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这个公主不简单之历劫 > 第400章 障眼法
    有时候我特别不喜欢静下来思考人生,好比现在的自己在什么地方?多少岁?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而同龄人此刻怎样?因为只要一静下来扪心自问人生理想,就会让自己变得很焦躁,好像只要自己躺在沙发上睡个午觉,放空一小时,稍微偷一下懒,都会变得很罪恶。

    前两天,我一个高中同班同学给我打电话,询问我开办学校时的一些市场经验,我还奇怪,我记得他的工作明明与此无关,几番询问下,才得知他上个月刚从一家老国企辞职了。他说他犹豫了很久,眼看自己已经28了,很忐忑,眼看身边有些人越过越好,而自己却停滞不前,非常着急,思来想去,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辞掉了这份呆了六年的老国企工作,决定投身到一家初创公司,工资也并没有涨多少,但是他还是想试一试,以免过了30岁会后悔。

    我说,我虽然很鼓励大家去尝试可能的人生,但你这样做也未免有些太大胆了,跨行到一个根本不懂的行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也不清楚跨行过去的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

    他说,上天的不公平就是,有的人一辈子也找不到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事情,但有的人可能刚出生就找到了。

    他的这句话竟然就这样说动了我,最后我将我当时的经验通通告诉了他,我说,虽然我失败了,经验不一定可取,但我相信你应该会比我做得好。

    这两天,微博上刚好出现了“28岁混到什么程度了”的热门词条,面对这个词条,下面出现了2.3万人的讨论。稍稍截取一下网友分享的自己的情况,就能了解到大部分28岁的年轻人现在如何。

    当我看完大家的留言后,憋了一口气,又松了一口气,一方面,我意识到虽然大家的年龄差不多,但生活和收入却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差别(甚至还有91年末比89年要赚得多得多),当然,这也和大家毕业后这几年的选择有关,大城市和家乡,是大家永远无法停止讨论的话题,而生活的取舍也依旧如此。另一方面,是我发现大家对自己的生活都充满着希望,即使现在还不够好,但总相信自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想起每次和朋友喝酒聊天,总是会提到:我们90后的这一代人是活得最累的。这种累不是说过得多惨,也不是说家人给的压力大,相反,90后的这种累,是一种自我促进自我逼迫的累,比起80、70后,我们这一代人,更愿意自省。几乎是从大学时期就开始面对“迷茫”这个词,会自我思考并寻找答案,虽然不能一言以蔽之,但绝大多数的90后,还是非常积极地去应对这个问题的,这种积极,就是迫切地找到“不迷茫”的解决方式,而不是坐吃等死或者得过且过。

    每次我去学校做讲座,大学生(掐指一算都是00后了)问我问得最多的问题,都是“怎样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怎样才能不迷茫”,当他们越是迫切地等待我给出答案的时候,我越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告诉他们人生这个命题往往最不需要的,就是听取别人的意见。

    28岁之前,我身边也有不少成功的同龄人,他们有些在20出头的时候就开始做起了生意,在毕业的时候就靠大学赚的钱买了房;也有些在入社会工作后的两三年里实现三级跳,一下成为总监或者更高的职位,成为行业内的top人士;有些自己创业,租下北京三环的cbd写字楼开公司,一年到头飞向全球各地买房;同样还有些卖出了畅销书,二四五岁的时候,就拿到了千万的版税,实现了财务自由。

    每当想起他们,要说我心里不急,不羡慕,不焦虑,那肯定是假的,谁不想在年轻的时候就家缠万贯,获得成功,让自己的父母在人前人后被人夸赞膜拜呢。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同一年毕业的几百万人里,那些成功的人到底不过是九牛一毛,零星一角。

    我的另一个高中同学,也在去年辞职了,至今没有女朋友,家里人给他买了辆不算贵的车,还有一套可以勉强住的二手房。辞职之前,他在一家化工厂里做分析,做了快三年,这份工作如果列入他人生无聊事项表里,一定是排在第一名。春节的时候,他找到我,说,无论如何,他今年一定要辞掉这份工作了,28岁,工资3k,存款基本为0,不说别人怎么看你,就是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看自己,以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女朋友应该是不会有了,人生的价值也就固定在3k了,怎么也不是他想要的。

    但是,28岁,开始什么好像都有些太晚了。他直接说,28和30,哪个更晚?他问我就现在的行业里,什么最赚钱?我说就目前的行业来说,互联网+一定是未来掘金之路,但也是动荡最大变化最快的行业。他说他要去试试。于是,他辞职之后,找家里人借了点钱,去报了培训班,从0开始学互联网的前端开发,教室晚上8点钟关门,他自己带着电脑回宿舍敲到半夜1点。他说和他一起上课的不是应届生,就是还没毕业的大学生,他一个人最老,坐在最后面,但他一点不觉得丢脸,反而好像回到了中学时代,找到了要为高考一决生死的那股努力劲儿。

    说实话,我打心里为他高兴。28岁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一时间找不到答案,但是如果28岁能找回18岁的状态,我想不到一个比这更好的答案。

    我另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刚刚从他工作了二十几年的岗位上下来,在他工作正顺风顺水的时候辞掉了总裁的位置,选择了放弃离开。在他的车上,我们因为一个选题项目聊到了90后的焦虑,聊到了30岁大关的即将来临,聊到了十几年前,他处于这个状态的时候如何熬过去的。

    他说,焦虑是肯定的,每一代人都会在这个关头焦虑,但很快你就能意识到焦虑的毫无意义。

    他回想起那一年,30岁迫在眉睫,他被老板从北京调去人生地不熟的上海,在这家公司呆了快十年了,但是也不过只是坐到主任的位置,向上,感觉遥遥无期,放弃,又没有更好的选择,在上海的日子,他每天要独自去谈无数客户,那些根本或许没把他放在眼里的业内行家,但他又不得不去做这些事,忙到焦头烂额,回到家,面对一户伸腿就能按到电视机的房子,觉得人生真是糟糕透了。

    他说,现在回想起来,快到30岁的那年,最感谢的还是父母和家人,不是说他们帮了自己什么忙,而是他们非常争气,没有大灾大病,没有让你操心,否则,任何人到了这个关头,但凡家里有点儿什么事,都可能会处于崩溃边缘。

    20几岁想成功吗?当然想,但遥不可及是常态,好像自己已经用了百分百的劲儿了,也不过是朝成功的方向挪了一小块脚步的距离,那种无力感,就是大夏天你走在街上突然渴了,想去买瓶水喝,可周围无车无人,用手机查最近的便利店离你也有10公里远的感觉。

    他的第一次成功是在36岁的时候才迎来的,工作终于找到了突破口,谈下来大客户,为公司争取了最大的利益,之前的努力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自己最初认识的那些伙伴儿,也慢慢都成了行业的中流砥柱,开始能够互帮互助起来,也是那一年,公司上市,给了他内部股份,市值100万,他在北京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换了一间租金更高的房子,原本以为不会惊起一滩波澜的死水,终于有了流动的迹象。

    28岁和38岁,在已过40岁的他看来,这十年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停下来焦虑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而催促自己少想多做的时间越来越多。

    他说,最近有件事让他感触很深,大晚上的,他从长沙刚刚回到北京,屁股还没坐热,就接到了朋友的电话,说开车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小区的栅栏。他换了件衣服,朝事发地走去,到的时候,保安还在那里纠缠不放,甚至态度也让人有些恼火,他朋友生性胆小,也不敢闹事,他走过去直接对保安说,说吧,多少钱,反正有摄像头录像,实在不行,就叫警察来好了。那保安立马就认怂了,匆匆报了个价,就放人了。他说,换作十年前,连我自己都不敢想象,可以随随便便就用钱去帮朋友解决问题,甚至可能朋友来问你借钱的时候,你还会有些犹豫,但是十年后,当你真的靠自己努力实现财务自由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反而变得简单了,不努力当然是不行的,但相信自己成功是一定可以的,毕竟,世上的懒人真的太多了。

    村上春树在30岁的那年凭借第一本书《且听风吟》,拿下了日本群像新人奖,才正式以作家身份出道,而那之前,他的酒吧好几次濒临关闭边缘,冬天冷到为了节约不开暖气,和妻子抱着猫睡觉。

    李宗盛31岁那年为陈淑桦写下《梦醒时分》才正式被当作音乐制作人而广为人知,更不用说李安,36岁开拍《推手》,38岁拿下导演生涯的第一座电影奖杯。

    每次当我生活到没劲儿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想起《当幸福来敲门》电影里,父亲带着儿子,睡在公共厕所的场景,那一幕我看过很多遍,每次看都觉得心酸,一个已经三十好几的男人,不仅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家庭,还带着儿子颠沛流离,不知道未来什么样,但依旧饱含100%的信心度过每一天,就因为他相信他一定能卖出那些赔本的医疗仪器,一定会有翻身的一天。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最关键的是,你时刻调整自己和不断修正前面的路,还有那股卯足的劲儿,和不随意泄气的状态。仅仅只是横向比较其他人而产生焦虑,才是最糟糕的。

    相比于真正的前进,更多的人到底还是愿意选择逃避的状态,不要以为置之不理,得过且过是逃避,盲目放弃,心浮气躁地埋怨同样是逃避。

    28岁混成什么样子,我觉得一点也不要紧,若非天灾人祸,你何不将20岁到30岁这十年拿来试错?试错就是不断面对失败的过程,就算反复地错,你也依旧年轻。在我心中,30岁,才是人生战场的真正开始。

    28岁的女企业家已经达成了年收入千万的目标,在上海市区买下了房,26岁的外卖小哥还奔波在繁忙而劳累的路上,为了争分夺秒地抢下下一笔单,可能,世上正因为这些成千上万的28岁上下的年轻人在各行其职的道路上没有停下脚步,那些30出头的年轻人才会更加着急。

    这些年,要说祝福,年年节日一到,我的祝福肯定送到,母亲节、妇女节、生日(农历和阳历)一个没落下,收到祝福和红包,她当然开心,开心之余,不免像小姑娘一样和我撒撒娇。可是这样的日子,说实话,一年到头,也不过就是那两三天,在更多的时候,我们的对话,可能还不及我和一个商务上的伙伴一天说的多。

    说不打扰彼此生活,其实是为自己顾不上找借口,毕竟我身边也有那种每天睡觉前一定要给爸妈汇报自己生活的朋友,甚至有女性朋友说,要是三天不打电话,我妈一定特别着急。但同样的,我相信和我一样的情况也不占少数,平常工作很忙,忙到你可能没有什么大事,很少会和妈妈说一句话,只能通过发发朋友圈让妈妈知道自己活得很好(不好都屏蔽)或者第一时间给妈妈朋友圈点赞,来让她知道自己还是在意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