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红楼之王子胜重生 > 第104章
    京城,孟府。

    自进了京城之后,每日里帖子不断,还有各种上门请托的,好在最近京城气氛不对,才没有天天应酬一说,孟霖心中极为不耐烦,但也不能全部回绝了,正在思量之间,管家轻手轻脚地进来,“老爷,门外的小子又收到一封帖子,是荣国府的下的,送帖子的人还没有走,小的留他到门房喝茶了。”

    荣国府,现在京城八卦的中心,传闻纷纷,让人有种雾里看终隔一层的感觉。

    孟霖心中思量着,手里翻开帖子瞅了瞅,倒是写的像那么回事儿,无非是听闻世伯回京,小侄身上有重孝,不便登门,望世伯海量云云,另外家中祖母听闻孟老夫人回京,乃是多年挚友,万望一聚,另有表礼若干。

    倒是不卑不亢,有几分文人的风骨,让人不得不高看一眼,冲着管家道:“把送信的人叫过来,我当面问问。”

    能当此重任的人必然是荣国府的大管家林申,进去以后规规矩矩地请安问好,“小的家主人听闻您回京城,早早便命小的过来请安,看能不能有什么帮得上的地方。还有就是府里老太太曾经和贵府的老夫人有交情,要是方便的话,不妨那日聚聚。本来是家中有孝,不方便随意走动的,所以便不上门拜见了。”

    孟霖听了,心理对贾赦的感观极好,就凭这管家的一番话,就知道这位小荣国公不是那种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想到此处,开口道:“贤侄实在是太见外了,这府里又不是外人,等闲了,让他常来走动走动。”

    林申看着孟霖的脸色,知道这差事没有办砸了,一副高高兴兴地模样,拿着打赏的荷包回到府里,将事情一一回了。

    贾赦微微点头,扫了一眼荷包和里头的一锭银子,“大管家辛苦了,去账房领二十两银子,去喝茶吧!一同跟去的小子每人五百钱,大冷天的难为了。”

    林申赶忙说道;“能给老爷跑腿是巴不得的差事呢。”

    “你这管家真是鬼灵精的。”杨牧转身从里间出来。

    贾赦笑道:“不过是看我整顿了几次府里,学的乖觉了而已。”捧了茶盅给杨牧,“这孟霖话里话外倒是透着一股子疏离,怕是难成了,这天气,一句老人家不易出远门,就足够了。”

    杨牧挑眉道:“不过是出城而已,能用得上‘远门’二字吗?”

    歪歪脑袋,冲着贾赦神神秘秘地眨眼道:“当日宫里的女眷除了藏起来的,大部分都遭到毒手,圣上会安抚一二的。”尤其是这些人都是为了给太后娘娘当挡箭牌,才惨遭毒手的,还是被诳的,不是自愿的。

    哪有官员愿意能,当官就是为了让一家子都享受荣华富贵,哪有想去送死的,还死的都是些三品以下官员的家眷,人数众多,就是为了个好名声,也要安抚,想必等孟老夫人入宫拜见之时,太后娘娘就会提点几句。

    贾赦还是眉头不解,“万一呢?这安抚一二,也不一定要来我们府上,毕竟有孝在身,难道孟老夫人不担心晦气。”

    杨牧笑道:“正因为你家在守孝,孟老夫人才回来。朝堂现在还是形式不明,万一去了不该去的人家,被划到了某一党派之中,那才是惨呢。你家有孝,自然不会掺和进去,而且人们说起来,都只能说一句孟家重情义。”

    贾赦前后连起来一想,“这的确是最好的法子。”转念问道:“太后娘娘愧疚不已又是怎么回事?不过是一些诰命罢了,为上位者挡了灾祸,不是正好能有一份殊荣吗?”

    “坏就坏在这里,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殊荣的,当日里有一位老诰命,头一次进宫,就丢了性命,其子又是个孝子,然后义愤填膺,写了一篇文章,然后太后娘娘就不得不开始想办法安抚了。”啧啧叹道:“到底是读书人,那文笔,那典故用的,让人读上去都有一种深深同情之感,可怜太后娘娘了,一世慈悲的名声都毁尽了,朝里还有人嚷嚷着要让太后娘娘下罪己诏呢,更有甚者,要请圣上去将太后的尊位呢!”

    贾赦满脸的愕然,“降尊位怕是不能吧!毕竟也是圣上的…,恩,”杨牧结果话头,“圣上的庶母而已,对圣上既无生恩,也无养恩。不过是当年太后的娘家势力极大,圣上又刚刚登基,安抚外戚的权宜之策而已。”

    而且废太子的母亲,元后就是太后的亲侄女,圣上这是迁怒,光明正大的迁怒。臣工哪里会去反对,太后的娘家式微,没什么拿出手的人物,再者,私底下,臣工们都认为太子造反里,太后娘娘必定有所动作和支持,就连太后娘娘把重臣的家眷送到一起,躲避叛军,也是疑点多多,毕竟等所有家眷都到了密室之后,并未见到太后娘娘,那时候,在那么危险的时候,太后娘娘去哪里了?怎么不见了,这都是疑问。

    且宫里传来消息,太后娘娘现在“病危”,太医的说法是“怒火攻心,邪风入体”想必是没什么翻盘子的机会了。

    圣上现在态度暧昧不明,但是提出降尊位的臣工无一不是圣上的心腹,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圣上的意思了。

    贾赦听完之后,不禁问道:“圣上都能让太后在这个位置做了这么多年,自然不会随意的就把太后如何,问什么太后不再忍了,要知道圣上也是知天命的年纪了,过些年,等到太子继位,其母族照样可以风光无限。”

    杨牧道:“这事儿谁能知道,满朝文武想破脑袋也没能想出来的问题,可惜废太子已经死了,圣上又看太子世子年幼,不忍苛责,要不然还能问出点儿什么来。”

    贾赦道:“那羽卫军呢?有没有审问出什么来?还有太子身边的侍从宫人?”

    杨牧脸色凝重的摇摇头,“羽卫军的统领服毒自尽了,剩下的小虾米一问三不知。至于宫人也是什么都不知道,废太子的姬妾也算是太子世子的庶母,圣上不愿意伤了世子的门面。”

    羽卫军和伺候太子的宫女太监被暗卫带走审问半月有余,也没有问出什么,又被交回了刑部,刑部尚书亲自坐镇,一天三遍的刑法用着,眼看这些人只有用参汤吊着一口气了,还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真的不知道,太子并没有让他们参与此事;要么就是太子的死忠,宁肯生不如死也不说出缘由。

    要是第一种嘛,还是正常,要是第二种,那这些人也太傻了,自己主子都死无葬身之地了,还有什么可保密的,有什么不能说的,还不如老老实实地说了,还能得个痛快的了断,省的每日里遭罪。

    二人讨论半天,也不得要领,索性岔开话题。

    杨牧和贾赦二人一同用过午膳之后,杨牧便离开了庄子,回到城中,毕竟明日还有朝会,这种敏感时期不能缺席。

    早朝之上,照例是一顿争吵,最后圣上盖棺定论。废太子之事不在扩大追究范围,至此结案。

    圣上亲下“罪己诏”,并昭告天下,正式将太子谋逆之事公布于众。太子羽卫军众人一律赐死,并取消建制。

    太子宫中之人,一律活埋。

    念父子一场,将近三十年的情分,不忍其孤身一人,特将太子之侧妃侍妾陪葬,留废太子妃教养子女,以期为国之股肱之才。

    太子母族助纣为虐,行为令人发指,本应该诛九族,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改为诛三族。

    命宗人府,将参与此事的宗室,一律发配至北疆苦寒之地——黑岛,遇赦不赦。

    另有上谕,太后娘娘身体不适,迁入皇陵静养。其宫中奴才服侍主子不利,一律赐死。

    此次遇害之臣工亲属一律追封诰命,并晋级追封。

    后宫内命妇,一律斋戒礼佛,为众生祈祷,茹素半年。

    另有礼部并钦天监择吉日,告慰天地祖先。

    ==================

    旨意一下,各部都开始忙活,杨牧也没有了去看贾赦的时间。每日里都是在帮着起草旨意----追封诰命,通篇的贤良淑德,贤惠端庄,持家有道。害的杨牧一听见这些词就有几分反感。

    而且,杨牧发现,这贾代化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人家这在礼部当差就极为用心,每日都去挨家挨户的参加葬礼丧事,没有半点不耐烦,反而还安慰着死者家眷,让人佩服这口才。

    往往是一顿安慰下来,再加上这追封的圣旨,这户人家就只剩下了感激,看样子巴不得再死几个,好得到这份体面。再加上贾代化的长袖善舞,这差事倒也不是很难熬。

    杨牧在心理暗骂一句“老狐狸”,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往往在路上还是一副面带笑容的模样,等一到地方,立马如丧考妣,然后语重心长的安慰,这一套下来,真是比说书的说的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