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石竹花 > 第五十一章 打牙往肚子里咽
    ();

    1

    被迫无奈的韩桂芬,只得含悲饮泪地出了嫁。

    至于桂芬接下来会有怎样的遭遇,做为大奎,他一时自然是不得而知。

    但是,“爱人出嫁了,新郎不是我”。桂芬的新婚之夜,对于大奎来说,不难想象到,那注定会是一种“今夜无眠”的状况!

    这天晚上,胸中仿佛被一团无法言喻地乱麻团塞满着的大奎,由于实在感觉心里憋屈难受得厉害,所以刚一入夜,他便出了家门,来到了村外。

    在夜幕四合、雾霭渐起的山野里,大奎游魂般地晃荡了半天,最后来到了父母双亲的坟上。

    一往,每当心有苦难,感觉憋闷得实在难受时,大奎不自觉地就会来到父母的坟前待上那么一阵,在阴阳相隔的面对中,他在心里跟父母倾诉一番自己不可能言与其他人的心里话,借以排解心中那沉重的忧愁与苦闷。

    今夜,不知不觉当中,他又一次来到了父母的坟前······

    孩见爹娘,眼泪汪汪。

    大奎一当看到父母的坟堆,来到了坟前停住脚,他不等坐下身来,在心里跟父母说上几句的,只是在不由得喊出了“爹”、“娘”这两个字之下,他就脸儿一低,顿时酸楚无比的热泪便夺眶而出,人也按捺不住地便是一阵失声唏嘘······

    是伤心?是委屈?还是一种碎心的哀痛?谁能说得清啊······

    把一直拼命压抑在心底的情绪释放了一番,心里稍稍轻松了一些的大奎,方才在父母坟前坐下了身来。

    而这一坐下,他也就忘却了时间的存在······

    直到有一只什么秋虫啥的爬到了他的脖颈上咬了他一口,让他猛然感觉到一下刺疼,不由得抬手打了一巴掌时,他似乎这才有些清醒了过来,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又潮又凉——看来自己已经坐得时候不短了。

    但是,他还并没有要马上起身离去的意思,只是摸着冰凉的胳膊,抬起脸来朝夜空看去。

    按日期算,今天该是后半夜才能出月亮,此时只有漫空乱眨眼一般的浩瀚星辰。

    而这满天的繁星,在别人——尤其是乡间的孩子们,他们也许会不由得联想到经常可见的“蚂蚁赶集”时、那种你拥我挤地热闹景象。

    但是,对于大奎这个一直都在生产队里爬摸滚打的庄稼汉来说,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很自然地就联想起了一句农谚:星多烂地皮。

    甚至,大奎还不禁进而感叹地:

    看来今秋跟去年一样,又是一个多雨的年景。去秋就是因为雨水大,队里劳力又紧张,忙不过来,使得有些生收获不及,都在地里发了芽,或是烂在了地里······

    不过,现如今也就是这样——但凡是队里的东西,损坏、糟蹋了,没人会去多在乎一些。反正人们都觉得那又不是自己一家的······

    唉,也难怪如今人心散了,看看眼前的情形,也确实是让人由不得心凉——多干的多吃亏,不干的也没少赚便宜。

    并且,能干的远远比不上会玩的——就像老百姓私底里说的那话:能拍能舔,领导喜欢;会侃会啦,领导提拔······

    大奎正脑子里这么胡乱思想着,忽然感觉的旁边似乎有人。他扭脸一看,见是弟弟二奎不知啥时候不声不响地蹲在了他的旁边。

    对此,大奎并不觉得吃惊,因为这种情况并非是第一次。

    2

    二奎自从结婚之后分家单过,先不提他老婆崔玲怎样,单就他个人而言,他在情感上跟自己相依为命的兄弟姊妹们并未疏远。

    尤其是跟大哥大奎,他们兄弟仍然是一如既往地情深意笃。

    分家单过一来,每当早晚饭后,只要一有空闲,二奎差不多都会到大哥跟前来,跟大哥坐上一坐。

    就是一当大奎心里有事烦闷,出来走走时,无论大奎去了哪里,总是会被二奎找到的。

    当然,每每他们兄弟俩相处一起时,也并不总是有多少话要说。

    有时候,兄弟俩也不过仅是一个抽闷烟,一个闷着脸掐草棒,就那么不声不响地待上一会。

    不过,自从结婚以来,二奎的细微变化之处还是有的;以前他本来就是话少,这如今,婚后日子的不顺心意,让他也就变化得更是话少了。

    对二奎此一变化,大奎也是心知肚明。

    有时,大奎甚至还会联想起当初二奎对他说过的那些话,并且也真想说上二奎两句,怨他当初怎么就一时鬼迷心窍,还不等跟那崔玲相亲见面的,向来优柔关断的他,竟就早在心里对那崔玲有了自己的谱气!

    但是,大奎的个性,以及他对待二奎的那份一如既往地关爱心肠,又注定了他最终不会对二奎说出什么令其尴尬难堪的责怪话语,只能是暗自为二奎叹息悲哀,甚至揪心不安。

    而那二奎呢?婚后生活的诸多不顺心意,让他的心里着实也是憋闷得好受,有时不免也会心生出一种想跟大奎一诉衷肠的欲望。

    但二奎也深深理解大奎本身已经就够苦难的了,自己实在也是爱莫能助;排忧解难尚且讲不上,怎么忍心再去给大奎添烦加乱呢?

    所以,对于自己的难言之隐,二奎往往也就打牙往肚子里咽,憋闷在心里独自去痛苦咀嚼。

    哪怕就是在亲自撞上了老婆崔玲给自己戴了绿帽子的这种事情上,他依然是这样!

    这不,就在这大奎被他相劝着从父母的坟上一块回家走的路上,大奎一时想起了近日传到耳朵里的那些有关他媳妇崔玲的风言风语,心里寻思了一下,实在忍捺不住,于是大奎就想变相地从侧面了解一下,看看他对此是否知情,或者对此是个啥态度。

    但是,对此他却故意装作不解其意,只是用几句含糊言语来应付了事······

    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呢?

    3

    自从跟二奎结了婚,崔玲——这个昔日温柔、贤淑,通情达理而又善解人意的好姑娘,她曾经的良知被冰冷与生硬所深深封闭了起来,变得冷酷而无情。

    她不再能够正常地感知到来自任何人的对于她的情感,同时也失去了正常的人生观念和对于荣辱的正常意识。

    这不,从结婚以来,面对来自丈夫二奎对于她的那份真诚的怜惜、体谅、宽容、将让、忍耐、祈望等等这一切的好心好意和良苦用心,她不仅不为之感动,给予积极的回应,竟还对二奎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

    她总以为二奎那是窝囊、可欺,所以压根也就瞧不在眼里。

    从而,她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根本不去在乎二奎的感受,而是任性妄为!

    你看:自从嫁过门来,不管忙闲,生产队里的劳动,崔玲她一次也没参加过——也压根就没想到过要去参加。

    她只是一味地好吃又懒做,得过且过,混天撩日!

    俗话说:男子无妻不成家。可看看她在家里,情形却是恰恰与此相反;

    可以这样说:家里要不是指靠着二奎整天价里里外外忙活着跳水打扫,甚至做饭洗刷,很难说上家里还能有几分过日子的来头!

    就是夫妻两人之间,由于崔玲她对二奎的不待见,她便恣意任性地去苛待二奎。

    且不说自打结婚后,二奎自己的衣服还得脏了自己洗,破了自己补,就来说说他们夫妻两人在床上的那点事吧。

    你看看她:作为妻子,她除了情绪、心气稍好那一阵,她还算得是尽到了一个妻子应尽的那一点责任与义务——让二奎能够“如愿以偿”上那么一次。

    可其他的时候呢?她要么拿出这里疼哪里痒的理由,或是一阵嫌天热没心情,或是一阵嫌害冷不敢脱内衣,甚而至于干脆毫无理由地来上一句“哪有那么多闲心伺候你。一边去!”——凡此种种,反正中心意思就一个:就是不愿意让二奎沾她的身。

    即使有时她勉强答应了让二奎上身,那也是断不了随心所欲地便来调理二奎;

    不是一会嫌二奎身上有味道,让二奎赶紧去洗一洗;就是一会嫌二奎用手乱碰她——说二奎在饲养室牵牛碰驴的,手上脏······

    4

    面对妻子崔玲的如此对待自己,二奎——这个天性良善、心肠柔软而又个性懦弱的实心人,他以自己顽强的耐受力,默默地容忍了妻子崔玲所强加于他的这一切屈辱与不公。他尽力做到了:能吃了的就吃了,能咽了的就咽了。反正不去跟妻子计较、一般见识。

    但是,当真实事求是说起来,面对着自己这样的妻子,二奎也并非就完全不会心起波澜。

    其实,有时二奎他也是由不得会生气——甚至还有那么点儿火刺巴拉地想冒火。可他对妻子崔玲却又总就是怎么也恨不起来!

    只要是面对着妻子崔玲,他就总有着一种无法摆脱、而又难以言表地悲悯疼惜的情怀!

    以至于有时偶尔之间,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禁纳闷地在心里对自己发问道:

    “难道真是我哪辈子欠下她的吗?”

    天晓得啊!

    5

    对于崔玲来说,尽管她并不待见自己的丈夫二奎,两人的夫妻生活,打个比方说,真就像是山里的春雨,实在是难有稠密的时候。

    “如鱼得水”——那更是二奎所不敢希冀于她的事情。

    可是,如今放浪自己的她,也注定了不是一个能够甘愿忍受身边缺少男人的那种难耐寂寞的女人。

    这自然也就注定了二奎让人给戴上绿帽子的屈辱命运。

    唉,都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这句话要反过来说,那就是:只要蛋有缝隙可寻,显然也就会容易招来苍蝇。

    诚然,看看现实:自从崔玲嫁过门来,渐渐地,崔玲这只自动就破开了缝隙的蛋,不免也就引来了村里的那些追腥逐臭的“绿头蝇”。

    要说起这其中的主要人物,他非别人,就是村里门市部的售货员,人送外号“大汽灯”。

    “大汽灯”?

    何许人也?

    下一章节的标题是:“大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