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白眉大侠之龙虎风云会 >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三章:杨文广秦州地筑城,武英杰三川口传书。

    西夏国李元昊称帝后多次侵扰宋境,宋朝边民苦不堪言。大宋军事孱弱实难应付,怎么回事?原来大宋朝的建立是从太祖赵匡胤兵变起家开始,太祖一根杆棒打下六十四州,建立宋朝。定鼎中原以后赵匡胤担心手下将领效仿自己黄袍加身,于是杯酒释兵权,解除一干能征擅战武将的兵权,重文轻武。太宗、真宗效仿之,到了仁宗朝能征擅战之臣急缺。

    这次西夏侵扰,边境危机,宰相范仲淹亲自挂帅,运筹帷幄。范宰相是一代名相,足智多谋,胸有韬略,接到仁宗任命后,范宰相把朝中武将挨个考虑一遍,没有合适的人选,最后范仲淹想起一人可当此大任,此人便是将门之后,官职微小的杨文广。杨文广乃是令公杨业之孙,杨延昭之子,将门虎子。仁宗听闻是杨家将的后人,非常高兴,御封杨文广为秦凤路副都总管,前部正印先锋官,带兵五万出征边境,平定西夏侵扰。

    临出发前范宰相找到杨文广交代事宜。范仲淹给杨文广极大的行动自由,告诉他可根据前线形势便宜行事,不必事事禀报贻误战机。杨文广很受感动,叩谢宰相做出承诺,并分析了边境局势,指出两国军事力量对比的长短处,范仲淹听了频频点头。还得说范仲淹是一代明臣,知人善任,懂得放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属下的积极性达到最好的效果。

    杨文广率兵出征,一路急行,在路上杨文广苦思对敌良策。西夏国党项人以游牧为主,后来汉化学习耕种,到了李元昊时期,西夏经济、军事都比较发达,西夏士兵多以骑兵为主,机动性灵活,擅长长途袭扰。宋朝军队多以步兵为主,骑兵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弱于西夏,更何况中原战马和游牧民族培养的战马不管是耐力、速度都差很多,正面骑兵交锋必败无疑。杨文广苦思克敌良策而不得,一路郁郁寡欢。

    这一日急行军到了三川口,杨文广见士兵连日急行,人困马乏。此时距离到达边境的规定时间富富有余,于是下令在三川口休整,补充给养。三川口距离两国边境一百多里,距离延州城不到二十里,这里四面环山,中间一处小平原,地势极为险要,三川口是内陆进出延州的唯一通道。杨文广见三川口距离此行目的地不算太远,于是命令大军在三川口扎营,众军士埋锅造饭,战马卸鞍放养。杨文广带着几名随从策马登上旁边小山查看地形地势。到了山顶俯视三川口,地势地貌一览无余。此地是进出延州的必经之路,四面环山,如果延州危急,四面山地又被敌人占领,居高临下,救援的部队在这里肯定必遭全歼。看来只有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上策,杨文广此行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晚饭后,杨文广在营寨大帐内沉思,琢磨着边境的对敌方略。忽然眼前有个黑影一闪而过,等他抬头再看营帐里空无一人。杨文广心想可能是我这几天太劳累,眼花了。杨文广接着看书,时间不大,黑影又一闪而过,这次杨文广看的清楚,肯定是个人,不过等他抬头再找,营帐还是空无一人。杨文广又接着看书,不过这次看书是假,他眼角余光一直盯着营帐门,大约过了十分钟一条黑影刷一闪从门前飘过,这回杨文广逮个正着,肯定是个人,错不了。

    杨文广拿起宝剑追出营帐,黑影在他前方三丈多远处向他招手,杨文广也没声张,提宝剑跟下来了。黑影出了大营不紧不慢跑上附近的小山,杨文广在后面紧追,二人距离越来越近。到了白天杨文广勘察地形的位置黑影停下身不跑了,此时杨文广也追到了。

    “呔,你是何人?深夜探我大营是何居心”

    “咯咯……你就是先锋杨文广吗?”这个黑衣人笑声非常难听,跟鬼哭似的,让人听了毛骨悚然。

    “然,正是杨文广,你是何人?”

    “哈哈……杨文广,我乃是西夏一品堂九宫道人,人送绰号飞天蝙蝠夺命叟。今天引你至此给你两条路走,第一条路是你放下武器,引兵投靠我西夏国,我保你高官得坐,骏马得骑,黄金、美女样样少不了你的。”

    “哈哈……第二条呢”杨文广反问道。

    “第二条就是你若不从,今日就是你的死期”,九宫道人道。

    “哈哈……你对我杨文广错打了算盘,这两条我都不选。我身为宋臣,自当报效国家,有死而已,岂能委身于贼投靠西夏,上对不起君王,下对不起祖宗。”说完杨文广拽出龙泉宝剑与九宫道人对峙。

    九宫道人一看杨文广心坚如铁,知道难以收买,于是对着四周一声呼哨,从暗处蹭蹭蹭又蹿出三位黑衣人,一个身材高大,肚子大的出了号,脑瓜皮锃明刷亮;一个身材高大,一身道装;另一个是个俗家打扮,中等身材,三人都是黑纱罩面,杨文广一看对方四个人,看来今天是凶多吉少。

    “弥陀佛,九宫道人,收拾一个武将还用得着我们三位吗?刚睡着就被你弄醒了”,胖大的黑影道。

    “三位,郝连将军有命,这次任务交给咱们四人完成,你们也得出出力气给我观敌料阵,以免他跑了。”九宫道人说完从腰间拽出一对儿判官笔跳过来就打,杨文广拽出宝剑接架相还。杨文广是马上将军,枪法绝伦,冲锋陷阵带兵打仗是强项,步下打斗就差了一些。杨文广小时候也学过剑术,今天施展八仙剑与九宫道人勉强应付,几个回合,九宫道把杨文广逼的节节倒退。不到十回合杨文广遮拦不住,后退时踩到一块小山石,脚底下一滑,仰面摔倒,宝剑也撒手了。九宫道人哈哈大笑,右手判官笔脱手而出,直奔杨文广眉心而来,杨文广心想完了,出师未捷身先死,我真是时运不济。

    就在这一刹那,一条白影一闪而过,来人左手接住九宫道人的判官笔,右手一拉杨文广,将他拉起挡在身后。九宫道人大惊失色,见杨文广被救大喊一声:“什么人?竟敢坏爷爷的好事。”

    旁边的三位蒙面黑衣人见来个蒙面白衣人破坏好事,蹭蹭蹭跳上来一起围攻这位白衣人。白衣人谈笑风生,挥洒自如,在四人之间来回穿梭。不到二十个回合,其他三位黑衣人蒙面黑纱全被这位白衣人扯掉。

    “哈哈……原来是你们几位冤家对头,昆仑僧、叶秋生、江洪烈,今天我得给你们留点纪念。”

    昆仑僧见对方罩着白纱一时猜不出对方是谁,大和尚哇哇怪叫道:“各位,让他狂,使劲揍他。”话音刚落,江洪烈袍袖一甩,一物旋转飞出,速度奇快,直奔白衣人脖颈打来。

    “血手飞镰,哈哈……来的好,我倒要看看飞镰长什么样”白衣人说完连续两个移形换位,一闪一进,右手一抄抓住飞镰的链子往怀里一带,左手立掌如刀一斩,”咔嚓”一声,链子应声而断。江洪烈一个趔趄,白衣人右手拿着飞镰一看,原来这飞镰就是个十字型双刃镰刀,中间带机构,收放自如。白衣人把飞镰向着江洪烈一掷,江洪烈赶忙闪躲,白衣人一个跟步刷一下蹿到江洪烈身前,左掌轻描淡写一推,江洪烈倒飞出一丈多远“哇”一口鲜血吐出来。

    “你……你是无名氏?大家快跑”,江洪烈口吐鲜血,断断续续说道。

    昆仑僧和叶秋生吓得魂不附体,两人向后急撤,架起江洪烈转身就跑。飞天蝙蝠夺命叟九宫道人哪知武英杰的厉害,还想继续杀杨文广。武英杰放过昆仑僧几人,身形一闪,拦住九宫道人。九宫道人单手判官笔奔武英杰穴位急点,武二爷哈哈一笑道:“今天爷高兴,陪你玩玩,二十招之内我给你穿俩耳眼。”说完武二爷从腰间拔出刚才抢过的判官笔还以颜色。

    九宫道人哪遇见过武英杰这样的高人,十多个照面,武英杰道:“注意,我穿你的左耳。”话音刚落,九宫道人惨叫一声,左耳垂儿被判官笔尖穿了细眼儿,血刷一下就淌下来了。九宫道一捂左耳刚要跑,也不知道武英杰怎么弄得,一下就转到九宫道人右面,判官笔一戳“扑,啊……”

    “对不起,下手重了,耳眼有点大让你破费了,这个得多花点钱打个大耳环”,武英杰说道。

    “你……你等着,我……我早晚会报仇。”说完九宫道人转身跳下悬崖,双臂一张,黑袍展开,像一只黑蝙蝠滑翔而去逃之夭夭。

    “哎,老道,下次再见面送你个鼻环”,武二爷喊道。武英杰赶跑四贼来到杨文广近前一抱拳道:“您可是杨文广杨将军,老令公杨业的后人?”

    “不才正是,敢问恩人您尊姓高名?救命之恩没齿难忘”,杨文广答道。

    “哈哈……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武英杰道。

    “恩人,可否随我回营一叙?”

    “正要叨扰,请。”武英杰随着杨文广下山回到营寨,二人进了大帐,杨文广请武英杰上座自己陪坐在下垂手。杨文广命人摆上酒菜,亲自捧杯连敬三杯酒,喝罢问道:“恩公,可否留下姓名,日后我必将报答。”

    “杨将军,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我知道将军乃将门之后,胸怀鸿鹄之志,预报之于国家,可是苦于没有机会。当今西夏蠢蠢欲动,觊觎大宋江山,将军正好借此机会大展宏图,驱除鞑虏,护国安民”,武英杰道。

    “英雄所言极是,今文广承上命戍边,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实不相瞒,当今大宋重文轻武,武将人才凋敝,西夏国擅骑射,民风彪悍,实难应对,我也是苦于无破敌之法”,杨文广道。

    “哈哈……杨将军拳拳报国之心天地可鉴,某不才愿助一臂之力。”武英杰说完从怀里拿出兵书一册递给杨文广,这本兵书就是天地人神里的兵法篇。当初大唐卫国公李靖不仅是武圣人,更是一代军事家,李药师自幼熟读《黄公秘籍》,后来保着唐王李世民统一华夏,定鼎中原,四海臣服,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无数。李靖的一生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晚年李药师所著的《天地人神》更是他戎马一生的经验提炼和总结,这兵法篇可以说字字珠玑,精妙绝伦。

    杨文广接过这本兵书打开翻看两页就再也放不下了,这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杨文广。兵书战策对于一位将军来说就好比是宝马良驹和神兵利器,想那三国吕布吕奉先,如果离了赤兔马和方天画戟,也只能泯泯众人矣。杨文广一页接一页的细读起来,越看越觉得书里面的计谋策略精妙,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大半个时辰。

    等到杨文广发觉自己失态了,赶忙抬头找武英杰,可再一看大帐里空无一人,救命恩人什么时候离开的自己竟然不知道。杨文广眼睛落到桌案上,发现上面放着一张纸,展开一看,见上面写着四句话:

    万里寻人赠宝书,

    西夏蛮兵又何如。

    将军得书虎添翼,

    不叫胡马扰太平。

    落款是无名氏,杨文广看完这四句诗内心感叹无名氏真乃神人也,文广定不负期望。自此杨文广雕刻无名氏牌位,日夜供奉,这本宝书更是日夜不离手,百读不厌。

    第二天杨文广拔营启程,自从看了宝书他已经有了对敌良策。西夏多骑兵,来去迅速,正面对敌难以取胜。兵法有云,扬长避短,以逸待劳,唯有依托于堡垒,逼迫对方与自己打阵地战、攻城战,方有取胜之道。

    杨文广查看边境地图,找出防守西夏的交通要冲之处。此处在秦州西北,距离秦州城一百八十五里。如果在这里修建三座城池,互为犄角,进可攻,退可守,扼住咽喉要道,西夏必败无疑。杨文广下令大军急行,备好应用之物,两日内必须到达筑城之地。

    大军急行,随军通判找到杨文广提出疑虑道:“将军之计堪称完美,三城一立,西夏自当知难而退,再不敢轻骑越境,袭扰内地。不过将军需提防贼人在我城半筑之时搞袭击破坏。”

    “哈哈……这个容易,放出风去,说我军要在庆州筑城,咱们来个声东击西,等贼人发现上当,我军已驻守严密,料他们不敢轻动”,杨文广道。

    于是三军放出风去,要在庆州西筑城,西夏兵得到消息果然上当,轻骑袭扰庆州,破坏筑城。他们哪里晓得中了杨文广声东击西的计策,等西夏兵到了庆州发现没人筑城,知道上当了,只能马不停蹄赶回秦州。杨文广见西夏上当,率部急奔筚篥,全面部署防务,一日既到。次日清晨,上当扑了个空的西夏军终于赶到筚篥。等西夏军回到筚篥,见到宋军军容整齐,防守严密,无法搞破坏,只好退兵,西夏兵退去临走时却又留话声称回去奏请以数万骑兵来驱逐宋筑城部队。

    杨文广立即派兵遣将出击追杀西夏党项军,西夏兵大败,宋军杀获甚众。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追击敌人,杨文广说:“此地为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被西夏占领,再想夺过来筑城可就难了。我必须先声夺人,给西夏一个下马威。”经此一击,西夏兵后来果然不敢再来捣乱。当年九月,甘谷、筚篥等三个城堡修成,掎角之势已成,至此秦州一带防线固若金汤,西夏多次侵袭,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从此以后杨文广声名远播,有杨将军驻守之地,西夏兵都敬而远之。后来多次交战,西夏损兵折将,无力再与大宋争锋,只好祈和,自此两国进入一段难得的和平时期,这是后话。晚年杨文广在无名氏所赠宝书的基础上又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心得形成三卷兵书,排兵布阵,攻杀战守,逗引埋伏,样样俱全。再后来此兵书三册辗转落到南宋岳飞手里,岳飞凭借此书抗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收复大量国土,不过最后还是死于奸人之手,功亏一篑。岳飞在此兵书三卷基础上加以完善,形成《武穆遗书》传于后世,这些事情不在本书的范围,不再细表。

    武英杰怎么找到杨文广传书,还得介绍一下。前文天地派成立,武英杰拜山,从无极观返回中原,途经幽云十六州,武二爷见这大好河山,鱼米之乡落于敌手,心里很难受,从那时起武英杰就有了传兵书于贤良之心。

    武英杰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趁着在中原游历的机会寻找可传书之人,可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正好这次西夏侵扰宋境,仁宗派范仲淹退敌,宰相范仲淹贤名远播,大宋子民都很钦佩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宰相,武英杰也是如此。二爷听说范宰相亲自挂帅,于是就来到京城开封。

    武二爷几乎天天夜探宰相府,凭他的功夫可以说神不知鬼不觉,谁也发现不了。范仲淹的一举一动武英杰都看在眼里,经过近距离接触,武英杰更加佩服范仲淹的为人,深深的为其人品而折服。本来武英杰想把兵书传给范仲淹,后来一想不行,范宰相毕竟是文臣,运筹帷幄还行,带兵打仗却是外行。一个偶然的机会,正好赶上范仲淹召见先锋官杨文广,武英杰在房上听的清清楚楚,范宰相对杨文广推崇备至,给了杨先锋极大的自主权,这份信任让武英杰深深震撼。

    武英杰决定考察考察杨文广,所以一路尾随。飞天蝙蝠夺命叟九宫道人引杨文广出营这些事武英杰都看在眼里,包括山上有隐藏的贼寇武英杰也发现了。武二爷为什么没现身,没提前打发这些贼人呢?武英杰有自己的想法,第一,他要看看杨文广在面对生命危险的时候会怎样反应,第二,等到贼人动手他再出手相救,自己和杨文广就有了见面的机会,然后通过进一步了解再决定是否传书。

    试想武英杰提前把贼人打发了,自己独自找杨文广说要传他兵书战策,对方肯定会认为这个人不正常或者图谋不轨。正因为如此,武英杰才最后出手赶走贼人救下杨文广。通过交谈,武英杰发现杨文广确实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是个值得传书之人,所以才把兵书传给杨文广。武二爷淡泊名利,也不为受杨文广感激,在传书之后,趁杨文广阅书入迷之时偷偷离开。武英杰传书以后并没有走远,而是在暗中偷偷观察,等到杨文广活用兵法,声东击西,筑城以抗西夏,武英杰发现自己没找错人,这才心满意足离开杨文广,继续自己的江湖游历。

    杨文广从此守在宋和西夏边境,卫国戍边,功绩卓越,累有升迁。杨文广晚年辽国再起争端,遣使到宋朝争河东地界。时任定州路副都总管杨文广献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朝廷还没有来得及审批和回复,杨文广病逝,享年七十五岁。他死后,朝廷追赠为同州观察使,为杨文广立庙祭祀。杨文广至死还在叨念无名氏传书恩德,嘱咐后代一定要铭记,四时祭祀供奉不可缺少。

    西夏正面进攻被杨文广将军阻挡,另一路绿林暗杀势力打的风生水起,徐良带领开封府众弟兄战况如何?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