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清与浊 > 正文 第451章 戏说酒鬼刘念恩(1)
    +

    “    批斗、消毒之后,保.皇派们就以革命群众的身份,将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扭送县公、检、法军事管制小组。

    军事管制小组接收后,以反.革命罪拘禁这些造.反派头头,把他们关进县看守所。

    这时,中.央文.革领导小组传达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最新最高指示。

    向应关接上级指示,安排农工委牵头,迅速组织起“D县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

    D县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接受专区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和武装部党委双重领导,主要任务负责搞好全县文化.大.革命、领导工农业生产。

    四月中下旬召开“抓革命、促生产工业交通基建会议”五天,全县工业、交通、手工业、邮电、基本建设单位一百七十一人参会。会上,首先学习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最新最高指示,再宣读中.共中.央《给全国厂矿企业革命职工、革命干部的信》,向应关作了《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迅速掀起“抓革命、促生产”高.潮》为主题的动员报告。为把毛.主.席的指示落到实处,大会分组进行讨论,统一思想认识,与会代表一致表态:抓革命的同时不忘促生产!形成狠抓革命、猛促生产的决议,并以大会名义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致敬电。

    全县工农业生产出现重新走上正轨的迹象。

    五月,中.央关于解决四川问题的决定下达,卫文.革及其赤色造.反兵团一批干将陆续平反而释放出狱。

    D县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发出《关于学习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的通知》,要求组织革命群众认真学习《五?一.六通知》,使大家进一步领会和掌握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卫文.革释放出狱,一点都不汲取锒铛入狱的教训,为满足成为D县革命派主力的狼子野心,要掌握D县革命斗争形势,反凭借造.反势力大展雄风,拼命带领造.反派再掀狂澜。

    通过认真学习中.央《五?一.六通知》和D县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关于学习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的通知》,领会两个通知的精神实质,卫.文革从中受到鼓舞,精神愈加振奋,革命斗志越发昂扬,立即重整旗鼓,更加热衷于抓革命,不顾促生产,只管带领战团造.反,满嘴革命理论:“誓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赤色造.反兵团红极一时,大张旗鼓轰轰烈烈闹腾,成了D县响当当的无产阶级革命造.反左.派。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往往祸从口出。刘念恩这个贫苦出身的下里巴人,因为醉酒没管住自己的嘴巴,被冤枉戴上反.革命帽子,遭遇非人折磨和惨无人道地批斗。

    刘念恩冤枉遭整,还得从他居住的宁厂古镇说起:“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大巴山腹地的宁厂古镇因盐业而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镇坐落在巍峨、峻峭的“宝源山”下后溪河与大宁河的交汇处。从“接官厅”到“四道桥”,民宅排列成七里长街,后溪河从中穿过,把古镇分成两半。古镇依山傍水,里边房屋靠山而建,外边的房屋依河而立,沿河两岸垒起的石堤上,或乱石砌墙,或圆木立架,或木板当墙,落地雕窗、精巧雅致,青瓦覆盖房顶,房屋别致,颇有特色。有的楼房下面用木料支撑,凌空半悬在河面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吊脚楼,构成古镇独特的建筑风格,堪称一绝。街道龙骨石铺成,虽然十分狭窄,三人并行也觉得拥挤,但在交通不发达的时候,是川、陕、鄂经陆路运盐的通衢大道,经岁月磨洗的大道上,人流来往如织、客商络绎不绝。稍微宽敞之处,上百年树龄的黄桷树,有的斜倚岩壁,有的侧卧道旁,虬枝粗干,姿态万千,大伞般的枝叶向两边伸展,遮天蔽日,覆盖街道。人行树下,目睹街道古木葱笼、房屋古色古香,黄桷树绿叶掩映,显得格外幽深、清新秀美、如诗如画,和外面精彩的世界相比,古镇显示出无穷魅力,让人感觉得到它的自然古朴、活泼可爱和新奇,仿佛走进了古代盐都文化、民俗风情的历史长廊。

    古镇店铺紧挨,大多为一楼一底,楼下做铺面,楼上住人,靠河边多为吊脚楼;偶有平房,前铺后舍;店铺以经营日用百货的杂货铺为主,也有饭馆、茶馆、剃头铺和小吃店。杂货铺上着清一色的铺板,下开铺板,紧挨一长溜柜台,店家在柜台里面售货。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古镇中街“麻柳树”,经常出现一个手端酒盅、五十多岁的汉子,踩着街上的石板路,来到李家杂货铺的柜台边,向柜台内喊道:“来半斤老白干。”然后,什么佐酒的东西都不要,就站在柜台边喝起冷犒杯(冷犒杯即光喝酒,没有下酒的菜,喝一口之后,歇一阵又喝)。起初还不怎么样,待杯子里的酒所乘无几时,开始摇头晃脑喊起他那老一套:“喊起说,恩爸儿一般没喝醉;喊起说,我刘平酒一般没喝醉……”

    自称刘平酒的汉子,真实名字叫做刘念恩,已经年过半百,身高一米七的个头,头发花白蓬松,一张长条形脸瘦骨嶙峋,两只眼珠有些浑黄,眼窝深陷,颧骨高耸,鼻梁直挺,上牙有点微暴,下巴上翘着一络山羊胡。穿一件粗蓝布对襟排扣上衣,下穿一条打着补丁的裤子,补丁颜色杂乱,已经认不清原来的布料颜色和质地。由于长年累月靠背力为生、养家糊口,脊背有点微驼,走起路来腰带点佝偻。一年四季出门背力,一根蓝色的长帕子不离身,冬天用来包头,春夏秋季爱将长帕围在脖子上,走路出汗拿来揩汗,早晚用来洗脸擦澡,经常嘴里叨念:“出门人一块帕,洗脸又洗胯(方言,胯字读音Ká,指裆部)。”人虽其貌不扬,但在古镇却是一个璞玉浑金的知名人物。说起他的故事,那真是和尚敲木鱼——多、多、多……

    这么一个靠下力为生的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卫东彪为了显示革命,竟把他揪出来批斗,还打成现行反革命,兴致勃勃地做出一系列所谓的革命行动,现在看来却是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