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田园辣妻:夫君听话,生包子 > 第80章 送木炭,做棉袄
    她说的五十岁是现代法律承认的五十周岁,不是虚岁五十。

    人们计算年龄往往爱用虚岁,一个婴儿生下来就是一岁,如果婴儿是大年三十出生,过了年就是两岁。实际上,这婴儿来到世间才两天,怎么能说婴儿两岁了呢?

    陆氏放下心来,她的公公婆婆是乔玉妍的爷爷奶奶,五十岁肯定够了。就算不够,乔玉妍身为孙女,也不能不给爷爷奶奶送棉袄吧?

    别的人却是不放心,有人问乔玉妍:“嫁进乔家的女人有木炭拿吗?不记得自己多少岁的老人能不能拿木炭?”

    问话这人是乔大头的老婆涂金花,涂金花的公公比乔玉妍的爷爷年轻几岁,也就五十上下,是不满五十还是五十多岁,涂金花不是很清楚。

    乔玉妍早就料到这个问题,道:“嫁给我们乔家男人的女人活到五十岁,当然有木炭拿。不记得自己多少岁的人,来找我吧,我能看出一个人具体是多少岁。”

    又有人问乔玉妍:“我们乔氏宗族嫁出去的女人能拿到木炭吗?”

    这个问题,乔玉妍倒是没有考虑到。

    乔玉妍想了想,说:“今年没有,明年不知道。我说的十四个老人,是族谱上记录了出生具体年月的老人,族谱的记录可能有错,一切以实际情况为准。”想到这里,对孙氏说,“分木炭的事,还是我来做吧。”

    孙氏的笑容顿时一僵,乔玉妍分木炭,岂不是赚名声的好处全给乔玉妍得了?她来乔玉妍家里前,她男人乔林生叮嘱过她很多遍了,要她拿到分木炭、做棉袄、分棉袄的活,不然晚上揍她。

    孙氏连忙说:“这哪能劳烦三娘子出马呢?分木炭是小事,我们来做就成。”

    乔玉妍能看不出孙氏的打算?

    乔玉妍保持微笑:“你们没法判断一个人是多少岁,万一有不到五十岁的人领走木炭,这可怎么办?”

    孙氏说:“你可以教我们看年龄啊……”

    话讲到这里便引来了其她人的笑声,吕香芹问:“孙大嫂子,看年龄是神仙教三娘子的本事,我们怎么能学?万一神仙怪罪下来,三娘子未必倒霉,你肯定倒霉。”

    其她人也不信任孙氏。

    这个开口:“把木炭搬来三娘子家吧,三娘子来分木炭,我肯定放心。”

    那个建议:“对,三娘子肯定不会偏心谁,也不会不公平。木炭是她出钱买的,是她说分给族里老人的,她肯定不会贪了木炭。”

    不想挨打的孙氏赶紧描补:“三娘子住在镇上,有点远,让腿脚不便的老人从村里来到镇上不是存心为难老人吗?”

    吕香芹马上想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没关系,三娘子可以去咱们村里的,三娘子你说是不?”

    被提问的乔玉妍颔首道:“是,我会去村里分木炭。”看向孙氏,“木炭在族长家里,大家带老人去族长家里拿木炭,我去族长家里看年龄。”

    孙氏还想说话,转念想到乔玉妍看年龄不妨碍分木炭,只要她男人乔林生把分木炭的活抢到手,分多分少还不是她家说了算!于是孙氏不再说话。

    讲完木炭在哪里分,怎么分,又有人问:“老人是二房的老人还是大房的?三房的老人有没有木炭?”

    前文提过,乔大章是二房,教乔阳编织竹器的德伯是大房,两房的排行不一样。

    族长乔林生是二房的,与乔大章一个辈分,乔大章排行老三,乔林生是老大,乔玉妍她二伯娘陆氏的男人乔二伯排行第二。第四是乔有志早早去世的爹,第五是木匠乔大头,第五是乔多喜他娘吕香芹的男人。

    大房和二房平时是各玩各的,但大房的族谱也在乔林生的保管下。三房的族谱不在十八杏村的祖祠,三房搬进深山,也把族谱给带走了,那山里只有三房的人居住,叫乔家村,距离十八杏村颇远,要步行半个小时山路有多。

    乔玉妍是不可能步行半小时山路去乔家村看族谱的,乔玉妍说:“我看了大房和二房的族谱,三房的没有看。三房要是把族谱拿来镇上给我看,我也能分木炭和棉袄。”

    大房的分了,落下三房不太好。

    提到三房的女人问乔玉妍:“加上三房的老人,三百五十斤炭是不是不够分?”

    乔玉妍道:“不够分,我会去县城买。”

    又有人贪心不足,说:“三娘子,老人能分木炭,小孩有没有?小孩也怕冷的,被冻坏了生病,说不准人就没了。”

    乔玉妍看了那人一眼,道:“今年没有,明年冬天也许有。明年冬天的事明年冬天说,今年不说。”

    过了半个小时,乔玉妍才和大家说定领取木炭的事,她说起棉花和布,道:“我买的棉花和布要做成棉袄,针线活好、会做衣裳的人都可以帮忙做棉袄,做一件棉袄得五十文钱,针线、棉花、布和剪刀我都有,你们来我家做棉袄,或者把东西带回去做。”

    人们像是煮沸的水那样活跃起来。

    便是吕香芹都露出欣喜之色,吕香芹说道:“三娘子,果真是做一件棉袄得到三十文钱?这是不是给多了?针线活好的人一天就能做一件棉袄了,修桥的劳力辛辛苦苦干一天也才拿三十五文钱……”

    乔玉妍笑了:“不多,修桥是干活,做棉袄不是干活吗?也是的。”她也知道五十文工钱给多,但五十文工钱是有要求的,乔玉妍说,“后天天黑前做好一件棉袄,得五十文钱;大后天天黑前做好一件棉袄,得四十五文钱。超过大后天的,统一拿四十文钱一件棉袄。天气冷,老人急着穿棉袄,谁手快,谁赚的钱便多。”

    “哎呀。”人们又闹开了,“迟一天就少五文钱!要是明天天黑前做好一件棉袄,能拿五十五文钱吗?”

    “不能拿。”乔玉妍道,“棉袄要做得好,做不好的我不会给工钱。”

    对于有钱的乔玉妍来说,棉花和棉布不值几个钱。

    谈妥细节之后,便是周菊香也分得做一件棉袄的棉袄和布。

    有人留在乔玉妍家做活,有人把东西带回家。留在乔玉妍家里做活的,乔玉妍让乔天明在大厅里放了两个炭火盆取暖,又点燃了几盏油灯,茶随便喝,还有糯米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