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奇梦仙踪 > 第三十八回 巧舌如簧瞒天过海 蓬头垢面李代桃僵
    ();

    老爷名叫熊二珠,肚里装有万卷书。外加一张伶俐嘴,管教人人都佩服。蚊子俺可说成鹰,虱子俺可吹成猪。破屋子俺可让它成高楼,穷农民俺可让他成富财主。为了升官俺瞎琢磨,尽是欺上瞒下的新招数。今日,为了迎接徐大人前来视察,俺确实想了不少新门路。

    确说,徐士林自从到苏州府上任,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到了年终,各州府都呈上年报,报告一年里各州府的功绩,徐士林挨个的看,后来对镇江府的年报爱不释手。连看了几遍,越看越感兴趣。越看心中越兴奋。最后决定要亲自到镇江府,孔家镇进行视察。徐士林骑马来到孔家镇,熊知府跟一班人马,早在镇外等候,徐士林一下马,就有很多人迎了上来。熊知府引徐士林先到镇上走一走。徐士林举目一看,整个小镇一片繁荣景象。道路两旁,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每家的门面都装潢一新。再看那铺面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货物:有绫罗绸缎,有柿柚桔橙,有鱼虾蟹鳖,有鸡鸭鹅鹑,总之是样样俱全,应有尽有。

    徐士林走到一家店铺门首,探头向里一看,好气派。但见得:稻米白,白灵灵。面粉白,白生生,萝卜白,白津津,鲜藕白,白莹莹。不但有白的,还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各种颜色的物品,要什么?有什么。一位白面公子,从屋里迎了出来,给徐士林施了一礼,问道:“这位客官需要点什么?我这里是应有尽有。”徐士林也笑着说道:“我不想买什么东西,只是随便看一看。”徐士林指着稻谷问道:“请问先生,你这里大米多少钱一石。”

    店主答道:一两银子一石。

    徐士林说道:“便宜便宜。”徐士林指着一条有十来斤重的大红鲤鱼问道:“店家,这条大红鲤鱼卖多少钱?”

    店主答道:“十个铜钿。”

    徐士林说:“喔,太便宜啦。店家,为什么你们这里的东西如此便宜?”

    店家说道:“我们这都是托熊知府的福,熊知府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的爱戴。熊知府领导有方,行为有圆,指挥有定,治州有规,理案有矩,真是一个百年不遇的好官。自从熊知州来后,我们这里是,物产年年增长,物价年年下降。本州百姓如今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都过上了红红火火地好日子。熊知州真是个好官,他的功绩,夸也夸不完。”

    徐士林也点头赞美地说道:“到得本州,真使我大开眼界,耳目一新,这里真是人间天堂,洞天福地。”

    熊知州在镇上安排好了宴席,为徐士林接风洗尘.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陆地生的、水里长的各种美食。酒宴间,熊知州对徐士林极尽奉承,用尽了溜须拍马的本能。熊知州首先讲话,连连赞美徐士林的功业。熊知州说:“下官闻之,徐大人是当今皇上的老师。徐大人为人正直敢为,为官清正廉明。徐大人乃吾辈之楷模,徐大人是国之栋梁,世之英才。徐大人以千乘之躯,驾临江南,乃是江南百姓之宏福,我州文武百官都盛赞徐大人之美德。决心以徐大人为榜样,清正廉明,造福本州百姓。本官按照徐大人的指示,治理本州,一年初见成效。今日徐大人不辞辛劳,前来本州视察,本官幸甚,百姓幸甚。我们共同举杯祝徐大人,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接着熊知州举起酒杯,本州文武百官也一起举杯,向徐士林祝贺。

    徐士林也同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大声说道:“徐士林感谢熊知州及诸位官员的热情款待。徐某不才,承蒙皇上恩典,委派来到江南为官。托各州县官员和百姓的抬举,徐士林在江南才能有所施为,徐士林感谢江南百姓和州县官员。今日来到孔家镇,徐士林如入君子之邦,使我大饱眼福。让我看到了很多好的事物。下面我还要到乡村去一趟,看看农民的生活情况,学习一下熊知州的先进经验,以便在全国各地推广。假如全国的官员,都如本州之官员爱民如子;全国的百姓都如本州之百姓勤劳致富;全国的物产都如本州之物产,丰盛多样。则可国富民安。世无慌乱之灾,人无饥寒之苦,到了那时,徐士林就是死,也会含笑九泉的。谢谢诸位官员,谢谢江南百姓。”

    酒宴过后,熊知州又同徐士林一起乘轿去农村视察。下了轿子,呈现在徐士林面前的是,一栋栋二层小楼,小楼是一式的青砖黑瓦,白墙,外貌十分气派。徐士林对熊知州问道:“这里住的是些达官贵人,还是富商巨贾。”

    熊知州回答:“徐大人猜错了,这些都是普通百姓的住所,我们州的百姓,住的都是这种房屋。徐大人,我们一起到农民家中,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就拿这户人家来说:此人家中,是粮过千石,猪长千斤,牛羊满圈,鸡鸭成群。人活百岁而不老,树长千年而果丰。这家是本州比较典型的农户,徐大人进去看看,就会知道了。”

    熊知州引徐士林来到一家门首,但见得:大门左边有一颗高有十丈,粗有五抱的大梅树,树冠是枝招展,仰目望去,像是节日夜晚放的一颗巨大礼,鲜艳夺目。几声犬吠过后,大门开处,走来一位老者。此人是鹤发童颜,面戴喜容。

    老者走到熊知州面前,向熊知州施了一礼说道:

    “今朝听的喜鹊叫,心想定有贵客到。

    知州大人临寒舍,请上小楼聊一聊。”

    熊知州笑着说道:“老寿星看走眼啦!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位才是当朝的泰山北斗。你家今朝喜鹊叫,真有贵人进门了。江苏巡抚徐大人,招待一定要周到。”熊知府指着徐士林,向老者介绍到:“这位是江苏巡抚使徐大人。徐大人也是农民出身,特别关心农民的生活。今天徐大人不远千里,前来巡视,你一定要好好接待。”

    老者走到徐士林面前,笑眯眯地,对着徐士林施了一礼,口中说道:“徐大人安好。俺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官。徐大人的到来,使得寒舍蓬荜生辉。老汉心中高兴。请徐大人赏脸,到农舍喝杯茶,尝尝俺的农家饭。”

    徐士林说道:“今日来到此地,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我心中高兴,很想过一段江南农民的日子。既然老人家不嫌弃于我,我就客随主便,在您家中住上几日,享受一下田园风光。”

    说着话,徐士林跟随老者来到二楼客厅坐下,老者吩咐儿媳为徐士林沏上自家园中采下的香茶,并端上自制的乌梅果脯。徐士林喝着香茶,吃着果脯,心中非常惬意。

    徐士林向老者问道:“不知这位老伯今年多大年纪?”老者回答:“小民是崇祯十七年,戊辰年出生,属大龙的,算来今年已是一百一十岁了,我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如今的日子是芝麻开节节高。”

    徐士林惊讶地说:“哎呀!这么大年纪,身体还是这样的硬朗,真是了不起。请问老人家:有什么养生之道?有什么长寿秘诀?徐士林很想讨教。”

    老者道:“俺是个庄稼人,不懂得什么是养生之道。更没有什么长寿秘诀。俺只是每天干点农活,活动活动筋骨。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活动,但是不可过劳,身体就不会长毛病。再是,俺们门前这颗老树,据老人说:至今已有一千年的树龄了。这树每年都能结几百斤果,我把采下来的梅子做成果脯,每天吃十几颗。这东西,对身体还真的有好处,大概,这也是长寿的原因之一吧?俺这棵树是越长越旺,俺也是越老越健康,俺家的日子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如今俺家是:粮过千石,猪羊满圈,鸡鸭成群,子孙兴旺。这都是托徐大人,熊知州的福!是你们爱民如子的精神和行为,指导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的子子孙孙,都要牢记你们的大恩大德。”

    喝完茶,徐士林迫不及待地对老者说:“老人家,听了你的话,我抑制不住激动地心情,很想看一看老人家的家产,看一看粮仓,看一看猪羊圈,看一看成群的鸡鸭。”

    老人领徐士林看了粮仓,仓中的粮食足有几千石。又领徐士林去看猪圈,圈里有十几头大肥猪,那大猪,看上去足有六七百斤,家中还有牛羊棚,还有鸡鸭池塘与草地。还有几十亩上好的水田。看后徐士林称赞不已。

    看过后,老者引徐士林回到楼上,又为徐士林安排好了茶饭。饭后,老者对徐士林说道:“闻听徐太师的书法,是当朝一绝。我没有别的要求,只是想请徐大人为我家提个门匾,以光耀我们吴家的门厅,让我们吴家留个世代的纪念。不知,徐大人肯不肯赏这个脸?”

    徐士林心中高兴,随口答道:“行,行,今天我太高兴了,正好我的手也有点痒了,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你老人家这么大的年纪,比起你来,徐士林是个晚辈,有什么事你尽管吩咐。我是有求必应。”

    老者取出珍藏的文房四宝,徐士林一看,眼睛一亮,那文房四宝全是极品。四宝是:端砚,湖笔,徽墨,宣纸。老人亲自为徐士林研墨。研好墨后,徐士林饱蘸浓墨,挥毫执笔写下:“三宰之家”四个大字,写后,老者与熊知州交口称好。熊知州对徐士林说:“学生愚昧,不知太师所写“三宰之家”有何寓意?”

    徐士林哈哈一笑说道:“唐朝做宰相的年俸是三百石。而今吴老,家中的年收入是一千石。抵得上唐朝三个宰相的年俸,我所书“三宰之家”正是此意。

    知州与吴老听后,是交口称赞,赞美徐士林的书法与才华。

    当日,徐士林在吴老家中住下,吴老为徐士林铺好了崭新的被褥。徐士林感到非常的高兴,想今天的所见所闻,徐士林有些激动。是啊!如果全国的老百姓,都能过上这里老百姓的生活,到那时:世界大同,人人平等,那该有多好啊!看来老百姓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当官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里有一个好官,那里的百姓就能享受幸福的生活。可惜的是,象熊知州这样的好官太少了。

    想着想着,徐士林又觉得有点不对劲。心里琢磨了几个回合,终于想明白了,这大概是:熊知州使得什么障眼法,是用假象来骗我。明天,我一定要彻底查清楚。第二天,徐士林一大早就起了床,装作外出跑步锻炼,徐士林一个人走出了村子。出村后,徐士林一路小跑。徐士林一口气,跑了足有五十多里路。徐士林看到一个小村庄,就跑步闯了进去。

    到得村中一看,可了不得了!这里的景象与昨天见到的是截然不同。一个是:人间天堂;一个是:人间地狱。这里的院落,尽是断壁颓墙;这里的住所,尽是茅屋漏房;这里的大人,尽是瘦骨伶仃;这里的小孩,尽是光腚赤脚;这里的女人,尽是蓬头垢面;这里的老人,尽是驼背弯腰。徐士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地揉了揉眼,睁大眼睛一看,还是原来的景象。

    徐士林大着胆子,向一个破院走去,院子没有大门,只是在院墙的破口处,放了几根树枝,挡着进出的道路,徐士林拿开树枝,走进院中。但见,院中有一位穿着破衣烂衫的中年妇女,妇女手中拿着一把野菜,正在洗菜。妇女见了徐士林,显得,有些惊慌失措。

    徐士林对妇人说:“这位大妹子,不要害怕,俺是行路之人。路走的急了,有点口渴,想讨碗水喝。”妇女用瓢,舀了一些清水递给了徐士林。徐士林一口气把水喝了下去。

    喝完水,徐士林在院中找了个木头墩子,坐了下来,徐士林见妇女只顾低头洗菜,不敢抬头看人。于是,搭讪着跟妇女说话。徐士林问:“大妹子,你洗这菜,是给人吃,还是喂猪?”

    妇女回答:“人吃。这菜,就是我们吃的口粮。怎么能舍得喂猪呢?再说,象我们这样的人家,连人吃的东西也没有,怎么能养得起猪呢?我们家里的人,都不知道猪肉是什么味儿。光听人家说,猪肉好吃,我自己长了这么大,还从来没吃过那种东西。”

    徐士林说:“闻听,你们镇江府是:家家粮食蓄千石,猪羊过百头,牛马户户有,鸡鸭成群游。我昨天,刚到过你们的古梅村,那里是:户户粮满楼,人人穿丝绸,猪肥大过牛,鸭子满塘沟。”

    妇女说:“这位老爷,想必也是一个富人,只知道财主家的事情,不知道我们穷人家过的日子。你说的古梅村,是我们镇江府最有名的富裕村,那里的人家,跟我们这里的人家不一样,那里,世世代代出高官,家家有良田,人人穿好衣,顿顿吃咸饭。”

    徐士林问:“顿顿吃咸饭,是什么意思?昨天我在古梅村吃饭,是觉得饭菜有点咸,我还以为这里的人,口味重,不知道这里面还有什么说法?”

    妇女说:“我们这里的人,都说吃盐好处多,多吃盐,可以力量充足,可以精神充沛,气血调和,延年益寿。所以盐的价格,是一涨再涨,几年的时间,盐价长了十几倍。如今是:财主家中盐成堆;穷人家里半粒没。财主顿顿吃咸饭,穷人三餐喝淡汤。我们家中,已经几年没吃过盐了。”

    徐士林说:“嗯,原来如此,这里的人,把盐当成宝贝了,以吃咸为荣。吃咸饭者高贵,喝淡汤者卑贱。我也是多年没有吃过野菜汤了,心里怪想的慌。今天我要在你家喝碗淡汤,不知肯不肯赏脸。”

    妇女道:“一碗野菜汤,倒是不值钱,我很愿意请你吃。但是,我家中,还有二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因为没有衣服穿,出不得门,也见不得外人。我们这里的习俗是:不能让生人进门。你今天到了我院中,我见你不象是个坏人,我也没有撵你走,已经给了你面子了,希望你不要到我家里去,免得外人说闲话,你还是快走吧?”

    徐士林听后,心里一阵酸楚,默默地掉了几滴眼泪,悄悄地走了。徐士林慢悠悠地走回了古梅村。熊知州一班人,一天没找到徐士林,正没精打采地坐在村外路口等候,忽见徐士林来到,都长了精神,迎上前来,向徐士林问候。

    徐士林生气地对熊知州说道:“熊二珠啊!熊二珠!亏你满腹圣贤书,为何报喜不报忧?你去看看穷人究竟有多愁!你只是用假象来迷惑我的眼睛,以偏代全,只拣好听的说。你们州的穷百姓,都穷成那个样子了,你为什么视而不见?他们没有粮吃,没有衣穿,想吃点咸盐,都是奢望。姑娘大了,因为没有衣穿,不敢出门。因为家中贫穷,人与人之间不能来往。这些人,过的这是什么日子?比我小时候讨饭的日子,还要艰难。我问问你,你是不知道,还是故意欺瞒于我?”

    熊知州急忙跪在徐士林面前,给徐士林磕头,口中说道:“求徐大人饶恕。保证今后听徐大人的话,做一个好官。”

    徐士林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要看你今后的行动,要你三年之内,让全州的穷人吃饱饭,穿上衣服。下次我来,你要领我到最穷的村子里去。不要只捡富户领给我看,你一定要为全州百姓着想。不要只顾巴结上级,贪图功名富贵。这条歪路,在我这里是行不通的。”

    正是:文官智巧弄虚荣,谁管百姓苦与穷。

    心明眼亮真道德,管教歪路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