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真童东归传 > 第三十六回 童子对诗叫真章 宏正解谜释实情
    太小儿问何为典故,知成略一斟酌,一板一眼地说道:“这个典故唤作小童惊鸟。这诗嘛,曰:太小儿像小猴儿,小猴儿惊小鸟儿。小鸟儿不知趣儿,惊得满天跑。”

    太小儿听知成的说,喊道:“你说的对了,是它们自己吓自己,要不我还想喜欢喜欢它们呢。”

    “这哪里是诗,这是顺口溜。”知学插上一句。

    “顺口溜是什么呀?”

    知成道:“就是顺口这么一说,谁都会说。”

    “我怎么不会?”

    “怎么不会,你在小镇上,你打了人家马车的主人,你对管家爷爷说的,‘大爷爷,别生气,没看见,对不起。’这不就挺顺溜吗?”

    太小儿反问道:“这不是三字经吗?”

    “对对对,三字经。你的三个字的经比我说的还顺溜。”

    知学道:“看看,看咱们太小儿,把三字经都给弄出来了。说他是顺口溜,还把他给看扁了呢。”

    太小儿道:“那你还说了一个诗呢。”

    “我说什么了?”

    “你说:大象过往没人顾,说我一呼什么围观。比我说的顺溜。”

    知成道:“你把这个都当诗,那大师兄随后说的一个,更有点儿意思了。”

    “我知道。”太小儿抢着喊道:“天竺有大象,过街不为稀。道童初得见,惊呼惹人奇。

    知学笑道:“哎呀。我这话你还真记住了。”

    知成笑道:“看看,太小儿对诗感兴趣,将来可比我强了。这没几天就出徒了,我这个学了好几年的师哥哥,还真不能和太小儿比。师兄,我甘拜下风,你来和太小儿对付吧。”

    知学道:“太小儿,你两番遇事都有说词,蛇洞救了村童,最该有留言,你怎么不说说呀?”

    提起大花蛇,太小儿果然来了兴趣儿。他张嘴就说:“黑咕隆咚大洞深,洞里有个大花蛇。”太小儿说到半截,没了词句,知学道:“你这不顺口,也不溜。你想想我给你念过的诗,比如追黄蝶,无处寻。”太小儿恍然提起了精神,“啊,那我知道了。黑洞洞的一径深,树根洞里黑闷闷。小哥玩耍追黄蝶,掉进洞里无处寻。”

    不等太小儿说完,知成憋不住笑了起来,“哎哟哟,太小儿啊,你真编出个故事来了。可是你黑闷闷如何追黄蝶,再说无处寻是小哥无处寻还是黄蝶无处寻啊?你这溜的顺口,就是故事说的不对。”

    “你什么什么说的。”太小儿被问的话也不会说了,他一扭头转向知学,眨巴着半醒眼问道:“大师哥哥,我说的行吗?”知学满意地笑道:“真没想到,还是吃奶的孩子,竟然顺口溜出一首诗来了。”知成说:“我看还能改一改。”太小儿一招手,“那你改一改。”知成收住了表情,略一沉思,便说了出来。

    “古树窟中探浅深,小童误入蛇家门。救人钓蛇出险洞,人归蛇去无处寻。”

    “看你们,我说了个无处寻,你们就都离不开无处寻了。不过这一改也行,果然把事说的明白了。”知学赞了知成,又对太小儿说,“太小儿,你二师哥哥又撵上来了。你俩一比一,都挺厉害。”

    “那我也能改。这回不说无处寻了。”太小儿扬起小手又说道:“黑洞洞的一径深,树洞本是蛇家门。谁家哥哥误闯入,才有弟弟来救人。”

    “改的好。”知成说道:“诗词讲究对仗和押韵,太小儿的诗,越改越好了。”

    “什么叫对仗和押韵啊?”太小儿眨着眼睛问。知成一拍手道:“看看,白夸你了,你说的顺溜就是对仗押韵。”

    知学道:“诗词要字词句上下相对,意韵相合,比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太小儿突然喊道:“我明白了,你对我,我对他。咱们都对师傅。”知成笑道:“太小儿说的还真挺对。师傅面前,咱们都是徒弟,徒弟对师傅,也算一对。照这么整,太小儿有点儿灵性,将来比我强。”

    “也别将来,现在太小儿就不比你差了。三局两胜,太小儿又赢了。”二人正说着,太小儿脱开了知成,一拐弯,下了小路。

    “太小儿,别乱跑。”知学一嗓子没喊住,再看太小儿,已经摔了一跤。

    “你又要干什么?”知成追上了太小儿,扶起了他。嗔道,“如何这般冒失,你知道哪有大蛇钻出来,咬你一口怎么办?”

    “不怪我,是滑倒的,你看。”太小儿把脚拿开了,知成一看,原来是个香蕉把太小儿给滑倒了。他抬头一看,旁边是一颗山上很少见的野香蕉树。

    太小儿也看见了香蕉树,喊道:“有蕉蕉,我上去弄一个来。”

    “得得得,你别再惹事了,这野香蕉也不好吃。”知学板着脸色道:“太小儿,刚才还说到咱们对师傅,你到了家门口再出事,怎么面对师傅?”太小儿却指着前面地上的一小块儿红说:“你们看那是什么。”

    知学一看,草地上有一块石头,被树叶的缝隙里透过来的一束阳光照的泛红,在在绿草丛中显得格外艳丽。

    知成道:“怪不得你跑,原来如此。那是太阳光照的石头,你把它当成宝贝了吧。”

    知学道:“太小儿,那红是来自太阳,你看太阳吧,那才是好景致呢。”

    太阳西落,血一般的红,不远处一条纵向小河,几道弯折,水面上荡动着红润的光波,衬在一片碧绿的草野中。红色的云彩像天边燃起的天火,与蜿蜒的河水相映,渐渐变成了紫色,知学喊了一声“太小儿”。

    太小儿扭头看两位师兄站的姿势,明白了。三个人面向那神秘的天地,站定、静默,似乎圆轮的太阳,也能被尽吞腹内,充盈身体,强壮气力。片刻,三人收了功,望着远方的天竺山,又上了路。

    知学道:“这般美景,应该有诗。”

    “你有诗,就说与太小儿听。”知成说,“太小儿也能给你和一首诗来。”

    知学略一沉思,说道:“一轮夕日照河面,倒映水中日也圆;天上圆日难入手,水中捞日品得甜。”

    太小儿问道:“大师哥哥,太阳是甜的吗?”

    知成道:“你大师哥哥是在和你说诗词呢。他作诗厉害,你能对上,那就是甜,就看你能不能对上了。”

    “哎,二师兄,你这个解释好。”

    “啊,那,不是真的,也能说么?”

    知成听了太小儿的话,对知学道:“师兄,你看看,太小儿认真了。”知学道:“太小儿这叫天真。和他说话,不能寓意,也不能形容和夸张。看来我这游戏没有回应了。”知成道:“太小儿刚才摔了一跤没白摔,一下给摔清醒了。”知学把手一摆,笑道:“我的游戏又有了。”

    “这回是真的么?”太小儿应到。

    “就是刚才你摔的那一跤,你说是不是真的。”

    知成道:“师兄,你就说吧,别和太小儿绕话了。”

    “你也帮太小儿。听着,我这是上句儿:太小儿拾香蕉,拾了一蕉,失了一跤。”

    太小儿道:“呃呃,这是真的。”

    “这怎么解啊?”知成问。

    “我这对仗,就在‘拾’和‘失’,‘蕉’和‘跤’,音同而意异。怎么样,就这一句,我看你们俩够呛。”

    知成看太小儿没了表情,泄了气道:“太小儿,你不行,我更不行了。走吧,回山烧香拜一拜祖爷爷,给你一半儿的灵感你就能答上来了。”

    知成话音未落,太小儿忽然喊了起来,“烧香,一半儿?”

    “什么烧香一半儿,你还能对出来么?”知成带着根本不相信的表情说。他看太小儿两眼发直,一动也不动了,催道:“别费那个神了,到家你也弄不出来。”

    “咱们俩上香火,亮一半,凉一半。”

    “不对啦。”知学道,“亮凉对拾失,蕉跤没有对。我这是:太小儿拾香蕉,拾了一蕉,失了一跤。”

    “那我还能。”

    “能吗?”知成一副不信的表情。

    太小儿喊道,“咱们俩上香火,烧了一半,少了一半。”

    哎,对上了。”知成喊了起来,又咬文嚼字地扳开了指头。

    “对上了么,不是又逗我玩儿吧?”太小儿也显得不自信。

    知成扳着指头皱着眉,对知学说,“你就让太小儿一让又能如何。”

    知学一听知成的话,看他扳指的手还没放下,知道知成也没弄明白对没对上,笑道:“对啦,对啦。这还用让吗?太小儿答上来了。”

    太小儿把小手一扬,喊道:“是你们让我让的对了,还是我答的对了,你们是不是又逗我玩儿啊?”

    “得。”知成道,“太小儿又认真了。逗你玩儿如何,不逗你玩儿又如何?”

    “逗我玩儿就是你不初,性不善。”

    “哈哈哈哈哈。”知学笑道,“那叫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太小儿只把知学的话当成了起头,接着背了下去。通向天竺山的小路上回荡着太小儿的喊叫声。

    宏正早就等在山上了,他不是因为三个徒弟回来晚了,而是他灵犀有感,掐指算过,知道太小儿遇上了麻烦。虽然有惊无险,但他心里着急,早早就等在了山下,直到天色暗了下来。终于,太小儿欢笑喊叫的声音进了山门。

    “师傅,师傅。”太小儿见了师父就喊了起来。

    宏正迎上前去,抱起了太小儿说:“看你高兴的,好像一点儿也不累。饿了吧?回到洞里先吃饭。”

    石桌上饭菜已经摆好了,师徒四人落座,太小儿真饿了,低头就吃。

    宏正问道:“太小儿,你没事吧?”太小儿不知师父所指,随口应道:“没事。也不累,也不冷,也不也不……”

    “也不什么?”知学打断了太小儿,想让太小儿把话题引到大花蛇上。太小儿却没有理会知学,仍然说自己的,“也不热,也不困。刚才饿了,现在就吃饭儿了。”知成笑道:“太小儿,你的回答,又是这一套。你‘也’了半天,就是今天遇上了大花蛇的事儿,你怎么不说?这才是今天最大的事。”

    “啊,对对对对对。”太小儿终于把表情收住了,把嘴里的半口稀粥急急地咽了。

    知成知道太小儿说也说不好,故意逗他道:“看你,又说都不会话了,吃也不好饭了。让大师兄给你说吧,别让师父等的着急。”

    知学把太小儿勇下树洞的故事讲了一遍。又说道:“密兹小镇的管家一家人也说,太小儿慈悲,救人还救蛇,比信佛的人都虔诚。”

    宏正道:“咱们身在佛国,应该广结善缘,太小儿没有人教,却能如此,实在难得。”

    太小儿已经把嘴腾了出来,抢了一句说:“我还看见好东西了,可多可多呢,还有大象呢,活的。还有好些小动物呢,可是都是死的。”太小儿说到这,声音低沉了下来。

    宏正道:“太小儿,你救了村童,还救了大蛇,他们都没死,这是你的功德,这地方遍地都是信教的人,你们却能把道教的好印象留在了这里。这是功德无量的事。”

    “那明天咱们还去呗。”太小儿仍在兴奋中。

    “你怎么不知道累?”知成道,“是不是这点儿路程,没把你难住啊?”

    知学道:“我们的脚都走疼了,他和没事的一样。真是神脚丫,难怪能从大明走到西域来呢。”

    宏正对太小儿说:“今天太晚了,吃完了饭就回去好好休息。以后只要你把功夫练好,有很多机会出去,还要去比今天这地方还大还热闹的地方。”

    “去哪儿?”太小儿急着问,知成拦住了太小儿,“让你回去睡觉,明日再说与你听。”太小儿不再问了,与师父告安,跟着两个师兄,回去睡觉去了。

    第二天,太小儿起床,就急着见师父,等到吃早饭时,才见师父来到了洞口。宏正知道太小儿要问的问题,直截了当地说:“再过些天就是十胜节,我们一起去看热闹。”

    知学说:“师父,你去最好。你不知道,带着太小儿,谁也不能轻松了。昨天去密兹的时候我们还经常背他走,回来时,我们得跟着他跑,还不如背着他了。”知成道:“师兄,这你就不必说了,太小儿如何,师父比你我都知道。只是有一事不明,还请师父指教。太小儿可不是一般的淘气。树上有小鸟,他都去抓,那树枝有一丈高,他一下就窜上去了,那么高,我们都够不着。”

    宏正知道太小儿的童子功,才是诸多的异常功力的根源,只是知成说的太小儿能窜高一丈,他也感觉到了太小儿的能量增长异常地快了。

    宏正抬头向太小儿看去,从太小儿的眼睛里,果然可以看出比往日多了一丝亮色。宏正收住了眼神,问知成道:“你只知道太小儿不一般,他眼神里另有玄机,你们看到了吗?”

    “未曾注意,这是怎么回事?”知学问。

    “此灵性使然。太小儿是童子,有功德的积累,便会有天性的显现,灵品高或者有了升格,便可直接化作了灵光。佛的金身修得,也是这个道理,没有积累,佛也难成。太小儿将来的功力该如何,以后你们注意观察,慢慢就都知道了。

    宏正说到这儿,停了下来,静了好一会儿。太小儿看师父没了动静,说:“师父要入静。”知学以为太小儿信口之言,训道:“师傅有事要说,别吱声。”

    宏正突然抬起头,问太小儿道:“为师果然是入静了。你怎么知道的?”

    “你每回都这样,就是入静了。”

    宏正起身,对知学和知成道:“太小儿练功无心,却十分好动。活泼有余,反而有了意想不到的本事,这就是灵性的悟得,善行的累积。”

    知学道:“师父如此说,我就明白了,人的善,也需要累积,便能得到更高的醒悟,与所学的本事相合,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因人而异,其实就是因悟性而异。”

    宏正道:“你们说太小儿有意想不到的能力,这的确也是童子功的遗续,太小儿得童子功,才是个婴儿身,现在他身子没长大,人却长大了,用大孩子的能力来掌控一个婴儿的形体,便会有超人的能量。所以你们对太小儿可以放松一些。任他本性,莫让他失去了天真。”

    太小儿也听明白了师父所言,他低下了头,也显出了兴奋。知成看见了,凑到太小儿耳边,小声说:“太小儿,往后你就尽管表现,我帮你。”

    宏正还有话说,忽然一阵山风吹过,凉爽宜人。宏正表情不动,眉毛却微微一挑。他往山门看去,对知学吩咐道:“你到山下迎一迎,有人来了。”宏正说完,转身往洞里走去。

    知成一把拉住知学,“能不能是那个油香佛又来了?”

    “看看不就知道了么。要真是他来了更好,我正想会会他呢。”知学说完,下山去了。知成看太小儿也好奇地看着山下,便把太小儿抱了起来,“师兄一个人不行,咱俩也下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