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真童东归传 > 第五十九回 复佛寺道童耍天性 拜大殿佛祖有真评
    这一日早晨,复寺大典。一潭山清雾蒙蒙,莲花寺幢幡荡荡,寺庙上空,隐隐现出了一弧虹光。众人已经聚集在了山门前。

    启真引道明长老走来,宏正迎上前道:“道明长老,寺庙落成之快,贫道也没想到,说到恭贺,贫道空空两手。”道明笑道:“道长的贺词已经有了。”说着,扭头指向山门的漆柱。启真喊道:“大典开始!”

    两个和尚拉绳索,揭了蒙布,漆柱上现出一副对联,正是宏正先前的诗。

    “流光百年身易渡,渡尽凡心悟千年。幻影一瞬心方明,明彻圣虹向虚空。”

    宏正看了道:“长老果然有心。”

    “道长的贺词,便是莲花寺的永远,只有如此,便能让老衲的答谢也延续永远。”

    道明答谢声过,佛乐声声响起,简单的复寺典礼,庄严地开始了。

    众人簇拥着道明长老,迎向山门,鼓乐声息,佛子致辞,智人祝贺,启真宣布瞻仰各殿。

    众人绕过山门,傍一潭而行。道明与宏正说话,太小儿憨手憨脚地走在水边。

    太小儿忽然停在一个水湾处,蹑手蹑脚地伸出双手,慢慢地向水中探去。原来水里有一条小鱼儿,在水里窜来窜去,好像找不到了水湾的出口。太小儿伸出的手刚刚贴在水面上,那鱼儿急中乱窜,跃出水面,正好落在太小儿的手里。太小儿将两只手一合,便将小鱼儿捧住。抓住了鱼,太小儿乐道:“我抓住了,一条小鱼,真好玩儿,咱们再玩儿一回。”太小儿一送手,把鱼儿放了。

    “呀,你怎么把鱼给放了?”智人在身后说。

    “它跳起来,我一抓,挺好玩。我想再玩一回。”

    “你这太小儿,那鱼能听你的吗?”

    太小儿看小鱼儿没影了,也泄了气。他刚要走,见水里有气泡冒出,他上前伸出小手,欲探究竟,忽然从水里喷出一道水柱,太小儿躲闪不及,溅了半袖。

    “这是什么什么东西?”

    “这是喷水鱼。”太小儿身后是道明的声音。

    “什么是喷水鱼啊?”

    道明看太小儿不知其中奥秘,说:“这鱼要吃昆虫,就要喷水。你来了它要逃走,便也喷出水来。你在水边,可要注意了,别掉到水里去。”

    “这么这么水浅,我不怕。”

    “爷爷可不是说玩笑。”道明笑道:“你若贪玩儿,爷爷送你一首诗。绕池幻步追鱼游,童趣儿不知弄鱼钓。莫做痴情道水浅,身陷方知鬼也愁。”

    启真和尚走来说:“长老,先到天王殿吧。”

    太小儿听启真说天王殿,喊道:“我知道天王殿,那是弥勒佛的殿。”

    启真道:“你知道弥勒佛吗?弥勒佛也叫大肚罗汉。”

    “那是不是大胖和尚啊?”

    “是。”

    “那我见过了。”

    “你怎么见过的?”

    太小儿小手一扬,刚要回话,忽然看见一道灵光,从眼前划过,直落入了天王殿。

    “有灵!”太小儿一声喊,自顾蹈着小碎步,向天王殿跑去。

    太小儿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天王殿,迎面正看见了弥勒塑像,正如那日梦中呼风扰梦的大胖和尚。太小儿左右看看,见两厢神像排列,有拿剑的,拿伞的,还有拿着琵琶的,还有手上缠着大蛇的。

    “小蛮童,你怎么闯到这来了?”太小儿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他没见过这阵势,嘴角往下一压,端起了肩膀,缩了缩脖子,心有退意,却看见大胖和尚的影像放着莹莹的金光,附在了弥勒的雕像上。太小儿看了看两边呲牙瞪眼的神像,小手往前一飘,用低沉的娃娃音说:“我,我找他。”

    “找我吗?你是谁啊?”声音从弥勒的塑像上传来,太小儿听这声音亲和,再看弥勒塑像已经是活灵活现了。

    “啊,大胖和尚。”太小儿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他飘动着小手说:“你就是弥勒佛么?你们怎么怎么……贫道童见过你。”说完,脸上带着还没有退去的怕,看了看两厢。

    弥勒笑道:“你这小童子,怎么会认识我的?”

    “我,我那天看见你来的时候。还刮大风了呢。”

    “哦,原来咱们还是老朋友了。小童子,那日刮风夜,我是隐身而来的,你能看见我,看来你真是不一般的童子”

    太小儿扬起小手:“那天不是你显的灵,把大石头给翻到沟里的么?”

    “哈哈哈哈。”弥勒笑道,“你这小童子,听谁说的?”

    “我,我们大家都这么说。”

    “你们有所不知,修复天王殿是大事,我当然要来看看。而真正搬开大石头的,那是道明长老的功劳。”

    “你说的不对。道明爷爷不可能把大石头搬走,我还看见你来了,就刮风了。”

    弥勒道:“如果这故事你要是愿意听嘛……”

    “愿意愿意。”太小儿喊声未落,见自己已经被托在了弥勒的大手心里了。太小儿正纳闷儿,弥勒说道:“你是小贫道童,我是大胖和尚,这故事只能说与你听,别人不让他们听见。

    “那最好最好了。”太小儿应声道,“你说的时候小点儿声。我能听见。”

    “没有声你能听见吗?”

    太小儿眨巴着眼睛,显然是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弥勒笑道:“你试试,看能不能得到无声的听。”

    弥勒把嘴一闭,把故事讲了出来。

    “当年莲花寺初建,就限于这大石头,天王殿就不能完善。道明老僧的前世,在寺里做住持,就在这块大石头旁栽了两棵树。这两棵树的根,在大石头下结成了连理根,将大石头抱住,大石头外侧雨水冲刷成沟,正合在那日夜风大作,大树倒向了水沟,连理根也正好把大石头兜起挪开了。这是天力所为。”

    太小儿飘起小手喊道:“知道啦,知道啦,这个故事太好了。”

    “这是意,不说声。你能听见,果然有修行。”

    “太小儿,下来。”太小儿身后传来宏正的声音,“你又没了斯文,到菩萨身上喊什么,快快下来。”

    太小儿脸上的兴奋平静了,回头看众人进了大殿。辩解道:“不是我上来的,不知怎么怎么,弥勒菩萨把我弄上来的。”

    道明说:“弥勒菩萨最喜童子,有了太小儿,这叫弥勒戏童子。”说完,上前合掌施礼。宏正来不及再说,也顾不上太小儿,和道明长老一起,向弥勒佛礼拜。

    太小儿无心听大人们说话,他对弥勒的大肚子有了兴趣儿,一会儿扣扣肚脐眼儿,一会儿揪一揪**。智人早就看着太小儿闹弥勒,觉得太小儿手嫩脚软,一失足就会出危险,应该把太小儿接下来,他也不做声,来到太小儿身下,伸手就来抓太小儿。太小儿正回头,被智人抓住了衣袖,他不知智人何意,心生恐惧,一回身,脱袖退衣,摆脱了智人。

    太小儿光着膀子,拄着弥勒的肚子,脚下蹬着弥勒的肚脐,往上一蹿,攀上了弥勒的肩头。他一手按住自己的红肚兜,一手扳住了弥勒的耳朵,往下看着智人,脸上露出了笑。宏正面有嗔怒之色,刚要说话,道明笑道:“道长莫急,这小童子果然是一身的天性。在你们道家要严加管束,到我们佛家,便是天真的玩童。”

    智人也说:“太小儿,刚才长老说了,你都没听见。弥勒佛也叫大肚罗汉,他是竖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弥勒是他的姓,是慈悲的意思。他最喜欢童子,他还有五子戏弥勒的故事呢。你是童子,最该拜弥勒佛。弥勒佛对你慈悲,你可别把菩萨惹恼了。”

    智人一说,太小儿也觉得应该下来。他蹑手蹑脚地从弥勒佛的侧臂滑下,攀住了弥勒的膝盖,站在了须弥座上,仰头看着弥勒佛。供桌上的烛光把他也照的金色一般,正如同塑像中人。众人见了,都叫起了“好”。

    启真道:“弥勒佛若无嗔怒,此非五子戏弥勒,却是一童戏弥勒。”

    智人笑道:“佛与童子相戏,如待家童一般,该叫弥勒戏家童。”

    智人说的无心,宏正听了,眉头一蹙,表情一转,说道:“此等话怎可轻言。弥勒佛是何等人,太小儿岂能高攀?”

    道明听宏正说这话,有了领悟,便笑道:“天地一灵童,何须一戏争,道家来相敬,神童亦客童。”

    宏正听了道明的解释,笑道:“此言便好,相安无事,又各不分离。”

    两个人说的话,太小儿一句也没听。他依然看着弥勒,往上一爬,一回身,便蹲靠在了弥勒的臂弯儿处,一只胳膊搭在弥勒的大手上,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摸了两下弥勒的大肚子,他抬头看看师傅,小嘴儿还是抿着,一歪脑袋,又仰头看了一眼弥勒,似乎再说:我摸到了大肚子了。

    道明说:“这个便是童子戏弥勒了。”

    “这是弥勒容太小儿。”宏正纠正了,又对太小儿说:“太小儿别无礼了,快下了。”他刚要上前,被道明拉住,说道:“你看。”

    宏正抬头一看,原来是弥勒佛的双眸微微有动,运出柔和的金光来。

    身后不知是谁喊道:“大佛显灵了。”

    众人也一下安静了,都往上看,见弥勒佛微微笑容中,两眼金色淡淡,双眸幻光荧荧。柔柔的与太小儿目中的灵光对接,一闪即逝。太小儿一晃脑袋,顺着弥勒的小腿滑下来,又落在须弥座上。太小儿想起了上过道祖的神,两个师兄好一顿嗔怪。现在众人说大佛显灵,他不知道是不是大佛嗔怒了。太小儿有些慌乱俯身磕头,却见自己一头磕在一块圆玉上。太小儿一愣,道明在身后笑道:“太小儿,别看了,旁边还有四个呢。你这一头叩在了大佛的脚趾盖儿上了。”智人也笑道:“太小儿,今天谁也没有你的见识高。下来吧。”说完,伸手来抱太小儿。

    “我还没看够呢,你先走吧。”太小儿拨开了智人的手。

    道明说:“恭喜道长了,大佛能与太小儿通灵行光,也是缘分了。”

    宏正也笑道:“不敢想,不敢想。劣童不雅,这般顽皮,还要请弥勒佛多多包涵呢。”宏正又冲太小儿道:“你上师父的身可以,上大佛的身,就是无礼,还不给弥勒大佛赔礼道歉。”

    太小儿合掌施礼,嘴里说道:“谢谢大佛带太小儿玩儿过了。”

    宏正道:“你这不是赔礼,是感谢。”

    太小儿复又再拜了一回。

    众人也来拜弥勒佛,道明仍向大家介绍了天王殿。

    道明那边给众人讲解,太小儿这边闲不住。他转到了弥勒的背面,太小儿仰头看见了一尊塑像,背靠弥勒佛,手中拿着金刚杵,也显出了灵影,太小儿却不认识。他到了金刚杵下仰头问道:“你是谁,在这后面干什么?”

    太小儿一声喊过,忽然眼前的金刚杵飞旋了起来。吓得太小儿一步窜出了天王殿的后门。

    太小儿出了后门,忽然失去了平衡,后仰倒地,却觉得被什么托住了,宏正也追出门来,把太小儿拉起,问道:“你又搞什么鬼儿了?看给大神给惹了。”

    “我冲他一笑,他怎么吓唬我啊。”太小儿说,满脸带着委屈。

    宏正笑了,说道:“吓唬你,那是保护你呢。他叫韦陀,是佛寺的守护神。”

    太小儿也觉得脚下柔软,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朵细叶白莲花,也有蒲团大小,“呃,怎么回事?”

    道明老住持闻声跑来,问道:“太小儿,刚才摔着了么?”

    太小儿应声迎着道明,小手一飘,“没摔没摔。”

    道明笑道:“这是韦陀花,刚才你跑的慌急,要摔跤,韦陀也看把你吓着了,便掷出了花,还好,这花护住了你。”

    太小儿委屈地说:“那他吓唬我干什么,我也没惹他。”

    “你与他嘻嘻有笑,他岂能容你,当然要吓你一吓了。你看他金刚杵拄在地上,就一定有了脸色,便不能惹他。”智人也凑了过来,笑道:“太小儿,你真不经吓。你再看来上香的人们,哪个是不肃穆的。那韦陀知道你笑里藏的是不是歹意,他是把守后门的,哪能容你贿买佛门。”宏正道:“太小儿,你看智人叔叔说的多明白。韦陀菩萨看你是童子,便只是吓你一吓,其实也是容你了。”

    太小儿没了耍物,便随众人进了大雄宝殿。到了佛祖面前,众人行礼,太小儿却见宝座上,佛祖问话,下面是韦陀。

    “韦陀,你不守候天王殿,来此做甚?”

    “佛祖有所不知,这几日,来此寺院的道家蛮童,灵出频繁,弥勒菩萨来去,他也偷看。刚才还在弥勒身上爬上爬下,可他是个婴儿,我吓了他,还不能伤了他,现在说与佛祖发落。”

    佛祖道:“莲花寺复兴,这道家的童子有所作为,却不是捣鬼,而是真有本事,他能为了道家,帮助我们佛家,这岂不是难得之事?”

    韦陀恍然道:“佛祖说的是,莲花寺开创了佛道共济之先河。这是在本域,若是东土,我们受惠于道家,弘扬两教,这小童子要是用在好处,他的伸手可是活灵活现啊。刚才,这小童子就与弥勒佛戏耍了一回,果然给莲花寺大典增添了喜色。”

    太小儿耳受灵音,听的明白,眨了眨半醒眼,皱了皱淡细眉,一转身,出了大殿。太小儿听了佛祖的话,按捺不住高兴。他心花怒放,到了大殿外,拉开了架势,旋起了随意绳儿,舞起了拳脚。太小儿好久没有练的功夫,也施展开来,

    太小儿兴致正浓,忽听有人一声喊,扭头一看,原来是韦陀提着宝杵,直奔寺院一条断墙头。墙上趴着一个红眼睛的大个子鬼,手中正挽着一个绳子套。

    “红眼儿鬼,佛门净地,你也敢来拐掠小童。”

    喊声到了,杵也到了。墙头上划过一道火星,再看红眼儿鬼,没了踪影。

    “太厉害了。”太小儿看见了韦陀的身手,高兴地喊了起来。他一个跳起上了墙头,冲着墙外喊道:“什么鬼,看你吓的跑哪去了。”

    “好了,你回来吧,别叫鬼暗里把你抓了去。”

    太小儿回头应道:“你怎么不追他啊?把他抓住,下回他就不敢了。”

    “我护寺有责,不能因一小鬼便离开。”韦陀说完,把太小儿接了下来,“你也不能随意离开大人,现在你想玩儿就玩儿吧,别出大墙就行了。”

    太小儿又拉开了架势,太极匍匐步,玄天飘柔掌,阴阳蹒跚腿,绕身随意绳。太小儿本有幼儿盹盹的憨态,加上随意弧荡的灵绳儿。真如昔日哪吒闹龙海,更是今朝童子戏佛山。

    几个和尚看不见韦陀,却看见了太小儿的手舞足蹈,也凑来叫好。众人从大殿出来,都来看太小儿。智人一伙儿平日里常见杂耍,也没有这等精彩,禁不住地喊好,道明更是喜上眉梢,宏正心中暗叹太小儿久也不练,功夫却有了意外的长进。

    咚咚金鼓停息了,点点木鱼也静下了。随着佛乐声缓缓收住,太小儿虽余兴未尽,也放了个收势。

    庆典过后,大家都来与道明辞行,几个和尚随道明来谢众人,直把众人送出山门。宏正送走了智人公子。寺院里也宁静了。

    道明转过来称赞太小儿,道明身旁的启真也对宏正说:“你这童子,果然不一般。但愿这童子与莲花寺的故事同在。”

    太小儿被启真一夸,一时没了应话,却看见启真手里攥着两个大桃核在五指间旋耍,还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太小儿没见过核桃,问道:“你这是什么?”

    “这是核桃。”启真道,“你喜欢吗?”太小儿一笑,说道:“好玩儿,你怎么老爷爷还玩儿啊?”

    启真道:“贫僧久守山门,无可事事。闲弄手中物,也是度荒年。这是化缘刚刚化来的,这上面还有佛。现在山寺复兴,贫僧一心向佛,这也没用了,就赠给你,留下一个念想吧。”

    太小儿接过桃核儿,看了一回,问到:“你说,上面有佛,在哪儿?”

    “这不是吗?”老僧用手一指。太小儿一看,偌大个“卍”字,果然圆润有形。

    宏正说道:“这就是佛的标识。它标示着吉祥、清净、圆满功德之意。”

    宏正忽然看着桃核儿,几处刀痕,一意藏神,明行纹路,暗走脉隐,心动灵犀,问道:“此物是何来历?”

    启真道:“半月前,我北去化缘,是一个小施主赠送给我的。

    “北去什么地方?”宏正追问。

    老僧用手往北一指,笑道:“此去山道五十余里,山尽平川,有一个独丘傍一古镇,叫圪垯镇。我路过那里,遇见一个小孩子,他见我化缘,给了我些吃的,见我把玩此核桃,便在这上面做了手脚,只几刀,雕出了这个佛字来。”

    “那个小施主是什么样?”太小儿问。

    “只有十五六岁,由他母亲带着,却写得好字,雕得绝活儿。是刚刚开得一个小店铺。”

    太小儿咯咯地笑了起来,对师傅说:“一定是哑哥哥。”

    道明问道:“看来这核桃另有缘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宏正把赠刀帮哑儿的事说了,道明叹道:“这又是个缘上加缘的故事。”

    太小儿道:“师父,我们先去看看哑哥哥,行么?”

    启真说:“这有何难,你们北去顺路,只拐一个弯儿就行了。”

    宏正道:“我决定回山,就是因为太小儿有这个心思。”

    启真笑道:“你们回程,也路过圪垯镇,择路而行,什么也不耽误。”

    宏正道:“这当然要满足太小儿了。就走圪垯镇。”

    道明依依不舍,也只好目送宏正师徒,离开了一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