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栖碧山 > 第六章 大梦觉醒见幽冥
    ();

    玄清从崖顶跳下,却吓了那五人一跳,急忙忙跑到崖边向下观望。只见玄清道士大袖翩翩,飘飘然凭风而立,脚下生烟,似有祥云舒卷,落到那十几丈远的鹰嘴巨石上,却没惹起半分尘埃。“真神仙啊。”五人看的目瞪口呆,虽说今天遇到了如此祸事,却没来由的感到心安。

    玄清落到那鹰嘴巨石上,举目四顾,见这巨石有十来步大小,上面长着几株杂草,石青范黑,被山风日夜磨砺,粗看时,竟如鉴如镜。从巨石往下张望,崖高百丈,烟雾缭绕,人立其上,犹如身临仙境,羽化成仙。

    玄清在巨石上仔细查看,却也没发现有何异常,只是有几处崖石缝隙,有被采挖的痕迹,缝隙内还留有药根,正是天灵草的根须。玄清略感失望,正想离开,转身时,无意中却看到鹰嘴巨石的嘴尖处有一抹嫣红闪过。

    “嗯…”玄清忙至近前查看,就见鹰嘴嘴尖的下部有两株巴掌大的植物,其茎色黑,有轮叶八片为紫,顶上长有苞,苞嫣红,仿佛燃火。“这是彼岸?”玄清不太确定,因为他也未见过实物,只在《云笈七笺》中见过此物的描述。

    彼岸又名还魂草或者曼珠沙华,传说中,此生长在幽冥黄泉,忘川河畔,接引亡魂归入轮回,也有道家典籍记载,此可让亡魂忘却前世,归于虚无,传说中的孟婆汤便是以此熬制。玄清看着这两株彼岸,有些异样,传说归传说,但作为道教方士,却知传说之事,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彼岸生在忘川河畔,吸收众亡灵怨念成长,大片大片的彼岸开时,色红似火,像要荡涤世间。

    “此处怎么会长有彼岸?难道…”玄清想到可能,站起身来,以指做笔,步罡踏斗,于虚空中作画,就见空中有青气流转,一张符篆成形,玄清口诵天尊,往前一指,喝道“疾”,就见那符篆青光大亮,然后猛然炸开,消散于虚空之中。如果此时有其他修行中人在旁看到,定会惊讶,以指做笔,虚空作符,至少也要神与意合,缔结金丹的大能方能做到。

    玄清站在那一动不动,闭眼仔细感应,过了半晌,才睁开眼睛吐了口气,望着鹰嘴崖下,暗自沉吟“崖底果然有道幽冥裂缝,合窳来此倒能说的通了。”

    合窳兽能篡改人之记忆,如果常伴彼岸,便可使其天赋强化,修为渐深。“不过,天生万物,有阴有阳,能否医治几位居士的失忆,还要落在这还魂草上。”

    玄清并未采摘鹰嘴崖上这两株彼岸,这两株还未成熟,苞未放,却是无法入药。

    燕六五人趴在崖顶往下张望,十几丈的高度,五人也看不甚清楚,但能见到有神光浮现,心中愈发安定,心想:“道长如此厉害,定能保住我们,杀死凶兽,救回三叔两人。”玄清施法,五人不敢打扰,此时见道长好似收了神通,这才大喊道:“道长,下面怎么样?”

    玄清并未作答,而是向崖壁走去,竟一步步登上了那光滑如镜的崖壁,如履平地一般慢慢上到了崖顶。五人看的目瞪口呆,再次面对玄清时,竟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再与他说话。

    玄清看到五人的神情,自然明白是何缘故,人在面对未知时,大都会存敬畏之心,于是笑了笑,道:“几位居士,不必拘束,贫道在这鹰嘴石上发现了些线索,现在要下到崖底察看,几位居士还是先结伴回家,此间之事,贫道自会尽力。”

    “这…”燕六有些迟疑。

    “燕居士,贫道下到崖底,还不知几时返回,诸位均有血亲在家,还是早些回去,免得家人担心。”

    燕六想到自家老娘,觉得玄清说的大有道理,迟疑一下便点头答应,又对另外四人说道:“那大家就先回村,在这咱们也帮不上什么忙,还有三叔和秀才现在还不知生死,回去以后就说两人有事去了镇上,免得三婶和秀才家里担心。”四人都点点头,均无异议。

    “那三叔两人就拜托道长了。”燕六学着玄清之前的样子,弯腰作揖。“还有听老人说这鹰嘴崖底通到地府,有许多鬼怪,我们也从没下去过,道长还要小心。”另外四人也有学有样,纷纷鞠躬。

    玄清忙扶起几人,说道:“我辈修道,贵生济世,诸位放心。”说着又看向二瘸子四人,道:“四位居士也不必担心,贫道回来时,当能救治四位的失魂症。”四人听后大喜,又忙鞠躬作揖。

    玄清目送五人结伴下山,这才转过身来,看向崖底,低声念道:“大梦觉醒,焉知似假非真,来此世间二十载,今日便探探这方世界的幽冥地府。”说完,纵身往崖下跃去。

    玄清本不是次方世界之人,幼时双亲皆丧,被爷爷接到了崂山上清宫,爷爷是上清宫的驻观道士,从小以《道藏》教玄清识字,等到玄清十二岁时,爷爷仙逝,玄清便拜了上清宫青木宫主为师,正式驻观修行。玄清喜好道家典籍,成年后寻了经阁的差事,经常在经阁半月不出,研读道藏,但等玄清真正悟通尊道贵德、天人合一、贵生济世,想要入世修行时,已是年华老去,物是人非。

    玄清入世,感叹良多,因为其一生研读道经,不诒世事,还犹如赤子,常被人或坑或骗。匆匆三载,便在上清宫羽化,逝时还感叹世间浑浊,自己不能如前辈天师一般荡涤人间。玄清仙逝,却一道真灵不昧,竟穿梭世界,附身在了一个刚刚夭折的弃婴身上。

    也是玄清与道有缘,被一老道士收养,老道是一游方道士,游历人间,医治乡民。玄清这才发现,自己竟到了一方陌生世界,这世界如古代中国,更惊喜的是,玄清感到了这方世界的浓厚灵气,“贫道依道修行,必能如张、葛天师一般羽化为仙。”

    玄清随老道士游历人间十数载,弥补了前世的入世遗憾,修为日进。老道仙去后,玄清孑然一身,凭心随性,竟不知觉间凝结金丹,方知大道通玄,眼前豁然开朗。

    游历这十数载,玄清也见过其他修行之人,或僧或儒或修真或炼魔,但自始至终觉得道家才是无上大道,直至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