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天欲明 > 一百四十三:雪中对
    若是谢衡能知道这一个传言能传成后来那副模样,绝对会和众人解释了自己的来路,再慢慢地走出去迎接那礼部侍郎陈诚之。

    可凡事总没有个如果当初,这也是个后话来。如今临安城事才起了个头,不妨说说这白雪皑皑的江淮之间,那长安里的事情。

    待到那程君溪的死讯落了帷幕,狄彦一封信向陈俊卿说明了情况,荀懿和胡铨、苏瑞才慢慢地离开歙县,要回那长安里去了。

    苏瑞心里藏着事情,便先行辞别而去,她决议要上金国去,亲自去那五国城见一见自己的生身母亲。

    她素来是个雷厉风行的女子,为了避免在这事儿上起什么争执,她谁也不说,趁着冬天淮河结冰,在一个黑夜里悄悄地踏冰而去了。只留下一封说明的信件,交给荀懿和胡铨。

    荀懿看了沉默良久,胡铨却不禁感叹道:“苏女侠可当真是个决绝的孝女,这孤身入敌国的事情,要叫多少男子汗颜!果然天下女子都是小看不得的。”

    他顿一顿,又道:“荀君上是担忧苏女侠孤身前去危险?”

    荀懿才回神一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是在感叹小瑞勇气之余,想起了别的事情,先生见谅。”

    她难得失态,胡铨是聪明人,自知她的事情必然是他帮不上忙,也无法触及的,干脆以个半调笑的语气把这一茬揭了过去:“哦?我倒是有个事情一直想问君上,自然如今君上失态在先,我可否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要君上如实回答呢?”他把如实两个字咬得有些重,体现着这是他的条件。

    “哦?先生若有问题,问就是了。何必借什么名义?”荀懿觉得有趣,便应了他这条件。

    胡铨深吸了一口气,即使荀懿目不能视,他还是直视着她的双眼,仿佛这样她就不会说谎一般:“这一路行来,我看君上做事,要么就是早有布局,要么就是将计就计,那我们当初江上相遇,是君上的局?还是君上的计?”

    他并不以结识荀懿为遗憾,问了这句话,也不过是想知道荀懿此人的设计和城府到了何等程度——若是一切都是她的局,那这女人是何等可怕而可敬啊!

    荀彧闻言轻轻一笑:“我想,这个问题,先生只怕想问了很久了吧。”

    这个问题自然不是胡铨临时起意,是在他为赵鼎的文集作完序,付梓出版之后,接到不少赵鼎门生故吏的信时才回味过来的。

    他一开始以为荀懿要他整理赵鼎文集,不过是因为赵鼎之子赵汾如今一举一动都在秦桧监视之下,不好动手。而这文集给了他一个光明正大接受荀懿资助的理由而已。

    可收到那些信件的时候,他才发现,这些赵鼎提拔过的旧人,似乎把他当作了下一个赵鼎?

    他隐隐有种极为荒谬的推断,可这一切的源头又是一场因缘际会的相遇,他才会一直游移不定。

    倒是今天,他终于能正大光明地问出这个问题了。他不说话,只定定地看着荀懿。

    荀懿一拍手道:“既然先生要我如实说了,我不如合盘托出罢。当初我与先生和苏瑞,确实是萍水相逢——绝不是我设计的。只是相逢之后,我发现先生其实是个更好的人选。”

    胡铨反应极快,他隐约地意识到,自己那个猜测似乎是真的:“是个更好为相的人选?”

    荀懿颔首:“是。先生比我之前考虑的一些人要合适很多,所以我才做了些布置。”她笑一笑,仿佛再一次察觉到了胡铨的内心一般:“比如,请先生寓居婺州,为赵鼎文集作序。”

    胡铨不禁苦笑,若是说作为一个以天下与出仕为己任的儒门弟子,不想做丞相,不想与秦桧和他的党羽们斗个昏天黑地,那肯定是假的。

    可是,为什么是他呢?

    他对着荀懿问出了这句话,他很想知道,荀懿还考虑过哪些人,又为什么会选定自己。

    “我之前曾与在岭南的前任参知政事李相公有几番往来,也写信给了京中的韩尚书。可惜李相公虽在民间有极高的声望,但已为官家所厌,更何况他心中除了天下,更看重的是江南。

    韩尚书虽然是个能吏,但已经身居高位,时人自然会默认他与秦桧有些往来,公然背叛与他无益。”

    荀懿倒是坦诚,真如她所说的那般合盘托出了她曾经考虑过的两个人,出身江南士族,颇负盛名的前任宰相李光,还有刑部尚书兼知临安府韩仲通。

    胡铨细想了想,也赞同荀懿的看法,李光曾经站在江南人民希望减轻赋税的希望下中了赵构和秦桧的圈套而赞同和议,却又在自己坚持的江南利益与秦桧违背的时候被无情地抛弃。

    而韩仲通是出身司法的能吏,素来是有会办案的名声,但他屡屡对秦熺等的违法行为网开一面,已经不适合作反抗秦桧的排头兵了。

    荀懿微微前倾了身子,笑道:“至于为什么是先生嘛,一则,先生当年乞斩秦桧的奏折,天下皆知,在民间已有正直之名,二则,秦桧以台谏为爪牙,肆意攻击弹劾大臣,唯有先生,才有勇气和能力对抗他们。”

    她这既是称赞,也是期望,胡铨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他明白了为什么荀懿要他为赵鼎文集作序——这是在替他招揽赵鼎旧部的人心。他也明白了,为什么他要留在婺州而不是回吉阳军,荀懿还要替他收揽江南士庶的人心。只有提出的建议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才会支持他。

    荀懿笑意不减,道:“不,还没结束呢,我听闻先生家有一小女,极为聪慧美貌,我替她寻了门亲,不知道先生乐不乐意。”

    胡铨目瞪口呆,他从未知道自己有个女儿,可看荀懿如此样子,知道她必然已经是有了主张,便问:“是哪个人家?”

    “临安城里的吴近家的大儿子,叫吴益的。先生放心,这家是商贾人家,颇为富足,小姐嫁过去不会受苦的。”

    胡铨不由得叹一声:“那是皇后的娘家国丈家!怎么会娶罪臣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