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食仙 > 道家早期历史 作者荆柯守
    道家脉络入门

    ()《易经

    易经最基本的要素为yīn阳概念,以yīn阳概念来描述万物的演化,初成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十四卦,这就是周天的更细致的描述,如果结合了yīn阳,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老yīn,老阳,少yīn,少阳”,以示各卦在周天中的xìng质和地位,易经之道,早于老子矣

    (2)老子《道德经

    实际生年已经难以查知,大概是在公元前600—公元前500年间,是周朝chūn秋时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在东周帝国的首都洛阳担任“守藏室之史”,它著《道德经,将易经yīn阳相对循环之理,更提升到天地之根的高度

    (3)庄子《南华经(就是《庄子)

    庄子生年也难以查知,但是时代比老子晚,处于战国时期,大概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它的学说根本jīng神,继承老子,又偏于出世

    ()我来论之,老子道德经,说了“天地之根”,易经“明了周天循环之道”,这二本合起来,才是古典道家总纲,而庄子逍遥出世,分量上就不足了,只能是描述部分修炼之道,以及出世之心

    此上者,是道派核心理论,但是并没有具现化,具现化,就是道教之始

    (5)方仙道

    方仙道最早见於《史记·封禅,实是其法通于鬼神,追求长生求仙。其所谓「方」指不死的神方,所谓「仙」指长生不死的神仙。

    而「方」的根本思想,是来自于上古神明的秘密,是祖神赐予

    「仙」在这个时候,其实名声不显,是指神裔获得祖神赐予(或者修炼)而飞升,回归神庭,和后世的仙是二回事

    神仙思想,由来已有,根源其实并不在道家,而在于上古神脉,所以一开始,方仙道和道家根本是二个根源,一从神,二从道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绝地天通开始,到商周,神裔的伟力渐渐消退,因此到了chūn秋战国时,二者渐渐融和,形成了方仙道

    方仙道的兴盛期为战国后期,到汉武帝时,其代表人物有宋毋忌、正伯侨、徐福、卢生、李少君、李少翁、栾大、公孙卿等,严格的说,那时,主要是通过「方」,制造外丹服食,激发神脉而成神,非是道家正统,必须分清楚

    这些活动一直延续到汉末仍很活跃

    (6)由人到神的转变

    老子,在差不多700年中,被世人视为圣贤,而非是神(也不是小说的混元圣人),因此以上,都是人的时代

    但是随着方仙道的发展,以及黄老之道,在一小批人中,老子的地位渐渐提高,成为了不老不死的神仙,但是,这是暗流,并不能等同观之,整个凡世,还不视老子为神

    直到张道陵正式开道教

    (7)张道陵开道教

    张道陵,公元3年—公元56年,是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人。道记载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

    曾经在二十六岁,担任过巴郡江州令,但是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弃官隐于北邙山。后与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诉流至云锦山(今龙虎山),据说三年炼丹而龙虎见,山因以名。

    当时,整个天下,特别是中原,信仰是古神(祖神),道教根本无法立足,是以和太祖的选择一样,去偏远地区发展

    所以道上说:“闻蜀中民风纯厚,易可教化,入蜀居鹤鸣山修道,并以汉安元年感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创立了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领,符水治病,百姓奉之为师。”

    (8)天庭体系和基本仪轨

    一法兴,一法灭,一道兴,一道衰

    道教要想兴起,首先就必须对付原本占统治地位的祖神(古神)体系,当然,蜀中相对薄弱

    当时,张道陵,称“道即是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太上老君为至高神,于永寿二年,建正一盟威(法律),确定诸品经箓(品级),确定玉册剑印(权柄),正式建立新的天庭和神权

    一建制,首先面对的,就是蜀中大批鬼神,不然道基无从而立

    正一真人以治病制鬼之要言,开始讨伐蜀中各鬼神,不服者杀,服者降之,永受盟约驱使,这在历史上,称之“伐山破庙”

    在后世陶弘景看来,这种天师道法是“太清之小术,民间之杂事”。这种态度除了后世dú lì的缘故,其它的不好说——没有这种治病制鬼,道教根本发展不起来

    当时,以太上老君为至高神,天庭初建,许多官名,是由天师而创,而被天庭承认,《登真隐诀和《正一法文经章官品虽有异处,但是实际上同出一脉,这就不多说了

    当时道家实力,分成上部和下部

    上部,就是天庭,集着大批天兵天神,以太上为尊

    所以道士,行法,必须上章奏请兵,这是有一套完整仪轨,包括写格式、用墨颜sè及掺入的药物成分等等。

    “若急事上章,当用朱笔题署。若上逐鬼章,当朱所上正一弟子姓名。若治邪病章,用青纸。三官君吏贵在青sè。若疰气鬼病作系鬼章,朱青纸章,奏了于治中。烧和真朱二分,捣和蜜为丸。平旦入靖,再拜服之。垂死皆活,莫令人知。若因病入靖章,即四面烧香火。”以上见于《赤松子章历第二卷,其文字或有出入,无关大碍。

    简单的说,就是上奏天庭,请天庭派遣天兵,执行法事,这是道教基本仪轨之一

    当然,对大能者,或者品级高者,可不必写成章文,单是口诵的“口章”,就可上请天兵下降

    《要修科仪戒律钞第十一卷说:“内官朝法得口章,外官不得口章。”

    说明天师道在口章仪式方面有严格的规定,不是高位者,不能单凭口说,而调动天兵

    但是调动天兵,必须有章信。《赤松子章历第一卷“论三等章”一节也明确提到上章要有信物——印、剑、箓、册,都是

    所以现在道士受箓,实是一种凭证和资格

    (9)伐山破庙

    以上天庭制度建立后,张道陵以及其弟子和祭酒,就可凭此调动天兵,开始清理蜀中古神,因此进行连场大战,战争非常激烈

    首先清理的是

    “青黄赤白五瘟蛊毒六魃之鬼”、“带下十二病之鬼”、“井灶鬼”、“灶鬼”、“十二灶之鬼”、“淋露百病之鬼”、“家中恶鬼”、“刑杀鬼”、“众老之jīng”、“考讼鬼”、“五墓之鬼”、“先祖五墓之鬼”、“房庙座席祷鬼邪物”。

    这是天师道早期,要防范并灭除的主要对象,在这里,不得不说句,当时早期,甚至把祖先也视为鬼,或者诛杀,或者降服

    先祖行为的善恶会影响到后世的福祸,这是中国传统的承负思想。而当时,“五墓鬼”、“众老之jīng”、“考讼鬼”、“收葬送冢墓鬼”、“冢墓之鬼”,也在讨伐之中:“无上高苍君十万,主收先祖五墓之鬼,来著子孙者,主之。”

    开始时,战争规模还小,大批鬼神或者被诛杀,或者被降服(因此受正一盟约,成为了下部军),就是受张家直接调遣的鬼神军,不必上报天庭

    在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张道陵提出了革命xìng的口号:“破六天之故气,立三天之清气”

    (0)破六天之故气,立三天之清气

    实现,必须理解“六天之故气”

    《史记·天官谓天帝有六,即天皇大帝与五方之帝(五德),是谓“六天”。

    《真诰中有酆都六天宫,各宫的主神分别是炎帝、周武王、夏启、周文王、邵公、季札,显然是官方的祖先神。

    无论哪种,实际上都是直指当时天庭,要革命

    要将以前祖神系统和旧信仰,全部消灭,建立道派统治的天庭

    这革命xìng目标一提出来,和旧体系的关系尖锐对立

    《魏传诀称:“若yù学神仙,而坎坷疾病疰连沈滞者,当请虚素天jīng君赤衣兵十万人在天柱宫以制鬼灭祸遏却六天之气。”

    陶弘景注云:“人有至心苦行者,崇学仙道,而六天灵鬼亟来犯人,或遇疾病,或致牢狱,或渐使贫顿,每令触恶者,故宜急遏制之。”

    可见,当时直到魏晋时,修道者就是天庭打击的对象,谁想修道,天诛之

    再明确点说,古神,是上古信仰,一般传说中,是人族的祖先,而历代以来,祖宗死后,还需享受祭祀和牺牲。

    而当时道教,就要把这些全部根除

    太上老君下世传授“正一盟威之道”的目的就是“清约治民”,“杀鬼生人”。陶弘景的注文也明确指出了六天和仙道的不相容。

    《正一法文经章官品第二卷,目标直指“自称五帝”、“自称皇天上帝”、“自称天地父母”,其矛头直指周代以来,直到汉朝祭祀的“皇天上帝”

    了解了这些,就可以知道,当时天师道的第一任务,就是制伏和****“六天”。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云:“天罡大五丁君兵百万人主收符破庙多怨座席血食逆鬼。”、“诛符破庙君”、“诛符破庙法”

    《陆先生道门科略说“诛符伐庙,杀鬼生人”

    《老君变化无极经称“诛符伐庙有常刑”。

    《要修科仪戒律钞第十卷说:“建rì可诛符破庙系百鬼邪jīng”。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在人间建立了二十四治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