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抗日之东北崛起 > 第四十九章风云变幻战鼓擂
    二月的热河还是非常的寒冷,干枯的树枝零星散布在无边的旷野上,几只乌鸦飞起,更增添了四野的荒凉。尚不能完全覆盖黑褐色土地的残雪象白斑一样长在大地上,北风一吹,看上去多了几分凄苦。

    在这寒冬的季节,三十几个大汉身带qiāng xiè骑在马上,警惕的观察着四处的情况,保护着两辆马车在荒原上疾驰着。

    张天宇不顾火fèng huáng的伤情,急于赶回自己的根据地是有其原因的,离历史上日军发动侵略热河的战斗没有多长时间了,他要尽快完成防御部署,尽最大可能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保住更多的领土,建设更多的根据地。

    现在朝阳一带的部队人数是不少,但武器装备相差还是很多,特别是有很多部队都是新组建或者新投奔来的,他们派系林立,组织性纪律性都很差,一旦发生大的战争,要是形成不了统一的指挥,必然导致失败。

    历史上热河抗战就是因此而被日军各个击败,导致128个日军骑兵就占领了承德。历史的教训在张天宇这里不能重演。

    张天宇匆忙赶回朝阳整顿部队的时候,热河抗战已经迫在眉睫了。

    在一辆马车上,张天宇靠着马车上闭着眼睛,这些天的劳累,使他在车上就睡着了。火fèng huáng依偎在张天宇怀里,双手紧紧抓住张天宇的手,也甜蜜的睡着了。梦乡中的火fèng huáng嘴角一直含着满足的微笑。

    马车停止了,外面喧闹的嘈杂声把张天宇和火fèng huáng惊醒了,张天宇轻轻推开火fèng huáng,掀开马车门帘,走出马车,就发现他的马车周围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偕老领幼,议论纷纷,现场显得十分混乱。他的警卫们拿着枪把两辆马车团团围住,警惕的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龙武走到张天宇面前,低声说道:“张总,我们到了平泉县城门口,这些是从锦西和建昌一带逃亡过来的百姓,他们想进平泉县城,现在在县城门口接受盘查。”

    “先不要惊动百姓,我们慢慢排着吧。”

    “是。”龙武低声答应一声。

    现场嘈杂声更大了,忽然听到县城门口发出两声枪响,大家注目看去,就见十来个身穿东北军军服的士兵,围在一个凸起的木桩旁边,木桩上一个东北军连长装扮的人站在那里,手里的驳壳枪还冒着青烟。

    “老少爷们们,你们听着,奉上峰命令,现在是战争时期,平泉县现在全城戒严,凡持有平泉县颁发的证明的居民在接受检查后可以进出县城,其他闲杂人等一律不准放行。违反者格杀勿论。”

    这个连长声嘶力竭的喊着,附近百姓不满的嘈杂声更重了。那个连长又举起枪来,“向天上又开了两枪:“肃静,肃静!”

    人群发出的嘈杂的喧闹声在枪响后停下来了。

    这个年代,当兵的就是横。

    “闪开,闪开!”一辆马车快速的冲过来,赶车的是个老者,他的旁边有几匹马,马车周围有几个背着bu qiāng的壮汉骑马跟着一起往县城跑去,周围百姓被这阵容吓得纷纷后退,现场又有些sāo luàn起来。

    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在慌乱中找不到自己的家人了,她无助的在道中哭泣着,这辆马车快速冲过来,赶车的马夫紧急去拉马的缰绳,但那拉车的那匹高头大马跑起来有点不受控制了,眼看着就要撞到那个小女孩。

    “快把孩子抱走。”张天宇对龙武吩咐道。

    那个小女孩距离张天宇他们非常近,龙武几个健步冲了过去一伸手,抓住了那匹拉车的大马的缰绳,他的双脚象钉在地上一样,牢牢站稳,一丝不动。那匹骏马前蹄跃起到半空,一声长嘶,想要挣脱龙武的束缚,但龙武这十几年练就的武功显示出强悍的一面,骏马在他有力的拉扯下,最后不得不落下马蹄,就地长喘,无奈的低下头来。

    龙武神力制住了高头大马,博得在场众人的掌声,但紧急拉住的马车却发生的扭曲,车上传来几声惊叫声,有三个人从紧急停下的马车里被甩了出来。

    马车上掉下来的是两个女子和一个孩子,她们都穿着貂皮的大衣,一眼看出就是富贵人家的家属,那个孩子可能因为摔疼了,在地上哇哇大哭,那两个女子忙着哄着孩子。

    “你是什么人,竟敢惊扰了我家稍少爷,你是不想活了吗?”一个骑在马上的壮汉掏出一把驳壳枪指向龙武。另几个人也举起驳壳枪或阻击枪指向龙武。

    张天宇的警卫也分别掏出枪来,把那几个人包围起来。

    “放下枪。”

    “放下枪。”

    现场更加混乱。

    那孩子吓得不敢在哭泣了,躲在一个年轻的女人怀里无声的抽搐着。看来是被眼前的情况吓坏了。

    “闪开,闪开。”还没等张天宇说话,那个东北军连长模样的人带着几名士兵走了过来。

    他这一过来,那几个大汉更嚣张了,面对张天宇的警卫,举起枪来毫不放松,其中一个人打招呼:“这位长官,我们是齐团长的家里人,特奉命带六姨太来看齐团长,哪知道被这几个人冲撞吓坏了小少爷,你可不能饶了他们呀。”

    张天宇一听明白了,怪不得他们这么嚣张,原来是在平泉守备的东北军的团长齐国良的家属,在这个年代,有枪便是草头王,何况一个东北军的团长,他们在这里确实有张狂的本钱。

    “啊!是齐团长的家属,失敬失敬。你们又是什么人。”这个连长对那个壮汉毕恭毕敬,但对张天宇的警卫们却也不敢轻易得罪。这些人拿的武器大都是野牛chong fēng qiāng和半自动bu qiāng,看着架势也是大有来头,自己一个小小的连长,恐怕谁也得罪不起。

    周围围观的群众看到这里,不少人发出嘘声,这个小连长真的也没敢发作。

    龙武是张天宇的侍卫长,他放下那高头大马的缰绳,用手拨开指向他的枪口,神态自若的说道:“我们是什么人,你让齐国良亲自来问。”他那自若的表情更让那个连长有些摸不到头脑了。

    张天宇站到马车上,向在场的百姓难民们讲道:“父老乡亲们,你们安静一下,听我说几句。”

    张天宇优雅的气质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现场安静了许多。

    “父老乡亲们!我知道你们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在外逃亡。我很理解你们现在的无助和痛苦。当今,日寇的铁蹄已经踏进了我们国土,黑吉辽丢了,热河现在也在风雨飘摇之中。国破山河在,你要相信我们还有很多人在战斗,在保卫我们的家乡,保卫者我们的父老乡亲们。你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作为军人就应该义不容辞的保护你们。在这里,我向你们保证,来到了平泉,你们就是来到了自己家,我们一定想尽办法安置你们的。”

    “这是谁?这么大口气?”

    “他算什么?”

    “这是谁?”

    ......

    大家议论纷纷,都抱有怀疑态度,关键是张天宇太年轻了,只有二十四五岁的年纪,确实让人值的怀疑。

    这时有一队人马从县城开出来,这对人马有一部分身穿kàng ri先锋军的军服,一部分身穿东北军的军服,他们荷枪持弹来到城门外,四处的百姓自动给他们让出路来,当先骑马的那个身穿kàng ri先锋军军服的军官很远就看到张天宇在马车上讲话了,他拍马急速赶到,还没等马挺稳,就翻鞍下马,就地敬礼:“张总你好,王贤重迎接来晚了,让总座受惊了。”

    张天宇看到王贤重骑马跑了过来,他身穿便装,就抬起右手当做还礼:“先不要客气。你现在马上组织人,看在城里或什么地方,支起所有能收集来的铁锅,熬上粥来给这些乡亲们去去寒气。粮食就由你们二纵暂时出吧。”

    “是,我马上照办。”王贤重庄重的又给张天宇行了个礼。

    这时跟过来的那个东北军的军官有点fā lèng,他下马低声询问王贤重,得到王贤重的回答后,立即也就地立正,向张天宇规规矩矩的行个礼,大声说道:“卑职齐国良见过张总指挥。”

    张天宇微笑着抬手还礼说道:“齐团长,你非我的部署,不必客气。”

    齐国良依旧立正站好,连他的六姨太和宝贝儿子都没有正看一眼,恭恭敬敬的说道:“卑职岂敢。张总指挥是kàng ri英雄,是我们的楷模,现在又是平泉四县的保安总司令,我齐国良就是你的下属,不敢有所不敬。”

    这一下全场都震惊了。

    那个连长更是惊恐万分,他暗暗搽了把汗,心中念叨:“佛祖保佑,幸亏我刚才没有得罪他,万幸呀。”

    张天宇在马车上看着周围的百姓,没有再理会齐国良,动情的说道:“父老兄弟姐妹们,我理解你们现在的苦衷,我更理解那些在敌占区受苦受难的百姓们的苦衷,作为一个军人,今天我们拿起了枪,就要保护你们,在这里,我张天宇向你们发誓,我代表kàng ri先锋军的全体同仁向你们发誓,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下一刻我们粉身碎骨,只要我们有一口气在,就要把日本鬼子打出中国去,为父老乡亲们、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们留下一个和平安逸的家园!”

    张天宇动情的讲话引发了全场如暴雨般热烈的掌声。

    平泉县城及周边现在汇聚着吴天威下属的齐国良一个团,王贤重带领的二纵一个团,还有当地的警察和一些私人武装及义勇军、;绿林道上的一部人人马,这些人马虽说都打着kàng ri的旗号,但各自为政,鱼龙混杂。如不及时收编和整训,待日军到来就是一盘散沙。

    张天宇进城后,没有马上离开平泉,他立即着手组建整顿这些杂七杂八的武装,希望能在热河抗战到来之前能够形成战斗力。同时,他与新成立的县zhèng fu竭力的把逃难来的百姓安置下来。同时,他还要面对建平、朝阳、北票这三个县的防御和军队整训建设及地方百姓的安置工作。

    这些天来,张天宇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觉,吃饭都顾不上,人整个瘦了下来。

    火fèng huáng因为伤势不是很稳定,被张天宇逼得回到朝阳如医治了,

    张天宇的生活就由龙武和身边的几个警卫员来负责,可是他们又怎么能劝住张天宇呢。

    张天宇现在恨不得一天当做三天来用,迫切的时光让他不敢有一丝松懈。

    为了保住热河,zhèng fu也是煞费苦心,南京zhèng fu一方面勒令张学良务必集中兵力防守热河省,一方面试图使用江西剿共前线的六个主力师的中央军前往热河增援。但是张学良对于中央部队的进驻顾虑很多,对于他来说,中央军和日军进驻热河对他来讲没有本质的不同。中央军如果进入热河和日军开战,无论最后谁获胜,热河的地盘最终也不会落到他张学良的手里,这是他极其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一番讨价还价后,张学良最终允许宋哲元,商震等人的晋军,西北军开入华北平津一带作为支援。因为热河不是他们的地盘,这些战斗力较弱的杂牌军队短期是无法站住脚的。并要求zhèng fu派财政部长宋子文到北平来督战,实则是为向zhèng fu索要军饷方便。

    同时,日本外相内田康哉于贵族院发表演说,表示“热河省为满洲国一部分,征之《建国宣言》即可明白……《日满议定书》,规定满洲国领土由两帼共同负责维持治安。故所谓‘热河问题’,为满洲国内部问题,同时日本因有条约上的义务,对此抱重大关心。

    在日本zhèng fu的支持下,1933年1月28日,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在新京下达466号作战准备令,完成了军事部署。 2月17日,武藤信义下达了473号攻击令,他亲自出任总司令,小矶国昭担任总参谋长,决定在国联开会审定中国东三省被日军侵略一事开会的日子,于2月22日开始军事进攻。

    早在1932年1月21日,张学良和zhèng fu盼望的国联调查团就正式组成了。其成员包括:英国曾任印度代理总督的李顿伯爵、美国前任菲律宾总督麦考益中将、法国前任ān nán{越南}驻军司令官克劳德中将、德国前任东非总督希尼博士、意大利的马柯迪伯爵,李顿任团长。中国前外交部长顾维钧和日本驻土耳其大使吉田也参加调查团工作。调查团组成后,并未立即赴中国实地考察,于4月21日到达沈阳,先后在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城市进行了调查,7月20日于北平开始起草报告书。调查团到中国后,会见了中国zhèng fu首脑,在东北先后会见了伪满洲国的溥仪、郑孝胥、张景惠等。日军多方干扰调查团的调查活动,xiàn zhi调查团内的唯一中国代表顾维钧的活动,甚至不让他与日军指定之外的任何中国人接触。即使如此,东北各阶层人民,通过各种途径,仍向调查团递交了揭露日本侵略的书信函件1500余件,陈述事变前后所见之事实。9月4日,国联调查团基本完成了报告书,经修改和国联审议后,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即《李顿报告书》。在国lián zong部所在地日内瓦、中国首都南京和日本首都东京三地同时正式公布。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有两重性。在法理层面,承认中国对东北的主权,否定日军的行动属于“自卫”,否定伪“满洲国”的合法性;在现实层面,不主张东北恢复“九一八”前原状,而建议设立一个“自治zhèng fu”,包括“相当数额之外国顾问,其中日本人应占一重要比例”;中日军队全部撤出东北,改由两国宪警维护治安等。

    依靠国联解决东三省问题的zhèng fu和张学良都感到失望了,日本各界也对该报告书极为不满。为此,日本zhèng fu宣布退出国联。在这个大前提下,武藤信义发动了侵犯热河战争。

    中国方面对日军的行动也有所掌握,在2月18日,张学良、张作相、汤玉麟、万福麟、宋哲元等27名将领在承德发出热河kàng ri通电。宋子文正式发表抗战言论。张学良致辞,勉励大家誓守热河,准备fǎn gong,以雪“九一八”之耻。由此,南京zhèng fu扬言:“热河为北方屏障,且多天险,zhèng fu已有准备,至少可以守三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开始向热河进攻,企图逼迫中国守军投降。武藤信义于22日下达最后通牒,要求驻热河的中**队全部撤出。

    通牒发出后,关东军在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下,任命张景惠为“满洲国讨热军总司令”,大本营设在锦州,日伪军总共达10万余人,兵分三路:北路以日军第六师团和伪满洲**张海鹏、程国瑞部组成,由通辽出发,攻开鲁、新惠、建平,目标赤峰,之后南下承德;东路以日军第八师团和伪满洲**李寿山部组成,由锦州出发,沿锦朝线{现锦承线}进攻北票、朝阳、叶柏寿,最后向承德进犯;南路由日军第七师团、第十四师团、骑兵第四旅团和第八师团一部,另有伪军丁强{李际春}部,从绥中出发,向建昌、凌源、平泉进攻,再向承德进犯。此外,侵占长城沿线的日军第八师团一部和驻山海关守备队组成一个支队,由古北口出发北上,直犯承德。

    由此,在张天宇还在紧张的部署和整训中,轰轰烈烈的热河抗战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