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二十二章 公孙升济
    “族父大人,小侄有一人推荐。”

    “正待元亨为我推荐良才,速速道来。”

    座中诸人在蓟县之时都见过陶升,知道他是陶谦的族侄,陶应的族兄。但在陶谦巡州时没有带着陶升,还以为他不过是普通的陶氏族人,方才乍一看到陶应与陶升一同入内,也没放在心上。此时听见陶升突然出言,纷纷侧目,有个别心思灵活的还在细细思量为何陶升突然就出现在了襄平。

    陶升却是根本没有在意座中诸人打量的目光,直接说道:“侄儿游历医无虑山以东诸地之时,尝听永康年间,扶余王夫台率二万余人寇我玄菟郡。时辽左惊惶,民不自安。然前玄菟郡公孙太守力御强敌,一举破之,斩首千余级,扶余乃不复触犯我大汉天威。”

    “公孙府君实乃大汉干梁,不得不敬。元亨这是想要向我推荐此君?”

    “非也,那公孙府君年高德昭,历典郡国,而今致仕归家,怎可扰其清静。”

    “那元亨却是想要?”

    “侄儿又尝听乡里父老言,当年随公孙府君击破扶余人时,亦有诸多骁勇善战之士。其中有一人特为公孙府君所信重,其后又特举有道,入仕朝中。”

    陶升仿佛卖关子般,略作停顿,一旁的州从事阳仪却恍然问道:“陶郎君可是想要向使君推荐公孙太守之螟蛉子,故冀州刺史公孙升济乎?”

    “然也,正是玄菟公孙升济。莫非阳从事也打算向我族父推荐此人?”

    “本有此意,只恐公孙升济不能为使君所用,故而犹豫未决。”

    “我听闻那公孙升济而今赋闲在家,阳从事此话却是怎讲?”

    “公孙升济的确赋闲在家,因其在冀州刺史任上与冀州诸郡长官颇有龃龉,后以谣言免,方才回乡。其人曾监掌一州,与使君同,恐其惜名,又恐其桀骜,故而在下犹豫再三。”

    故冀州刺史公孙度的名字,陶谦也曾听说过。但公孙度举有道进入朝中再外放冀州之时,正是陶谦辞官归乡的期间,加之一为扬州丹阳人一为幽州玄菟人,地域遥远,也没什么共同的故交好友,所以对此人的生平并不熟悉。现在听陶升和阳仪一同提起此人,便觉得人才难得,值得了解一下。

    “公孙升济此人我亦曾听闻,只是其具体生平如何,却是知之不详,德范可为我详细说之。”

    “使君有命,在下自当效劳。”

    “提起公孙升济,不得不提及他阿父。他阿父名延,当年因在家乡犯了些事,便避走他乡,在玄菟郡定居下来。而其父毕竟算是士族出身,有些才干,辗转多年,竟被召入郡中为吏。”

    “公孙度那时年方弱冠,有个小名唤作阿豹,经常随其父出没于郡府之中。却是无巧不巧,玄菟太守公孙琙早年有一子亦名豹,年十八而早夭。”

    “公孙太守见了公孙度与早夭之子同名且同年,甚亲爱之,遣其拜师就学,为之娶妻。后又累仕郡县,在永康年间,亦随公孙太守击破扶余人之入侵。可以说,公孙度之发迹,与其得到公孙太守之青眼密切相关。”

    “建宁二年,朝廷诏举有道,公孙度应举入朝对策,除郎中、尚书郎。不久后,又迁为冀州刺史,可谓风光无两。”

    “只是当年公孙升济意气风发想做一番大事业,却低估了中州地方之盘根错节。上任之后,多有刺举不法,一意孤行,乾纲独断。其所作所为多与郡国不睦,亦未得当地世族豪家支持。”

    “那时中州疫病流行,久久不能止。正当各地郡县焦头烂额之际,当地百姓间传扬出了因是新任刺史肆意施为,伤了人和之道,才导致疫病久不能去的传言。”

    “平日里与刺史多有龃龉的郡国长吏纷纷将此传言奏表朝中。虽说此传言多有可疑之处,但朝中还是为求稳妥,免去了公孙度的刺史一职。”

    “也该是公孙度倒霉,他去职不久后,冀州的疫病却渐渐得以控制。于是,这有伤人和的恶名便被他背在了身上。公孙度意兴阑珊之下,也不去京中求仕进,直接回了玄菟家中。这一待便也有五六年了。”

    听了阳仪的介绍,陶谦倒是对公孙度有了几分同病相怜之情。

    自己当初刚刚从朝中外放任舒县令时,也与郡守张磐不睦。那年仲秋之月,在灵星祠中祭祀之后,多出五百钱,张磐竟想构陷我受赇。自己当初气愤之下便辞官归乡,因此也赋闲了多年。

    自己世家大族出身,堂堂千石县令,岂会看得上那区区五百钱,而张磐用此不入流的手段恶意构陷。而放在公孙度身上,郡县疫病,不追责那些主政之官员,反而因传言罢免监州之刺史。朝中诸公之举措,真乃滑天下之大稽也。

    因着有同样的经历,故而陶谦很能理解公孙度去官归家后赋闲了五六年之心情,便益发想拉他一把。而公孙度举有道,入朝为郎,任过六百石刺史,资历方面勉强够了。又曾随公孙琙击破过扶余人的入侵,可称得上知兵事,可以说是个不错的人选。

    “德范,那公孙度如今在何处,你对其事迹了如指掌,可是以往有交情?”

    “回使君话,公孙升济如今正在高句丽城。我家与其乃是故交,故而对其经历知之甚详。”

    “那好,明日正要启程前往玄菟郡,到高句丽城后,还要德范为我引见公孙使君。”

    “但凭使君吩咐。”

    阳仪听陶谦的话语中对公孙度甚是看重,他作为公孙度的故交,也是颇为高兴,便畅快地应承了下来。

    “元亨,你初一开口便向我推荐了一个良才,可还有什么人要推荐,切莫藏私。”

    此人虽然是阳仪的故交,但还是陶升提及,才引起注意,对于族侄的表现,陶谦还是颇为满意的。

    “哈哈!小侄计止于此也。若是族父不怕我添乱,我想着时再说。”

    “甚好,甚好。如今农都尉人选已有三人,诸位也要多多斟酌,若是有更多合适的人选,也好一并提出来商议商议。”

    如果有在看本书的读者,欢迎留言交流,欢迎加书友群9643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