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十月梅花寒 > 第一章小山村
    一个宁静偏僻的小山村里,一位少女提着篮子,哼着小曲儿,在乡间小道上走着。

    她穿着一身粗布衣裳,却难掩容貌上的清丽之色,周身更是散发出一股书香之气,倒是与寻常的乡间女子有所不同。

    她步履匆匆,来到一个破旧的小茅屋里,用清脆的声音喊道:“娘,我回来了!”

    “清萧,你又去抓药了?”

    屋内响起妇人嘶哑的声音,带着一丝有气无力的味道,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久病卧床之人。

    “嗯,娘,我马上去给你熬药。”

    “唉,跟你说了娘的病已经好不了了,你还浪费钱做什么。”

    “娘!你一定会好起来的,相信我!”

    妇人长长的叹了口气,看样子很是无奈。

    “都怪娘,非但没让你过上世家小姐的生活,反而来到这穷乡僻壤里受罪,还要受我拖累。”

    “娘!这怎么能怪你,现在不是挺好的吗,虽然生活清苦了些,也比仰人鼻息的日子要好得多。”

    少女不再说话,而是在屋外支起小炉,拿着蒲扇小心翼翼的看着炉里的药,她们家的生活本就凄苦,这药就几乎用掉了家里大部分的银钱。

    她叫凌清萧,二八年华,据说她的名字,还是爹爹起的,因为是寒冬时节出生,所以才起了这样一个冷清的名字。

    对于她爹的身份,她不大清楚,只有小时候的一点记忆,印象中她的家非常大,宅子里有自己的花园,亭台楼阁,潺潺流水,美不胜收。

    可是这些奢华却并不属于她和娘亲,她们大多数时候都呆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她娘亲的眉间,总是带着一丝愁苦之色,只有她爹爹偶尔来她们院子的时候,娘亲才会一展笑颜。

    她喜欢看娘亲笑,温婉的样子,仿佛阳光打在身上。

    可是娘亲很少笑,因为爹爹不常来。

    爹爹是书香门第之家,所以她虽然只是庶女,却也有了上学的机会,她很珍惜这个机会,夫子教的每一个字,每一首诗,她回到小院,都会拿着树枝在地上一遍一遍的写着。

    那个时候的日子对她来说,还是比较无忧无虑的,虽然偶尔也会受一些姐姐妹妹的冷言挖苦,可是她性子开朗,对这些事并不在意。

    直到后来,她的嫡母去世了,爹爹续了弦。

    据说那个女人的家里颇有权势,更是有着睚眦必报的性子,还善妒。

    很快,后院就被她闹的乌烟瘴气,只要爹爹去了别的姨娘那里,一定会被她弄的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她跟娘亲,整日里小心翼翼,连院子都不敢出,可是有一日她下了学的时候,碰到了大夫人,大夫人看到她出落的略有些清丽的容颜,脸上的表情也狰狞起来。

    后来她娘亲就被污蔑偷盗,被大夫人赶了出来。

    她爹爹到底是念了几分旧情,将她们母子送到了乡下,置办了这个小茅屋。

    回忆有点长,她甩甩头,想把这些不好的回忆彻底从脑子里甩出去。

    然后她看着药炉里跳动着的火苗,忽而就想起了那个温润如水一般的男子。

    瞬间红了脸。

    她羞涩的一笑,将药倒出来端进屋里去了。

    喂娘亲喝完了药,她将捡回来的槐花瓣细致的挑选、晒干。

    忙活完了,她的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长出了一口气。

    将头上的汗擦去,她对着清水理了理发髻,冲着屋里喊道:“娘,我去趟学堂。”

    她们这个小村子里,是有一间学堂的,说是学堂,却也只是一间堪可遮风的屋子罢了,很多人家会将适龄的孩子送去,不求有多大的学问,起码识得几个字。

    来到学堂的时候,入目所见是十几个孩子在摇头晃脑的背着三字经。

    目光向学堂尽头看去,果然看见一个年轻的男子在桌前,一手撑着头,一手拿着书,聚精会神的样子,仿佛繁花万物也比不上手里的那本书更有趣。

    收起心中的欢喜和眼里的羞涩,她缓步走了过去。

    “清萧姐姐来了。”

    不知道谁喊了一句,然后所有的孩子都向她围了过来。

    “清萧姐姐,我已经会写我的名字了,我写给你看。”

    “姐姐,我会背百家姓了,我背给你听。”

    她宠溺的摸了摸几个孩子的头,笑着说:“你们都很棒,一会下了学,姐姐给你们讲故事。”

    孩子们欢呼着,回去继续背书了。

    她走过去,对着年轻的男子施了个礼道:“先生。”

    “你来了。”

    男子的眼睛并未离开书,只是嘴角微微上翘,就这么一个浅浅的笑,便暖的犹如冬日里的一抹阳光。

    “嗯,上次的书看完了,特来还给先生。”

    “好,你且自己去换吧。”

    她进到学堂后的小草屋,翻着里面占了屋子一半面积的书。

    这里,便是那位教书先生的家,除了那些保存完好的书,简直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床,一桌,简单的炊具,放眼望去一揽无余。

    他虽然是教书先生,可是此处山村具是贫苦人家,不可能有什么学费给他,顶多与他些吃食罢了,他也不在意,有一顿便吃一顿,再难以下咽的东西,他的脸上也不会出现什么波动的表情。

    凌清萧有些不解,凭他的学识,在外面总能混口饭吃,何故要窝在这穷乡僻壤之处,敛尽一身光华?

    虽然不解,却抵挡不住心中的钦佩与尊重,她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想,她对他的感觉,大抵就是书中所言的“情愫”吧!

    她有点庆幸自己是识字的,看得懂书,才有了接近他的机会,虽然他极少与她说话,可是每次相见,她的心里,都涌动着无尽的欢喜。

    尽管如此,她从来不认为,她与他之间会有怎样的结果,她相信他一定有着一个不平凡的身份,就像她自己一样,虽然没人知道,但她确实是个官家小姐。

    书选好了,走出屋外,孩子们又缠着她,央求她讲故事。

    她便只得找了把小椅子,坐下来,孩子们或坐或蹲,将她围成了一个圈。

    “想听什么?”

    “姐姐,给我们讲讲村子外面的事吧。”

    她莞尔一笑:“好。”

    “在离我们村子很远的地方,有一座繁华的城池,那里,是我们康圣朝的京师,那是个极其热闹的地方,大街小巷都是摆摊儿做生意的人,卖吃食的、捏泥人的,还有杂耍的艺人,他们表演吞剑,还能喷火......”

    所有的孩子都安静的听着,那一张张小脸上,满是向往的神色。

    一直到天色擦黑,她才回到了家,给娘亲弄些吃食。

    “清萧,你回来了。”

    “是的,娘,家里有什么事吗?”

    “方才,村头的李家二丫头来找你了。”

    “她找我做什么?”

    “唉,听说,她家里将她卖给了乡里一个颇有钱的人家做妾,那家的儿子,有些痴傻。”

    凌清萧的心有些沉,那个李家二丫头,今年只有十五岁,算是她们家四个女儿当中长的最清秀的,平日里与她常有来往。

    她娘继续说道:“那孩子今日来的时候,哭的很伤心,真是让人心疼。”

    凌清萧颇为无奈的说:“这等事情,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她便是在这村里寻个人家,也是劳苦一辈子,到了那,起码衣食无忧。”

    她娘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当晚,凌清萧睡不着,反复的翻着身。

    她一直以为,只要认真的活着,总有一天日子会渐渐好起来的,可是李家二丫头的事,让她变的迷茫了。

    她早到了该嫁人议亲的年纪,可是她不愿意将就,她不认为,寻个乡野村夫了此一生就是她的命数了,可是她带着羸弱的娘亲,到底要怎么生活下去?

    想起以后的日子,便又不可遏制的想起了那个气度不凡的男子。

    若是能有他相伴,是不是日子清苦些,她也会无怨无悔?她要不要去试探一下他的心意呢?

    胡乱想着的时候,便渐渐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