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朝糊涂事儿 > 第五十六章 战前会议
    ();

    到了第二天,赵子明去了趟兵仗局,来到兵仗局门前一看,兵仗局掌印太监梁栋和管理刘荣,早就在兵仗局门口候着了。入的房间,一番客套……被逼无奈……收下五千两银票……交到了第七和第八个朋友。

    凭什么啊?人家马三宝不冤得慌吗!

    别急啊,咱们分析啊。

    请注意:梁栋和刘荣,早就在兵仗局门口候着了;而在银作局则是,赵子明直奔马三宝房间。

    赵子明之所以把梁栋和刘荣当作朋友,不是说他们给了自个银子,而是因为梁栋和刘荣让赵子明产生了被重视感觉。也就是说,梁栋和刘荣通过迎接赵子明的举动,让赵子明获得了精神享受。

    由此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接人待物的方式,对您能不能交到朋友,有着很大的影响。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就到了天启五年七月,御史石三畏上疏,追论万历辛亥、丁巳、癸亥年间三次京察(就是万历年间的三次干部考核,这三次干部考核都是东林党主持的),首劾李三才、顾宪成、曹于汴,并及赵南星、张文达、王象春等。

    魏忠贤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和东林党算总账,那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朝中的人事又发生了一些变化。首辅韩爌和吏部尚书赵南星都致仕了,现在的内阁首辅是陆秉谦,同时陆阁老还兼任着吏部尚书,这下东林党在朝堂上等于是彻底没有发言权了。党魁都被逼走了,剩的那些个小虾米们,你就是说话也没人搭理你啊。即然阉党们掌握了权柄,自然要牢牢控制住对历史话语的解释权,从根上把东林党彻底碾碎。东厂于七月十六日,捣毁首善书院(东林党在京师讲学之所),七月二十七日,皇上下旨将已死者李三才、顾宪成等追夺诰命,活着的削籍为民,而三次京察被罢黜的人则酌量擢用。这三次京察正是东林崛起的历史轨迹,如今统统被翻案,可说是东林党一败涂地,正是东林党三次京察过了火,以至于齐、浙、楚余党纷纷投靠了魏忠贤,东林党面对的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阉党,而是曾经所有敌人的总和。所以说,党争这事儿岂是开玩笑的,特别是东林这些小人,自个做买卖那是天经地义,皇上收个税就是与民争利了,怎么可能不招人嫉恨呢。

    现今社会上有那么一些人,盲目推崇西方的政治制度,把西方的模式硬往我们国家身上套,岂不知多党竞争这种执政方式,咱们老祖宗们早就玩烂了,事实证明,这种政治生态完全不适合我们的国情。我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党争,无外乎都导致了王朝的覆灭。比如,唐朝时期的牛李党争,其后果就是随之而来的黄巢起义;又如,宋朝时期的新旧党争,则种下了靖康之变的恶果;至于明朝时期的东林党、阉党之争,更是造成了华夏陆沉这样的历史悲剧。所以说,现阶段我国具有的政治形态是在总结了前人血的教训后,作出的历史选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

    暑往秋来,转眼间半年过去了,这半年来,咱们大明朝可是发生了不少的事情。

    首先,赵子明拜师了,师父不是别人,正是詹事府少詹事徐光启徐大人。说来也是赶巧了,这日,孙元化约了赵子明到茶馆里喝茶,二人正聊的不亦乐乎间,徐光启居然鬼使神差的也来了。见到徐光启后,二人赶忙起身相迎,互相见礼罢,三人就坐在一起说起了闲话。怎料,说着说着就聊到了上次赵子明拜师的这件事儿上了,徐光启推说自己个才疏学浅,怕耽误了赵子明,孙元化作为徐光启的弟子,自是连称师尊过谦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赵子明肯定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于是,就在茶桌前给徐光启下跪并三叩首,算是正式成为了徐光启的弟子,捎带着连敬茶的茶钱都省了。

    其次,就要数年初时候发生的宁远之战了。天启六年正月十七,辽左传来消息,可了不得了,努尔哈赤统兵十三万南征了(事实上只有六万)。这下朝堂之上可又吵翻天了。说什么都有,有说要坚壁清野的,有说要固守待援的,还有说要出兵决战的,反正就是纸上谈兵嘛,万一被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了,不就多了个知兵善任的美名嘛。

    朝中闹得再欢腾,关键还不是要看人家关宁军吗。这不,在“东阁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衔经略蓟辽”高第高经略主持下,关宁军主要将领在山海关招开了战前会议。在会上,高第力主放弃除山海关之外,辽左全部城垒,兵士和百姓全部撤进山海关,给努尔哈赤来个坚壁清野,全力拖死后金。

    高经略的这项举措,可以说非常高明,你努尔哈赤那点伎俩,咱们高经略已经看穿了,不就是想抢点粮吗,高经略怎么可能会给你这个机会呢。

    别说,高第还真猜对了,努尔哈赤此次统兵南侵还真是迫不得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天启四年开始,辽东持续粮荒,严重到一石米竟然得卖三十两银子!同样是粮荒,崇祯年间陕西发生饥荒,一石米卖十两银子,这么便宜的米价,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他们已经被逼的走投无路起来造反了,可以想象此时后金对粮食的需求是何等急迫。

    为了应付粮荒,努尔哈赤想出来两条应对措施。首先,对内自然是先养活军队为先,那是肯定了,先军政治嘛。至于泥腿子们,我管你去死。但这样做并不十分稳妥,断粮的泥腿子们不反抗是死,反抗也是死,但反抗至少能吃上几天饱饭,既然如此,泥腿子们凭什么不反抗呢。

    鉴于此,努尔哈赤脑洞大开,居然想出来一个开天辟地的绝招。是什么呢?杀无粮人!与其等到无粮的泥腿子们起来造反后再杀,还不如先下手为强,直接把无粮人全部杀掉,省得你们将来造反!

    努尔哈赤规定,凡家中缴不出七斗粮者,家中成年男子,必须到旗主那里去领死!这招数它可太绝了,就算是“吃死你三十万”这种神招,到这里也不好使啊,怪不得我大清后来能坐江山呢,咱们大明朝怎么就没想到这招呢。

    至于,这第二条,那就是南侵了。堤内损失堤外补,这么浅显的道理谁又会不知道呢。你大明朝就是个大肥羊,我不从你这身上刮点油出来,那简直没天理。

    高第本以为这个战前会议就是走个过场,大家都不是傻子,山海关那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天下第一雄关!这山海关城高墙厚、地势险要,只要大家抱成团往这儿一堆,别说你努尔哈赤统兵十三万了,就是统兵一百三十万,你也打不下来。反正你努尔哈赤手里头没粮,咱们就在这山海关下比赛吃粮就是了,等你努尔哈赤啥时候扛不住撤军了,咱们再把这丢弃的城垒一个一个收复回来,这样一来,咱们无非就是换了个吃粮的地方(本来在城垒里吃粮,现在换到山海关了),可这功劳它就到手了呀。至于,城垒会不会被你努尔哈赤摧毁,那就更没问题了,你摧毁了咱再建啊,正好有了向朝廷要银子的理由。你说这会有什么可开的,难道还会有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