛半睁,跟着师父,眼睛却专看树丛中和房脊上窜来窜去的猴子。

    大胆的猴子们看到了太小儿,也感到新鲜,便来到太小儿身边,开始是向太小儿讨要食物,太小儿能看懂猴子的意思,问师傅道:“他们要吃的,咱们怎么办?”

    “那里有食物给它们。”宏正说完,一回身,见吴规在路边的摊上,买了一些果子,递给太小儿道:“有钱人家的孩子吃喝玩乐,你看你,怎么不知道要吃的呢?”说完,把一个大苹果往太小儿手里一放,说道:“吃吧。”

    太小儿捧着比自己的脑袋也小不了多少的苹果,不知从哪下嘴。忽然一只猴爪抓来,太小儿一闪身躲过,抬头一看,面前有四个猴子,眼睛紧盯着自己手里的苹果。太小儿陷入重围,知道是苹果惹的祸,便把果子一扔,脚下一点地,拔地而起,扑向师父。宏正上前来解围,正接住了太小儿,把他放在了自己的肩上。说道:“好险哪,他们要是把你抢走,为师也只能眼巴巴看着了。”吴规道:“看来是我的不是了。没想到引来了猴子。”说完把剩下的苹果,掩在衣襟下。

    太小儿手里没有了果子,几个猴子,又把攻击目标转向了路边的水果摊。摊主人弯下腰搬东西,几个猴子冲上去,把早已看准的目标,抓了就跑。

    太小儿看过了热闹,忽然感觉吴爷爷又不见了,他四下寻找,见吴爷爷在一个农人面前蹲着。他跳下师傅的肩头,来到吴规身后,喊了一声“吴爷爷,看什么呢?”太小儿低头一看,地上摆着一只乌龟。原来,这农人在干涸的水田里抓了这乌龟。想到市场卖两个钱。

    吴规看太小儿问来,说道:“太小儿,你见过吗,这是乌龟,它谁也没惹,无忧无虑的活着,却祸从天降,成了人的交换物。”

    太小儿一听,本来就有的怜悯之心,变成了眼里的泪花。他带着哭腔说:“吴爷爷,你可想可想救乌龟么?我就特别特别想。”

    吴爷爷反问道:“当然想。我最与乌龟有缘,你怎么不知道呢?”

    “你怎么怎么有的缘呀?”

    “我的名字就叫吴规。”

    太小儿听了,抹了一把眼泪,“哦呵哦呵”地笑了起来。

    农人说:“这是哪来的孩子,我早就注意到了,这么小,话说的如此伶俐。”

    吴规道:“正是,这小童子什么都明白,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问他。”

    “小神仙?”农人疑惑地问。

    太小儿一听,忽然想起了小天使,摆着小手回道:“我不是小神仙,也不是小天使。”

    “我没问小天使,你怎么就承认啦?”农人说完“哈哈哈”地大笑了起来。

    太小儿顺着农人的话说:“这乌龟才是天使呢,你怎么怎么拿来卖钱,真是太笨太笨了。”

    吴规看太小儿认真了,对农人说:“你说他是小神仙,那他的话你就应该信,把它卖了也没有几个钱,做善事是一辈的幸福。”

    “小孩子说的话准。”农人说,“我也进过寺院,既然如此,我就把乌龟放了。”

    “太好了。你积善有功了。”太小儿扬着小手说。

    农人将乌龟抓起。乌龟身不着地,四爪扑动,像是要在空中飞翔一样的好看。太小儿拍着手叫好。“大神龟,飞,飞。”

    “抓住啦!”身后一声喊,太小儿回头一看,一个小猴不知怎么被一个年轻人抓住了。

    “呀,小猴儿,小猴儿被抓了,怎么办?”太小儿拽着吴规的衣襟问。

    “这个你放心,这里的人们抓了猴子,都送到寺院去,那里有专门管猴子的僧人。这里的人都把猴子看成是神圣的灵兽,不会伤害猴子的。”

    年轻人提着小猴儿,路过一棵树下,路边的树枝忽然猛地垂下,打在年轻人的脸上,他惊慌中,一只手遮挡树枝转身要躲,另一只抓小猴的手,被树上跳下的猴子挠了一把,他惊叫一声,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小猴已经被大猴子营救了。

    “就是它!”太小儿嘴里说,眼睛却一直跟着那只大猴子。

    “什么就是它,它是个老猴儿。”吴规说。

    “是那个偷书的老猴儿。”太小儿喊到,眼睛紧盯着远去的猴子,宏正急忙抱起太小儿跟了过去。

    一棵大树上,聚集了几只猴儿,树下是一户人家。

    宏正背着太小儿追来,见房门前的藤椅上悠闲地坐着个大胖子。几丛垂下的树枝探向了他身后的房子,冬枝少叶,枝晃无声,一个猴儿顺着树枝,跳落在窗台上,看主人没有发现,一转身窜进了房子里。

    听到了屋里的动静,胖子抄起扫帚,冲进屋里。猴子冲出窗户,上了树,手里有了战利品。

    猴子们在树上争抢食物,混乱中,一只小猴子脚下的树枝折断,从半空坠下。胖子操起了扫帚,直奔小猴儿。

    小猴儿不能动了,胖子却见一个婴儿也如小猴儿一般,扭捏着身形跑来,嘤嘤地喊着;“别打别打!”

    太小儿跑来护住了小猴儿。坠树的小猴儿就是太小儿在街上看见的小猴儿,也一直没有离开太小儿的视线。

    “不打不打。”一个婴儿的突然出现,让胖子把好奇的目光投向了太小儿。

    树上的猴子也乱作了一团。向小猴儿围来。宏正站在太小儿身旁,见被猴儿围了,和吴规说:“这些猴儿不明真相,误会太小儿好心啦。”他俯身对太小儿说:“太小儿别急。你不是能和猴儿说话吗?你试一试,用意念也行,告诉它们,说我们给小猴儿疗伤。”

    太小儿看向老猴儿,说出来猴语。那老猴儿挤眉弄眼儿、呲牙咧嘴,突然一声叫,几个猴子又回到了树上,静静地观望着。

    宏正看过受伤的小猴儿,原来是腿骨折了。他一边给猴儿的伤腿固定了,一边对太小儿说:“你能和灵猴儿沟通,就问问它经书。”

    太小儿又用意念与灵猴说话,却没有回应。

    吴规说:“猴子虽然灵性高,但它还是只认吃的动物。”

    宏正也说:“你吴爷爷说的对,可以用食物换经书。”他又扭头对吴规说:“这回需要用果子试一试了。”

    吴规一听,笑道:“我早就准备好了。”说着,撩起衣襟,把水果拿了出来。

    宏正把太小儿拉到路边的一块条石上坐下说:“你告诉它们,小猴不能动,才能养好伤,需要在寺院里养上十几天。让它们等待小猴的伤好了,再来与它见面。”

    太小儿传情达意,几个猴儿一阵骚动过后,便平静下来。宏正又对太小儿说:“你用什么办法,和它们能说上话就行,问问它们把经书拿到哪去了?”

    太小儿把眼一闭,又使出了通心术。对灵猴说道:“寺庙里有经书,才能有人来,你们才能有吃的,放在你这儿一点儿也没有用。送回去才会有吃的。”

    老猴儿驱散众猴儿,自己也向树高处慢慢攀去。太小儿看灵猴高高在上,没有做出反应,对宏正说:“师父,我也上去。”宏正道:“老猴儿要单独与你说话,你和他保持距离。不行就跑。”

    太小儿三窜两跳,爬到了树中段,看看不能再靠近了,便停了下来。他手里暗暗拿出了灵绳。这才稍微放松了心神。他往下看应付万一的坠树路径,却见树下的另一边就是寺院的大墙。

    一个小孩儿在树上与一只老猴对峙,寺庙里的僧人也发现了,一声喊,众僧人也来看热闹。海通长老也匆匆赶来,一看是太小儿,急忙出了寺院,来到树下。海通见了宏正,皱着眉说:“道长,你们开什么玩笑?就是大人上树也不能和猴儿斗啊,你这太小儿怎么敢这等胆大。”吴规道:“长老,太小儿听说了你的事,这是在给你破案呢。”

    “破案,怎么回事?”

    宏正应道:“长老莫急,很快就会有结果的。”海通看宏正的注意力都在树上,回头问吴规。吴规简单介绍了来意和刚才发生的事情。海通听了,连连称奇。抬头再看太小儿,正与灵猴儿挤眉弄眼儿,似做哑语状,又是一番感慨;“人有兽语,需要何等地神悟,太小儿真能吗?”

    宏正说:“他们现在已经有了相互信任,如果能继续,结果就快了。”

    “太小儿,果食来了。”吴规一声喊,打断了二人的对话。

    宏正一看,吴规叫来了卖果的摊主,还抬来了一筐瓜果,树上的猴儿们也看见了,一阵骚动,不见老猴儿动,便又安静了。

    太小儿说:“我们用好吃的与你换回经书,……”太小儿还没说完,听师傅在下面喊了起来:“不能这么说。”

    太小儿一下顿住了,小手挠了挠脸蛋儿,好像问:“那该这么说呀?”

    “你就让他们能把经书还给僧人,水果是咱们的答谢。”

    太小儿不明白为什么这么说,把这话转给了灵猴儿。灵猴儿只要有吃的就高兴,表情显出笑意,对太小儿说:“把东西拿上来吧!”太小儿与知成玩儿过这把戏,也笑道:“我的东西都拿来了,你的东西也拿来,咱们交换。”老灵猴一听,又看了看那一筐吃的,弄眼鼓腮地说:“那你等着,我去取来。”

    吴规问:“怎么样?”太小儿下了树说:“它明白了。”宏正说:“你让它送回寺庙里去。”

    太小儿急忙冲远去的老灵猴儿喊道:“你把经书送回原处,我们在庙里等你!”

    太小儿的意念有声,让老灵猴停下了身影,它回头看了看太小儿,接着又转向树高枝繁处,几个蹿跳,便隐在了寺庙后的密林中。

    宏正和太小儿各收了灵术,海通到了树下,迎住太小儿说:“你和老猴儿说的话,它能听懂吗,让它把经书送去寺里,万一有差误,再找它就难了。”太小儿道:“老猴儿能听懂我的话。”海通摇摇头道:“真不可思议,这怎么可能。”宏正说:“不能在此交接,让猴子知道从哪拿就往哪送的印象。

    寺庙里,藏经阁前,海通和宏正张罗着迎接老猴儿,寺里的僧人也来围观,不大的空场,被一棵老树宽冠疏叶遮着。一根树杈,正探在了藏经楼的房沿处。猴子还没到,众人闲聊,宏正笑道:“这颗大树,果然有气势,好像也有来头,只是舍身助人,却为老猴儿利用,此傍佛门而行魔道也。”

    太小儿没明白师父的话是何意,问道:“这棵树也坏么,是不是魔树?”

    宏正道:“为师说的是这大树性本善,却被猴儿利用了,正所谓:茂树仙枝听诵经,无心修佛禅自成。为人搭桥佛心正,不知过客是窃行。”

    海通也笑道:“道师真幽雅。”他指着藏经房的窗户说:“那窗里就是书房的桌子。”

    宏正笑道:“这就对了,那里面有什么好东西,都是给猴子准备的。”

    一阵清风窜过树林,风过了,树林里仍然还有哗啦啦的声音。

    “是猴儿,猴儿来啦!”太小儿举起了小手,指向了寺外的一片树林。果然,哗啦啦的声音,是老猴儿带着经书,在众猴儿的簇拥下,向这边窜来。宏正让太小儿到树下接应。

    老猴带着群猴儿,来到院墙外,停止了前进。宏正让围观的僧人们散开,场面清净了,树上的老灵猴儿上了藏经楼上的枝干,来到了太小儿的头顶上,它脚下一使劲,将树枝悠悠地颤起来。太小儿跳起,也能够着树枝了。

    太小儿不明白老灵猴的意思,他回头看看果筐,用小手一指,刚想问老猴儿怎么交接,却见老猴压低了枝头,一伸手,把经书递到了太小儿面前。太小儿见经书就在眼前,急忙接住。

    老猴弹起树枝,转身一蹿,又回到了大树上。

    太小儿抱起经书,撒腿就跑,宏正也是快步上前,一只手接过太小儿扛在肩上的经书,一只手抱起太小儿。海通也过来问:“太小儿,害怕了吗?”

    太小儿胸脯起伏,喘了几口粗气说:“这也太简单,太简单啦。我还没和它谈条件呢,就完事儿啦。”吴规道:“猴子想的可比你简单。快把果子给他们,猴子虽然不懂交接,可是人家真讲信誉呀。”

    两个和尚抬来一个桌子,果筐往上一放,看看离枝头不差两尺,压枝低垂,高度正合适。两个和尚撤下了。

    树上的老猴稳坐高枝,枝下忽然蹿来六七个猴子,将枝头压在了桌子上,把果筐围住,手上抓,嘴里叼,眨眼间,筐里的水果已经下去了过半。吴规说:“猴儿要是明白,把筐抬去便是了。”

    “我去。”太小儿一声喊,已经跑到了桌子近前。猴子们看太小儿前来,并不害怕,老猴一声叫,猴儿们都退到了树上,它自己亲自来到了枝端。太小儿上了桌,将筐举起。老猴鼓了鼓腮,探出强肢,一把提起了果筐,顺着颤悠悠的树枝回到了大树上。

    老方丈无暇顾及猴子,看着复得的经书,除了有两道爪印抓痕,还算完好。满意地对宏正说:“这一场虚惊,让我见证了一个奇迹。老衲怠慢道师了。”

    “哪里哪里。”宏正打断了海通的话,说道:“长老多虑,也是谨慎之举。”

    海通说:“我那护院的和尚,眼有一通,却见是一个小精灵的形体,只是功力不济,看的模糊,故此也把你们太小儿也给排查进来了。”

    宏正这才明白海通说的意思,他指着寺院里热闹的场面,双手合十道:“无量天尊。这也是曲折,也是缘分。”说完,也诵了一声:“阿弥陀佛。

    海通请宏正到客堂歇息,宏正谢道:“不必了。事情圆满了,我们就此告辞了。”

    海通知道吴规急于去接刚刚找到的弟弟,也知道宏正的心思在大明村,便携众僧人送宏正和吴规出了寺院。

    一辆马车停在门外,吴规与宏正道别,指着马车说:“这马车留给道长专用,车把式你也见过了,就随道长,随时停用。”宏正推谢,吴规道:“道长不必客气,还有它事,你们上路,尚明会和你说。”

    太小儿看有了马车,高兴地笑了,他轻轻一跳,上了马车。和尚明并排坐在了前面,小手一扬,拍了一下马屁股,喊道:“驾驾驾!”那匹马回头看看太小儿,没有动。尚明笑道:“鞭子在我这儿,他不会听你的。”海通道:“太小儿,你上了车就走,不要你师父了么?”太小儿一乐,摆手喊道:“爷爷再见。”宏正要上马车了,海通忽然对宏正说:“你身后有一只箭。”

    太小儿一听,急忙看师傅,海通看太小儿在宏正身后找箭,禁不住地乐。

    宏正也笑道:“我们这里没有别的仇人,如果我没说错,那只有大国师。”

    海通说:“但愿平安无事。火明教的人,心力非常。他们想要做的事,只要咬住你,就不会松口。”

    宏正谢了海通,马车离开了方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