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这个公主不简单之历劫 > 第377章 惊讶
    即使偶尔的聚会,竟也聊不出什么新的话题。彼此还在用以前的故事维系着感情,当然也是真的开心,可当我们不再聊以后,大概是因为心里都明白,我们在彼此以后的生活中,占据的终究是很少的一部分。

    小时候以为三十岁是一个苍老的词,那时的人们应该步入中年,变得不解风情,不了解新事,古板而不自知。可如今即将三十岁,才发现三十岁的人也并不苍老,只是不再少年而已。

    我是说,我们多多少少还处于少年的尾巴上。

    我们不再愿意流汗了,也不寻求轰轰烈烈来证明彼此的分量,可如果有那么一个机会能见面,还是愿意放下手头的所有事去彼此的身边。

    我们变得懒了,变得宅了,好像因为工作没有了自己的兴趣。可话说回来,又有一些诡异的看似毫无存在价值的仪式感。为什么睡前要开着台灯看会书?为什么看电影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灯关掉?为什么闲下来的时候还是想画画?又是为什么还是忍不住跟那些朋友聊天呢?又为什么,家里非要养一些绿植呢?

    五年前的我,丝毫没有想到如今的生活会是这样。

    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人生。一个不太会说话,又常被人欺骗,不被人看好的一个小孩,抱着一丝一定要做成一两件事的愿望,孤身一人的生活了很久。慢慢的,慢慢的,竟活出了一点点自己想要的样子。虽然不过是每天做着日常的创作,空闲时跟猫说话,睡前看一会儿书,再抽段时间独自旅行,但毕竟我不讨厌这样的自己。

    我想这已经是很难做到的事了。

    3

    突然夏天就要过去了。

    闭上眼回想过去,也会有些恍惚。偶尔站在十字路口,会瞬间想不起自己到底要去哪。

    我原本以为生活的烦恼是山坡,需要我们去攀登。后来才明白生活的烦恼是地上的碎屑,你需要弯下腰,一个一个仔仔细细地慢慢收拾。

    我们就这样长大了。

    我相信的事情,不再要嚷嚷了。

    我是说,我不再需要别人也跟我一样相信了。

    我喜欢的东西,不需要认同了。

    我是说,我不再需要别人也跟我一样这么喜欢。

    我们从生活中学到的,不是外放的张扬,而是内敛的力量。它在你的心底,你很难把它传递给别人,或者让别人理解你,甚至在很多时候你也不需要这样的力量,就好像你很难再去感叹夏天就这么过去了一样。

    可总有些时刻,你需要这样的力量。

    在你身处黑暗时,当你突然厌倦时,当你心情低落时,当你自己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失去热情时,你需要这些东西,让你重新燃起一点向前跑的动力。

    聚散不由人,时间也不会为谁停下不走。

    我只愿在那些“突然”的时刻,我并不会为时光溜走不安。

    就此,已经足够。

    当然在失去了很多的同时,还发现有另外一些留了下来。

    为此我感谢老天给我的好运气。

    感谢。

    4

    最后,希望文字也能给你带来这样的力量。

    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遭遇什么,都愿你找到内心的那股力量,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天会放晴的,只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但我愿意为此努力下去。等到就等到,等不到就再等一等,每天都是这么过,至少我还不愿得过且过。

    希望你也是。

    1

    你发现没有,人生就是不停地做选择。

    选择大学,选择专业,选择城市,选择漂泊,选择回家,选择事业,选择一种你的生活方式。

    奇妙的是,很多选择是我们下意识就决定好了的。也就是说,我们早在某一个时刻就决定好了,虽然我们都会在十字路口纠结一阵,可归根结底还是会朝着内心想要的方向走去。

    回头看看,一切都有迹可循。

    而我们生活中的部分困惑,都来源于对于选择的不坚定。

    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却又割舍不掉另外一种,是我们如此迷茫的原因。

    2

    我是从学生时代开始写作的。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有一种不切实际的自我认知。要么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要么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好。

    我自己就常在这两种状态中来回切换:常常做着一件事,做着做着,就想要去做另外一件事。

    学习的时候想旅行,读书的时候刚静下心来就想要玩手机,看到一点故事就容易思维发散,等到回过神来,一个下午就要过去了。

    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可以做好,于是什么都试一试。又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想要转移注意力,所以浅尝辄止。

    比如旅行流行的时候,就每天搜集资料想要去旅行;又听说英语很有用,就开始背单词。背着背着,突然想要不跟朋友聊会天,聊着聊着,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年轻时我们常对自己撒谎,比如这是最后一次熬夜了,比如明天一定要早起把活都干了,比如“我就玩五分钟手机,就五分钟。”

    比如吃完夜宵摸摸肚子,心里想我刚才吃夜宵了吗?没有吧。嗯,没有,不会胖的。

    ……

    其实从那时就发觉了,只不过最近感受的更为明显。

    我越来越容易累了,我们越来越容易累了。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好像每天都挺累的。真的,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只想躺着,什么也不想干。但又不会睡着,就摊着玩手机,刷一条又一条推送,磨蹭到睡点,洗漱睡觉。

    可躺到床上仔细想想,今天刷了那么多app,看了那么多新闻,好多段子很好笑,很多视频很好看,好像收获了很多,可又好像什么都没收获到。

    很多无效信息第二天起来,我们就忘了。

    常写作的人一定知道,写作本身充满乐趣,可写不出来才是常态。

    大多数时刻,我不过是坐在电脑前,开始打字,可往往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或者就是脑袋里一团乱麻,满腹心事竟无法变成文字,整合成文章。

    我常有种无力感,像是往沙漠中撒了几滴水,刚有的情绪很快就无影无踪了。

    我想了很久。

    我在自我权衡。

    如果我想要做好这件事,我就会牺牲掉其他的所有时间。并不是说我时间有多紧迫,只不过我天资有限,如果非要把一件事情做到内心的十全十美,那就只有全神贯注。

    老天对我们这样的人,就是这么残酷了。

    我羡慕那种什么都能做好的人,羡慕他们的游刃有余,羡慕他们的八面玲珑。

    可我不行。干脆承认,老鹰可以一下子到金字塔的顶点,蜗牛一样也可以。

    辛苦就辛苦,谁让自己想去山顶看看呢?

    选择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

    背单词枯燥吗?枯燥。出去玩快活多了。可最后会导致你去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不可惜吗?

    写作要牺牲掉很多时间吧。的确。可如果你不牺牲掉这些时间,你永远无法把这些事情做好。

    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周要看一本书,每本书都要写一万字的读后感。如果看电影,就要写观后感。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情绪,都要坐到电脑前,尽量系统地把它们写下来。

    虽然也在拒绝朋友邀约时遇到不理解的眼神,也因常独来独往被一些人说过孤僻,或者有时候的聊天话题我实在是不知道如何接话。

    但我已经学会不在意了。

    3

    我生活开始变得单调。

    尤其从今年开始,因为身体不好,舍掉了很多行程。

    最近几个月一直都在家里养着,看书写作,听歌跟朋友聊天,抽空旅行,跟猫说话。

    但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我割舍掉的,其实也没有太过可惜的。

    比如热闹,终究不是自己的。比起安稳,大概我更向往自由。

    我不再羡慕别人的生活,如果看到别人做了什么,我们就去做跟他们同样的事,那我们永远无法成为完整的自己。

    要有自己的热爱,并且抛开所有干扰做好这一件事。我想人生只要能够全心全意地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其实这就很不容易。

    半山腰总是最挤的,可我们要去山顶看看,哪怕孤独。

    唯有割舍,才能专注。唯有放弃,才能追求。

    一个人最大的力量,便是全神贯注的决心。

    我常觉得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往前一路飞奔了。

    我是说,尽管我时常有种错觉,觉得自己仿佛还是十几二十岁,任性地抓住了所谓的青春的尾巴,可老朋友聚会的时候,还是能感受到彼此生活轨迹的不同。

    大概因为自己一直活得还算年轻,又一个人生活在北京,生活的难无一例外地找到了我,但自己的生活习惯多多少少还是跟年轻的时候一样。

    所以我才产生了自己似乎没有长大的错觉。

    有时候我在路上骑着车,还能假装找回一些曾经的感觉。

    想起曾经读村上春树的时候,在他那晃晃荡荡的青春里,他有过这么一句话,大意是:我一直以为十八岁之后会是十七岁,十七岁之后会是十八岁,如此循环反复下去。

    我当时对这句话印象深刻,现在才明白原来我潜意识里也这么觉得。

    可其实我们早就往前一路飞奔了。

    习惯清晨赶地铁的,无法理解深夜喝杯咖啡失眠的;讨论金融每天头疼的,无法理解慢悠悠每天自己画画的。你还向往着自由,计划着假期去哪里旅行,要去看世界;她已经熟知所有养生之道,朝九晚五,想着孩子的幼儿园应该去哪里。

    我们早就向着自己选择的一路飞奔了。

    你觉得八点半差不多可以吃晚饭了,他觉得八点半已经可以上床睡觉了。你心里想的嘴上说的还是那些话题,青春,自由,梦想,要等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

    他当然也有认真在听,可却觉得这些话题已经没有那么重要,青春,自由,梦想,那些都是过去的词了。

    你说不好,到底是自己还没有长大,还是他们走得太快。

    2

    明知时光一去不复返。

    成人世界的友谊跟学生时代的友谊不太一样。

    学生时代的友谊,可以有很多人,我们可以跟很多人是好朋友,偏偏彼此还很用力,总要说着关乎于未来的话,然后彼此立下誓言说永远在一起。

    那些年的夏天也哭过,真诚地拥抱,在一起醉倒街头。可转眼几年过去,曾经的大集体分崩离析,就连小型的聚会都聚不起来。

    或者说聚会的大多时刻,都还在说着从前的话,当然也会谈以后,可我有种强烈的感觉,他们的话题已经不是我能够插嘴的了。

    有时他们说的太复杂,我丝毫不能懂他们说的是什么。

    有时他们说的太细碎,我又觉得这些事情好似没什么好烦恼的。

    终于承认,我们彼此都没有错,我们只是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并且一路前行而已。

    面目全非的不是我们,面目全非的是曾经我们的友谊。

    我常听到或者被问起一些问题,总有人问,为什么曾经的好朋友变不成老友,曾经一起生活过的人,最后只剩下微信偶尔的寒暄,和朋友圈里的点赞。

    我知道你也难过。

    你尝试过跟那些人重新建立联系,可发现你们的话题已经无法聊到一起。

    你们之前产生了某种时间差,你知道自己或早或晚地也会过上那样的生活,可不是现在。

    终于他们抬头问你,为什么要生活在大城市呢?为什么要离开家呢?

    其实你有答案的,你想说因为生活便利,你想说因为你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的变化,你想说那儿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可你终究没有说出口。

    为什么呢?

    你也不知道答案。

    你想了想,还是跟他们一起吐槽最近的房价。曾经习以为常的话题,如今只是变得矫情,干脆不说。

    我们长大了。

    向往爱情的,走向了婚姻;走向婚姻的,却又纷纷离开婚姻。

    你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