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清与浊 > 正文 第463章 酒文化引出神吹
    +

    “酒仙儿叔说了半天,到底哪儿的酒最好、最出名呢?”从叫化儿口中又蹦出一个新问题。

    酒仙儿喝了一口茶,把茶盅端在左手上。

    刘念恩又递过酒盅。

    酒仙儿伸右手接过喝一口冷犒杯,将酒盅递还。然后回答叫化儿问的话题:“哪儿的酒好最出名,这可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各有千秋。待老夫慢慢讲来。”

    “好。”小家伙们齐声欢叫。

    酒仙儿步入正题讲述:“我们在一起当兵的战友,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所以我对各地的风土人情、酒的渊源,多少了解一点儿。我们四川老区的杂酒,五谷杂粮酿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装上一罐,从上面冲进开水,中间一根小竹管插到罐底,你来我往,共同品之,既亲近又热闹,能把你喝得酩酊大醉,酥软如泥。”

    “大家都用那根竹管喝酒,你一口我一嘴好不讲卫生罗。”小狗子就爱钻牛角尖,马上提出批评。

    酒仙儿微笑解释:“这就是独特的四川老区杂酒,习俗如此,几千年来老先人都这样喝,啥不讲卫生!”

    “酒仙儿叔说得对,我不该打岔,请您老人家继续讲。”小狗子吐出舌头,挤眉弄眼扮个鬼脸陪不是。

    酒仙儿面带笑容再讲:“苗家人用瓦坛瓦罐酿制而成的咂酒,一根竹杆伸进罐里,犹如我们这儿老大爷吸叶子烟一般,叭嗒、叭嗒几声骤响,醇香甘冽的酒液顺着竹杆进入嘴里,流进喉咙,嘿,那个滋味简直绝了,硬是死人的鸡儿——不摆了;饮咂酒是苗家人婚丧嫁娶、招待亲戚朋友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咂酒本来也应该叫杂酒,它是用高梁、谷子、小麦、包谷、荞麦等五谷杂粮酿造,因其饮用之时发出叭嗒、叭嗒声响,所以叫它咂酒。”

    小家伙们触景生情,一个个“叭嗒叭嗒”做咂酒状。

    酒仙儿看见他们那个馋像笑着说:“你们都莫嘴馋干咂,按苗家人的传统习俗,开罐后,得让长辈先饮开罐酒,然后才轮到象你们这样的小辈或后生叭嗒。”

    小家伙发现失态,一个个赶紧停止动作,收敛行为。

    酒仙儿再传授知识:“咂酒的特性象葡萄酒,初尝口感香甜,酒味浅,若一时贪饮,多咂几口,酒曲在肚子里会再次发酵,如果不是海量之人,一定会醉得人事不醒;按苗家人的习俗,平时家家户户必备咂酒,它和白酒一个原理,存放年代越久越好,酒味越发醇香。”

    “好安逸啊,我长大要当兵,去苗家人住的地方,美美地喝一顿咂酒。”小狗子高兴地说道。

    酒仙儿喜悦告诉:“对,你们长大以后,有机会到苗家人那儿去作客,热情好客的苗族同胞一定会捧出陈年咂酒,让你们饮得尽醉方休。”

    “好,都去。”小家伙们异口同声答应。

    酒仙儿笑容满面接着讲:“讲了苗家人的咂酒,再说彝族同胞的咂酒,与苗家人的咂酒大同小异,略有区别是一人一管,伸进大缸,畅谈豪饮,能饮得你偏偏倒倒,忘记天高地厚,也许不知道妈是哪家的女儿。”

    “喝这样的美酒真正赛似活神仙。”小狗子喜极,学孙猴子模样,做出抓耳挠腮怪相。

    酒仙儿看见他那兴奋劲头,跟着点头微笑:“藏族的青稞美酒,好比我们这儿的醪糟醐子,度数不高,甜而香,淡而醇,能喝得你云里雾里,飘飘欲仙。”

    “酒仙儿叔,听您老人家讲这些,太过瘾了。我先就问了,哪儿的酒最好、最出名?您老人家扯了半天还没说到正题呢。”叫化子就先前提出的问题追问。

    “好好好,老夫这就回答,喝酒行家品评出当今好酒要数”,酒仙儿伸出右手食指,扳着左手指头慢数:“贵州茅台、陕西西凤、山西汾酒和竹叶清、北.京二锅头、四川剑南春和泸州老窖与宜宾五粮液八大名酒。”

    “耶,八大名酒,我们四川就占了三个,了不起哟。”叫化子兴高采烈感到自豪。

    酒仙儿眼望孙子们说:“今天说了这么多,你们要记到老一辈人之古训:酒醉英雄汉,饭胀傻儿胞。再加上我们这些酒仙儿、酒圣、酒罐、酒鬼的实践证明,酒的确是个好东西!”

    “对对对,酒的确是个好东西。”小狗子不等酒仙儿说完,爱接鸡下巴的脾气又上来了,迅速接嘴。

    酒仙儿适时给他泼冷水:“但是,要给你们这些小娃娃提个忠告:美酒虽好,不可贪杯!”

    “酒仙儿叔的忠告太对了。”小狗子马上奉承。

    酒仙儿继续自己的说教:“劝酒的时候经常念那个歌乐句: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青;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等等,不外乎一个目的,就是要把酒劝下去,往往真的被劝得喝下去了;充分说明酒这个东西确实有吸引力。不然,你劝你的,我不喝总可以,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人经不住别人相劝,不考虑后果把酒喝下去了,结果当然要灌醉几个方才罢休。记住我的话:适量喝酒,能够舒筋活血、强身健体;超量则害人!”

    小狗子提出一个新的话题:“酒仙儿叔,恩爸儿说,您参加过抗美援朝,出过国,讲个战斗故事或者有趣的经历给我们听,也好让我们这些后生小辈长长见识。”

    酒仙儿听到如此要求,笑眯眯地说:“可以,战斗故事太长,一时半会儿难以讲完,讲个笑话好不好?”

    “好,好。”小家伙们欢呼雀跃酒仙儿喝了一口茶,掏出香烟,递给刘念恩一支,自己点上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才说道:“和我一道参加抗美援朝的战友中,有一个家住在县城,没有多少文化,知识浅薄,偏偏又喜欢吹牛皮,因为他姓艾,所以有人根据他爱吹牛的特点,送他一个外号:爱吹,大家都这样喊,久而久之,他的名字倒没有人记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