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天上掉下个林书生 > 第21章 王家有案
    走在衙前街,林寿开始仔细梳理刚刚与衙役的对话,其中他那句“听说还是因为立太子的事儿惹得皇帝不高兴,这才落得个抄家灭族”,引起了林寿的注意。

    因为在万历年间,朝廷之上最为著名的政治事件,就是长达十五年之久的“国本之争”,如今正是万历三十九年,按照历史所记载的走向,这“国本之争”正是到了交战的高峰期!

    所谓国本之争,说白了讲,就是皇帝的两个儿子争夺国家的下一任继承权——一个是皇长子朱常洛,宫女所生,为万历帝所不喜;另一个是皇三子“福王”朱常洵,为宠妃郑贵妃所生,是万历帝最为喜欢的儿子。

    因为在中国古代素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一说,故而,将这场围绕皇权而产生的皇家继承纠纷问题,美化称之为“国本之争”,实则上,这其实就是赤.裸裸的一场皇权和文官集团的权利斗争!

    而银丰县这位被下狱抄家的王大人,就是这场权利斗争的牺牲品之一。

    他本名王世兴,山东银丰县人氏,生于万历二年,为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进士,初授行人,后任礼科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这个官职,与督察员御史统称为科道言官,主要职责用来监督和制约重臣百官,可以风闻奏事,制造舆论压力,上可弹劾内阁首辅,抨击皇亲国戚,可谓是位卑却权重!

    在国本之争的白热化阶段,皇太子朱常洛最后的政治力量,皆都是来自这些督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的科道言官,以强大的政治舆论压力,对抗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礼科给事中王世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死的也够惨!

    他因上疏弹劾福王朱常洵,先言:为福王所建造的洛阳王府耗资巨大,有违祖制;又言福王沉湎酒色、荒淫无度;再言福王长久滞留京城,实则静待时机窃偷国本;最后,又将万历帝一系列弊政,比如矿监税使遍布天下搜刮民脂民膏,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这些银两未进国库,而全都进了万历帝他自己的腰包……等等……

    这一“疏”,可谓是将万历皇帝扒了个干干净净,骂了个狗血喷头,直接将万历皇帝当场气晕了过去,若不是及时服下了道士上供的救命丹药,只怕第二日大明朝就要改朝换代了。

    待万历苏醒后,二话不说先以谋逆大罪逮捕了王世兴入狱,后又下旨将王世兴家产尽抄,尽归国库,家中女丁皆贬入教坊司为妓,男丁皆被发配充军,其举家遭遇,怎是一个“惨”字可形容的!

    林寿赶到王家老宅时,这座昔日在整座银丰县都赫赫有名的府邸,已经彻底败落了,广亮大门的门口上挂着两个白灯笼,上面用黑漆漆的大字写着个“奠”字,叠角重檐的兽头上也挂起了白色的丧幡,孤孤零零的在初春的严寒里随风飘摇,

    王家老宅门口并没有看门的门丁,朱红色的大门口,早就没有了往日车水马龙的热闹,大门口蹲着两个敦厚的抱鼓石,石面上雕刻着精致的如意纹,浮雕着四只戏耍的小狮子,本是寓意四世同堂,福寿吉祥,现在看来却好似一个大大的笑话。

    “唉,人家皇帝俩儿子争抢太子,管你们这些言官何事,现在你倒是维护了你家主子的立场了,你却落得个人首分离妻离子散的地步,还牵连家人遭殃,为妓的为妓,充军的充军,何苦呢,唉,何苦呢。”

    林寿听着从府宅内隐隐传出的嘤嘤哭声,心里不免幽幽一叹。

    或许是因为林寿还是现代人的思想,并没有明朝士大夫一阶的觉悟,故而才有此一叹。

    在朝廷之上,言官因为上谏而被皇帝免职,或是入狱,并不是一件耻辱之事,反倒个个引以为荣,因为这是清流重臣的表现,就像戴上了一个光环,从此在“言官界”,便有了傲视他人的资格。

    就像当年嘉靖朝的海瑞海刚峰,先买好了棺材遣散了家人,以必死之心向皇帝上谏了《治安疏》,把当年的嘉靖爷骂了个狗血喷头,引得天子怒不可遏,直接下旨将他关进了诏狱,最后,反倒成就了海瑞一生的清名,流芳百世,那《治安疏》也被后世称之为《天下第一疏》!

    这在士林和言官中被广为传颂,并引以为荣,从此以后,大明朝的科道言官们,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前赴后继的拉开了“死谏”的序幕!王世兴就是其中一员!

    他成功的做到了“海瑞第二”,同样是向天子上疏,同样是把皇帝骂了个狗血喷头,而他王世兴更狠,连皇帝的儿子也骂了个狗血淋头!

    但是,两人的境遇却大大不同了,当年的嘉靖爷虽然一心修玄,但是并不昏庸,对海瑞只关不杀;而现在的万历爷的心胸可就没那么大度了,二话不说醒来第一句旨意,就是将王世兴直接来了个抄家灭族!

    这个事件,在士林中闹得沸沸扬扬,从京师传到了山东,又有从山东蔓延到整座大明朝的趋势,士大夫一阶无不纷纷力挺这位刚直不阿的王大人——而接下来在王家旧邸所发生的案件,也便是因此而起。

    说实话,林寿心里除了对王大人的亲人因受无妄之灾而饱含同情之外,对于这位士林口中“刚正不阿”的王大人,并未有多少好感。

    或许这就是他林寿与士林阶级在思想上的差距,这种差距,在于觉悟上的不同,在于认识上的不同,更在去眼界上的不同。

    士林阶级一致的思想便是:头可断,血可流,清名不可丢!

    而在林寿这种小民思想看来:肚子都他妈填不饱,谁他妈还有闲心去关心国家大事!

    思想很粗糙,却是很现实!

    所以当他跨进高高的门槛,走进王家老宅里,扫视着这一座高墙大院、重瓦叠檐的大宅门时,他的第一念头不是缅怀诏狱中的王大人,而是暗自嘀咕道:“等有朝一日,老子也要买上这么一座大豪宅,再娶上三五个美女做姨太太,三妻四妾的,这才不枉自己穿越一回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