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这个公主不简单之历劫 > 第458章 白染去哪里了
    很爱别人,知道他喜欢的口味,提醒他要早点睡觉,看到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想跟他分享,甚至想把全世界都买下来给他,可唯独不爱自己。明明知道的,应该早点休息;明明知道的,不该那么难过;明明道理都懂,可用在自己身上全成了废话。

    有时想想,如果我们可以像爱别人一样爱自己,就好了。

    2

    成人的世界,时间是飞速向前的。这导致了我们还没有享受到选择的果实,就已经被迫接受了选择的代价。在家乡的,羡慕在城市的自由;在城市的,羡慕在家乡的美好;结婚的,自然有着生儿育女买房的烦恼,可单身的,又难免遭遇家庭朋友乃至是社会准则的压力。

    仿佛是一个魔咒,如同我们小时候想要长大,长大后却忙不迭地怀念童年。

    这些年我一路奔波,遇到了很多人,也倾听了他们的烦恼。我自己自然也有很多烦恼,这让我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说起来这个疑问还是来自于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是一段台词,大意是:

    玛蒂尔达问里昂:“生活总是这么艰难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里昂回答说:“总是如此。”

    于是我不得不得出一个自己的结论:或许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到底如何,不到他的生活里看看我们是无法得知的。一个人是否孤独,是无法通过他平日的状态得知的。

    说来有些让人难过,偏偏真的跟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压根就没有几个。

    我知道在大城市的你,刚加完班遭遇一场大雨,别人都有人来接,你连把伞都没有,这场大雨让你都忘了抱怨为什么老板从来不发加班费。你望着大雨,心里五味杂陈,可是表面上也没有表现出什么。

    直到回到家里,因为一件小事莫名其妙地崩溃了,大哭一场,第二天醒过来看着通红的双眼,又暗自后悔昨天的自己为什么要哭,连自己都觉得矫情。

    或者是刚遭遇人生困境的你,可能刚吃完泡面,可能又熬了夜,说起来其实没多苦,但也知道不能让父母知道自己现在的状态。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自尊心很强,更因为害怕他们知道自己的现状后会操心。打开手机想跟朋友说说话,又觉得自己的烦恼不值一提。罢了,继续工作,过了一会手机响了,满怀期待是朋友找自己聊天了,才发现是广告短信。

    我以前觉得人们的困苦纵使没人理解,也总是能说上一些。可到头来压根不是有没有人在听的问题,而是自己不知道应该怎么说。就好像习惯了干燥的人突然到了南方,空气里都是不习惯的潮湿味道。

    烦恼逐渐变成了日常,变成了空气里的一部分,最终我们即使身体不舒服,也压根不知道这感觉从何而来了。一天天沉闷,一天天沉默。

    3

    人在失意的时候,难免自我怀疑。好不容易坚定下来,又有一些细碎的烦恼接踵而来。陈奕洋就遭遇了这种困恼,像是溪水缓缓流过的、无法分享的烦恼。

    作为小说,我可以给他设定一个朋友,一个爱人,一个救赎,让他明白自己其实是有发光点的。但人生这条漫长的河流里,我们都不知道能否遇到这么一个人。

    那么让我假设一下,你或许也爱过一个人吧?

    我期待你们有好的结局。

    但如果没有,万一没有,不妨像爱别人一样爱自己吧。

    按时吃饭,注意身体,好好睡觉,第二天醒来,继续做自己不得不做的、让自己头疼的事。

    除此以外,或许没有更好的方法。我们一生都在寻求一个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因人而异,或许是想要遇到的一个人,或许是想要到达某一个远方。但在这过程中,多爱自己一点,就好。

    慢慢地,我想你会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点的。让你痛恨的孤独,让你学会了自我思考;让你头疼的工作,培养了你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知道,你有时候也会羡慕别人,像陈奕洋一样。但别人的人生是他们的,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我们可以学习某些生活方式,但始终无法变成别人。我们能变成的,唯有自己而已,唯有更好的自己而已。

    那么,我能做的,是为你准备好了休息的地方,累的时候过来休息一下,明天继续出发。或许只能往前走短短的五米,但我想,你会走下去的。

    直到遇到自己的春暖花开为止。

    而我,在你的身后声援你。

    我想,人在孤独的时候,是因为他们只能想到困难和痛苦,忘了生活里细微的美好。

    没关系,回头看看,我们也不是只遭遇了痛苦。只要这个选择是自己下的决定,我们都会支持你。朋友,就是在背后声援你的人。

    现在回想起十三岁的我,因为小升初的考试也没有特别出色,父母也在考虑要不要找关系进好一点的班级,小学结束的那个暑假似乎真的无比漫长,人生第一次没有暑期作业,好多同学都在傍晚的时候去泳池游泳,而那时候是旱鸭子的我,只能抱着泳圈站在泳池边上发呆。

    当时我妈妈同事的儿子比我大几岁,正是影片里面在校外厮混的那种少年,却是我们许多同龄人眼中羡慕的对象。当时就是觉得要是不好好上学,在校外游手好闲,穿着破洞牛仔裤、素色t恤,出入歌舞厅就是一件特别酷的事情,

    那一年父母所在的厂正好遇到可以买断工龄离厂从商的浪潮,好多人离开了我们所在的厂区,那一年我们这群孩子不知道什么叫买断工龄,也不知道离开工厂的人要去哪里,只是有些同学开始搬家离开,去了大城市。

    《八月》电影中的张小雷活在最无忧无虑的年龄,不知道中学时代会有怎样的压力,也不知道大人的世界到底有什么纷纷扰扰,因为父亲是电影厂的员工,就可以随随便便带着小伙伴挤进电影院看电影。因为不服气父亲领导儿子的傲气,就直接拿双截棍敲上去。母亲一直希望父亲去讨好领导,父亲却死活不愿意,想留住男人最后的尊严。

    电影中有一个电影厂,后来电影厂体制改革,很多人下岗了,有些人去了外地,老厂的员工在张小雷家聚了聚,就此各奔东西。小雷的妈妈还特地说,以后常联系,还是这帮人。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一散,再聚便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这部电影非常琐碎,就像是十三岁少年写的暑期日记,每天看见的事,听到的话,和想象的梦境,故事没有一条特别明显的主线,但正因为如此,才格外真实动人。

    记忆中,八月的某几个下午会因为厂里检修而停电,当时的天气还没有热到非要开空调,我们总是把家里的所有灯都打开,想第一时间可以开电视看当天的动画片。

    我们的十来岁,和现在十来岁的孩子似乎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真的不会那么计较成绩,不会在那么多的补习,好像有许多可以做去从未做过的事,那个夏天,有好多人背着画板去学画,有好多人在家里练习钢琴,但更多的是像我这样,在外面疯跑,去寻找树上的蝉,累了就躲进某个小店里面假装买东西,那个夏天,我看了很多书,几乎都是漫画,还会为养死了电子宠物而伤心。

    就像我年初写过的那篇文章一样,曾经在厂里生活的那些童年伙伴,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在岁月中慢慢消失了,厂区里的人渐渐都离开了厂区,最后竟变成了一个好像空壳的荒城。

    多羡慕十来岁这个年龄,重要的人都还未离开,迷茫和感伤都还没有到来。

    电影里有一个我印象很深的情景,或许并不太重要,张小雷半夜听到声响,看见父亲对着空气不停挥拳,好像要击碎生活中所有的桎梏和不堪,我想,那一刻,张小雷是不懂的,而多年之后,他回想起来,这一幕却一定是最先涌上他心头的。

    我很喜欢《八月》这部电影,或者说,更像是影像散文,故事温和如流水,人物真实如再现,我想导演要传达的东西并没有多高深莫测,他只是想简单地告诉大家,生活原本就很美。

    电影中张小雷的扮演者孔维一真的特别自然,不禁让我想起了《牯岭街》里的张震,也难怪小小年纪就拿下了金马奖最佳新人。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小小少年》这首歌: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个八月结束了,还有无数个八月会来,犹如电影的英文片名——夏天终将逝去。小雷也会穿上他心心念念的三中校服,开启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影片中有一朵昙花在八月的末尾开放了,偏偏到了这里,导演始终需要大家面对现实,昙花一现就像是所有人无忧的岁月,只是美好都会过去,短暂得让人惊艳又怜惜。

    不管社会进步或者退步,爱情永远只是两个人的事情。

    每当我们在爱情中,因为朋友、亲戚、父母的干涉而犹豫不决的时候,其实我们真正要考虑的,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这个时候犹豫?

    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父母的干涉不单单只是感情上,事业、家庭,或多或少,都会被父母指点。很多时候,父母出于私心,不想孩子离开自己,甚至宁愿孩子放弃光明前途,也要离自己近一点。我们时常说,我们不能忤逆父母的意愿,说到底还是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不管是爱情,还是工作,不敢追求的根本,还是不愿冒险。放弃一个人或者放弃一份远方的工作,很多时候,还是因为自己没有百分之百的热爱,所以,说什么父母干涉,到头来,也无非是不够爱。

    很多时候,当我们因为别人的意见产生动摇的时候,其实也并非不是什么好事,所有与你原本计划相左的事件,都是为了让你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是否够爱。

    总是把“我爸说”“我妈说”这样的话当做借口的人,请与你的父母共度余生。

    对于那些犹豫不决的爱情,或者决定,我想,你第一时间不该是询问你身边的人,到底是否应该坚持,而是问问自己内心,是否真的够爱。

    如果爱,请深爱,否则不要刻意去美化你的离开。

    所有的干涉都是借口,不爱才是真正的理由。

    我太理解那种感受了,即使是现在,很多时候,我会觉得生活过于平静,对自身原本就是一种限制,特别是当你的年龄慢慢变大,你就越来越排斥热闹和人多,越来越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也不再渴望认识新的朋友,会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好,很满足,但是时间一久,你便会奇怪,为什么自己过得很好,依旧觉得迷茫,依旧觉得未来的日子不可把握。

    每次走在路上的时候,他都觉得自己只有22岁,因为22岁这个年龄是最好的,会迷茫,但却敢于冒险,刚刚从学校出来,却特别喜欢折腾自己,想法很多,又没有被世俗局限,可以接受新东西,都懂得珍惜拥有的。

    比起迷茫,最可怕的还是毫无进展的生活,没有惊喜的生活,没有尝试的生活,不愿去了解的生活,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是一张无限延伸的白纸,成长和经历便是在白纸上写字作图,我们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博学人,而自己很多时候又仅仅只是停留在了羡慕的层面上。我们总说迷茫,却不愿用笔在自己的人生白纸上画出新的蓝图,写下新的篇章,到最后,我们的人生就只能在结尾的时候,用大写的“贫瘠”来占满全部。

    其实,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再讨论迷茫这个话题,而是用自己的经历和丰富的人生来作为茶余饭后的话题。

    如果你真的在不断突破自己的生活,或许你也就不会再觉得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