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这个公主不简单之历劫 > 第419章 先回去
    很久以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误解了一个概念,我们常常以为,爱一个人爱久了,这个人就会变成亲人。很多年后,我开始反思这个问题,最终弄清楚了,爱人和亲人最大的差别——是危险和安全的差别。

    两个人相爱的时候,爱情很纯粹,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心心念念不愿分开,巴不得二十四个小时,有二十五个小时都黏在一起,你好像就成了对方身体以及生活的一部分,相爱的时候,是会容忍对方的缺点和错误,保持着向上的热情,所有的片刻都是新鲜的,心中只会想:厌烦这种情绪只会发生在千年之后。

    但亲人却又完全不同。

    亲人是我们最愿意去伤害的人,我们总是善于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亲人身上,因为我们觉得他们永远会原谅自己,不管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们都是站在身后安慰你,爱护你的那个。

    在去看张艾嘉的新片《相爱相亲》之前,我已经从很多朋友那里得知这是一部好片了,但光从名字和预告片来看,依旧不太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上映的第二天,我就到电影院去看了这部电影,原本这篇影评要写得更早一点,但最近太忙而耽误了。

    看电影的过程比想象中要煎熬,不是电影不好,而是电影太好,整个电影院的上座率不高,而过程中我总是不经意想起自己、父母和外婆外公,这是一个三代人的故事,但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女人一辈子的三个阶段发生的故事。

    我在年初的时候,记得和大家推荐过于佩尔的《将来的事》,其实这两部电影中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女人在中年时期遭受母亲的离世,女儿的叛逆,以及周遭的种种矛盾,但《相爱相亲》却更核心地讨论了爱人和亲人之间的关系。

    张艾嘉饰演的岳慧英是二房的女儿,母亲死后,她希望将远在乡下的父亲的坟迁到城里来和母亲合葬,但在这个过程中,原本住在乡下的父亲原配却极力反对,两方都希望通过证实一段婚姻关系来让自己的立场得到认可,但因为时代久远,远在乡下的原配却难以拿出相关的证明来证实自己与丈夫的那段婚姻关系,甚至时间久到她都渐渐忘记了丈夫的模样,她在乡下守了一辈子,最终换来的,也只是丈夫把她当亲人而非爱人的结局。

    张艾嘉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到一个维护自己母亲的尊严的女儿,一方面又要保护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社会地位,一方面又要做到一个教导女儿有方的母亲,她试图控制一切,在她认为正确的方向去运行,但是却一步步陷入尴尬的局面。

    张艾嘉的这部电影绝对能够算上今年十佳的华语片,所以整部电影金马奖七项提名,张艾嘉一人就占了三项,我觉得是实至名归。电影感情细腻到你觉得这就是你所处的生活,台词落地,人物落地,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常规中行走的,但又是充满了戏剧张力的。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我印象很深,是张艾嘉读着自己父亲写给母亲的情书,里面都是青涩情话,女儿在一旁笑说当时的男人都是这么肉麻的,结果张艾嘉批评了女儿,说那不是什么男人,是你外公。而后,因为自己即将退休,丈夫专程去买了一张卡片,写了一段话给她,却藏在了衣柜里,被她无意中看到了,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但是却让她暖心一笑。

    同样的,原配姥姥从箱子里翻出当年丈夫寄给自己的家书,家书中只是提及了一些家常,以及问候姥姥身体的情况,然后寄回了一些家用和补贴,再无其他。当时张艾嘉的女儿坐在原配姥姥面前,说,这都不能证明外公喜欢你,也不能证明你们的关系。姥姥很着急,说,怎么不能证明呢?他真的寄了五块钱回来给我,我还去巷子口做了一件衣服,怎么就不能证明呢?接着张艾嘉的女儿说,可是姥姥,那不是爱啊,外公只是把你当做亲人而已。

    这两处,非常戳心,你不觉就会想起你身边的一些人,他们好像每天都在一起,他们之间就是爱吗?而那些并没有在一起的人,他们就不爱了吗?

    爱与不爱,其实当事人最清楚,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不让自己受伤,习惯性地把亲情说成是爱情的下一步产物。

    我们说,或许我们不像当初那样满怀激情了,可我们已经把对方当成最重要的亲人了啊。可朋友,爱情是让你患得患失的心跳,而亲情是不离不弃的港湾,你已经把对方当成安全不会失去的人时,你的感情真的就不是那个甘愿付出一切去讨对方开心的爱了。

    去年的冬天,我和一个朋友在上海的外滩吃饭,我这个朋友是已经有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她吃着吃着突然和我说,她五月的时候离婚了,很奇怪,并不是讨厌对方,也不是家庭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她好想好想谈恋爱,真正的谈恋爱,不是婚姻,不是生活,就是随时会有人给你一点小惊喜,故意做一些事情讨你开心,哪怕是心照不宣的暧昧,都行。

    她说,我没办法在拥有家庭的时候又去恋爱,那我会被骂死的,我觉得我特别自私,但是我又为自己的这一点自私而感到开心,是不是觉得我很神经质,但是爱人和亲人真的不一样,老公是给你最安稳生活的那个人,但爱情却是最让你惊心动魄的时刻,你结婚之后,你就明白了。

    同样的,上周我接到了我一个高中同学的电话,他从肯尼亚给我打过来,我还很奇怪,我说你孩子都快上学了,你这个时候一个人离开家,去那么远的地方,你老婆孩子怎么办?他说,就是想他们过好一点啊,害怕他们吃苦,所以就自己多吃一点苦了,两个人在一起久了,除了吵架就只剩吵架了,常常觉得两个人之间已经没有爱情了,只有孩子用亲情捆绑着彼此。但是离开这些日子,突然很想她,就像当年我在安徽上学,她在重庆念书,我们每天晚上打电话聊天时一样想她,离开后,我才发现原来我还是爱她的。

    爱人和亲人最大的差别是,我们对前者患得患失,而知道后者对我们不离不弃。

    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原配姥姥到了城里,去了张艾嘉的家里,看着自己丈夫老去之后的照片,突然觉得他很陌生,她说,照片里的那个人不是他,他的额头没有那么宽,下巴也要长一点,她不记得他的样子了,或者说,她只记得她认识的样子。

    最终,姥姥同意了迁坟,而张艾嘉女儿的男友为了让姥姥安慰,用ps做了一张姥姥和丈夫老年的合照,寄到姥姥家的那天,下了大雨,姥姥拿出照片的时候,照片湿了,姥姥伸手去擦丈夫脸上的水珠,结果一擦,照片擦破了,她就这样像个小姑娘一样大哭了起来。

    姥姥最后朝着老坟里挖出的骸骨,吹了吹,霸气地说,我不要你了,进城!

    当那一刻,我才是真的哭了。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真的希望对方也是那么爱自己,当对方不爱我们的时候,我们还要假装相信爱情真的可以变成亲情这回事儿,当我们终于肯放手的时候,可能一场错爱,就错了一辈子。

    人生到头来必须搞清楚的两件事:什么是爱人,什么是亲人。说到底,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和自己和解,承认爱人与亲人,不是同一种人。

    电影的最后,张艾嘉坐在丈夫的新车上,放着崔健的《花房姑娘》,丈夫说要带她去流浪,张艾嘉却在在意丈夫为什么突然买了新车没和自己说,新车到底花了多少钱。丈夫说,他们年轻时候约定,等生活稳定了,就买一辆自己的车,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记得,但她却忘了。

    是什么时候,我们丢了爱情,或许就是我们总用亲情来当借口的时候,爱情真的就慢慢消失了。

    很久之前,我一直觉得18岁是个坎,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从那一年开始改变的,就像是抛硬币,赌运气,功败垂成,在此一举,正面,或者反面,似乎就代表了你接下来的一辈子。

    所以,大多数人在17岁的末尾都过得战战兢兢。

    那一年,我在教室里看着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为自己的未来不知所措,高考可怕吗?大学之后生活会好吗?人生会因为超过重本线多少分而变得轻松呢?自己会到哪一座城市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呢?所有的未知数让未来不可摹状地让人胆怯,忐忑比期待在心里出现的几率更多。

    但话又说回来,那么多年过去了,回想起来,依旧觉得17岁那年的青春是最耀眼夺目而令人难忘的。

    在读同哥的新书《我在未来等你》的时候,与其说是把过往的青春重新走了一遍,不如说,是通过这个故事唤起了年少时那种笃定无畏又热血沸腾的勇气。

    我的学生时代既不是刘大志,也不是陈桐,当然,与陈小武也没有关系。我既不是那种学习爆好的天才少年,也不是那种成绩烂的一塌糊涂的问题学生,我恰恰是大多数小说或者戏剧作品里不会提到的角色,成绩一般,不爱出风头,沉默,安静,悄悄地窥视着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但有趣的是,不管是谁的学生时代,都会跟我一样,即使自己不是小说中的那些人,身边却不乏刘大志陈桐陈小武这样的家伙们。

    每个人年少的时候,内心都是激扬澎湃的,有的人表现在外,有的人深藏在内,像刘大志这样的男孩子,你可以联想到樱木花道,联想到漩涡鸣人,联想到大部分逆袭的屌丝男主,但又不得不承认你必定会为这样的人物动容。

    高中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一个数学可以考148,但英语却只能考48的怪胎,他时常趴在桌上望着窗外,思考着迷茫而又无法预测的未来。他对成功没有什么渴望,对自己的人生有着非常简单的标准,能考上大学就好,考不上就回家种田,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一笑了之,从来不会真正地害怕什么,无所畏惧地在17岁末尾,任意地掷硬币。

    那一年,他和班上大多数男生一样,在网吧玩dota,彻夜未眠,然后在班上选不出人参加运动会的时候,自告奋勇去报了四个项目,拿下了名次,在老师对他语重心长地教导时,他就摸着头说,不要强求,后来为了追一个女生,非要和她考上同一所大学,在最后一年忘我奋斗。但在他认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奋不顾身地拿下来。

    后来他去了远方念大学,我们也有近十年没有再见,偶然他给我打来电话,说自己现在过着稳定的生活,其实什么都没错,却好像什么都错了,他说当年啊,要是好好对待一下学习,是不是人生会不一样,他说现在觉得生活没劲儿,赚钱也没劲儿,好像泄气的轮胎,轧不过十里长的道路。

    当我看到郝回归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自白时,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

    我说,倒不是人生没走对,而是你不是十七岁那年的你了,当时你敢孤注一掷去做的事情,如今你还敢做吗?

    这个故事让人感动的地方,37岁的郝回归遇到了17岁的刘大志,不是郝回归改变了刘大志,而是刘大志让郝回归找回了丢失的那个自己。

    那一年,或许我们抛出的硬币,和我们心中想要的并不一致,但多年之后仔细想想,不管最终落地的是正面或者反面,重点是,它依旧是你手中的那一元钱。

    所以,当你做决定的时候,不要害怕落地的结果,怕就怕你早就丢失了抛硬币的那份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