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抗日之东北崛起 > 第一百四十一章壮士宁愿阵前死
    近卫师团是日军的精锐师团之一,自组建以来,一直在本土守卫着京师,很少出国作战。它第一次出国作战就是在甲午战争中对中国清朝作战。第二次出国作战是在日饿战争中对沙俄作战。前两次作战并没有显示出近卫师团超强的作战能力。这次是近卫师团第三次出国作战,作战的对象是中国的张天宇的二十二军。

    关东军两万人马,打下了中国东北的三个省,打得张学良十几万大军望风而逃,取得了意外的辉煌战果。武藤信义用不到十万大军,攻陷热河,占领河北部分地区,将几十万中**队撵到长城以南,兵锋直指京津冀,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切都让日本军人对胜利冲昏了头脑,将中国的军队看成是不堪一击。

    日本zhèng fu本来现在还没有做好全面侵华的准备,当政者的策略是消化巩固现在已经占领的地盘,寻机再扩大侵略的脚步。虽然东北有kàng ri义勇军和抗联在进行着抗击日军的侵略行动,但他们的实力太弱了,经过几番围剿,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张天宇二十二军的横空出世,出色的战绩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让关东军感到如芒在背,痛切肌肤。

    在这种感受有极大危协的时刻,关东军现任司令菱刈隆大将不惜调集大军,前来征剿二十二军,而且还从国内调来了近卫师团,可以说是下大了血本。

    近卫师团这次出国远征,朝香宫鸠彦王亲自挂帅,就是想打出名堂来,一来证明近卫师团是日军中作战能力最强的军队,二来朝香宫鸠彦王本身也想证明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使他在日本皇族面前能够扬眉吐气。

    四楼山一战,近卫师团没有取得好的战果,但因为主力未在,尚情有可原。凤山一战,一个下午没有能够突破对方的防线,朝香宫鸠彦王脸上挂不住了。

    在凤山阵地前沿,朝香宫鸠彦王亲自来到前线,他拖着自己的瘸腿,缓慢的爬上一个高坡,用望远镜观察着。看到了在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对方设置了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利用高地和低洼的地带,纵向深度和横向联合都非常的紧密。虽然望远镜不能把所有的防御阵地都观察到,但看到眼里的防御体系都是非常的有序和完整。在严寒的冬季,如此紧张的条件下,能够快速建立起这样像样的阵地,对方的指挥官能力得到了朝香宫鸠彦王心中的暗自赞叹,他的对手这条防线的确可以说非常的高超。作为曾在法国留学学习军事的朝香宫鸠彦王来说,他当然看出来这是当今西欧军事比较流行也非常先进的阵地布置方法。二十二军中谁能够掌握了西方最新的军事作战和防御的方法,这个问题引起了朝香宫鸠彦王的浓厚兴趣。

    放下望远镜,朝香宫鸠彦王问道:“小野君,对面的队伍番号是什么,他们的将领领是谁?部队有多少人?”

    “亲王殿下,我们对面的对手是二十二军的新二师,据情报部门送来的资料显示,这个师有八千左右人马,他们的轻武器装备很先进,连发自动武器不少,不对的训练也不错。师长叫邓文青,原来是东北军的一个下级军官,作战经验很丰富。”参谋长小野次郎对这些情况掌握的如数家珍。

    “邓文青!”朝香宫鸠彦王轻轻念叨这个名字。“他是哪个军校毕业的?是否到西方留学学习军事?怎么会深得防御战的精髓?”

    “报告殿下,据我们所知,这个邓文青是东北讲武堂毕业的,他并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

    “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为什么能够将西欧的防御阵地方法掌握得这么通?”

    莫说亲王难以理解,就是日军很多高层都难以理解,一个没有去过西欧留学的中**人,怎么会对西方现在的军事防御体系这么了解。

    他们哪里知道,在德**事家弗兰徳里克的帮助下,在希特勒亲自批准下,一百多名德**官来到了中国,进入了张天宇的部队。这些德**官不仅仅在军校将最先进的军事知识传授给军校的学生,同时,更多的德**官深入到二十二军的各个部队和兵种,用他们掌握的西方的最先进的军事理论和知识,传授给在第一线作战的指战员,同时在这次战斗进行中,骄傲的德**官主动参加了战斗,用他们的知识来帮助张天宇的部队同日军作战。

    邓文青虽然没有留过学,但是,他的身边有不少德国的顾问,他又勤奋好学,虚心接受德国顾问的建议,所以在凤山镇周边布置出令朝香宫鸠彦王惊叹的防御阵地。

    面对这样一条严密的防线,朝香宫鸠彦王本人也有些一筹莫展。他目前只能寄希望于用自己猛烈的炮火,强行摧毁对方的防线,靠勇敢的勇士们用血肉之躯,拿下对方的阵地。虽然他知道,这样做怕是要承受巨大的损失,但为了尽快打开这条通往多伦的道路,目前确实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隆隆的火炮声在凤山响起来了,整个凤山大地都在颤动。邓文青的防御阵地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的炮火的攻击,九二步兵炮、四一式山野炮、大口径迫击炮、明治三shi bā nián式105mm野炮,明治三shi bā nián式120mm野战榴弹炮,明治三shi bā nián式150mm野战榴弹炮,几十门火炮同时开火,凤山这个古老的大地遭到了这些侵略者炮火的蹂躏。

    新二师的战士们头一次遇到这样猛烈的炮火的攻击,在巨大的炮弹bào zhà声中,很多新兵和补充上来的民兵都被这炮火吓得脸都变了色。巨大的炮弹轻易撕开冰冻的土地,将完整的战壕摧毁。躲在战壕里猫耳洞的战士,有一些也没有逃过炮火的攻击,整个猫耳洞被炸毁,有的战士被埋在土里再也出不来了。更有甚者,有一些战士就是被炮弹bào zhà的声波给带走了生命。

    在于洋的阵地战壕里,一个通讯员在战壕里奔跑着,传达着上级的命令,转眼间,一发炮弹在他的身边bào zhà了,他的身子被炮弹撕成碎片,看不到一个完整的肢体了。

    一个民兵被飞来的炮弹皮给削断了右腿,他痛苦的在战壕里翻滚着,嘶叫着,他的两个同乡要去扶他回猫耳洞去,结果,一发重炮炮弹就在他们身边落下,bào zhà过后,三个人的身子都不见了,战壕里满是破碎的血肉骨头和人体内脏器官,几名就在附近的新兵和民兵看在这些,不由得呕吐起来。

    巨大的炮弹洗礼着这片山川,古老的大地也在炮火中shēn yin着。

    近卫师团装备的重型火炮在肆虐着新二师的阵地。

    十几里远的凤山镇也能听见前方隆隆的炮声。在临时指挥所里,邓文青铁青着脸,和副师长陈云龙及参谋长在观看着地图,作战参谋和通讯兵在紧张的摇着电话,跟前线沟通着,随时把前线出现的新的战况在地图上标明着。几位德国的军事顾问在翻译的帮助下,用德语分析着战况和进一步行动的计划。

    “报告师长,一号阵地至今没有联系上,电话线可能被炸断了,派出的通讯员至今没有消息。”

    “继续联系。那里是日军重点攻击目标,也是我们防御的重点,不能有失。派出通讯班迅速检查线路,保证电话畅通。”

    “是!”作战参谋答应着走出去。

    “师长,敌人的炮火已经延伸了,看来攻击日伪军的进攻马上就要上来了。”

    “通知各能够通知到的部队,马上出猫耳洞准备战斗。”

    邓文青下达着一个又一个的命令。

    “师长,一号高地没有消息,我看不行让我上去看看吧。”陈云龙也惦记一号阵地的安全。于洋联系不上,那里只有二百多战士,五百民兵,能不能在战火中存在下去,同时再抵挡日伪军强势的进攻,这些是个大问题。一号高地一旦失守,新二师的整条防线都有崩溃的危险。

    “云龙,那里太危险了,你不要去,我看还是派别人上去吧。”邓文青理解陈云龙的心情,但他真的不愿意让他去冒险。

    “师长,我带一个警卫连上去。我都活一大把年纪了,真要是战死沙场,也算成全我这把老骨头了。”副参谋长万峰前来请求。

    万峰是陈云龙家族三代老臣,陈云龙面对万峰就是面对自己家族长辈一样,他如何能让万峰前去受到危险。

    “万叔,你不要去。上火线应该是我们年轻人的事,你这么大岁数了,就在后方指挥好了。”

    “廉颇七十尚能上阵杀敌,我还不到六十,有什么老的。马铮,给我一个连,随同我一起上一号阵地。”

    万峰没有等邓文青答应,掏出驳壳枪来,喊着警卫营营长马铮要着队伍,就往指挥所外走去。

    陈云龙上前要拦住万峰,万峰用驳壳枪顶住陈云龙的脑袋说道:“小龙,你不要逼我,前线我一定要去的。”

    一号阵地情况不明,确实需要增援,陈云龙要上去,那是含有多大的危险,万峰怎么能不知道。万峰要替陈家保留最后一点血脉,固执的要替陈云龙上前线,他的心意陈云龙怎么能不明白,就是邓文青也无法阻拦。

    邓文青来到万峰面前时,握住万峰的手说道:“万老,你辛苦了。一定要注意安全。”

    “师长,你放心,我老头子还没有活够呢。不打走日本鬼子,我还不愿意死呢。有我万峰在,就有一号阵地在。你们放心吧。”说完,他也不看眼睛通红的陈云龙,大步走出了指挥所。

    于洋是凭着直觉感受到炮火延伸了,他从泥土中爬出来,身上的军装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了,隆隆的炮声现在听起来就像是苍蝇叫。于洋大声喊着他的战士们,但他却听不到自己的喊声,身边的战士也都茫然的看着他,脸上出现怪异的表情。

    于洋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已经被炮火震得暂时失聪了。

    喊话没有结果,于洋就用行动来表示,他拿起半自动bu qiāng,爬到还尚存一段的战壕边上,监视着日伪军攻击的情况。果然,战士们和民兵看到他的举动,纷纷拿起武器来,准备着战斗。

    一个中队的鬼子和两个连的伪军在迫击炮和重ji qiāng的掩护下,向一号高地冲来。

    战士们大都听不见命令了,于洋也就没有下令,他架起手中的bu qiāng,在距离日伪军还有三四百米的距离上,于洋就开始向日伪军开枪射击着。不少战士也在射击着,阵地上枪声响成一片,可惜的是大多数战士和民兵什么都听不见枪声了。

    一个弹匣打完了,于洋要压子弹再打,旁边一个瘦小的小手递过来一把bu qiāng。这是一个看年纪只有十五六岁的小男孩,长着瘦弱的身体,但却有一双灵动的大眼睛。于洋知道,这是民兵中最小的一个小战士,叫虎子。刚才的炮击,虎子没有被吓破了胆,他勇敢的站出来要一起战斗,但他知道他的枪法太糟糕了,他只能默默地在一旁帮战友们装子弹,好让战友们节省更多的时间杀鬼子。

    面对虎子希望的眼神,于洋没有说什么,接过装好子弹的bu qiāng,他接着向日伪军展开了射击。

    一顿炮击,于洋的一号阵地上现在只剩下不到六百人了,虽然大多数是民兵,还有不少带伤的,但是大家斗志昂扬,武器dàn yào也都很充足,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日伪军扔下百十具尸体,仓皇退下去了。

    看到日伪军退下去了,于洋这才算松了一口气。再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意味着离胜利更近一步了。他无力的转身坐下时,手触到一团湿腻腻的液体,抬手看时,是一团鲜血已经湿透了他的手套。回过头来看,虎子瘦小的身子倒在身旁,他的头部已经被子弹打穿了,他的大眼睛并没有闭上,在看着布满硝烟的蓝天,仿佛在问苍天,什么时候战斗才能结束。

    看着这只有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这么幼小就失去了生命,于洋眼里充满了泪水。战争啊,你夺走了多少善良人的生命!

    日军再次炮击,炮击后又一次发动了进攻。

    一号阵地上,于洋带领的战士们在苦苦的坚守着,原来营里的战士已经所剩不多了,现在成主力的反倒是刚刚接受初步训练的民兵,这些原本有各自的工作的热血男儿,在为了保卫家园不受侵害的思想支撑下,放下自己原本的工作,拿起了钢枪,在于侵略者做殊死的搏斗。战争是对战士成长的最好课堂,经历日伪军的两次炮击和阻击战,他们的战斗经验和素质在迅速的成长的。

    但近卫师团的攻击是那样的尖锐,日军士兵单兵作战的能力又是那么的强悍,一号阵地上,于洋的队伍坚守虽然非常顽强,伤亡却在不断的扩大。

    “快快快!时间就是生命,加快速度!”万峰不断的催促着警卫连的战士们。

    虽然接近六十了,但自幼练武,五十多年未曾间断,万峰的身子骨依旧非常的硬朗,一路急行军,就像是年轻人一样。他带领着警卫连二百多战士,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号阵地后山坡向上攀爬着。前面阵地激烈的枪声和bào zhà声揪着这位老人的心,他恨不得插翅飞上去,与那里浴血奋战的战友们共同阻击敌人的进攻。在弹雨纷飞中,万峰这位老将第一个冲上了一号高地,开始帮助于洋的部队对日伪军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看到面容上已经满是皱纹的万峰,于洋惊喜地叫到:“副参谋长,你怎么来了。”

    万峰掖好自己的驳壳枪,端起一名阵亡士兵的bu qiāng,一边射击着,一边说:“小于子,你要给老子顶住,不要给摩云寨的人丢脸。”

    可惜的是,他的话现在于洋听不到了,但从他嘴唇的蠕动和表情,于洋可以看出老人的本意来。这是一位值得于洋尊重的老前辈。

    一号阵地几次强攻未果,反而损失了不少帝国的勇士和大批的伪军,朝香宫鸠彦王也是愁眉未展。那里地势不利于战车的攻击,空有几十辆战车,却没有发挥出威力来,朝香宫鸠彦王自然非常的不满。在他的命令下,战车大队的一个中队,十七辆战车向一号高地的左翼进行突击,两个中队的鬼子和一个骑兵营的伪军在战车的护卫下,向左侧地势稍微平坦的阵地发起了进攻,他们要在这里寻找突破口,反过来包抄一号阵地。

    左侧阵地防御部队是新二师的一九八团的二营,营长叫迟文策。从昨天下午开始,日军主攻目标就是一号高地,对左右两翼阵地只是辅助性进攻,虽然落下的炮弹也不少,但进攻的力量并不大。

    现在,朝香宫鸠彦王一次投入一个战车中队和三百多鬼子及三百多伪军,对左侧阵地进行强攻,压力骤然压向了迟文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