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未来水地球 > 第22章 南极臭氧层
    转眼就到了公元2162年的3月18日,科考队不知不觉就来南极二周年了。南极上空终于看到了昔日的太阳,那些黑烟也淡然无存。南极的对流层恢复了正常,黑烟得到了处理,但却花费了巨大的代价。

    说到臭氧层,可能好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首先我们来说说地球的天空,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来称呼,那叫大气层。大约有1000多公里的厚度,而大气层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就是我们说的云层,它是主导天气变化的,因此跟大气的流动有关。平流层主要是遮挡太阳的紫外线,期间包刮臭氧层。臭氧层是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高的层次,浓度高的部分位于20到25公里的高度处,其臭氧的标准厚度是3毫米左右。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的作用,同时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少量的紫外辐射,有杀菌的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臭氧o3又称超氧,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超氧含有3个氧原子。它一般在10到50公里的高空的平流层的大气中,极大值在20到30公里高空之间。对于南极来说,是个风暴很大的地方,对流层也相当活跃,不一会儿云层往一个地方堆叠,变成极端气候。风速最大达到90米每秒,可以说是风云诡异的地方。但这两年来,却很少见到有这样的风暴,最大的风暴在35米每秒的速度,两年来只发生过两次。其它的都是15到18米之间的小风暴,也都屈指可数,难道这跟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吗?

    常乐山看了看两年来风暴的记录,发现所有的风暴加起来不到三十次,对这个风暴太少的问题有些难以置信,就问身边的小兰助理:”小兰,你觉得这南极的风暴是不是太少了点,这跟气候变暖有直接关系吗?“

    小兰想了想,就说:”近年来,南极根本无人问津,究竟是怎么样了,也无从得知,二十年来都是空白,什么原因还得我们自己慢慢摸索,才能得出经验!”

    常乐山又转头看向了柴可夫·斯基,问:”前辈,最近气候很正常,我们不如抓住还有三天极昼的时间,把空中检测机器人放去空中进行检测啊,看看臭氧层怎么样了?”

    丽莎就说:”还是按老规矩办,分五个科研组收集数据,这次我们的空中检测机器人比以前的要多,而且数据方面采集也比以前先进。联合国给我们发放了600多个机器人,是专门用来检测空中气体的。”

    柴可夫·斯基就回道:”那就每个科研组一百个机器人,还等什么,我们回工作台操控机器人去。还有三天就是极夜了,检测起来就比较困难,也得不到准备的数据。”说完就回去工作去了。大家也相继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上,将空中机器人放飞到天上,进行数据检测。600多个机器人按照所处的纬度进行了检测,数据一出来,最厚的地方臭氧厚度在1点1毫米之间,最薄的地方简直不存在臭氧,综合平均数据在零点四五毫米的区间,这离正常的数值差距太大了。有的地方几百公里都没有臭氧层,大小不一的臭氧层空洞到处可见。就算弥补这些臭氧,在28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气层上空,平均达到1点1毫米都不易容,如果合格的话在2点2毫米的厚度,最理想的厚度是3毫米,在南极很难达到,但最起码也得在1点3到1点5之间吧,按照平均值1点3毫米计算,大约需要2800多万平方公里的零点八五的厚度的臭氧。用臭氧发生器的话,按照目前最大的臭氧发生机,每秒发生臭氧1毫米2平方计算的话,28x0.85=23.8亿平方,至少要1190天才能弥补完。但这数是死的,如果太慢的话,被空气吹散了,那就等于白忙活了。真正意义上的远不是这么简单,它要考虑空气的散逸问题,如果天气太冷的话,那臭氧扩散的速度太慢,如果天气太热的话,散逸太快,弥补时跟不上节奏也是一个难题。至所以科考队选择在极昼与极夜对接的时间进行,他们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在这个阶段刚好进入极夜时,气温下降不是很快,还有一定的缓冲时间,一个月后才能进入真正冷气候。

    柴可夫·斯基将所有的空中检测机器人全部派上用场,总共一千多个机器人,一千台臭氧发生器,接连半个月才达到1点3毫米厚的臭氧。观察了半个月,发现威尔克斯地腹地板块突然又出现了几百公里的臭氧空洞。这个问题顿时让科考队的人员,有些弄不明白了。明明没有发生什么大的空气对流,也没有出现什么空间异象,这方圆几百公里的臭氧层究竟去了什么地方了呢?

    常乐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回家了,结果,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虽然南极臭氧层没有花费太多的资金,但这高空出现问题却是难题,再过半个月就无法顺利进行了,于是得在这半个月内,抓紧时间将这个问题解决。再次将臭氧发生器在空中进行增补,刚增补好,漏洞再次出现了,又搞了一个星期的增补,却不出两天还是出现了漏洞,四天后又回到了当初漏洞的地方,还是依然得不到解决。

    科考队为了这个问题,只得开会商讨对策,还过几天极寒天气就要到了,只得抓紧解决这个问题。会议上柴可夫·斯基提议道:”关于这个漏洞的出现,我们得让空中机器人再次上去臭氧层的上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气体在破坏这个地方,还是有什么别的东西停留在上面,我们不排除外星人在上面安装了什么机器,不然无缘无故的就出现什么漏洞呢?”

    常乐山想了一会儿,就说:”这种问题不得不考虑进去,像我们这样盲目的去搞,毕竟不太理想。我们必须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处理好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