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真童东归传 > 第五十七回 求生鬼仙儿投山寺 疑奇太小儿探地宫
    宏正道:“离此不远的一潭山莲花寺,便是你们得超度的捷径。”

    众鬼道:“出家人,你这话就是胡说了,那一潭山早就没人了。”

    众鬼几声嬉笑,一声哄喊,纷纷转身要离去,太小儿在树上见了喊道:“你们怎么不相信啊,一潭山莲花寺已经有道明老爷爷长老了。”

    树下鬼听了太小儿的话,尖声细语,不知所云,有鬼喊道:“小出家人儿,你喊什么呢,把我们耳朵钻的疼了。”

    又有鬼议论道:“莲花寺早就颓废不堪了,哪里还有什么老住持?有两个僧人也是些比我们还穷的臭和尚。和咱们一样连饭都吃不上,如何给咱们引路超度?”

    “有。”太小儿喊道,“你们怎么不知道啊。现在有道明老爷爷了,他就是个大高僧。”

    “你这小儿,又来说梦话了,什么老爷爷和尚,从哪来的?”

    “道明老爷爷可厉害了。他就是一百年前的老住持和尚,现在又活了。”

    大头笑道:“一百年前的和尚早就化成灰土了。”

    矬子指着大头,冲着太小儿笑道:“你这小鬼头,想来诓骗我们的大鬼头么?哈哈哈哈哈。”

    “你们不悟,那我就,我就不说了,反正我告诉你们了,老爷爷还说你们呢。”

    矬子问道:“说我们什么了?”

    “有一联诗是说你们的,一潭山难度不悟众生,莲花寺必结百年善果。”

    “你这小出家人儿,还有诗为证呢。既然是难度,那我们去干什么?”

    “说你不悟才难度的,你去了就是悟了,就不难度了呗。”

    大头鬼说:“这小出家人儿说的对。百年前的那个老主持就常说这话。可是你这小娃娃怎么知道这话的?”

    宏正道:“刚才贫道说了,一潭山的莲花寺,有了新的老住持,就是这百年前,莲花寺衰哀时的老住持,现在复活了。这话就是他说的。”

    “那个老住持复活了?”大头道,“我一百年前就听他念过经,那可真是个好老头,可是他现在复活了,还要普度众生,这我可不信。”

    宏正趁机说:“我们一行正往一潭山去,要是你们觉得这是新鲜事儿,就同贫道之约,一同前去见莲花寺的新长老。如此才能证实这不是奇闻,而是真实。你们想转世再生,也一样简单。你们应该庆幸,佛教中的大乘教,不是只修自己,而是普度众生。你们沦落至此,想到过还有人管你们吗?想到过有佛家会引你们解脱苦海吗?”

    大头听宏正这么说,没了言语。细腿儿高却喊道:“这不可能,哪有这好事。”

    “如果你们不信,这里距一潭山也不远,你们去看了,一切都会明白的。你们没有去过,不认识路,就随我们车队同往。”

    太小儿喊道:“我们就去一潭山,你们跟着我们走吧。”

    “不用了,我们自去也。”大头一摆手,众鬼一声唿哨,往村外去了。

    宏正把经过说与房东老汉,让他宽心,一边说,一边出了门,刚要上路,老汉忽然叫住宏正。宏正回头一看,邻家一老汉,急匆匆走来。

    原来,邻家老汉听说有明白人来到了村子里,也有怪异的问题要问。宏正也想知道是什么怪事,老汉果然讲了一件事。

    不久前,老汉和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在一起住,女婿有一个很好的伙伴,因为好喝酒,便得了一个绰号叫酒癫儿。

    有一天晚上,酒癫儿弄来酒,便和老汉的女婿大喝起来。家里人来找他,叫他少喝,让他回家,他借着酒劲儿,把家人骂走了。

    酒癫儿和老汉家相隔村南村北,酒癫儿酒后回家,骑上自己的马,结果在半路上,一棵大树低枝横道,马过去了,酒癫儿却撞在了树上,当场坠地身亡。老汉的女婿在家里怎么也睡不着,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便出了家门。

    他走到半路,到了出事地点,发现了死去的酒友。办丧事那天,大家都来帮忙。一切都安顿好之后,怪事出现了。

    老汉说:“我女婿说话的腔调突然变得和他死去的酒友一样了,口气也是死者口气,说是家里墙角下,有一块石头,下面压着一个寺庙里偷来的莲花灯,无处变卖,他家人挖开看,果然有一个灯盏。我这女婿,说到哽咽之处,跪下来,口称爹娘,给酒癫儿的爹娘磕头,给来的人们磕头。然后他说想再喝点酒,酒癫儿他爹拿给他仅有的一点儿酒。他一口气就把酒喝光了,还直喊痛快。”

    老汉看宏正没有应话,又接着说:“我女婿回家,我就怪他在人家家里要酒喝,他却对他自己的作为一点都不知道。有人说这就是鬼附身了,他有时忽然来了精神,就去酒癫儿家去看酒癫儿的父母。大家都说这是一个人两个魂。现在村里本来就闹鬼,他这一折腾,弄得我们两家都不得安宁。”

    太小儿忽然从背囊中钻出来,小声对师傅说:“这个爷爷说的酒癫儿,我看见了。”

    “怎么回事?”宏正问。

    太小儿把刚才起灵看见了撞树的酒癫儿说了。宏正心里有了底,对老汉说:“这个简单,我们要去一潭山,到了山上一并解决了就是。”

    太小儿一听,喊道:“我去告诉那个酒癫儿。”

    老汉的女婿酒癫儿鬼也听到了村里鬼民们议论的普度众生,他心中正迷蒙中,忽然听有小孩子的声音,心里奇怪,四下看看没有人。抬头一看,见一个小孩子蹲在树上,还摆着小手,这才嚷道:“那儿来的鸟人,吓我一跳。”

    太小儿道:“我可不是鸟人,我是贫道童。我来告诉你一件好事。”

    “有酒喝啊。”

    “你怎么怎么,还想喝酒啊。你也和大家一样,到一潭山去一趟,你就好了。”

    “我知道你们说的普度众生,有这等好事,我又要有酒喝了,来来来,让我抱抱你,亲亲你。”说完,爬起来,直奔太小儿而来。太小儿哪里敢应,转身就走,身后传来了“哈哈哈”的笑声。

    宏正知道当地的鬼民都知道了一潭山的普度众生,与两位老汉道别,离开了鬼村。

    一行人慢牛快跑,当日黄昏到了一潭山界。

    宏正过了山下的小河,见山前一块大石头上新刻上的“莲花寺”三个大字。几点木鱼响,一声佛号诵。众人应声看去,原来是道明长老带着和尚们,已经在山门外迎候了。两位高人相见,相互问候一番,与众人一一见过。

    宏正问:“你们怎么会迎接在山下呢?”

    “山寺有这样大的幸运。我岂能不知?”

    宏正一听这话,又看看道明手捻佛珠,也笑了起来,说到:“是了是了,看来高僧已经知道我们要来了。这都是善人有心敬佛,施舍这么多建寺的木料。”一边说一边叫过来智人公子与道明相见,道明致谢,智人也是一番谦敬之词。

    宏正把痴癫婆引给道明说:“不等你们庙宇开工,便有求上门了,高僧不能不应。”痴癫婆和道明见面,说明来意,道明问宏正:“此事道师就能解疑,如何费此周折?”宏正道:“此事办来,也需时日,还有后续的事,贫道即刻就走,岂不耽误了善良人家。”

    道明携宏正进了山门,众人引车来到了寺院。道明指引,智人指挥,安排卸车,按材码垛,分类堆放。

    众人忙活了半个时辰,天也黑了,道明吩咐准备的斋饭也好了。一顿素餐,依显清贫,还是些野菜,白薯,稀粥。

    席间,宏正笑道:“我复来饮茶,可是老主持还是清淡待我,真不失佛家本色。道明苦笑道:“惭愧,惭愧。此时青接黄不接,只有以菜为食了,一点儿米也是启真刚刚化来的,真可谓贫僧贫寺,空坐空山。”话音未落,智人公子拿出那袋儿银子,递到道明手中说:“这是家父的心意,也是家母的遗愿,银钱三百不多,老住持切莫嫌弃,请收下。”

    道明急忙摆手说:“这怎么可以?所用木料备齐已经是及时雨了,这钱就免了。”宏正对道明说:“长老不必推辞了,这是施主一家人的心意,他们对此施舍很执着。再说寺院复圆也需要这笔钱,钱到用时自有用处。”道明感慨说:“我们建寺院的工匠,也都是大家的施舍。能有如此众多的心善之人,实为一潭山之幸,莲花寺之幸,佛天之幸。”

    智人公子说:“捐助修建寺庙的人很多。我们也是一片诚心。只是有了道师才醒悟。虽然是迟悟,对莲花寺却是恰如其时。我们岂能错过这个机会,建起寺院还有很多事要做,用钱处也多,不用说工匠们吃饭,就是你们吃饭,也不能如此寒酸了。”智人话还没说完,捧着肚子站起身,宏正笑道:“又有告急了么?”

    “是,肚子有些猛,”智人应急告退。

    宏正看着智人的背影,对道明说:“老住持,这智人公子是个精明人,他这几个家人干活还算行,不如把他们留下,这钱不就有去处了么。”

    道明点头道:“我这当然可以,只是不知道他们行不行。”

    “行不行,我给你说。”宏正说完,又想起了痴癫婆的事。说道:“山寺尚未修复,还要先做道场,给你带来些烦恼和麻烦。”

    道明笑道:“山门未开,香客先来,佛门兴盛,我求之不来。只是事情还急了些,超度之事,至少还要念些经文。至于经文,还有个惊喜告诉你,前番你来山上,不曾发现,贫僧前世坐化的老身,背后就是一匣经书。”

    “什么?”宏正惊异道,“不想你前世原来还有如此筹谋,还能留下隔世的珍藏?”

    太小儿听了师傅和道明的对话,心想:当初我怎么没看见,师傅说我眼力好,不如我再去看看,说不定还有发现。太小儿的好奇心,让他也闲不住了,趁着天上尚有余晖,走出了前院。

    太小儿想要再发现点儿什么,可是转了一圈儿,什么也没有。转回身来,刚要往回走,忽然觉得身旁有阴气徐徐,他扭头一看,见一佛座,别的什么也没有。

    “有鬼。”太小儿喊声未尽,人已经进了屋里。

    “怎么回事?”宏正看太小儿脸色都变了。

    “刚才有乌弄弄的黑气,上了我的身。”

    宏正笑道:“什么乌弄弄?天黑了,连风都是黑气。”

    “不对。”道明说,“这天没有一丝的风,我看你这小徒不一般,现在我倒很相信他的话,走,看看去。”

    太小儿前面引路,宏正和道明跟着,来到佛座旁。

    “看看,还有。”太小儿依然坚持说。宏正没有感觉,道明也说感觉不到,却说道:“小孩子感觉细微,我们不能察觉的,他却很有可能。”

    太小儿循着气息来源,走到佛座下,忽然喊了起来,“这儿冒气儿。”太小儿只当有鬼,急忙抽回小手,躲到宏正的身后,半醒眼一眨,喊道:“有,有,有东西。”

    道明看太小儿的行为肯定不说假的,可是一个破败的庙堂,佛像座的下面,怎么会有鬼?想着想着,道明心中也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他走到佛座下,这儿扣扣,那儿捅捅。

    宏正看道明认真,说道:“我们太小儿的眼力不差,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长老应该问一问寺里的和尚,他们在寺里,怎么也能知道一二。”

    太小儿也喊道:“爷爷就是寺里的人,你怎么不知道啊?”

    “对对对。”宏正笑道,“老住持在,就不必问他人了。这下面有什么,长老一点儿印象也没有吗?”

    “我也觉得,建这样一座寺庙,应该有个地宫。”他一边说一边围着基座转,突然,他停下了脚步,伸出手往基座下面探去。道明手到之处,果然触碰了机关,眼前的地板有了动静,原来,下面是一个活门儿,打开便是一个石洞,一股土石的气息,略显温湿,飘出洞口。

    “原来这就是鬼气,把小神童也吓着了。”道明向着太小儿伸出了大拇指,“还是小童子有功德。”

    道明叫和尚点烛灯来,宏正退后几步道:“老住持,佛门密室,贫道就回避了。”道明却说:“山寺重现,也是道师启蒙促醒之功,岂有回避之理?”宏正只好和道明一起下了石洞,太小儿趴在师傅肩膀上,也跟着进了洞。

    石洞里果然另有一番天地,石桌,石凳,墙壁上挂着几样法器。

    道明说:“这里真是佛家宝藏,本想山房里发现的那大木鱼就很稀奇了。”

    太小儿忽然喊道:“那有东西。”他往里面黑暗处一指,隐约可见几个陶坛瓦罐,摆在角落处。道明近前打开一看,里面是各色的染料,还有些金粉。

    “这下可好了,”道明说,“现在什么都有了,不仅山寺能复原,还可焕然一新,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宏正道:“长老应该想到,如果这些也跨越了百年,或许这都是你的安排。”

    道明神色有些迷蒙,问道:“你是说我前世的安排?”

    宏正“哈哈哈”地笑了起来,“这叫物归原主嘛。”

    道明一听,也跟着笑了。

    太小儿对满洞的宝物没见过,他推了推须弥坛,搬两搬金刚杵,抖一抖经幢,敲几敲法螺。太小儿没头没脑地问起来,道明也很高兴地给太小儿讲解:“这是金刚铃,那是云板,那是……”太小儿依然好奇,这儿扣扣,那儿看看,宏正拦住太小儿道:“别再找了,这些就都是宝贝了。既然有这么多法器,刚才说的烦恼和麻烦,就变得容易了。能有这个场面,还给山寺造出了声势,而且不仅仅是痴癫婆的事能解决了,还有鬼村的一些鬼民求善也能给他们超度了。”

    道明道:“原来如此,你们来山之前,果然有几个鬼影来探山。”

    宏正笑道:“超度亡灵普度众生,只能借长老之力。也能让众生知道莲花寺的复兴。”

    道明喜道:“山寺欲成,便有一单法事可做。山无名而势盛,门未开而功行。这都是归功于道师的缘分。”

    两位大师,因为有了话题,便没有了困意。回到了僧房,深夜的油灯下,别人已经睡去了,两个人在众人的鼾声中,一直说到了天亮。

    天亮了,太阳刚刚升起,智人公子的一行人把车马收拾了,一声令下,便要启程下山。宏正忽然想起了答应道明的事,急忙叫住了智人公子,把寺庙修缮完了再走的话与他说了。

    “贫道知道打乱了你原来的日程。长老接受了你们的施舍,也想让你们有工可作,把钱用在你们身上。你带来的人都是干活的好手,贫道也认为你们留下修复寺庙最适合。既然各位已经有功于寺院,就请再尽力,这钱就作为工钱了,也是对大家食宿消耗的补偿。”

    宏正把钱递给智人,看智人还犹豫,说道:“公子既然行善举,当然会帮人帮到底。用谁都是用。你能张罗,再召集人马,大家的吃住,这都需要钱。”

    智人公子看宏正说的诚恳,也无法推辞,只好答应了。他拿了钱,派人到近处村落招人,再买粮食和用品。当日,清理残基,规划备料下料,那几个工匠都是常年干活的人,修复一个寺庙也有经历。智人着人把旧梁新木,照形取样,旧石瓦,新木料,一应备齐,地基上搭起了支架。

    道明和宏正也不闲着,鬼魂超度,也到了时辰,没多时,着和尚设案插香。众人忙活了一阵,稍有歇息,智人公子和几个人干了一阵活儿,也想歇息一会儿,便来见识道明长老为亡者开示诵经。

    宏正和道明长老做法事,太小儿听的没耐心,他神不守舍,东张西望,忽然看见了鬼村的那个撞树酒鬼,正摇摇晃晃地向寺院走来,却东一头,西一头地不走正路。太小儿想到了给他引路,便起身迎了上去。

    太小儿不敢接的太近,便跳上了残墙,趴在墙角处招呼道:“嘿,酒癫儿大仙,慢点儿走,往这边来。”

    酒癫儿恍恍惚惚听有一个细小的声音在喊,便停下来,扶住身边的一棵小树,对着残断的墙角说:“你是谁?我不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