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抗日之东北崛起 > 第一百一十五章层峦引高节
    “年二当家说的有道理。”一个洪亮的声音在钟文阁身后响起。

    这时候大街上汇聚了很多的百姓,大家注意力集中在年世中和钟文阁的争论上,谁也没有注意几个当兵的在跟着这个中年人到来。

    这个人身高足有一米九,身材略瘦,但眼睛极有神。“我们是抗日的队伍,我们的目的是打退小鬼子。日本鬼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死敌。不把日本鬼子赶跑,我们就要亡国灭种。小鬼子一方面派军队来屠杀我们,一方面派他的百姓来侵占我们的领土,他们的凶恶用心是昭然诺揭的,他们就是想永久的侵占我们的领土,着我们能答应吗?不能,绝对不能!所以,我们拿起枪来和他们拼斗,就是要把他们赶出去,恢复我们自己的家园。面对拿枪的鬼子,我们要争斗,面对这些开拓民,我们也要争斗,他们哪一家没有枪?哪一家没有侵占我们的土地?他们在自己的海岛上不好好生活,却来到我们的家园作威作福,我们就要和他们抗争到底!”

    这个人一番话引起了在场聚拢过来的百姓的心声,大家都热情鼓起掌来。钟文阁看到他来了,自然什么都不说了。

    年世中看到这个人像个当官的样子,就大胆的问一句:“长官,能告诉你的姓名吗?”

    “我是抗日先锋军二纵司令李常有。”

    李常有一报上名来,所有人都先是大吃一惊,接着更加热烈的鼓起掌来。李常有原本就是黑龙江五常人,距离这里不远,九一八后,他就举兵抗日,转战了大半个东北。他爱兵如子,对待老百姓非常热情和尊重,常常救济贫困的老百姓,在龙江大地上、在东四省都留下了很高的名望。

    “李司令,早就听闻你的大名,我李雪豹二次带队伍要投奔与你,结果都失之交臂,想不到在这里遇到你了。”

    “李大当家的,我到了这里以后,每天都能听到你的传奇故事,你是这里的风云人物。我们都有一个理想,就是要把小鬼子打出中国去。孤木不成林,我们只有拧成一股绳,扩大我们的队伍,胜利最后终将是我们的。李大当家现在要是还愿意跟我李常有一起抗日,我举双手欢迎。”

    “李司令,你愿意收留我们?”

    “年二当家,只要你不嫌弃我李常有迂腐,我们就并肩战斗。”

    “李司令,你这是哪里的话,我年丗中哪里敢说你迂腐。”

    “年二当家,我们是抗日的队伍,对于侵略者我们从不讲仁义。我们的张总早就提出过,在我们的军队里,绝不要日本的俘虏。我们虽不至于对日本的百姓都亮出战刀,但对欺负我们中国百姓的日本贫民,我们也一样要亮出战刀,保卫我们的百姓,保卫我们的家园。”

    李常有这话一说,又引起现场百姓的欢呼声。

    “那么说,李司令,你不怪罪我们杀这些日本的开拓民了?”年丗中心存疑问,接着问道。

    “你们心中有仇,我们对他们一样有恨。远的不说,就在这几天,我们的另一只部队在大兴安岭一次性活埋三百多日本的开拓民,就因为他们拿着武器奴役我们的百姓,他们一样是侵略者。”

    听到这些话,现在的气氛热烈程度达到了高潮。

    “李司令,有你这句话,我李雪豹这一生跟着你抗日到底,死也不会后悔的。”

    “士为知己者死。李司令,今后在抗日的道路上,刀山火海我们打先锋,绝不会皱半个眉头的。”

    在小小的古鲁镇,李常有无意中收了两员大将,在日后的抗日战场上,他们成为李常有得力的助手。

    “李司令,肇源方面日伪军增援来了。”一名参谋小声对李常有说道。

    “来的好。李雪豹,年丗中,从今天起,我们就并肩作战,不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我们绝不罢兵。古鲁镇的老乡们,你们就在镇门口看一出好戏,看我们抗日先锋军怎么歼灭日伪军的。”

    肇源的日军守备大队大队长接到古鲁镇出事后,他只当是李雪豹又来捣乱,这个胡子成了她的心腹之患,苦于一直抓不到他的踪影,无法围剿他。现在既然他出现在古鲁镇,就一定不能让他这么活下去。为此,守备大队大队长亲自带着一个中队的日军,一个营的伪军,五百多人从肇源出发,直奔古鲁镇,要将这伙抗日的胡子一网打尽。

    几十里路艰难跋涉,古鲁镇就在眼前了。这可是皇军的模范试点村,这里有三十百开拓民,他们在关东军向东北移民的政策中占有很高的位置,不能让他们出事,以免影响关东军的移民大计。日军守备大队长还在马上寻思着,古鲁镇的高大围墙已经就在眼前了。

    土黄色的围墙还是那么的高大,大门四敞大开,但却一个守卫大门的门卫,这有点不对头。在距离镇门口大概五百米左右的地方,日伪军的队伍停了下来。

    “李司令,小鬼子不走了,咱们杀出去吧。”李雪豹有些心急的说。

    “不用着急,有人会赶他们进来的。”伏在土墙上观察敌情的李常有从容不迫,确实是大将风度。

    日伪军在镇围墙外五百米踟蹰不前,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从他们的身后传来激烈的枪声,后面的鬼子个伪军纷纷被打倒在地。

    身后遭到袭击,这些日伪军乱了手脚,他们不管镇里是否有伏兵,一窝蜂的向镇里跑去。

    “李雪豹,年丗中,我们上马,用大刀砍鬼子的人头去。”

    李常有豪情大发,不顾警卫人员的劝阻,下了土墙,提刀上马,大刀遥指镇门外,大声喝道:“小鬼子的人头就在那里,弟兄们,杀鬼子去!”

    双脚一夹马肚子,率先冲出镇门外。李雪豹、年丗中等人一起跟着杀出去。李雪豹手下来的是一百来个骑马的部下,他们挥舞各种武器,呐喊着杀出镇门。

    日伪军被后面追兵追杀的人数少了三分之一,魂魄少了三分之二,还没等喘息过来,镇子里杀出了一群凶神恶煞,他们剩余的一点残魂也马上就要飞走了。

    李常有一马当先冲在第一位,他就象一个天神下凡一样威风凛凛,手中大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刀落处,鬼子伪军的人头纷纷落地。他杀的痛快,他的几个警卫员去紧张的不得了,他们都是手握双枪,眼睛时刻观察着敌情,不敢有半点疏忽,生怕有人暗算李常有,随着他们枪声响起,每一次都有日伪军应声倒下。

    李雪豹和年丗中本就是胡子出身,提刀上马杀敌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在三个人的带动下,一百多胡子和李常有带来的一个排的骑兵一下子就把日伪军的队伍冲个七零八落,骑兵对步兵的优势这时候彰显出来,小鬼子的拼刺技术再好,也抵不过骑兵的冲击,何况镇子里冲出来的钟文阁连不断的用枪对他们射击着,身后李常有的追兵也已赶到。一个中队的小鬼子很快就被消灭了,他们带来的重机枪和迫击炮还没有来得及用,就成了李常有他们的战利品。一个营的伪军除了一百来人跪在地上发抖以外,剩下的也都死了。

    “痛快!痛快!好久没有上马杀敌了,真是痛快!”李常有骑在马上,手中大刀还在滴着血,充填朗声大笑。

    “你倒是痛快了,要是出点什么事,我们怎么办呀。”警卫员不满的小声嘀咕着。

    “好好好,下不为例,下不为例!”李常有象哄小孩一样哄着警卫员。

    这一仗,李常有彻底征服了李雪豹和年丗中的心。

    “李雪豹,年丗中,这里小鬼子都被杀死了,可是还有一百来个投降的伪军,着你们可不能滥杀呀。我们又纪律,除了罪大恶极的伪军汉奸外,其它随从都放了,要是愿意加入我们队伍的,我们更欢迎,到了队伍里,就是自己兄弟战友,不得有任何歧视。你们能做到吗?”

    “李司令,只要你说的,我们完全照办。”

    “这不是我说的,是我们二十二军总指挥张天宇定的规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守。”

    李雪豹和年丗中可不知道张天宇是什么鸟,他们只知道听李常有的。这要是让张天宇知道了,非得气乐了不可。

    李常有古鲁镇大发神威,歼灭了五百来个日伪军,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被古鲁镇的人奉为天神。为了防备鬼子的报复,李常有派人宣传鼓动古鲁镇的人离开这里,向关内逃亡。古鲁镇的百姓深受鬼子伪军和开拓民的迫害,他们纷纷送自己的子弟参军,上到四十岁的中年人,下到十四五的少年,踊跃要参加抗日的队伍。还有不少年轻的妇女也来投军,一时间,古鲁镇投军成了风尚和高潮。

    李雪豹的人马也都来到了古鲁镇,加上古鲁镇招收的新兵,及反正的伪军,李常有一下子增加了一千三百多人。这些开拓民的家中牲畜和粮食都不少,除了部队所需外,都分给了老百姓。

    在肇源地界闹出这么大动静,肇源和杜尔伯特是都不能待了,李常有和张浩商量后,请示北上部队总部,在经过批准后,决定带着大军离开这里,他们准备走扶余,进入五常,那里可是李常有的家乡。

    九千多人,八百匹骡马,队伍浩浩荡荡,在夜间出发,踏过了冰冻的松花江,进入了吉林地界。

    三天之内,李常有和张浩率大军直下扶余、榆树、五常三座县城,在哈尔滨和新京两大城市间纵横辟阖,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人数发展过万,在黑龙江和吉林境内影响巨大,引起了日伪军的极大恐慌。

    由于这一带距离哈尔滨和新京量大城市太近,是关东军的老巢,也是伪满洲的都城,无论如何不能有失,关东军总司令南次郎不得不调回在大兴安岭围剿的西尾寿造,命令他带领大军回到哈尔滨附近围剿李常有和张浩这支部队。

    李常有和张浩在松花江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声势,减轻了在大兴安岭的总部和魏长河、韩选青他们所处的压力。

    为了躲避日伪军的锋芒,李常有张浩率领大军进入了五常凤凰山进行休整。

    五常凤凰山山势连绵起伏,山峰峥嵘峻峭,云雾缥缈,山峭石奇,高山奇桦,千奇百怪,姿态万端。残冬已经,积雪尚未完全融化,但在层层密林中,看不到远方山头的积雪,这里是森林的海洋。虽然还没有到春暖花开的季节,但层出不尽的大森林已经预示着这里别致的森林奇观。

    在凤凰山陡沟子大峡谷里,战士们正在严肃紧张的操练着,训练不时出现的呐喊声惊起了林中的飞鸟。

    张浩手里拿着一封电报,找到了正在观看战士们训练的李常有。

    “李司令,罗总回电报了,鉴于我们目前在一起目标太大,而且还有很多新的根据地和游击区没有开发,他同意我们分兵,由我带队走珠河、海林,进入牡丹江,转首入长白山,开辟那里的根据地和游击区。”

    “张浩,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是,你把大批的物资和弹药都留给我们,你们队伍本身人少,又要行军几千里,前途凶险莫测呀。”

    “李司令,你们在敌人的心脏活动,周围的日伪军势力太强大了,多留些武器弹药和物资是必要的。我们轻装前进,反而更容易摆脱敌人的追击。把伤员都留在你这里,我已经过意不去了。”

    “张浩,我们是战友,都是为抗日而来的,就不要过多客气了。我犟不过你,物资弹药我留下,就听你的安排好了。伤员不便行军,留在我这里是必须的。不过,攻打珠河的事你听我的,我们要在珠河闹得轰轰烈烈,把鬼子和伪军的吸引力全部集中在那里,你们好脱身,这个计划你要听我的。”

    “珠河这个计划罗总并没有具体指示,只是说让我们看实际情况而行。西尾寿造已经到了哈尔滨,大军也陆续在往回开拔,这次行动我总感到太危险了,”

    “张总下决心派我们来东北,目的就是在这里开创新的抗日局面。我们龟缩在山林,不主动出击,那还有什么意义。西尾寿造虽然来了,大军还在调动,趁大军未到之时攻打珠河,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个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李常有斩钉截铁的说道。

    虞舜之世,珠河境内就是是肃慎人繁衍生息地区之一。

    说起东北的历史,就该谈一下肃慎这个民族,肃慎民族是女真人、满族人的先驱。两千年前,出了山海关就算东北,北至外兴安岭,东滨大海,西接东胡(后来的鲜卑)。南面燕山一带是商朝的华夏族(汉族),东面是濊貊,西边是东胡,北部是肃慎。乃至满清这一段时间,东北地区的疆域基本是东到日本海,北至贝加尔湖的,拥有广阔的疆土。直到后来北极熊的崛起,满清的没落,东北的广大领域才丢失了大部分。

    珠河虽然历史悠久,但成立县城,有人居住还是因为中东铁路的建立。沙皇俄国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中国领土上这条铁路。铁路出哈尔滨向东一百多公里,就是珠河境内。当初修建完这条铁路,在珠河设立一个小站,不少人留在这里,慢慢人聚多了,成了一个城镇。

    三月末,天已经转暖了,白天开化,晚上则上冻,早晨道路象镜面一样光滑,中午则泥水混淆,远行非常的艰难。几辆大车拉着满满的货物,在这泥泞的道路上缓慢的前进着,从乌吉密方向驶去珠河县,从西北来到县城边缘时,天已经快黑了。

    珠河县西北角有一家老来大车店,这里云集着南来北往的各地客商,大多数是比较穷的人在这里打尖休息。这几辆大车也不例外,看到老来大车店,径直驶进大院。

    大车店的小二赶紧出来迎接。

    “老板,住宿还是打尖?”看来这小二是河北来的。

    当先留着络腮胡子的老汉看来是个领头的,他声音洪亮:“小二,我们十个人,找一个大通铺,不要外人掺和。这几匹拉车的骡马好好喂喂,也给我们随便搞点酒菜,明天早晨就走。”说着,他扔给小二一块大洋。

    店小二常年接待来往客人,自然会看风使舵,察言观色,他看到着一行十来个人都不简单,几辆车都装的满满的货,自然不敢怠慢。

    他赶紧招呼人。“来人呀,给老板的马牵后院去好好喂喂,不要耽误了明天赶路。”然后小声说道:“老板,你们可有证件,这里离县城的炮楼可是不远,他们不定期的来我们这里检查良民证。”

    络腮胡子大汉不耐烦地说:“我们从哈尔滨出来,要去牡丹江,没有证件敢走吗?”

    “是是是,是我多嘴。我领你们去房间,酒菜马上就来。”

    这是一个泥坯垒就茅草覆盖的破房子,倒是不露风雨,屋子里更简单,一条能睡十几个人大火炕,烧的倒挺热,一个粗糙的长条大木桌,几个长条凳子。东北的大车店基本就是这样的情况。

    店小二出去忙活酒菜去了,一个汉字低声跟络腮胡子说:“大哥,小二说要什么证件,我们也没有呀。”

    “笨蛋,我们没有证件,还没有枪嘛,别问了。”

    看来这些人都听这个络腮胡子的话,他不让说话,大家就都没有再问,反正他们心里有底气,也不怕什么。

    店小二不一会就送进来一些酒菜来,几个人也没有多说什么,就着昏暗的油灯,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吃饱了饭,在络腮胡子的命令下,大家也没有脱鞋,合衣倒在火炕上,不一会就发出呼噜声来了。

    刚躺下没有多一会,门外传来吆喝声。“起来,起来,查房来了,把证件都准备好。”

    这声音一传来,十来个人都坐起来,纷纷从腰间掏出手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