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这个公主不简单之历劫 > 第471章 真假公主见面
    越来越不喜欢那种大哭大闹大起大落的戏了。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每看见电视里那些张嘴大哭的男女主,就会觉得好笑,后来长大一些了,也会为主角咆哮放肆大喊大叫而落泪。

    年少的时候,热血就是最重要的标签,敢做敢闹,是少年的必然动作。

    记得《那些年》里面,柯震东在雨中对着陈妍希大喊:大笨蛋才会喜欢你那么久,又像《星语星愿》里面,张柏芝在任贤齐背身离去的时候,咧嘴大哭,不成人形。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内心的情感都表达出来,这种情感没有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步,但我们但凡看不惯什么,不喜欢忍着,爱和父母叫嚣,和恋人大吵,和伤害自己的人大打出手,那个时候我们知道,喜悦和悲伤都是不用隐藏的,因为我们年轻,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都有后路可走。

    可是慢慢的,当有一天我们长大,我们开始觉得大哭大闹特别矫情,觉得随意宣泄的感情就会变成特别不值钱。

    有一次我和好朋友聊天,说,为什么国产的电视剧或者电影总是显得比国外的要低级,后来我们总结出来了,因为国产影视里的主演,都hold不住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表现难过的时候,他们总是掏心掏肺地想要表现崩溃,却不知道撕心裂肺是最低级的悲伤。

    记得年初的时候,我一个好朋友,女生,告诉我她父亲死讯的时候,我整个人特别难受,因为从头到尾,她都以一种云淡风轻的口吻在给我讲她的故事,她打过来的一言一语都极其普通,她说,有一天在山上,手机没有信号,等到下山的时候,才突然发现有十几条短信跑进来了,她说,当时完全没想到,父亲就这样没了,亲戚给她打电话怎么也打不通,所以她连父亲最后一面也没有看到,她说,不过生活就是这样,猝不及防的噩耗,总是让你措手不及,有的人接住了,有的人接漏了,接住的人需要花很大的力气,而且多半自己也会受伤,接不住的人,要蹲到地上去捡起来,捡的时候,发现东西已经摔坏了,破碎了,无法还原了。

    那时候我就坐在车里哭,眼泪一个劲往下掉,明明是她父亲去世了,我却好像比她还要难过。

    她说,你别难过啊,有时候我爸走了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我现在在外面,无牵无挂了。

    五月天在《知足》里唱,笑着哭,最痛。

    这才是悲伤的高级形式。

    谁都不想长大,谁都愿意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撒娇,生气难过开心喜悦全部写在脸上,不要压抑自己,可是,我们谁也做不到。

    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主角比利的情绪,从头到尾都没有发泄出来。

    比利因为姐姐遇人不淑,帮忙教训了那家伙,结果惹祸上身,不得不入伍参军躲避是非。你瞧,这就是每个少年该做的事,嫉恶如仇,大打出手,不允许任何人伤害自己心爱的人,不管是恋人还是家人。

    但这部分,不过只是电影里的人物背景交待,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了,没有人看到比利伤人发狠的样子,从班长口中听到的,也就是比利曾经是个惹是生非的混蛋。

    故事是从战争中场休息开始的,比利和b班的其他战友回到了美国,他们成了人们眼中的英雄,特别是比利,因为网络上一段他救班长的视频被疯传,导致他成了一名网红。

    可是,人们根本没有真正把他们当做英雄。

    这是故事背后的真相。

    对于还没有看这部电影的朋友,我不方便剧透,点到即止,我只想说,在回到美国休息的这短暂的时光里,比利回想起了军队里的事情,面对死亡和战争,他所作出的反应,比利又看向现实社会里人们的嘴脸,他们生活在奢华浮躁的花花世界里,完全不知道千里之外发生了什么,他们根本不关心战争,也不关心军队里的生死,在看到这些的时候,比利的内心是痛苦的。

    这部电影和李安之前的电影相比,这或许不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但却真实而让人感同身受。

    电影里,比利在责任与自由中做选择,在痛苦和悲伤中学着克制,他流泪,但不痛哭,他喜悦,但不大笑,他纠结,但不宣泄,他是一名军人,战争是他唯一要做的事,没有正义与邪恶的立场,只有战胜和战败的结局。

    他有机会可以放弃重返战场,他也有机会可以选择退缩,当战友们都只把中场休息当成休息的时候,他却差点在这个时候当成了放弃。

    我却太明白这样的时刻了。

    大一那年,我因为志愿没填好,进入了自己并不太喜欢的专业,每天在实验室里泡着,闻着难闻的气息,摆弄着实验器材,试管,玻璃瓶,漏斗,各色各样的试剂,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当时我想,这样的生活简直糟糕透了,所以趁空闲的时候写了一本小说,努力出版了,那个时候,中文系的朋友正好找到我,说让我拿着我出版的书去转系,那一刻,我是真的犹豫了。一方面,我已经和同学的关系非常好了,另一方面我也受到了老师的重用(具体什么不说也罢),总之,在系里已经成为了小有地位的人。

    并不是我贪恋权力,那个时候,我已经写了一封长达四页的信,准备交到系主任那里去签字,然后把书递到她手上,告诉她我想去学中文,我想转系,我想学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就在我决定这么做的前一晚上,寝室的兄弟还在和我有的没的聊天,我没有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任何人,他们说的话,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只是自己内心一直在做打算。后来浩子和我说,明年的时候,我们寝室要把该拿的荣誉拿回来,你是寝室长,你帮我们好好想想怎么弄。那一刻,我突然就犹豫了。

    第二天,我在系主任的办公室门口站了半节课的时间,最终敲了门,她出来的时候,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递上去了我出版的那本小说,说,张主任,我出了本书,送给你。

    然后我就转身离开了。

    我收起了那四页的信,重新回到了同学群体里,这件事就这样藏在我的心里,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很多年后我想,如果那时候我再年轻一岁,我一定会冲到系主任的办公室里和她长篇大论地说,我要离开,我要走,谁也拦不住我。可是,那一年,我19岁了,我再也做不出18岁之前敢做的事情了。

    因为,我开始理解了责任。

    在观看《比利林恩》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想到这个情节,我知道,那种渴望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又牵挂着这一端的情感到底是如何的纠结。而最终,林恩选择了和我一样的方式,就是克制地面对了这个世界。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时刻?

    又到了每个月信用卡还款,但工资还迟迟未发的时候了。

    每个月最难熬的日子,就是账单已出,还款**近的那几天。

    当然,你可以分期,分期之后再分期,钱滚钱,利滚利,好像每个月都有还不完的账单。

    有时候你还忍不住质疑,为什么会花这么多钱,而这一个月似乎并没有买什么东西。

    这个时候你去查支付宝,查银行流水记录,查口袋里的各种发票,你会发现,原来你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用钱。

    早餐,公交,地铁,打车,咖啡,午饭,晚餐。

    就好像,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淘宝的衣服裤子鞋子,只是一回头发现家里有一堆拆了没丢的纸盒箱子。

    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下楼寄个快递,买个水果,拎个蛋糕,伸手拿出手机二维码一扫。

    你自然也会忘记水费电费燃气费,话费房租份子钱。

    你也忘记了哪一天朋友就来找你吃了饭,你大大方方请了客,顺道上楼还买了两张电影票。

    当你细细数过来这些消费的时候,发现卡里的余额已不足。

    二十出头的时候,想象过上班族的样子,是和电视里一样光鲜亮丽的,二十岁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工作的环境再光鲜亮丽,自己却已经黯然无神了。

    每个月省吃俭用余下的存款,想着积少成多或许可以买房了,刚刚回过神来,房价又涨了,别说付不了首付,连身体也跟着变差了。

    出差的日子多了,垫付的数额也多了,公司告诉你,先垫着,回来填单子报销,单子填了一张又一张,报销却迟迟下不来,下楼去买矿泉水的时候,手机提示你已经余额不足了。

    过去的一年里,年账单又破五位数了,可是,家里的东西也没有多多少,好多曾经喜欢的东西这个时候又想扔掉了。

    房租又要涨价了,租还是不租?搬还是不搬?

    多少时候,工作调动的消息突如其来,垫付给房东的那一个月押金,永远都在打水漂。

    说走就走的工作,比说走就走的旅行更可怕。

    房东说你违约了,乐滋滋多赚了一个月房租。

    老板说你要向前看,不要为了小利耽误了自己的前程,乐滋滋又多榨取了你一丝丝劳动力。

    觉得自己过得不容易,看见地铁里乞讨的野孩子,觉得他们更不容易。

    想从口袋里掏一个硬币,才发现自己所剩的现金也不多了。

    听说银行卡不安全,于是将现金都存进了理财产品里。

    每天早上起来看到那多一点点的利息,都会觉得自己又赚到了。

    可是,没钱的时候又忍不住把理财产品里的钱全取出来,才发现利息加起来不到十块钱。

    朋友圈里又有好多人去旅游了,日本美国加拿大,你才不会疑惑他们哪里来的这么多时间,你只会奇怪他们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不知不觉好像离三十岁越来越近了,翻着日历转着脖子,咔咔咔作响,比老太太的四肢还要僵硬。

    和自己说好好去健身吧,跑步这种事情总是一周不到就不了了之,去健身房?办完年卡基本上这个月都不用吃饭了。

    工作好些年了,工资并没有涨多少,那些辞职的同事好像一个比一个过得好,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赖在岗位上。每天耳提面命地卑躬屈膝,下班之后只能把委屈都藏在新长出来的痘痘里。

    同事甲又买了lv了,同事乙好歹也用着coach,而自己,背了三年的耐克包,边角都有些磨损了。

    男生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找一个和自己同甘共苦的人,一起创造美好的明天,追了好几个女生,花了好几拨的钱,给女朋友买包买鞋买衣服,女朋友还是和自己分手了,卡里的余额不够从atm取出一整张人民币了。

    女生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嫁一个对自己好的人,不求有房有车,但至少安全可靠,花了好几拨的钱,美容美甲微整容,自己越来越好看了,追求自己的人质量却一直上不去。又要攒钱去打水光针了,又要花钱去买褪黑素了,质量不好的粉底已经遮不住瑕疵了,卡里的余额也不够从atm取出一整张人民币了。

    我所谓的可以说话的人,绝不是你一通电话过去,可以聊一晚上的那种。而是真正可以坐下来,和你喝杯酒,慢条斯理地听你娓娓道来的那种,有时候交流真的需要面对面,在你义愤填膺的时刻,与你同仇敌忾,在你黯然神伤的时候,与你互慰相怜。有时候你真的不需要听对方说太多的话,光是看到他一个眼神,你就知道他懂了,你也不会那么孤单。

    朋友说,年轻的时候,总想逃离父母身边,小城市的人逃到北上广,而原本就在北上广长大的人,就只能往国外逃,离家的时候,从未想过乡愁这回事儿,只有真正面对食物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在故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