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抗日之东北崛起 > 第九十四章纵死犹闻侠骨香
    围场北部的荒山野岭,天上是昏暗的无精打采的云朵,太阳不知道躲在什么地方,放眼望去,一片凄凉,黄草被秋风吹低了头,树叶被秋风吹上了半空,远处乌鸦呱呱叫着,令人听到是那么的心酸。

    荒草一堆衣冠冢,人生自古伤离别。

    张海洋带着剩余的特战队员们站在一个刚刚堆起的小土包前默哀。曾几何时,这帮兄弟们在一起头顶烈日,脚踏大地,负重在山岗上苦练筋骨;曾几何时,这帮兄弟们在被窝里谈男说女,笑论春花秋月,何等闲情雅致;曾几何时,这帮兄弟们把酒言欢,共叙壮志,慷慨激昂指点江山。但如今却是倭奴未破,河山依旧零落,大家阴阳两隔,此情此景,又怎不催人泪下。

    雪狐特战队此行包括队长张海洋在内,一共来了五十一个人,昨天晚上就有二十三个弟兄在日军军营里英勇的牺牲了,他们每一个人牺牲的都是那么的壮烈,那么的无畏,他们浩气长存。

    古道上,剩下的二十八个勇士背着各种武器,坚定地走着,他们身负牺牲战友的重托,肩扛着民族振兴的重任,义无反顾的投身下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去。

    张天宇的桌子上摆着一叠厚厚的稿纸,上面用钢笔书写着规规矩矩的楷书,标题是《前线作战论中日士兵的优劣》,这是余长生利用一个夜晚写出的报告。

    在指挥战事的闲隙时间里,张天宇粗略的看了一下这篇报告。

    这篇报道从两国士兵的文化素质、军事素质、武器装备、心理素质和作战勇气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归纳起来主要是三点:

    一、日本的军官是日本的士官学校毕业,因此其指挥能力相对于二十二军的杂牌军官要好。士兵之间的对比就更加的明显了,日本的士兵大部分接受过小学教育,其文化程度相对于二十二军的那些文盲的士兵来说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至少日本军人拿到一份日本的文件能够看得懂,二十二军的战士很多人都不行。

    二、从日本士兵使用武器的熟练程度和装备上来看,也比二十二军的士兵好很多,虽然有龙盘山军工厂和海外军工厂的支持,实际上真正的产量还是很少的,使得二十二军的武器很杂,后勤供应难题也不小,更因为新兵太多,没有打过几发实弹射击就上了战场,高低之分一眼可见。但紧张的战事又如何保证士兵的训练?

    三、士兵的勇气和搏斗的技巧日本军人也要更好一些。日本军人心理素质过硬,专业的实力很强。关东军的部队练习拼刺刀的时候用活着的中国人当做靶子练习。以此来训练他们的勇气和血腥。二十二军的战士们只能用草人练习拼刺刀,很多人没有见过血腥,不是他们不够勇敢,关键是心理素质还没有过关。

    余长生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双方军人的优劣,他系统的阐述了二十二军今后的训练方向,虽然很多意见并不很不成熟,但在这个年代能有这种见识也非常的宝贵。

    作为穿越认识,张天宇自然知道如何判断这些训练方案的优劣,此前他自己也书写整理好多这方面的文章,同时在军校中、在部队整训中也积极推广这些做法,但没有真正系统的整理这些材料,今天看到基层干部余长生能讲出这些道理来,也着实让张天宇惊叹他的才华。

    正在观看时,郑百恩进来向他汇报了战事,雪狐特战队来电已经完成斩首行动,他们现在向北转移,日军目前整体攻势已经缓解不少,整个防御前线的日军攻击压力已经有所减轻,看来应该是日酋受到了重创,至于是不是旅团长平冢次郎被打死,这事一时很难查清。

    得到这个战报后,张天宇沉吟一下说:“通过日军现在这种情况表明,即便平冢次郎少将没有死,怕也受到重伤,在新的指挥官到来之前,日军将有两三天时间不会有大的动作,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有效时间,打一两场运动战,争取歼灭一两伙日军,遍被动防御为主动攻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他来到地图前,仔细观看一下地图,询问一下各个部队到达的位置,然后开始和郑百恩等人研究作战计划。

    中午太阳还是很火热,与早晨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坝上草原的鲜明特点。

    张海洋率领他的特战队员已经远离了日军的军营,他们在围场北部的一个山谷里休息,连日奔波作战,特战队员也都有些疲劳,除了放哨的,大都趁中午的暖和天气睡着了。

    张海洋也沉侵在睡梦中,忽然被站岗的战士叫醒:“队长,有情况。”

    张海洋马上起身问道:“什么情况?”

    “山路上出现一些鬼子,有不少伤兵,还压解着二三十中**人,抬着伤员。”

    张海洋随着那名队员前去观看,果然崎岖的山路上出现了十来个日军,他们押解着二三十衣衫褴褛的中**人,抬着十来个日本的伤兵,还有十几个轻伤员,在山路上行走着,已经快接近了自己队伍这地方了。

    发现这么多日军伤员,附近应该是发生了大的战斗,同时周围一定有日军的军营。日军这次大批队伍攻打围场,战线拉得很长,看来特战队一个上午急行军根本没有跑出鬼子的包围圈。

    估量一下当前双方的形势,张海洋决定打他们一下伏击,消灭这伙鬼子,解救这些中**人,但一定要速战速决,等鬼子增援部队到达前,必须离开这里。张海洋对自己特战队员的身手还是充满了自信。

    渐渐地,这些鬼子走进了埋伏圈,张海洋一声令下,半自动bu qiāng、chong fēng qiāng和轻ji qiāng同时响起,这些个特战队员本就是部队的精英,各自枪法都是非常超群的,在一转眼的功夫,十个日军士兵和十几个日军伤员全部被dǎ dǎo,大家迅速冲上去。

    抬着日军重伤员的二三十中**人在枪响时全都扔下担架,趴在地上,看到有中国的战士们冲过来,他们都起身协助特战队员们,把没有死去的日军全都消灭了,也算是出了一口胸中的恶气。

    张海洋手提双枪冲过来,问那些中**人:“你们是哪部分的,谁是军官?”

    一个身体壮实的军人说道:“长官,我原是东北军的连长,叫李伟胜。”

    张海洋通过李伟胜了解到,这群战俘是原热河东北军的一部分,热河被关东军占领,他们不堪投降,在团长李宏林的带领下,退守到翁牛特旗和敖汉旗一带坚持kàng ri,这接近一年来,大小跟日军也交战了几十次,使日军小股部队和汉奸不敢进入这一地区。

    前几天,团里得到情报,一伙伪满洲国的伪军要从围场开进翁牛特旗,他们就准备打这伙伪军一个埋伏。谁料想战斗开始后,出现大批日军将他们包围了,战斗非常残酷,队伍损失很大,最后李宏伟带队伍突围,担任掩护任务的李伟胜连与日军血战一个上午,战士们大都英勇牺牲了,剩下的战士弹尽被俘,李伟胜本人也因为被炮弹炸昏而成了战俘。

    听到李伟胜的介绍,张海洋深受感动,他听说过这一带有这么一只孤军在抵抗着日本的侵略者,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没有任何支援,坚持斗争半年多,也确实不容易,就对李伟胜说:“李连长,我们是二十二军六十五师雪狐特战队的,既然你们已经现在跟部队失去了联系,不如跟我去六十五师吧,到了那里一样打鬼子。”

    “多谢长官好意,可是我们团长带领几百个战士突围了,他们现在被日军追赶,时刻存在危险,我要和他们会合,会合后我说服他们一起投奔贵军,请长官批准。”

    张海洋看到李伟胜真诚的表情,就说道:“你不要一口一个长官,我叫张海洋,你就叫我张队长,我和你们一起去找你的部队,你们愿意加入我们二十二军更好,不愿意加入我们军队,我也要把你们送回去,你们都是kàng ri的勇士。”

    这次伏击打死了十个日军,十三个轻伤员,还有十二个重伤员,按照雪狐特战队的逻辑,只有死去的日军士兵才是安全可靠的,他们将这日军全部消灭了,缴获了bu qiāng十七只,阻击枪三只,dàn yào确不多。同时解救了李伟胜连二十八人。

    在迅速打扫完战场后,张海洋把缴获的武器dàn yào交给李伟胜的手下,又从特战队多余的武器中拿出六只半自动bu qiāng,五只chong fēng qiāng交给他们,把这二十八个人也武装起来,大家离开了战场。

    张海洋这只小分队超强的战斗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都让李伟胜和他的手下羡慕不已,听说要被二十二军收编,这群就像没娘的孩子似的孤军战士都很受感动。走起路来也特别有劲。几个小时后,大家来到围场和翁牛特旗交界处一个汉族的小村子处。

    这里虽然说是村子,也就是六七户人家,他们远离县城,在这里靠种地和打猎为生,李伟胜跟村子里的人倒很熟悉,大家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并帮助战士们烧水做饭。难得有个落脚的地方,张海洋也决定让战士们放松一下。

    通过电报,张海洋把自己这里的情况给师部做了汇报,得到师部指示,肯定他们日前作战的功劳,要他们争取能够收编李宏林这只kàng ri武装。

    山村鸡鸣时天刚发亮,张海洋起身了,穿上衣服,他走出房门去检查哨位。

    呼吸着新鲜空气,伸展着身体,张海洋来到了村口,检查完哨兵刚要走,看到山林间走过一个半大的男孩来,背着一只老套筒,手里拎着一只野鸡。这么早就出门打猎,引起了张海洋的兴趣。

    “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怎么这么早就出去打猎呀。”

    少年毫不怯生:“长官,我叫猛子,住我家的一个叔叔说要是我今天早晨能给他打个野鸡回来,就让我加入你们的队伍,所以我早晨起来就去了。”

    “胡闹!”张海洋暗暗责备自己的战士,他们怎么能开这样的玩笑。经过了解,还真是特战队的阻击手张峰。猛子没有家,是村子里人捡来大家养活的,他跟原来村子里一个老猎人上山学习打猎,练得一手好枪法,有做阻击手的天赋,被特战队张峰看中,就跟孟子开了这个玩笑。张峰还没有来的及跟张海洋汇报,结果受到了张海洋的批评。不过不管怎么说,猛子如愿加入了雪狐特战队。

    吃过早饭后,大家起身去寻找李宏林部队,走了一上午,打听到李宏林就离这里不远,按照路人指点的方向,大家紧赶慢赶,走了十几里的山路,隐约听到枪声了。

    听到枪声后大家来了精神,加快了脚步,向枪声传来的方向赶去。

    一座黄土高坡上,杂草都被战火烧光了,炮弹把阵地上的黄土掀开,新鲜的黄土被硝烟熏得成了褐色。

    受伤的战士在痛苦中shēn yin着,轻伤员和没有受伤的战士也都疲惫的靠在黄土堆边在打着盹,养着精神,准备迎接下一场更激烈的攻击。

    李宏林也靠在一个黄土堆边,抽着自己卷的旱烟,黝黑的脸庞也被硝烟熏得难以看出原来的颜色。

    “团长,我刚统计完了。”副官走过来坐到他身旁说道:“现在我们团重伤员六十七人,轻伤员一百三十一人,没有受伤的战士仅有一百二十来人,只是子弹基本用光了,shou liu dàn也就十几枚了。”

    这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数字,出发前一千三百人的队伍打成这样,李宏林的心都在滴血。这就是战争,该死的小鬼子。

    从热河撤出,李宏林一直在这一带跟鬼子和伪军zhou xuán作战,没有补给,没有援兵,靠战士们坚强的意志,孤军跟日伪军作战半年多,现在难道真的走到了尽头?

    “这小日本真瞧得起我李宏林,这次出动了一个整编的大队,加上一个营的伪军。弟兄们都是好样的,没有一个胆怯的,黄泉路上有大家作伴,我李宏林也算不枉此生,就是没能打跑小日本,我不甘心呀!”面对自己的副官,李宏林说出了心声,话语是那么的悲凉。

    “团长,小鬼子又上来了。”负责观察的哨兵喊道。

    “把shou liu dàn分发给重伤的战士,把子弹留给轻伤的战士,剩下的人拿起大刀和刺刀,我们要和小鬼子刺刀见红,就是血染黄土地,也不能让东洋小矬子看不起我们。”李宏林吩咐完,首先提起大刀趴到前沿观察攻击鬼子的动静。

    三百多鬼子和二百多伪军端着bu qiāng,枪尖上刺刀闪着寒光,弯着腰排着三角形队形,沿着黄土坡在三面向坡上进攻着。

    在离坡顶还有五六十米的距离,还没有听到坡上的子弹射击的动静,看来这伙kàng ri队伍子弹真的打光了,日军中队长挥舞指挥刀嘶叫着:“板载!”日军士兵端着带刺刀的bu qiāng嗷嗷喊着,挺起身来冲上来,伪军也不敢落后,跟着一起向坡顶冲过来。黄土坡到处都是鬼子和伪军的身影。

    “弟兄们,我们最后一战的时刻到了,杀!”李宏林象一个古代的勇士,举起大刀冲出阵地,率先杀向鬼子。

    “杀!”一百来名没有受伤的战士,几十名轻伤员,举起大刀,端起bu qiāng。甚至是拿起长矛梭镖,也跟着冲出阵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战而战之,这是一种多么无畏的战斗精神呀。

    张海洋他们接近了枪声发出战斗场地,那里已经沉寂下来,他们观察到黄土坡上硝烟还在,却没有动静,土坡下有不少日伪军在那里集中,监视着土坡那里的动静,看样子时刻要往土坡上攻击。

    日伪军人数实在太多了,自己这五六十人过去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在犹豫间,看到这伙日伪军向黄土坡发动了攻击,成群的日伪军向土坡上攻去,土坡上的战士们拿起刀枪杀下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看到自己的弟兄们在跟日伪军进行着残酷的肉搏战,李伟胜的眼睛都红了,他就要带领弟兄们冲过去帮助自己的战友们,张海洋及时制止了他的行动,他发现在大批日伪军冲上土坡的时候,在他们部队后面有一排炮兵,那里停放着两门九二步兵炮,六门迫击炮,六挺九二重ji qiāng,只有百十名日军在那里。

    对于张海洋所带部队现在的实力来说,与其真要上去救助那些战友,莫不如乘日伪军虚弱去打击对方,对方有不到一百人,看似不少,但炮兵和重ji qiāng手近距离攻击力不如步兵,相对来说毕竟比上去和大部队交战要好的多。

    主意拿定后,张海洋立即带领特战队员在前潜行突击,让李伟胜等人在后面跟踪掩护,他要以小博大,在日伪军心脏狠狠捅上一刀。

    李宏林手里大刀卷刃了,刀上淌着血,他的全身也都是血,身周围还有几十个兄弟,大家都身上带着血,也分不清这些血是自己人还是敌人的,但每一个兄弟的眼里都是那么的果决和刚毅,那样的无畏。身后的不时传来shou liu dàn的bào zhà声,那是重伤的弟兄不愿做俘虏而于敌人同归于尽的bào zhà声。

    有这么多视死如归的兄弟并肩一起战斗,中国振兴有望,李宏林感到此生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