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引魂玉:吾妻桑茶 > 第126章 何为心痛
    众人散去,独留胤礽一人在毓庆宫。

    侍候的宫人见胤礽面色沉重,均不敢随意上前,只在墙角偷偷张望。

    胤礽猛地关上门,瘫坐在地上。屋内烛光袅袅,血腥味在空气中蔓延开来,渐渐掩盖住了屋里的沉香之味。

    胤礽感到有些难受,猛地侧身,伏在地上开始一阵干呕。

    胃里分明如同火烧一般,却又吐不出来,而那颗向来冷漠的心,也不知在叫嚣些什么。

    胤礽仰头靠在门上,身子似乎只剩下一个躯壳。眉眼低垂,他望着地上的斑斑血迹,难以面对。

    那点点的红色落在了他的心上,如同一阵火焰,燃烧着希望,最后却只剩下灰烬。

    原来,这便是心痛的感觉,让他难以呼吸,却又要不了他的命,生生受着这般煎熬。

    “不过是个棋子罢了,我又何必......”胤礽嗤笑一声,安慰自己道。但后半句话生生卡在喉咙里未能说出,看来连自欺欺人也是不能的了。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要让我对你愧疚一辈子吗?”胤礽蹙眉咬牙对着那滩血迹问道,眼泪如同心脏的碎片般,涌出眼眶。

    没人能回答他的问题,往日那轻狂又妩媚的声音,今后他再也不会听见了......

    胤礽将自己的脑袋埋进怀中,蜷缩着身子,努力压着自己哽咽的声音。

    他的心,其实早已装下了一个人,不过是他不愿也不敢承认罢了。

    凉薄之意是宫中人习惯的盔甲,谁都害怕被抛弃,谁都不敢付出真心,只怕被对方糟蹋,所以他们都爱着对方,又要用一身的刺去保护自己。

    在这充满虚情假意的紫禁城中,夜更凉,心更冷,那个爱他的人,已经死了......

    听说康熙命人将僖嫔的尸体扔到了城外的乱葬岗,皇家的陵园自然不会容下这样的污点。

    胤礽躲在房中好几日未曾出来,只听外头洒扫的人说着一些消息。他没有勇气去面对僖嫔的尸体,更没有勇气去承认他的手上沾染着僖嫔的鲜血。

    直至一日,几个婢女给胤礽端来膳食时,在外头说起十八皇子如今在阿哥所过得并不好,想来是知晓自己的亲额娘死了,才会这般日夜啼哭,连着高烧好几日。

    “太子殿下。”宫女敲了敲太子的门,前来送饭。

    胤礽打开房门走了出来,整个人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分毫的颓靡之感。

    “往后不必再往我房中送膳食了。”胤礽望着前方,冷淡地说道。

    “是。”两个小宫女有些惊讶,待胤礽走远些才敢抬头偷偷地瞧上两眼。

    “太子今日是怎么了?”

    “我也不知。”两个宫女一头雾水地说道。

    出了毓庆宫,胤礽正打算去御书房向康熙请安,只见胤禛走了过来。

    胤禛瞧见胤礽后,脚步微微一顿,与胤礽对视一眼,便目视前方走过,竟也没有要向胤礽行礼的意思。

    “四弟如今可是好大的架子。”胤礽微怒,与胤禛擦肩而过后,扬言道。

    胤禛停住脚步并未回过身,也未做应答。

    “四弟,咱们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胤礽按住胤禛的肩膀说道。

    “太子这话,我实在是听不懂呢。”胤禛侧身躲开胤礽的手说道。

    “怎么,如今见我落魄些了,便急着将自己撇清?”胤礽冷笑一声。

    “太子,说话可要讲证据,否则太子这话便是污蔑。”胤禛看着胤礽,没在怕的。

    “骊山的事可是你出的主意,皇阿玛要是知道此事,你觉得他会放过你吗?”胤礽近言威胁道。

    “太子可有证据?当日之事可是太子一人所为,与我何干?”胤禛弹了弹身上的灰,一脸嫌弃。

    “你!”胤礽有些急了。当日胤禛说要帮他除掉胤祺,为他出谋划策,如今事情落败,他竟能全身而退?

    “太子若不想让十八弟的真正身份天下皆知,不想从此身败名裂,便还是慎言的好。”胤禛凑近胤礽,一字一句地说着。

    胤礽的眼中顿露惊恐之色。他看着胤禛的眼睛,那深不见底的寒冰之下,或许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日之事,想来四弟也参与其中吧,否则皇阿玛怎会来得如此凑巧。”胤礽细想当日之事,若非有人从中助力,胤祺一旦回到紫禁城必然是人尽皆知的。

    “太子,你问的太多了。我今日还有事,改日再找太子叙话。”胤禛拍了拍胤礽的肩膀,邪魅一笑,便迈步离开了。

    真没想到,如今十八弟的身世已经成为胤禛和胤礽手中的把柄,一个随时能要他覆灭的把柄。

    不行,此事不能再继续下去了,知道这个秘密的人,都该死!都该给僖嫔陪葬!

    胤礽的神色几乎是疯狂,人人都在逼他,都要让他死,既然如此,那便开战吧!

    胤礽紧握拳头,转身往御书房走去,那冷冽的眼神满含杀气,除非是到了最后一刻,否则没人会愿意臣服于他人。

    御书房内,康熙正同胤祺在商量治理水患之策。

    李德全进来通报说太子来了,康熙放下手中的朱笔不知在想些什么,过了小一会儿才叫李德全去传胤礽进来。

    “给皇阿玛请安。”胤礽恭敬行礼道。

    “起来吧,听说你那日受了些惊吓,如今可好些了?”康熙并未抬头,手中依旧批改着奏章,只开口问道。

    “多谢皇阿玛关怀。实在是儿臣太无用了些。”胤礽有些尴尬地说道。

    “如今没事便好。你呀,还是经历得太少,不过是死个人罢了,你便因此受惊吓,往后治理整个天下,岂非没有半分气魄?”康熙这话叫人听来倒是意味深长,似乎没有想要另立太子的意思,可又似乎在暗示胤礽并没有这样的资格来坐拥天下。

    “皇阿玛,既然太子殿下来了,儿臣便先退下了。”胤祺站在一旁说道。

    “不必,这治水之策朕还要再与你商讨商讨,你便在这儿吧。”康熙抬头望着胤祺说道,又看了一眼胤礽,像在试探他的态度。

    “是。”胤祺应声道。

    胤礽站在一旁,听着康熙和胤祺的政见,偶尔插上几句嘴,却也很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