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清与浊 > 正文 第439章 文革伊始风云起
    +

    李颜厚当上青草公社管委会副主任不久,县知青办就送来一批特有影响力的知青来插队落户。

    这批插队落户人员,在知青当中真算凤毛麟角者。

    事情还得从开展文化.大革命那年说起。

    1966年5月16日,党中.央下发文件通知,决定开展文化.大革命。后来,省以下各级党委、文.革领导小组和各种报刊、杂志及革命群众组织,统统把这份文件称作具有历史意义的《5?16》通知。

    党的主要领导人不能容忍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把持教育战线,决定高等院校停止招生,运动首先从学校开展。

    六月五日,D县县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D县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抽调宣传部长梁载阳、公安局长孟良桥和宣传部宣传干事文晓歌、常云鎏和公安局治安科长韩登槐五人组成,梁载阳、孟良桥担任正、副组长,下设办公室,与宣传部合署办公,文晓歌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按照县委工作部署,先后召开县委和政府机关干部大会和全县广播大会,广泛宣传党的决定,发动群众积极投身文化.大革命运动。

    六月底,D县县委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指示,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动员一批初、高中毕业的知青到集体茶场和农场去安家落户,组织县城居民、中、小学生敲锣打鼓欢送。

    为了搞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县委安排梁载阳带领常云鎏,抽调宣传部干部,组成学习小组赴省学习。不久回到D县,及时向县委汇报学习经验:派出工作组进驻学校,组织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

    根据学习取得的经验,县委决定组成工作组,常云鎏担任组长,派往D县中学引导开展文化.大.革命。

    D县中学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常云鎏在会上传达中.央指示精神,介绍省城开展运动的先进经验,要求教师认真负责教学,学生以学为主,同时积极参加文化.大革命。

    随着运动深入开展和形势的发展,县委召开常委会,贯彻地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研究布置,决定首先在水电局、食品公司、文化馆、文工团、新华书店开展文化.大.革命,重点抓紧学习毛.主.席著作。

    首先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单位立即投入运动,掀起学习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的高.潮。

    暑假前夕,D县中学出身于工人家庭、担任学生会主席、高六六级毕业生刘耀祖,父亲刘光宗,解放前是城镇无业居民,靠做点小买卖养家糊口,解放后,县煤建公司组建挑炭组,当上了挑煤炭的工人。刘耀祖家庭出身好,养成政治嗅觉敏锐,通过收听广播,听到中.央一系列决定,报纸登载上半年已对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当时简称“小五界”)大肆开展批判,北.京的高等院校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造.反的青年学生,并且自发组成“红.卫兵”,学生当中产生的头目,积极领导在校学生参与到文化.大革命中去。这些消息极大地鼓舞了他,决心真正做到根正心红,与学生会副主席、高六七级的阚德远研究,学习首都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起来造.反,主动留在学校领导文化.大革命。

    高六六级毕业生和一部分高年纪学生,暑假期间继续留在学校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

    刘耀祖、阚德远和另外几个热衷于闹革命的教师,早已偷偷觊觎学校领导权,私下联络酝酿,准备排斥学校领导,初初现出让现行领导靠边站的迹象。

    新学年开始,除了原来已经购回的几种书外,没有购回新书,学生报名领不到教材,上课基本没有课本。学校找学生自己刻钢板、油印教材应付。

    刘耀祖和阚德远率先组织“红.卫兵”,担任正、副司令,带领高年级学生在学校开展文化.大革命。

    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接见首批红.卫兵的消息传来,D县中学顿时沸腾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高年级同学积极性高涨,踊跃参与闹革命,以满腔革命热情书写大字报,批判学校领导跟随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要把学生奴役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听话小绵羊;低年级学生则无心上课学习,似懂非懂跟着开展革命大批判。

    八月开始,全国上下在思想上和文化领域轰轰烈烈地开展大破剥削阶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四.旧”,大立无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的“四.新”运动,很快掀起革命热潮。

    刘耀祖、阚德远率领红.卫兵小将,浩浩荡荡开进县城,在地主、资本家、国民党员和旧伪职人员等家中查抄四.旧的东西,稍遇抵触就揪出来批斗、游街,一时间,到处闹得风声鹤唳,文物遭受严重损失。

    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副统帅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红.卫兵后,又亲切接见代表,各地红.卫兵兴奋之极,满怀极大的革命热情,纷纷涌向祖国的心脏——首都,接受毛.主席检阅。

    中.央文.革领导小组通知各地红.卫兵代表分期分批进京接受毛.主席亲自检阅。

    县委工作组安排学校迅速选拔进京代表。于是在初三和高中学生及教职员工中竞选。刘耀祖、阚德远和几十名学生、教职工代表被推选出来。

    自以为该当学生领袖的卫东彪,对没有被选为红.卫兵头头,本就有很大的意见,学校公布出了赴京代表,他对教职工中推选的校医吴宗英为代表极其不满,立即张贴大字报,首先进行激烈地抨击。

    就因为卫东彪这一抨击,引发了学生的强烈不满,在学校引起一场小小的震动。

    卫东彪是何许人也,为何他表示不满就能引起学校震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