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舌尖上的巨匠 > 第十七章风筝骨
    黑色的天空,不知何时,悄悄无声地飘落着毛毛细雨,如似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千万条银丝细雨在空中往来飘洒。

    当漫天银丝细雨飘落到万盛街道,银丝形成雨幕,滴答滴答落地,给路上的行人带来困扰和焦急的心情。

    路旁行人,看着这牛毛似的绵绵细雨,就知道一时半会不会结束。

    卖雨伞的商户急忙高声呐喊。

    风起,雨势渐涨,小小的雨点打落青石上,打落在雨棚间,发出““滴滴嗒嗒”“叮叮咚咚”之声。

    它似乎告诉所有人,它的到来,奏响了一曲欢快的打击乐。

    路边上一名长相奇特,手里拿着一把颜色如墨锅铲的的男子,丢下雨伞,抬头望着夜空,优雅的伸出舌头让雨飘到舌尖上,品尝一下这大地的××。

    入舌尖,他诡异笑了一声:“凉丝丝,还甜蜜蜜呢?”

    他身边一只大狼狗,鬃毛抖数,伸出一根大舌头添着地面的雨水,再抬头看着主人。

    却被男子一脸鄙视,赶紧与它保持距离。

    豺狼:……

    男子名叫朝青。

    名字虽朝气澎湃,但是为人却是邪乎得紧。

    他是一个以零分高考突破传奇记录者。

    自谓之噩梦。

    朋友评价:远离他,一定要远离他。

    ……

    生活水乡店。

    苏临风目光透过窗外,瞧着外面蒙蒙细雨,一阵大风刮来,绵绵小雨似断了线顷刻间吹入内,落在他身边桌子上。

    雨水落着的时候,水珠自然摊开向桌子伸延,桌面上犹如画出了一道水中符景。

    符景是雨点在桌面上击出的圈,似牛毛、似花针、似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苏临风却没有去看这美妙的风景,他心中思绪回到刚才父亲的话。

    脑中涌现出很多成语,来致敬对前辈的敬意,对传承中国食文化所做出的努力。

    比如手艺精湛,手艺巧妙,维妙维肖,刀技娴熟,斫轮老手,别具匠心,鬼斧神工,镂月裁云,出神入化,取法于上……

    也许这些还不够!

    因为字还是少了许多东西。

    每一道菜与菜名

    它

    有时代表一种传承和寄托。

    苏临风心血忽来潮,忽又平静,那等盛世景象,不说与之同台对垒,能见上一会,也是慰平生。

    学无崖,技在师案。

    知识是一笔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财富。

    ……

    小店门外,苏父递伞送给一对父子,笑着说:“不用明天还,哪天过来吃饭,顺带送来便是。”

    男人非常客气道:“下回,我一定带着老婆一起来。”

    小孩慌张道:“妈妈来了,肯定又要说对我少吃东西,多减肥了。”

    男人:……

    实际,他也怕减肥……

    父子相望而去。

    苏父看着他们离开后,抬头望着雨夜,心里担忧起来。“她们回去了吗?”

    不过,随即一想,苦笑一声:“都这么大的人,自己这是怎么了。”

    转身回到店里,见得儿子原地站在窗台边怔怔入神,应该是思考着什么问题。

    看天色很晚了,苏父准备打烊收工,麻利收拾桌子上杂物,把店内卫生打扫一遍。

    见到父亲干起活来,苏临风收回思绪,父子俩一起收拾桌凳,清扫地面卫生。

    中间苏临风无比感慨一声:“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菜名,便令人神往亦。”

    苏父接他话头,举例感慨:“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类菜肴取名新颖,寓意深刻。

    如用地方命名菜品有:北京烤鸭、武昌鱼、成都蛋汤、闽生果、应山滑肉、金口香肠、苏州卤鸭、贵州鸡、泸州烘蛋、绍兴豆腐……

    又如创始人命名的菜品:东坡肉、麻婆豆腐、宋五嫂鱼、宫保鸡丁伊府面,李鸿章……

    又如药材命名:人参鸡、黄芪鸭、陈皮牛肉、枸杞银耳、虫草焖金龟、鸡头拌羊脊……

    如用数字命名菜肴:一品豆腐、二度梅开、三鲜鱼饺、四喜丸子、五味果羹、八宝烤鸭、九转肥肠……

    如用用鸡作为原料的菜肴:凤入竹林,凤穿牡丹,雪泥凤爪”,明月映翡翠,玉树挂金钱,鸾凤和鸣……

    如强调造型艺术:龙虎斗、狮子头、熊猫戏水、彩蝶迎春、金鱼闹莲、孔雀开屏……

    如渲染奇特制法:炒牛奶、柳蒸羊、蜗牛烩、熟吃活鱼、泥鳅钻豆腐……

    如寄托爱憎感受:叫化鸡、野鸡红、凤凰寻窝、红嘴绿鹦哥、金镶白玉……

    如抒发怀古情:迎客青松、辋川小样、雪积银钟、敦煌蟹斗、六宝拼盘、峡口明珠汤……

    如民间赋于特殊含义:鸿门宴会、子龙脱袍、霸王别姬……

    如借助诗文名句,点缀画意诗情:如佛跳墙、舍命豚、推纱望月……

    ……

    苏父详尽说完,店里的卫生已经打扫差不多了,边说边快速的做好卫生工作。

    苏临风面色略无奈,一声感慨引来父亲这么多干货。

    就算不是厨师,一股脑这么说下去,也会让人另眼相看,这小伙子是个人才。

    苏临风心里默记,说不定日后有机会还能品尝到这其中一些美味。

    就在他们父子俩忙完后,准备关电关门时,有人走了进来。

    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老板,一碗牛肉汤饭要多少钱?

    老人拿出钱袋数了数。

    苏父本想说我们已经打烊,需要休息了。却看这个老人钱袋都拿出来了。

    他马上道:“您里面请坐。”

    老人却没有迈步,再次问道:“需要多少钱?”

    语声正乾,却又少了点什么。

    看这老人衣着装束,极为从简,苏父报了一个低于平常的价格。

    老人点头,点了一碗牛肉汤饭。

    苏临风微微摇头,走进了厨房。

    不一会儿,苏临风端着一碗热气腾腾汤饭,轻轻放在老人和孩子面前。

    人又便走进了厨房。

    老人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著奶奶说:“奶奶,您真的吃过碗饭了吗?”

    “当然了。”老人摸着孩子的头笑道。

    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

    苏父看到小男孩饮食的速度,如何不知这孩子应该饿了很长时间。

    而眼前这个老人比这孩子……

    她的时间应该更长。

    但这老人从进门来,从没有表现一副需要他人施舍之状,而是有一说一。

    正在腐朽的皮囊,里面包裹了一颗强大的心脏。

    苏父一念至此,走到老人面前,道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店第××客人,所以免费。”

    说到这,不等老太太回话,人便走了厨房,准备再做一碗牛肉汤饭。

    哪知走进去,他……

    老人看着一大碗萝卜煨肉,面色惊讶,道:“我们没有点这个。”

    苏临风看着孩子喉咙不停的吞咽,坐在孩子身边,摸着他小脑袋瓜,微笑说道:“长高长壮,就要多吃点,知道吗?”

    那温寻的微笑,爱怜的语声,竟使得小孩眼眶有泪珠闪动。

    老人无声,看着对方。

    苏临风望向老人,攀谈了起来。

    老人开始是拒绝的,她不怎么和喜欢陌生人交流,但眼前这个年轻人说话很得体,很照顾她的情绪。

    一句两句…

    她开始主动说话了。

    苏父也坐在一边时不时说上一句。

    听闻老人的事迹后,苏父不免有些感叹一声:谁没有个难处,但没有想到……

    对于老人寻找女儿的毅力,苏父由衷感到钦佩。

    老人名叫唐芝阑,是一位老兵。她有一个女儿,名叫聘飞雁。寓意大雁春归。女儿身高1.75米,年龄××。

    09年,女儿新婚不过两年,她不知为何,突然弃家而去。

    两年中间,发生一件很重大的事情,离婚。

    为什么和自己的丈夫离婚,原因让人吃惊不已。

    在家庭亲戚朋友还没有来得及消化下,聘飞雁做出了更为惊人的举动。

    消失。

    人间蒸发。

    一个本该幸福的家庭,留下老人和孩子相依为命。

    “我现在非常想念女儿,她小时,我常年在外,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老人含着泪说。

    自己的女儿小时候读书成绩特别好,但当时家里一些因素,使得女儿早早就辍学了。

    若像现在的条件,她一定能考上大学。

    然而,现实是自己的女儿长大后,嫁到离他家有百余公里的地方,育有一儿。本该幸福平静的生活下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09年5月下旬,女儿突离家出走,从此没有音信。

    “女儿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不能没有她。孩子不能没有她。”老人拿出女儿年轻时的照片递给……语气坚定的说道。

    从09年5月起,她便踏上寻找女儿的漫漫长路。每到一地都会到报社求助,讲述着往事。

    各地报纸都有登陆如《新民晚报》、河北的《燕赵晚报》、辽宁的《辽沈晚报》、江苏的《海门晚报》……涉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也记录了她来寻找女儿的足迹。

    “除了云南、四川、XJ、宁夏、安徽、海南这6个省(区)外,全国其他省(区、市)老人都去过了。”

    但是,茫茫人海只身寻找女儿,无疑是大海捞针,所以每到一地,他会先到报社,希望当地市民看到报纸后给他提供关于女儿的线索。

    不同城市的热心市民给她提供了很多线索和帮助,但核实后发现……

    听完老人家所说,苏父眼眶渐渐湿润。失去孩子的痛苦,身为人父的他,感受非比寻常。

    心里特别希望那个孩子,快回到家里与自己寻找她多年的母亲见面。

    苏临风给老人端来一杯热茶,润润喉。

    老人接过,表示感谢。

    一番谈心后,老人看着天色很晚,急着要走。

    苏父却执意叫她们留下,等雨停了再走不迟。

    但是,老人却是态度坚决,非走不可。在她想来已经麻烦人家很多了,不能再麻烦了。

    见这这么大岁数的老人,有着一股子倔劲,苏父无可奈何。

    老人和孩子起身走到门外,挥手告别。

    苏父连忙在抽屉里取钱送给老人,说:“谁没有个难处,您请收下。”

    老人目光严肃:“老板,你这是看不起我老太婆啊。”

    苏父动作止住半秒,随之,硬塞给老人。

    可他失望了,老人打了他下手背,苏父动作再次止住,望着老人,有着不解甚至可以说难以理解。

    老人道:“我是当兵的,怎么能拿人民群众的钱。”

    这句话,顿时把苏父惊得心脏聚然一缩。

    老一辈的革命风骨,怎能在自己手里毁了。

    老人和孩子离去。

    雨在下,风中夹寒。

    站立一旁的苏临风,屈身遥遥相送,重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