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四蜕 > 第三章、天子赐宴1
    1、

    周公说三日内给庄清一个答复,庄清这三天,除了那天出了趟门,意外碰到单游,差不多都呆在行人馆等消息。

    他一共带了八个军士,每日派出两三个人到处走动,熟悉下洛阳的情况,如果可能的话,顺便打探消息,了解雒阳的风土人情。

    但对他们不抱希望,毕竟这帮土包子能在三天内熟悉洛阳的主要街道,不要迷路就不错了。

    这两天,也没有人来拜访庄清,也不知朝廷上讨论得怎么样。但庄清能感觉到不乐观。

    第三天这天,大家都不出门,专等周廷召唤。庄清还怕朱英跑了,早上还是一大早就起来,特地到朱英房门前喊他。朱英躺在床上应了一声。

    撺掇周王领头伐秦,这是庄清的使命,朱英不过是个挂名,成不成无所谓。当然,要是成了,也没有人会嫌功劳多的吧?

    然而,一整天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庄清安慰自己,人家说的三天,怕是不包括朝见那天,而是指明天。

    于是,第二天又在行人馆傻呆了一天。

    按理说,同不同意,周廷应该派个人来说一声的。

    晚上,三人聚到庄清房里,商量对策。

    朱英首先发言:“庄大夫,看来周国的人信用不怎么样,三天都过去了,也不给个准信。把我们晾在这里了。”

    庄梅也皱眉道:“这情况其实也在我们预料中。”转头问庄清,“现在有什么应对之策?”

    庄清踌躇起来,说:“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了解他们朝廷的情况。那天在朝堂上你们也看到了,位子高的人大都反对,位置低的人反而更有勇气。”

    朱英说:“你那天见到了单大夫,他可是最反对的。”

    “是的,而且他是太子这一边的,他反对,估计太子不会同意。这两人意见很坚决,其他人怕是没有用。”

    朱英说:“我看周公本人也不大同意。”

    庄清点了点头。

    庄梅说:“单氏是天子封的诸侯,也是姬姓,虽说现在婚姻也不讲究同姓不婚,但周国不同我们,他为什么跟周公能有姻亲关系?”

    朱英说:“单氏也是姬姓?”

    庄梅说:“那当然了,单氏是畿内诸侯,封地在孟津,虽然地方小得可怜,爵位却比我们楚国还高。”

    朱英说:“我乡巴佬,没你们那么多事,只要周公不姓单,单大夫就可以把女儿嫁他。”

    庄清说:“单大夫也不姓单,他是姬姓单氏。跟周公自然是几百年前的亲戚。不过,如今已不大讲究这个了,你说的对,只要不同氏,就没人追究了。”

    庄梅说:“单大夫这边,不用指望了,你是想我们去说服其他人?”

    庄清叹气道:“周国的情况,我们都不了解,我也不知该去说服谁,但看起来,单大夫不同意,说服谁都没用。”

    “那就干等着他们送客了?”

    庄清想了想,说:“这事看起来还急不得,要从长计较。”

    朱英怪道:“还急不得?你不是说机会稍纵即逝吗?秦国现在破绽百出,这也是你说的。”

    “秦国这破绽,也不至于睡一觉就能补上啊。我觉得,可能还得邯郸那边,局势明确了,这些人才能看清楚。”

    朱英犹豫了下,问:“你真觉得赵国不会亡?”

    “凡事都不可太绝对,话也不能说太满,反正,我从春申君那里,知道楚国是绝不愿意赵国亡。”

    朱英不置可否地“哦”了下,说:“我本是一粗人,就一膀子力气,识字不多,见识有限,这些我不是很懂。别的地方,大夫有所差遣,尽管说。不过我到洛阳也好些天了,春申君嘱咐的事情,我也得去办一办。”

    朱英出身草莽,年少失学,这几年跟着些儒生念了点书,言谈举止也斯文起来,只要不掉书袋,也是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

    庄梅听他自称“粗人”,但看他虎背熊腰,英姿飒爽的样子,不觉好笑。

    “你笑什么,我真是粗人,你们说的这些天下大势,我实在不懂。”

    庄清在郢陈时,跟他交往很少,也不了解他的来历,这时趁机想多了解下,就问:“我看你天天背着把剑,却从没见你打开过布包,这剑是把什么剑?”

    朱英笑而不语,却不答话。

    庄梅鄙夷地哼了声:“不说就算了,我看也不是什么宝贝。”

    朱英也不争,当没听见。

    他们接着聊了下周国的人物,比如那天在朝堂上说过话的,是个什么情况,把自己知道的,互相讨论了下。

    然后就各自睡觉去了。

    2、

    接下来两天,好像石沉大海似的,他们楚国使者彻底被周人忘记了。

    成,还是不成,这不是一句话的事吗?

    庄清这两天呆在楚馆,足不出户,倒真耐得住。

    庄梅和朱英,照例是一大早就不见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而且,有时候晚上,有时候黄昏,朱英回来必是一身湿漉漉,一脚泥,一头草,呼哧带喘要水洗澡。吴萍倒是勤快,每天都帮他洗衣服。

    而庄梅照例是哼着小曲,提着一篮子洛阳的新鲜玩意回家。

    原以为又是无聊的一天,黄昏时分,楚馆却来了个人。

    庄清一看,认出来了,就是朝见周王时,周公特意点名发言的张大夫。

    行礼毕,分宾主落座,互道姓氏,原来张大夫名爰,字爱。

    庄清长跪拱手:“大夫是来传朝廷决议的吗?”

    张大夫点点头,说:“然也,可消息未必如大夫意。”

    “周廷不采纳我的建议?”

    “不是。周公让我转告阁下,此事太过重大,要好好讨论,今天还无法给你个明确答复,望大夫多等几天。”

    “还要等?那等几天呢?”朱英问。

    “这个,却不知。”

    “此事不能等,要是拖个三月两月,就不用去办了。议决之后,还得知会各国,各国也要时间,整顿人马也要时间。”庄梅说。

    庄清倒是不言语,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

    张大夫问,大夫何以叹息?

    庄清苦笑,孙子云,兵之情主速,如此无谋无断,怎么能成事?瞄了瞄张大夫,敢问大夫自己是如何看法?

    张大夫笑道,我是赞同你的看法的。

    庄清大为欣喜,问:“你觉得韩国会赞同周王为纵长吗?”

    张大夫愣了下,听出庄清的意思,自己是韩国指派到周国当大夫的,庄清这是怀疑自己是站在韩国的立场去看待周国的事务。

    他直白地告诉庄清:“鄙人是韩人,绝不会做危害韩国的事,但也绝不会做危害大周的事,我对天子与周公的忠诚也是不容置疑的。我觉得韩国会同意。”

    “你觉得周王出面组织合纵,对于韩国,是利是害?”

    “百利而无一害。”

    “哦,愿闻其说。”

    “很简单,此事若成,各国都有好处。若不成,只要处置得当,秦国也不能对周国太过分,毕竟天子的面子还是很大的。”

    庄清赞赏地点点头:“那韩国对此事有没有意见?”

    “实不相瞒,韩国那边还没确切消息。照道理讲,也都七八天了,就算信使来去,来回跑两趟都够了。”

    “周国这些大小事情都必须等韩国?”

    “不,不要误会,周国并不需要韩国同意,但是这样的事,周公自己都会派人去问韩王。因为周韩是一体的,两国休戚与共。”

    朱英插话:“我听闻周国依附韩国也很多年了,但周韩一体,这种说法倒是没听说过。”

    张大夫笑道:“你们也是走过很多地方的人,不知对于‘形胜’是如何看?”

    庄清说:“我在齐国游历过,有幸与高士鲁仲连交游,鲁仲连当时很看好一个年轻人,记得名叫尉缭,此子好学兵家,曾经跟我说起天下山河形胜,以关中,太原,洛阳为胜。”

    张大夫很意外:“哦,你居然认识鲁仲连?前段时间,赵国去魏国求救,魏国大夫辛垣衍受命去回话,让赵国尊秦国为帝,被鲁仲连一顿骂了回去。看来这兵家之道,大夫也精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