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中国官场升迁记:步步莲花 > 正文 二百二十六、论道
    +

    田可电话中笑了笑,道:“你不用感谢我,本身这就是一个好题材,我一联系省台和日报社的记者朋友,他们都非常有兴趣,也想把事情搞清楚,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点,有助于他们收视率。”

    杜小建说回头一定要当面致谢。挂完田可的电话,别的电话都陆陆续续打进来,一些人事恭喜他沉冤得雪,一些人话里却有些酸溜溜,意思他杜小建因祸得福,在省台都挂上号了。

    杜小建再次无法忍受这些不断打过来的电话,只好关机了事,但是一夜却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到了办公室,又是政府大院的人过来串门,和杜小建套近乎,让杜小建疲于应付,中午和晚上镇里的朋友又叫过去吃饭。

    第三天,杜小建看到了省日报,第三版以“伞照门背后折射出的贫困乡镇发展之路”为题进行了整版报道。

    前半部分和省卫视的内容大同小异,也配了几幅照片,完整地反映了杜小建这个“伞照门”的真实情况,澄清真相后,借助杜小建这个引子,下面主要是介绍高山乡近期的发展,其中自然重点突出了杜小建的作用,介绍了规模化农业、开发凤凰山这两个项目。文章最后总结出高山乡这种依靠自身优势,狠抓经济摆脱落后面貌的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在杜小建看到这张报纸的同时,张宝泉也正在看着这份报纸,与省卫视不同,整个报道没有提到他张宝泉的名字。昨晚看完省台的节目,张宝泉已经被气得七窍生烟,杜小建被描绘成了青年干部的优秀代表,那帮记者竟然故意出他的丑,让他整个人的形象显得很没有档次,他差点砸了电视机。

    今天看到报纸,再次激起了张宝泉的怒火,他这次毫不客气地三把两把将报纸撕了个粉碎。杜小建来乡里还没有多久的时间,整个高山乡的风头都被他抢去了。

    发泄之后,张宝泉到也冷静下来,细细想来,杜小建来乡里确实做了不少事,现在的形势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各个乡镇都是发动各方面招商引资,一切都得靠成绩说话。要想维护地位,必须得拿出来一点能说话的政绩了。

    杜小建看完报纸,心里却有些隐隐不安,一会地下一会天上的,让他有些受不起。前几天还是被人攻击的**分子,现在又成了推动发展的先进典型,这个起落有些大。

    杜小建也不管那么多了,现在的话语权都掌握在这些媒体手里,干好自己的事就行。

    高山乡的规模化农业第一阶段工作已经结束,完成了土地流转工作,乡里的最艰巨的任务基本算完成了,接下来主要是投资方组织生产的事情了。

    杜小建带着郭晓军到凤凰山去看看,车停到山路口,两人下车步行上山。凤凰山的路已经开始修了,已经铺出一公里的青石板路。

    到了半山,两人到了真云庙门口,庙似乎已经被打扫过,显得很整洁,看来是有人来过。杜小建就推门进去,看到一个道士正在打坐,杜小建挥挥手,示意郭晓军不要说话,并让他先出去。

    杜小建见侧边有一个垫子,就盘腿坐下,闭上眼睛静静冥想。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声音突然将杜小建唤醒:“施主。”杜小建睁开眼睛,一个颇有仙风道骨的人弯腰站在自己面前。

    杜小建忙起身,双手合十行了个礼,道:“打扰青石道长了。”杜小建知道这个庙的主持叫青石道长,他没有见过。真云庙现在只剩下主持,其他道士早就走光了,他猜今日这个必定是他。

    青石道长微微一笑,点点头算是默认了。

    杜小建忙自我介绍了一下,青石道长一看杜小建就有些别于他人,知道他就是提议开发凤凰山的年轻乡长,神情就更为恭敬了。

    “杜乡长,失敬失敬,难得有缘,若是有空请到庙后寒舍一坐。”青石道长道。

    杜乡长也想和这位道长聊聊,开发凤凰山这个真云庙也是一个重要景点。杜小建和门外的郭晓军说了一声,让他再等一等。

    到了庙后青石道长的房间,房间很简单,但是异常整洁。两人落座后,青石道长为杜小建斟了一杯茶。

    杜小建品了一口,清香扑鼻,忙道:“好茶好茶,早就听闻道家茶不一般,今日一试果然不同凡响。”

    “杜乡长,对我们道家茶似乎还有研究?”青石道长问道。

    “哈哈,研究不敢,只是略知一二。茶的老祖宗实际源于我们道家。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神农听说是我们道家祖师爷太上老君的徒弟。虽然是神仙传说,但是也说明茶和道家的不解之缘。”

    青石道长露出赞赏之色,道:“杜乡长真是谦虚,不过茶确实和我们道家紧密相连。南朝齐梁时期的医药家、道家思想家陶弘景在《杂录》提到‘茗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其实对丹丘子饮茶的记载还有早于此的汉代的《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栖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杜小建连连点头,道:“道教茶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注重尊生、贵生、坐忘、无己和道法自然,品茶是要赏识、闻知、固始、嚼茶、探味、候静、淡然,这样才能真正体会道家茶的韵味,不过我是不行,喝茶还是过于粗鲁,哈哈。”

    “杜乡长,看你刚才打坐的情形,加上你刚才对我们道家茶的理解,看来确实对我们道家文化很有研究。”青石道长说道。

    “我也很喜欢道家思想,清静无为,现在的社会过于浮躁,什么都不能静下来,很缺这一方面。”杜小建叹息道。

    “你讲得很对,但是我们道家思想的清静无为并不是真正的无为。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很多人误以为老子是倡导为人处世应该阴柔谦退,遗世独立,与世隔绝。其实我觉得这是对老子思想的错误解读。世间总是存在着强大,而与此相对的总是守弱。但老子并不是教人们遇事就应该夹着尾巴做人,那样的话。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在社会的大流中以一种超然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强作妄为更不是刻意守弱。这才是我们道家所倡导的。”

    杜小建连连点头。

    青石道长又看了看杜小建,眉头微微一皱,道:“杜乡长,看你眉宇之间,是不是刚刚经受过一个小波折?”

    杜小建吃了一惊,想不到这个道长还能看相。不过他其实对算命看卦是一概不信,立刻想到这个道长是不是看过前一段的新闻,故意在他面前卖弄玄虚。

    杜小建笑了笑,道:“算不上什么波折,人生总有一些不如意。刚才你也说了,一切都要看得开,就不是什么波折了。”

    青石道长看出杜小建对自己的话不以为然,却也不恼,仍是不紧不慢地说道:“杜乡长年少有为,秉性异于常人,如果处理得当,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杜小建原以为这个道长有一些修行,想不到也不能免俗,就转移了话题,说道:“凤凰山的开发,真云庙将是重点,希望道长能好好帮我们出谋划策。”

    青石道长连连摆手,说道:“乡长说笑了,我们这些闲散道人没多少用处了,至多也就能管好这个小庙。”

    “这个庙乡里这次会出资重新修建的。”杜小建道。

    “这个庙历经千年历史,历朝历代经过多次修建,清朝以后道教收到压制,这才慢慢破败。如果这次政府重新修缮,那真是我们道家的福音。”青石道长又弯腰对杜小建表示谢意。

    “景区投入运营后,希望道长能多多驻守真云庙。”杜小建道。

    “一定一定,我一定会召集离去的道友,共同恢复真云庙往日的兴盛。”青石道长显得兴奋起来。

    两人又聊了几句,杜小建起身告辞,青石道长将他送到门口,突然叫住杜小建道:“杜乡长,你这次劫难虽然过去,但是不久可能还有磨难,希望你能逢凶化吉。”

    杜小建看了他一眼,还是一笑,说:“谢谢道长提醒。”

    看着杜小建离去的身影,青石道长摇摇头,叹息一声。

    郭晓军跟在杜小建身后,他也听到青石道长的话,就说道:“听说这个青石道长有些道行,有些人说他能掐会算呢。”

    “这个你也信?”杜小建笑了一下。

    郭晓军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说道:“我倒是不信,不过有些人说得跟真的一样。”

    杜小建没有做声,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心道这个青石道长确实有些来头,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像他说的那样,不久又有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