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道至圣 > 第五十章 佛祖点化
    西方大明山,祥云雾绕,地涌金莲,金光显现,诸佛现身。佛陀释迦正为诸菩萨、罗汉宣讲【大乘妙法莲华经】,说道精妙处,仙女散,天龙游动,诸听闻者皆面露微笑。

    佛祖法眼微睁,却见大势至菩萨眉头低垂,周边祥云波浪层起,显得内心并不平静。

    佛祖笑道:“精进大士,可还是为那人牵肠挂肚么?”大势至答道:“诚如我佛所言,确是如此。天宫五部瘟神专为此人下界,已违当日约定,请佛祖示下,我等当何自处?”

    释迦淡然一笑道:“方才我宣讲莲华经,经中言及‘尽诸有结,心得自在’,你可听进去否?”

    大势至躬身拜道:“还请佛祖明释。”释迦答道:“三界中如爱结、恚结、无明结等,若能勘破,则心得自在圆满,否则业力缠身,就是佛菩萨,亦会为结为情堕入轮回,有天人五衰之险,那人不就是做不到太上忘情,所以才轮回下界的么?”

    大势至沉默不语,释迦轻弹手指,大明山上忽现一座宝塔,高五百丈,宽二百五十丈,从下往上,慢慢升腾而起,最后停在虚空之中。

    宝塔之上垂挂璎珞和无以计数的宝铃,散出淡淡的清幽檀香味来,香气随风而散,天主帝释天即率三十三天神飞空降下曼陀罗,所有神佛菩萨皆跪倒在地,口诵:“南无阿弥陀佛!“

    释迦从两眉之间放出一道白毫精光,照在宝塔之上,宝塔顿时内外通明,金光四射,但见塔内端坐一人,面容安祥,眼眉低垂,头上显现一方世界,世界又浓缩成方寸之地,正是凡间中原之地的一处郊外,有五人正待进入一座大殿,殿名为“长生殿“。

    释迦佛掌又一挥,塔内那人的头顶之上又是一方景象,众佛细观,乃是天庭,昊天大帝亦用神眼注视着长生殿内诸人,忽然昊天如有察觉,伸出一指,指出万千微光,朝着西方大明山射来。

    众佛皆有感应,齐念“阿弥陀佛“,放出万道霞光,迎了上去。两道光芒撞在一起,大明山猛地一阵抖动,塔内之人似极其难过,大势至赶紧放出周身万千光芒,照在那人身上,将其护住,释迦微微一笑,再看那人头顶之上,昊天已然不在,却是一片鸿蒙之气。

    鸿蒙之中两个巨大的气柱乱窜乱行,终于撞在一起,落了两滴血下来,气化身成男子,血化身为女子。他们日夜修行,终成大道,开创了一片天地。

    诸佛菩萨看得目瞪口呆,释迦道:“势至,你如今知道了昊天与他的根脚了吧!“

    大势至早已泪流满面,释迦道:“你同你世尊阿弥陀佛修行亦超亿万年,却始终勘不透一个情字,此即是你至今不得成佛的原由,道行亦不如观世音菩萨,一个‘情’关不破,永有轮回之虞,你要谨记!“

    “此宝塔为他下界前赠予我保管,塔内即他的天庭真身,生灵之气所在,它日他在下界的肉体凡身如能与塔内真身合二为一,方始周全,否则终不得大道,塔内真身亦会化气而去,重回鸿蒙。“

    “敢问佛祖如何得知这些因果?“大势至拜问道,释迦头上功德轮不住转动,默然不答,用手一招,宝塔滴溜溜变得越来越小,落在佛手之上,释迦口一张,将宝塔吞入体内,就地隐身而去。

    大明山上回荡释迦的佛音道:“诸佛、菩萨、罗汉并比丘僧、比丘尼,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不可强求,凡此所有,皆为虚妄,若识诸相非相,则明佛陀今日之意。“回音袅袅,山上唯余漫天香佛唱。

    大势至菩萨似有顿悟,身上万千毛孔金光似敛似放,明暗交替者三,忽面露微笑,闭目坐立,稍顷,开口言道:“道心众生,求道求大觉大悟之人,故修坚力功德,今可还愿,十方诸佛,已授东华印记,当来得成,人天梵尊。“

    说完,遍身亮金之光化为

    紫金之光,照遍十方国土,凡天地生灵,地狱九幽,若见其毛孔一光,则立得解脱,得智慧菩提,脱离三途之苦。

    同时大势至的头顶宝冠之上显现五百宝华,宝华之上又现五百宝台,宝台上现出十方诸佛,梵音佛诵之声不绝,良久,菩萨肉髻结成一朵红色莲,上供奉宝瓶,瓶口开处,收回所有智慧光芒,平静如初。

    大势至立起,跪于阿弥陀佛身前道:“得蒙如来开释,弟子今日方始重见真义!“阿弥陀佛颔首道:”汝与观世音菩萨从吾亿万年来,精进道行皆落入观世音之后,今日方始并驾齐驱,现封汝与观音二人为我西方极乐世界左右胁持,看护极乐,照应生土。“

    大势至与观音二位菩萨跪下谨遵法旨,观音又与大势至道贺。阿弥陀佛盯看二位菩萨数眼,长念一声己号:“南无阿弥陀佛,“亦隐身而去。

    列位,这阿弥陀佛缘何要将门下两大弟子封为极乐世界的护法,将他二人囿于这方天地之内,只因这位西方三圣之首与释迦掌教真人一样,看出大势至与观音菩萨二人未来有难,必将牵涉到东华与昊天的争斗之中去。

    尤其是大势至,与东华乃是至交,就算他今日大彻大悟,它日亦必遭天庭算计,因此释迦才明释佛法,提升大势至的道心法力,以应它日之难。

    其实这场天上人间之斗无可避免,两位佛祖通晓过去未来,知道佛门亦是应劫之数,即发大菩提心,如是而已。

    再说人间成耀五人,来到长生殿,见殿内外均是尘叶满地,乌鹊高栖,鼠蛇乱走,霉气扑鼻。

    东方禹道:“那国师真他娘的不是啥好鸟,竟把俺们安排在这埋汰地方。”

    成耀道:“四弟莫烦,此地虽陋,但好歹清静,如今朝堂情势复杂,暂居此地温课,远离危局,以应大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