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朝糊涂事儿 > 第四十九章 宁波子小唱
    ();

    好你个魏忠贤,你这样搞,简直就是罔顾尊卑、目无纲常啊,大家为了这事儿,没少骂九千岁。那是啊,如此一来,老爷们和那些土老财还有区别吗,您这是不给人留面子啊。其实也没什么了,就当是明朝的车牌拍卖不就得了,怪只怪魏忠贤自个不会宣传。

    就这件事儿来说,魏忠贤的本意是好的,可以说完全是为了方便了大家,毕竟咱们这皇城也不小啊,大家缴点银子,朝廷给大家弄点儿恩典,这不就是互利吗,这样一来,朝廷的收入增加了,同时大家办事效率也提高了,简直是两全其美啊。再说了,骑马缴税它天经地义啊,这马它是活物啊,它会拉会撒啊,这卫生不还得朝廷出银子打扫吗。在魏忠贤看来,这真可谓是自己施的一项仁政,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家都不是傻子,在皇城里骑马坐轿是挺风光,但这风光的背后那是要银子的,银子重要还是面子重要这么浅显的问题,那还用选吗。再说了,在皇城里面骑马那不是招摇吗,招摇不就是显摆吗,显摆不就招人恨吗,招人恨的事儿谁会干呢,既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那皇城骑马这个恩典就没人买,没事儿多走走也不错嘛,就当锻炼身体了。

    问题是,你们锻炼身体了,九千岁找谁说理去,魏忠贤为这事儿可没少犯愁,别说还真憋出个办法。你们不是不买这个恩典吗,咱家赐给你们,你们家里头养不养的起马咱家不管,这骑马的银子你们得给咱家缴出来先。

    这一番折腾下来的结果就是,皇城里头的交通状况日趋恶化,大家银子都缴了,谁还会傻乎乎的不骑马,就算家里头的奴仆咱们裁他两个,咱们也得养匹马骑骑不是,不然的话,不就便宜你魏忠贤了。

    裁俩奴仆养匹马,我怎么觉得不值当啊?

    这您就不懂了,这不是值当不值当的问题,这是面子的问题。掏银子换面子大家当然不肯干了,问题是,这银子已经掏了,你要再不要面子,那不真成傻子了。

    朱由校一行人出了木器店继续逛街,不一会儿来到了一家茶楼前,只见茶楼门前立着一块招牌,招牌上龙飞凤舞的写着“宁波子小唱”五字。

    小唱,是明朝中后期的一种曲艺形式,演唱者多为一些来自宁波的小官儿,一个个打扮的粉妆玉琢,宛如女子一般,可谓当时京城的流行风尚,很是盛行。小唱的曲目很杂,有诗词古韵、有戏曲节选,甚至还有艳词俗曲,因这个行当收入颇丰,至万历年间,又有临清、开封、真定、保定的儿童,纷纷充当小唱歌童,但都伪称自个是宁波人。

    古代不像现代,听音乐、听歌曲一部手机就能解决,对音乐品质要求高的,还可以玩音响,听音乐这件事儿对现代人来说,那是再自然不过了,但就是这件对现代人来说再自然不过的小事儿,如果放到大明朝,那可就是一般人不敢奢望的大事儿了。

    在咱们大明朝,您要是想听歌儿听曲儿,您得养歌姬,只养一个唱曲儿的,肯定不行啊,您还得有乐队啊,吹拉弹唱嘛,也就是说,至少要养四个人。咱们现代人,生个孩子都得算计算计,如果到了大明朝,恐怕就要从此告别音乐了,要不就说穿越这事儿它要慎重呢。

    当然了,在咱们大明朝,除了养歌姬之外,想听曲儿的话,还是有不少办法的。比如说听小唱,只要您肯上几分银子的茶水钱,您就可以在茶楼里听上个半天。

    朱由校带着众人进了茶楼,高永寿上前找掌柜要了四张居前的桌子,点了上好的毛尖,又要了几样点心,然后就由茶楼里的小二领着众人向内走去。

    高永寿点的是天字号座位,就在第一排正中间的位置,众人落坐后,抬眼向台上看去,只见台上有一个小官儿,眉清目秀,衣妆华美,站在那里边舞边唱,伴奏的乐手,也都是面目俊雅的少年男子,所用的乐器有琵琶、弦子、月琴、檀板等等。

    朱由校坐下后,边喝茶边听曲儿,很是津津有味。高永寿、刘思源两位公公,则坐于朱由校身后的桌子上,密切关注着朱由校的一举一动,以备随时听用。至于四名御前带刀侍卫,他们分别坐在两侧的桌子上,警惕的看着四周,认真的履行着护卫皇上的职责。再看赵子明,他整个人大大咧咧的坐在朱由校旁边,喝了几口茶水、吃了几口点心,刚听得台上唱了几句,就觉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那是啊,现代人他欣赏不了这玩意儿。

    就在此时,茶楼里的小二又领进来两人,居前的一位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只见这位中年男子方面长须、面皮白净,行止间自有一股威武气度。长须男子身后跟着的一人,长的是浓眉口阔,大耳短须,眉宇间颇有几分沧桑之感。见到有外人坐到了附近,几名侍卫斜眼打量了一下二人,并暗自提高了警惕。

    二人坐定后,左右看了一下,难免会多留意一下朱由校和赵子明,倒不是说朱由校和赵子明长相奇特,而是朱由校一众人围坐的方式不像一般人,这茶楼里的八仙桌都是三面坐人,冲着台子这面是不坐人的,朱由校和赵子明坐的位置是正对台子的第一排,左右两桌是侍卫,后面一桌是高永寿和刘思源,这种坐法,明显就是其他人在拱卫朱由校,更不用说四名侍卫左顾右盼的眼神儿了,只要不是愚蠢之人,都能看出来朱由校的尊贵之处。

    二人这一看不要紧,侍卫们紧张了,于是,纷纷看向两人。朱由校本正在聚精会神的听曲儿,见侍卫们都向左侧望去,不由得也转头去看。二人见朱由校也看向自己,禁不住有些尴尬,忙端起茶杯向朱由校遥敬一下,朱由校则点了点头以示答谢。

    这时候,台子上乐声转缓,台上小官儿唱起了一曲《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一曲唱罢,台下看客纷纷叫好,不少看客走上台前,将那打赏的银钱掷于红布包裹的木箱之内。朱由校端起茶杯,同时指了指木箱,高永寿察言观色,不待朱由校开口,就赶忙起身上前,往木箱内掷入五两银子。台上的小官儿,见有金主赏识自个,更是激动的连连冲朱由校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