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盛唐风雨 > 第三十八章 尚药局
    ();

    看到李熙,李豫的脸色微微有些不自然,但很快又隐藏下去。

    双方认识,郑远自然得打招呼,又不想麻烦,索性向一圈拱了拱手,说道:“各位,在下郑远,新任的侍御医!”

    “郑远?”

    旁边又一个小胖子猛地一拍手,嚷道:“我想起来了,前些天那个当街医人的就是你吧!”

    这一喊,众人也纷纷反应过来。毕竟长安城就这么大,有一个听说的,很快就会在权贵子弟中传开。像那样的奇闻异事,正是绝好的谈资。

    这下,不少人都是恍然大悟,以为皇帝是因为郑远的医术才把他找来的。

    陪着众人又闲扯了几句,眼看着都快走到出宫的路上了,郑远这才说道:“各位,在下今天上任,咱们改天再叙,好吧?我得回去了!”

    “那好,有机会再叙,我们也得先回去了!”李俯说道。

    他们也不想在这闲聊了。这边可不比那湖心岛,树荫不多,凉风也少,一会功夫,这群小胖子就已经汗流浃背了。

    众人纷纷告别。

    等走的差不多了,郑远却是拉过李豫,悄悄问道:“哎,硝石你找到了吗?”

    上次回去的时候,他跟李豫提过,倒是没说用途,只是让他帮着找找硝石。

    这会,火药还没正式用于军事,所以对硝石的需求不大,自然也不属于管控物资。

    点了点头,李豫说道:“找到了,离长安不远。不过矿区不大,估计也没多少硝石。”

    抹了把汗,他却是越发好奇了:“哎,你要硝石到底做什么啊?”

    “做什么?”郑远笑的高深莫测。

    “呵呵,制冰!”

    “治……治病?”李豫以为郑远发错了音,问道。

    “不是治病,是制冰!冰雪的冰!”

    “什么?制冰?你,你没事吧?硝石能制冰?”李豫吓了一跳。

    就算郑远说硝石能泡茶,他说不定都能信点,可,可这是酷暑时节啊!制冰?该治病了还差不多!

    “不信也正常,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不过,这事你最好隐秘点,让人学了去,我可就亏了。兄弟比不了你,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指着它发财呢!”

    本来是说笑,可郑远突然就想起今天少了一大笔赏赐,心里一堵,不禁叹了口气。

    “怎么了?不至于吧!你那店生意不是很好吗?”

    李豫本以为郑远在开玩笑,可看他样子,却又不像,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我没事!这事可就拜托你了,等赚着钱,我分你一半!”拍了拍胸脯,郑远保证道。

    李豫摆了摆手,说道:“算了吧,钱财对我不是什么好事。哎,不说了,衣服都汗透了,我这就回去。”

    “嗯,那改天再聊,我也得去工作喽!”

    两人摆了摆手,这才告别。

    李豫刚走,周陆就拽了拽郑远,催道:“快走吧!在这可热死了!”

    周陆体格不小,宦官又容易发胖,在这站了一会,他后背就已经汗透了。

    “咱们去哪?”

    “别多话,跟着我!”

    领着郑远,俩人转身就向宫城一角走去。

    看着旁边挥汗如雨的周陆,郑远突然意识到一个事实,貌似,大唐的胖子是真的多啊!就他认识的就有好多胖子,那些皇子更不用说,一溜的膀大腰圆。

    不过,若因此就说大唐以胖为美,那郑远只想回一句:放屁!分明是胖子太多,不得不降低标准了好不好。

    尚药局隶属于殿中省,办公地点在长安城的皇宫里,不过因为皇帝在这,所以部分人员也跟了过来。

    在一个院子前,周陆终于停下了脚步。院门顶上,端端正正的挂着一张牌匾:尚药局!

    “就是这了!”

    说着,周陆已经领着郑远到了院子里边。

    院子并不大,布置也很简单,正中立着一棵大槐树,遮盖了大半个院子,倒是少了炎热之苦。

    院子一角是个凉亭,几个药童正趴在火炉边熬药。看着他们汗流浃背又不敢敞开衣襟的模样,郑远不禁打了个寒颤。幸亏老李有点良心,要不然真让自己做药童,那他怕是要热死了。

    “张奉御!在吗?”坐在槐树下的石凳上,周陆朝着屋子里喊道。

    听到声音,几个人很快跑出了屋子。为首的是个清瘦老人,看到是周陆,他连忙拱了拱手,说道:“原来是周公公,不知所为何事?哪位病了么?”

    尚药局最高的官职就是奉御,一般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者坐镇,正五品级别。周陆刚才跟他说过,这里只有一个奉御在值守,名叫张文,看来,就是眼前这老人了。

    “不是!之前陛下不是给你们增设了个侍御医嘛!呐,这位就是了!”说着,周陆指了指旁边的郑远。

    虽然对方是正五品,但他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再大的官也见得多了,自然不怵,说话也是随意的很。

    “在下郑远,见过各位!”郑远连忙拱了拱手,行礼道。

    “这……”

    看着眼前的毛头小子,几人的脸色都有些难看。他们倒是知道又往这塞了个侍御医,可,可你至少找个靠谱点的啊!这不是洗衣服做饭,弄坏了还能重新做,这是医人,会死人的!

    眨了眨眼睛,看着喉咙噎了饭似的几人,郑远有些无语。果然,这个世道不仅歧视丑人,他连年轻人也歧视啊!

    “人我给你带到了,走了!”摆摆袖子,周陆扭头就出了院子。

    院子里,郑远还在跟爷爷辈的几人对视着,大眼瞪小眼,谁都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嘛了。

    “额……,那个,我其实就在这挂个闲职,不用做事。”郑远还是解释道。

    几个老头的年龄也不小了,看他们一脸担忧,郑远也是过意不去。

    像是突然去了包袱,几个老头都是长出了口气。

    那张奉御态度倒还不错,微微笑了笑,说道:“我就是尚药局的奉御,姓张名文。”

    又指了指旁边的人,介绍道:“这两位都是直长,这几位也是侍御医……”

    介绍了一圈,几个人也只是点点头,面色不虞。尚药局的消息相对封闭,他们也不知道郑远的来历,只知道莫名其妙的被塞了个麻烦。

    是的,看到郑远的第一眼,他们就已经确定了这一点。没人比他们清楚,一个能独自坐诊的大夫要费多大的努力,这绝对不是一个毛头小子能完成的。

    尚药局本就不大,总人数四十多,但能开药的却只有区区几人。也就是说,他们几个人要负责皇帝一大家子的身体健康,皇帝的一大家子,那能按一大家子算吗?

    虽然任务重,他们忙却也忙的过来,但心是真的累。别说治死人了,就是稍微出点毛病,那都可能要砍头的。认真算起来,他们才是真正的刀尖上吃饭的一群人。

    郑远也了解一些情况,自然清楚他们的心思,生气不至于,不舒服却是真的。

    介绍完了人,看几人面色都不大好看,张文轻叹了口气,就指着角落里的一个屋子,说道:“这是你的屋子,里边有医书,诗词跟棋谱也有,我们还要去忙,你自便吧!”

    对方给好脸色,郑远一贯都是兜着。拱了拱手,说道:“多谢张奉御了!”

    几人各自散开,小院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走到自己的屋子,郑远打量了一番,却是看到了角落里堆的杂物,那桌椅反倒是新放置的。他心中了然,这八成是杂物间改来的。

    不过,无所谓了,反正也就是个打发时间的地方。

    到书架那翻了翻,找出一本医书……,……看不懂,他看不懂!御医看不懂医书,好尴尬……

    叹了口气,把那书放回原位,郑远很快又找到了一本类似诗选的书籍。

    翻开瞅了一眼,第一页就是李白的《蜀道难》。

    “李白啊!”

    看着书页上那崭新的字迹,郑远不禁长吸了口气。背了他那么多诗,谁能想到会有跟他同时代的一天?

    这会,李白已经是享誉大唐的诗人,风头无两。大唐的文化事业做的不错,甚至在大街上,郑远都曾听人在讨论诗句,只是,那人不是衣冠楚楚的文人,却是两个卖菜的小贩。

    大唐给了李杜之流广阔的天地,让他们能自由的抒发感情,挥洒才华。可,从另一面看,这些大文豪又何尝不是在塑造着大唐?大唐的雄烈,正是借这些诗句融到了骨子里。文化,才是真正的春风细雨,在不知不觉中改造着天地。

    翻了翻,好多诗句都是熟悉的。莫名的,郑远突然起了共鸣,原来,华夏的文明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承了下去,即使横越了千年,仍一脉相承。这些作品,就如空气一般,甚至不能用价值来形容,就像,没人能说清空气对我们的价值。

    看着看着,郑远就忘了时间,直到双腿都站麻了,思绪这才重新拉了回来。

    看了看门外,安静而有序,仍是原样。这一刻,他突然觉得,这样一个地方似乎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