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山河屠 > 第18章 白水江畔
    吴石栗既没有如雨后梨花一般纷纷凋落,也没有如蚕蛹一般被周身蚕丝裹住,更没有被夺夺利刃刺出十个窟窿。吴石栗仍是安然地站立在场中。只是轻轻挥舞手中白色抹布,左一圈,轻轻荡开数十根暴雨梨花针,右一圈紧紧缠住了千丝万缕的拂尘,缓缓后退一步,扯回白色抹布,护住手掌一把抓住了十六路分刺而出的四柄软剑,用力一拧,四柄软剑顷刻碎作数截,掉落一地。

    起手间便已化解了数人的杀招,高下已判!这是山岳与顽石之间的比试,小河与湖海之间的差距。

    ”如此应该够了吧!多年不染鲜血,勿要让我破戒!“吴石栗毫无感情冷冷地说道。

    ”阁下武艺非凡,唐非心服口服,可否就此离去?“胖梨花一脸恳求之色,只是一条普通抹布已可以挡住数十根暴雨梨花针,胖梨花深知此等武艺放眼江湖亦是难得的高手,再无半分傲气一心只求安然离去。

    ”自然可以!“吴石栗根本不去看一眼,淡然地说道。

    吴石栗话音一落,胖梨花早已一步窜了出去,根本不管先前与自己卿卿我我的粉裙女子。在生死面前,所有的媾和都不值一提。

    吴石栗转头望向了白衣门四小生,不屑地说道:”你们四个不入流的小虾,今后莫要再使剑了,辱没了素称‘百兵君子’的剑,你们不配用剑,更不配称作剑客,他日若有时间,定会去寻白衣门主,他只能穿白衣不能使剑!”

    “你!”白衣门四小生虽心中极怒,却不敢发作,只得憋红了脸,恨恨地望着吴石栗。

    “阁下如此霸道,可否请教何方神圣?今日虽不敌阁下,来日若有机会贫道亦可邀约江湖朋友一起讨教!”这不知道人果然极为老练,一面明言不敌,一面又打听来路留作他日以作计较,若是这吴石栗不敢报出来路,今日虽不敌也可扳回一点颜面,让这吴石栗难堪,若是能得知来路,将来亦可再决高下寻回今日荣辱。

    吴石栗却似乎根本未曾把这不知道人放在眼里,也没有把这不知道人未来的邀约放在眼里,依然淡淡又略带一丝不屑地说道:”若是矮袖道人或可敌我百合,但凭你所邀约的狐朋狗友,还不入我眼!“

    ”你!“不知道人又一次气得语结,却又发作不得,恨得咬牙切齿却没有丝毫办法,因为先前一战,不知道人心内深处已然确信这不是诳言。

    ”滚吧!都滚吧!今日歇业。“吴石栗淡然地说着,缓缓朝着门外走去,伸了一个懒腰,”看来他是寻到个宝贝了,我也该去寻我的老伙计了!“根本不管不顾身后的诸人。

    ”等等!“凌飞云一声急喝。

    吴石栗停下了前进的步子,懒懒地问道:”小朋友,你有何问?“

    ”你与剑痴前辈是何关系?为何今日救我离此险境?“凌飞云一口问出了心中两个疑问。

    ”莫管莫问,莫看我年轻,不过一张人皮罢!剑痴与我多年故交,将来你自会知道。“吴石栗早已走出屋外,又佝偻了身躯,低头俯首喂食栓在栅栏上的马匹。

    ”大雁无归,你不是归人,那便做个过客,真正做一个过客,谁都不识的过客。“吴石栗似在自言又似在警告一路狂奔逃命的不知道人和白衣门四小生。

    凌飞云怀抱着麒麟儿,缓步走了出来,走至马槽边:”大恩不言谢,可否告知尊驾名讳,将来或许我这怀中婴孩亦有图报之机!“

    吴石栗头也不抬,仍然自顾自地搅弄着槽里的马饲,”大雁无归,你不是归人,那便做个过客,真正做个谁也不识的过客,岂不更好?“

    ”还请阁下告知真名实姓,凌飞云只是一个有今日无明日的浪客,只求心中每日记挂恩人名讳以徒心安!“凌飞云唰的便要跪下。

    吴石栗转身一把扶住凌飞云,无奈地摇头说道:”我只是一张年轻人皮附着脸庞,其实已是年过百岁之人,你既如此执拗,也不诓你,我与剑痴本是同道,江湖人称无归剑客雁无归,却是大雁的雁,不是春燕衔泥的燕。“

    ”无归剑客,无归剑客,难怪此地竟是无归酒肆。“凌飞云恍然所悟地说道。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不错,苍茫人世任谁都是过客!前辈了悟可喜可贺。“凌飞云抱拳贺喜道。

    ”难怪剑痴会赐予你玉珏,根骨奇佳悟性上乘,剑痴为何不将你纳入门下,以备‘三城十剑’之争。“既是无归剑客亦是吴石栗,此时对凌飞云竟生出了几分相惜赞赏之意。

    “罢了,不再多言,你去吧!此行一路凶险,但以剑痴脾性,断然不会让你轻易犯险身死,一路上少不了安排人手暗中照拂于你,安心去往你想去之地,勿再多言,就此去吧!”

    凌飞云深知多言无益,抱拳道:“多谢前辈救命之恩,就此别过!”疾步走向栅栏,解下马匹跨上马背,扬鞭疾驰而去。

    这一去十六年,这一去不复返,这一去便是寂寂无趣十六年。十六年,或许不短也不长,任多少青春蹉跎,多少相守却离,多少相爱却恨,多少无辜却死。十六年,确实不长也不短,十六年,天色依然不变的风吹云即动,地貌依旧不改万年的沧桑,可是悲哀的早已物是人非,无论悲哀与否,爱或不爱,恨或者悔,凌飞云已然中年即暮,麒麟儿已然长成少年。

    这便是时光,也是生活,无论生与死,爱或恨,这滚滚前进的车轮终不曾停止驻足,渺渺众生、无辜生灵只得跟这个残酷的老人一起老去,年少时我爱过的无情或者雪晴,终将忘却。不论是你的无情或是我的懵懂,亦无论你的冬阳或是我的寒雨,终将到这忘却,因为我有我的爱人,你亦有你的爱和祈望。这时光逼着生命残忍冷酷,末了忘却,终不过是一场残忍的成长与历练。

    相遇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在你最美的青春遇见你,却不能相爱更不能相守,权当我是个过客,不曾被你留意的过客。

    凌飞云终也明白了,为何无归,又为何世上有个无归的剑客。确实心无所归,便是一个剑客,已然无归不羁,便是不能无敌与天下,自然也相去不远,因无归自然便无畏,哪里是死地便是埋葬之地,死又有何惧,自然无归为胜!

    华夏十六年。

    云南府,南广郡。

    南广郡位于云南府最北端,乃是云南府据守要塞的北大门,与川蜀、贵州三地接壤,古称“鸡鸣三省”之地。因而此地风土人情与别处不同,既有南蛮子的彪悍劲,又有贵州一带的狡黠略带豪爽之风,更有川蜀人的风辣与机智。

    南广郡千古依傍的乃是境内镇雄关,正是凭借这一雄关要塞,才成为云南府内有数的大郡重镇。镇雄关,乃是取“镇守雄关”之意,关隘乃是依托南广郡内第一高峰乌峰山,南北绵延数十里,高低起伏,易守难攻千百年来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关内除乌峰山外,还有凤翅山、赤水源、白水江等名山大河,地势高寒起伏、山路复杂,极少能驻防外来兵卒,都是本土兵士为多。

    南广郡内共有四乡十六镇,东半郡三乡五镇,西半郡一乡十一镇,其中一个五德镇。一说,五德镇古称“五眼洞”乡,古镇附近曾有五口乌盐井而得其名,后与德合乡合并各取一字,故得“五德”之名;又一小说家言,后因镇内出一大吏,辞官归隐之后报州府改乡名以荣耀宗族,倡导乡邻以“仁、义、礼、智、信”传家育子,故远近闻名而得仁义孝廉的“五德”之名。

    五德镇乃是白水江畔第一镇,人烟稠密且历来是江湖人士隐居藏世的佳地,白水江自西向东悠长缓慢地流淌了千年,将这个夹山小镇齐整地一分为二,南北两岸对河而居八万人,西面是极少有人探寻的白水江源头,东面是白水江流向的未知的尽头。白水江源头存活着一种极为古老的怪鱼——大鲵。大鲵四脚爬行,嘴内有锋利倒齿,生性凶残的河陆两栖肉食动物,因其喜居山涧溪流之中,又因叫声很像婴儿的哭声,所以又叫“娃娃鱼”。

    镇子西边,白水江源头住着一个奇怪的老头儿,特别喜欢捕捞大鲵,老头捕捞大鲵之后却并不食用也不街贩,仍旧将这凶残的大鲵放回白水江中,似乎只是喜欢与这凶物搏斗的过程。久之,这白水江源几只较大的大鲵竟被这老头驯服,似家养一般每日傍晚竟要在老头屋外鸣叫觅食,就好似数十个小孩伤心哭泣一般,远远地吵得整个小镇难得一个安宁傍晚。

    这一日,傍晚。

    老头和往常一般,从屋里拿些新鲜猪肉末,悠然地喂食着河里的大鲵,自言自语地和水里的大鲵说着话,好似说教自己的孩儿一般地认真,背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了一个人竟也没有发觉。

    老头背后站着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儿,身穿一身青布麻衣,衣服上有些破旧和浅浅的泥垢;男孩儿一双大眼搭配一张略显宽扁的脸,脸上还稀稀疏疏落了几颗雀斑,长得并不丑但却绝不好看。男孩轻声地说道:”余爷爷,你就教我捕鱼吧,我也想跟你一样勇敢。“

    老头姓余,五十岁出头,不知道何时搬来镇子上的,镇子里认识他的人并不多,而他认识的镇子上的人更少,因为总是别人在背后更多地谈论他,他却总是孤独寡言地活着,孤独地一个人住在这源头之上。不过眼前的这男孩却是例外,从小便一直喜欢到这陪老余,看这河里据说会吃人的大鲵。

    余老头笑了笑,反问道:”你家的炭火生意不是做得挺好,还要学我这没用又不挣钱的营生有何用?“

    男孩儿有些悲伤地说道:”我的家里应该不能再卖炭火了,因为我的二婶凶恶,不许我的父亲和母亲再卖炭火给镇子上的人了,只许她一人独卖,而且衙门里也不准再卖炭火了,生怕给镇子上带来火烛之灾。“

    余老头恍然叹气道:”既是如此,我便可以教你捕鱼,不过我这营生却是以命相搏,就算捕捞河里虾米小鱼,也是有可能随时命丧河流川泽之中的,你可要想好。“

    ”我自然想好,与其活在这镇子上总被人欺侮,不若喂了这河海之中的鱼儿,若是搏得命来,早晚捕捞些奇珍,总会出人头地钱财万贯!“男孩眼中只有远处的财富,似乎只要相信总会有的,满满地期望和必信。

    ”一则,我须得亲自问问你的母亲,是否答应你学这苦差营生,二则我实在不愿意你这种满心求财的心性学我这手艺,捕捞无辜生灵早晚会有报应,实在不愿你落得似我这般的下场,一辈子孤家寡人半死不活的。“余老头一盆冷水浇了下来,心下不愿教这男孩学习这捕捞手艺。

    ”若是真有困难,老头子我也会尽力帮忙的,这十多年来还是感谢你们一家人柴米照顾的,这样吧,你且先回去吧,明日赶集我提些虾米上街来卖,顺道去寻你母亲问问再说!。“老余头挥手示意男孩儿赶紧回去,天色已经将黑,这儿离镇子还有约莫半里路,生怕天色尽黑之后男孩儿不好走回家。

    男孩儿只得悻悻地走了,一路暗骂自己嘴笨,原本准备好的说词,只说了一句反被老余头给挡住了嘴巴。原本就想好不告诉老余头学捕鱼是为了挣钱,如今他只道我是为了捕捞他心爱的娃娃鱼去卖钱,自然不肯教我。男孩一路自责不已,郁郁不知何时已然回到家中。

    男孩儿家住镇子街中,家里是做炭火生意的,双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小商人,早年远下川蜀背过私盐,修渠补路帮工下苦也做过,渐渐也从“仕工商农”这森严的等级之中爬了起来,从一个食不果腹的农民翻身成为一个可买衣衫的商贩之家,从最下等人变成了下等人。男孩名叫李元青,从小跟着双亲经营家里的小商铺,家里的就是存贮石炭,为镇子上千家万户送去炭火和温暖,不管三楼五楼,就是挣那一份辛苦血汗钱。这和老余头并不一样,老余头是以命相搏,而这只需以力相持,便可得到存活的报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