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真童东归传 > 第四十三回 辩真美香客说故事 哄童心知成教托梦
    太小儿把大白牛的事说了。宏正脸色沉了下来。

    知成急忙解释道:“师父,灵绳是太小儿与不讲理斗法的战利品。”

    宏正道:“夺得战利品,可以为我所用,可是你还是个小孩子,柔软的可以玩,圆形的可以玩,轻的可以玩,绳子虽然柔而无形,软而不锐,却也能置人于死地。给你绊倒了也有可能,还能缠住你,勒了脖子,也能要命。身边有人,你玩一玩行,别总带在身上,明白吗?”

    师傅一说,太小儿不高兴,也没有吱声。知学说:“太小儿,一条破绳子,两天半的新鲜,玩儿够了就扔了吧。师父不是说了吗,只要懂得了道理,就是有收获。我看你今天点的大红印印,可比以前漂亮多了,眼睛也是睁开的时候多了,如果以后你的眼睛总是常睁开的,那就好了。”

    知学把话题岔开,太小儿听了,只把后半句往心里去了。脑门上的红印印掉了,这可是大事。太小儿钻进了背囊里。

    “怎么了,累了么?”知成问到。

    “我都出汗了。”

    知学道:“哟,这回太小儿怎么了,出点儿汗也在意啦?给你擦擦汗。”

    知学把手布递给了太小儿,知成笑道:“师兄,你自己擦吧,太小儿可不能擦。”

    知学听知成这么说,也忽然醒悟了。“对,我可别惹祸。我脑门儿上什么也没有,我自己擦擦汗。”

    太小儿果然在意脑门儿上的红印印。知成一路上不停地提醒太小儿红印印,太小儿一路上也安稳了,师徒们一阵急行,天黑了,人也回到了山上。

    又过了好几天,太小儿也没好好地洗洗脸,脑门儿上有红印印,他高兴劲儿也持续了好几天。知成知道太小儿的心思,天天洗脸,只说给太小儿把红印印留着,其实早就把红印印洗的干干净净了。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太小儿也把此事淡忘了。

    知成不提红印印,却对太小儿半睡半醒的眼睛时常睁不开,有了琢磨。知学问知成道:“看你总是愣愣地看太小儿,你又琢磨什么呢?”

    知成说:“自从太小儿脑门儿上有了红印印,你就说太小儿眼睛睁开的时候多了,现在太小儿的状态又回到原来那样了。说正经的,咱们本事也不差,就不能让太小儿把眼睛常睁开么?师傅治病厉害,这眼睛睁不开就不能治么?咱得想办法让他的眼睛睁开才是。我看红印印就是个法儿,让他有多睁眼的时候,练也练出来了。”

    知学知道知成的意思,说道:“按你说的,琢磨个法儿也行,今天我还要迎接香客,你想办法吧。”

    知成看着知学的背影,心里忽然有了一个妙想。他找来了一小条红布,沾了水,缠成红殷殷的一小团儿,到了太小儿面前,在太小儿眼前一晃,说:”这是红色儿,我给你点个红印印。”

    太小儿哪里知道其中奥妙,看见了红,心中高兴。脑门上有了凉凉的一点,脸上早有了兴奋,半醒眼果然忽闪了起来。知成心里也高兴,看着太小儿干干净净的脑门儿,心里也有了主意:能让太小儿的眼睛睁开,这办法还真可行。

    “哎呀,这比在邦龙小镇烧魔王上戏台还美。”知成故弄夸奖,太小儿心里美滋滋的。知成离开了,太小儿还在美,他忽然也想要看看自己的美,便来到了山凹处的水潭边,对着水一照,脑门儿上却是干干净净的。

    “哎?怎么回事?”太小儿心里一翻个,我今天没出汗呀,没擦汗怎么红印印没有了?”

    太小儿不明白,他往洞口走来。宏正迎香客进了洞厅,看太小儿刚才还活蹦乱跳的,现在却没精打彩了,一问知成,知道了原由。他把太小儿叫到了身边。

    “为师看你今天高兴,为什么现在无精打采?“

    “知成逗我。”

    知成解释道:“我是为了你好。”

    宏正把太小儿抱在石桌上坐下,对太小儿说:“平时你两个师兄都很在乎你,他们不会做妈妈,但也在用妈妈的爱心呵护你,所以才会为你大动心思。但是人高兴不高兴,不在外表的美。有没有红印印,也不能说明你有没有功德,你在邦龙看火烧魔王,红印印妈妈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有你更在意的妈妈,密兹妈妈,他们都给你留下了好印象,你见过的人都很美,为什么你只对这两个妈妈有印象?”

    “他们都好心。”

    “对,她们喜欢你也是因为你好心。你感觉到妈妈的美,不是他们的外表,而是她们对孩子的爱。你和你师兄对诗,能对出思想和哲理来,那就是美,是诗表现出来的意境美,不是诗的本身美。所以人美与不美,不在好看和打扮。有了心里的美和精神的美,人就会有美的愿望,美的行为,还能创造出美的效果来,甚至原本办不成的事情,变得一下就容易了。”

    “啊?”太小儿的半醒眼还有着几分迷蒙,紧抿的嘴角却放松了。宏正看太小儿似懂非懂,笑道:“这些道理大了些,以后你慢慢就会明白了。”

    宏正又对知成说:“太小儿的半神眼,你们俩都很在意。他被我救了的时候,已经是饥困半死,奄奄一息了。那时的他,神魂已经散了,为师用童子功保住了他一条命,也把身形固定了,眼皮乃是神根的护帘,当然被固定在了半启半合状态。况且他原本就是个不足半岁的婴儿,睡觉才是他的天性。他人长不大,眼睛当然也是婴儿半睡的状态。一个睡童,你们想改变他,结果当然是一场空。这里的道理太小儿不太好懂,你们也该明白。”

    洞堂里,两个香客,带着一个孩子,由知学陪着,从里面走了出来。

    宏正迎上前招呼,香客口口声声道谢,宏正问道:“你们不必谢,不过你们的故事很有哲理,能不能坐下来,详细地讲讲?也让我这小徒儿听听。”

    “行,师傅有求必应,保我孩子的病好了,我应该讲讲。”女香客看了站在石桌旁的太小儿,笑道:“刚才我见了你这小徒儿,着实叫人喜欢。冲这小童子,我更要讲讲了。”

    石桌旁,两位香客坐下了,太小儿也安安稳稳地坐了下来。

    宏正看太小儿上心了,说道:“太小儿,你对密兹妈妈和邦龙妈妈都很有印象,现在让这位妈妈再给你讲个搬大石头的故事。”

    太小儿眨巴几下眼睛,问道:“师傅,搬石头干什么,是不是不讲理又来了?”

    知学拉了一把太小儿,“你又想比赌赛了,听了故事你不就知道了么。”

    原来,香客是一对夫妻,孩子刚满五岁,家在不远处的山脚下。他们的家门外有一个大石头,又宽又大,常年的山雨,把道路冲的越来越窄,大石头便遮挡了道路。来往走路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踢绊到大石头上,不是跌倒就是摔伤。几天前,孩子过那块石头,摔了一跤,几天都不能下地。

    妈妈带着嗔怨说孩子的爸爸:“那颗讨厌的石头,你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孩子爸爸回答说:“那颗石头?从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了。它那么大个儿,要怎么挖才能把它挖出来,挖出来也搬不动。不如走路小心一点。”

    妈妈看着儿子肿了的脚,一定要坚持挖掉大石头,便动起手来。

    孩子的爷爷看到了说:“算了吧!那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可是妈妈不听,她细心地观察了这个大石头,这天早上,她带着锄头来到石头前,想把挡道的部分刨下去。

    她刨了半天,没有多大结果,丈夫和她生气,说她吃饱了撑的,可是她依然不放弃。她用锄头清理浮土的时候,发现了外表巨大的石头上有细细的裂缝,原来石头已经风化了。几分钟后,她就从大石头上凿下了一块碎石,妈妈没有停下,碎石一块块地刨开了,道路宽敞了。大家这才知道,以前都是被石头巨大的外表给蒙骗了。

    宏正抚摸着太小儿的后背说:“你看,妈妈没白费劲儿,妈妈做对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太小儿歪了歪脑袋,迟迟疑疑地说道:“妈妈有劲儿。”

    女人一听,“咯咯咯”地笑了起来,“不是我有劲儿,是因为你师父给我们孩子,就是你小哥哥的腿给治好了,我要感谢你师父,也从你师父这得到的灵感和勇气,我才能解决了问题。”女人说完,把瘸腿的孩子揽在了身边。

    “就是他,你叫他小哥哥。”

    太小儿凑到小哥哥面前,问道:“小哥哥,你腿疼吗?”

    “疼也不怕。”小哥哥说,“我有妈妈。”

    宏正送走了两位香客,回头再看太小儿,还直愣愣地坐在石桌旁。

    知成走到太小儿身边,问道:“太小儿,是不是还想刚才的故事呢?”

    太小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

    知成道:“这个故事很有哲理。”

    知学也来到了太小儿面前,说道:“太小儿,你又听了一个好故事,这个搬石头妈妈是不是也厉害?”

    太小儿一笑,没有应声。

    “妈妈能把石头搬走,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这样,往往是坚持到了最后的一下就会成功了。可是许多人想都不去想,或者走到最后一步就停止了。所以只有敢想敢干的妈妈才成功了。这个妈妈就成了最厉害的妈妈了。”

    宏正说:“妈妈和谁比都不一定厉害,也不一定美,可是妈妈爱孩子,她对孩子的感情,让她做出了奇迹。”

    “那,没有孩子的妈妈就不厉害么?”太小儿问。

    知成笑道:“没有孩子的妈妈就不是妈妈了,那是女人。”

    “女人是什么?”

    “不是男人的人就都是女人呗。我,我也不会说,你问师父吧。”

    宏正:“这些都不重要,以后慢慢就都知道了,现在太小儿懂得了妈妈厉害的道理,这才是最应该的。天下最宝贵的,莫过于父母的爱心。比妈妈不知强大多少倍的一家人,没有妈妈这份爱,便在顽石面前束手无策。妈妈对孩子有这样的爱心,再大的顽石也不怕。这就是母亲的精神力量。人有精神,才能做大事。同样道理,你们互为师兄弟,要是都打起了精神,也可以创造奇迹。”

    宏正又转向知学和知成,“你们带太小儿,要致力于他的内心,不能仅仅注重外表。”知学道:“我明白了,修炼就是内心的修炼,外貌无论如何也修不出品行来。人长的美丑也不能决定是否有作为。”

    宏正要带知学和知成去制香,知成让太小儿留在洞厅里玩儿一会儿。

    石桌旁只剩下太小儿了,他依然没有表情,心里却想着密兹那个血手妈妈,邦龙那个红印印妈妈,还有刚刚的搬石头妈妈。更让他一直不做声的,是瘸腿小哥哥说的那句话:“疼也不怕。我有妈妈。”

    “小哥哥有妈妈,我有没有妈妈?”

    太小儿没有玩儿,这一天他一直在沉默中。

    第二天,宏正要出游访友,临走对太小儿做了约束。

    太小儿嘴上应了“师命”,心里的沉闷还在持续。宏正看在眼里,也在心里一笑,并不言语。他把知学叫到了一旁。

    “太小儿还没有解开心结,你们要把他哄起来。他爱玩儿,就多让他玩儿。”

    知学应了,宏正走了。知学有了师父的话,便不离太小儿左右,他给太小儿讲故事,果然把太小儿给稳住了。知学练功,他也跟着练功,知学下地,他也帮着侍弄菜园子,故事没少听,活儿也没少干。

    两天过去了,太小儿又有了心神不定的状况,知成也看出了问题,想哄太小儿玩儿,可是太小儿想玩儿的玩具,平时都叫师傅收缴了。他忽然想起了灵绳,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知成看他手腕上光秃秃的,明白了太小儿的心思。

    “太小儿,你灵绳呢?”

    太小儿依然没吱声,脸上的表情有了一点小波动。

    太小儿最爱玩儿的就是牛皮绳儿,可是那日师父问到了,被师父收去了。此时,知成一提起,他一屁股坐在大石头上,两眼直愣愣的发呆

    “太小儿。”

    知学来到太小儿面前,笑着问:“太小儿,你魔魔蒙蒙的,是不是在找这个?”太小儿一看,惊叫道:“灵绳,你怎么知道我想要这个,怎么在你这儿?”知学满面掬笑,神秘地说:“师父知道你找这个,怕你没有玩儿的憋坏了,让我把它拿出来给你消消沉闷。”

    太小儿高兴,一跃而起,跳上知学的肩头,接了灵绳。

    太小儿有了灵绳,只顾高兴,“谢”字也没说,蹦蹦跳跳地自去玩耍去了。知学看他高兴了,也不说他,任他去玩儿。第二天,太小儿忽然来找知学。

    “你骗我,”太小儿看见知学,开口就问,“你说师傅知道我找这个,怕我没有玩儿的憋坏了,让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玩儿。你早怎么不给我?”

    “这不是师父才和我说嘛。”

    “师父不在家,怎么和你说啊,你又逗我玩儿。”

    知学听太小儿这么说,知道自己瞎话没编好,一时没了对应,知成一笑,打岔道:“哎呀太小儿,你这反应,怎么都过了一天了,才想起来问这个,要是师父真的回来了,你现在才反应过来,那师父得怎么说你。”

    “那他说师父刚和他说的,那是不是师父回来了?”

    知学道:“我可没说师父回来。”

    “那,那师父怎么告诉你的?”

    知学被太小儿问的哑口无言,忽然露出神秘的表情说:“师傅没有回来,那就不能告诉我了吗?”

    “怎么告诉你的,肯定肯定,就是早就告诉你了,你不早拿出来给我。”

    知成“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得。师兄,你这好人做的,弄砸了。”

    “那可不是。”知学辩解道,“我前天晚上做梦,师父用千里传音术,在梦里和我说的。”

    太小儿不知大师兄有诈,一听做梦还能传话,来了兴趣儿,问道:“做梦是怎么回事?传音什么术的,好玩儿么?”

    知成看太小儿问个没完,知道知学越来越不能说清,便插进话来说道:“太小儿,我给你讲讲吧。大师兄的这个功夫就不如我啦。”

    太小儿一听这也是功夫,有些扫兴,压低了声音说道:“这也要练么?”

    知成嘿嘿一笑,说道:“不用练。就是睡觉,两眼一闭,能看到许多东西,就是做梦了。你没有做过梦吗?”

    “有没有,我,我忘了。”

    “那太可惜了,”

    太小儿追问:“梦里能见到师父吗?”

    “能啊。你想师父了吗?”

    “想啦。要是做了梦,我也能和师父说话吗?”

    “当然能啦,做梦都能变成神仙,和师父说话算什么。”

    太小儿听说过神仙的故事,做梦也能成神仙,他有了兴趣儿,“那做梦多好啊,还费那么大的劲儿练什么功呀?我就跟你学啦。”

    知成说:“那你得拜我为师。还要睡好觉,”

    “不就是睡觉吗?行。你总是说我是迷糊迷糊的,原来你才是贪睡大王。我拜你,拜见贪睡大王。”

    “停!停!停!”知成拦住道,“你这一拜,我就成了贪睡大王了。我白教你行了吧,你可别叫我贪睡大王。我要是摊上了这个名声,师父回来了,还不把我说死?跟你说实话吧,这也不是功法,也不用练,谁都能做。”

    “我怎么不能做?”

    “你真笨,连梦都不会做,你必须想,不想就没有梦。”

    “怎么想啊?我一想,你们,你们不是就,就都不能睡觉了么?”

    知成笑道:“你怎么想起这茬儿来了。你想做梦,别想别的,就不影响我们。”

    太小儿听了知成的话,喊道:“影响也没事儿,你们大白天干活儿,也不睡觉,我就随便想呗。”

    知成伸出大拇指,“你这招儿厉害。行,你把眼睛闭上试试吧,想谁谁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