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亡命微商 > 第254章 故事
    “奥克兰你没必要露出本来的面目,我记得你说过你和你师父的心愿是借组极乐和绝密为山区里留守、平穷的孩子们演奏,让稚嫩的花朵不要在没有阳光的雾霾中生长,而是在阳光春风中快乐的生长!”曹藏回想起奥克兰师父的话说道。

    奥克兰仰起头来大笑:“啊哈哈哈!”

    奥克兰笑了一会儿低下头来蔑视我道:“你还真单纯!”

    “没有想到你居然会玩弄你师父的信仰与追求!”看来曹藏真是被奥克兰骗了,李道长也被奥克兰给骗了,曹藏怒火中烧怒斥奥克兰道。

    “要怪只能怪你还有我师傅太轻信于人!”奥克兰无所谓的冷笑道,“别废话了,赶紧把梵文给我读出来,如果你敢耍花招,我立马杀了他们!”

    奥克兰手上有人质,凭曹藏一己之力根本不是他们对手,看来我只有如实的告诉他们这句诗了。

    “好!只有你不要伤害他们就行!”曹藏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一边的白玛听到曹藏心不甘情不愿的念出诗来后,她赶忙掏出一个小本子,在本子里翻起来。

    真是奇怪!曹藏盯着白玛心道,他们怎么没有着六门法阵的道儿?就奥克兰这种心机颇深,攻于心计的人怎么可能做到六根清净。

    “找到了!”白玛的眼睛停在了小本子上。

    “找到典故了?”奥克兰兴奋道。

    白玛点头:“这句诗来至高僧神秀和僧慧能一段对话。”

    神秀是唐代高僧,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俗姓李,汴州尉氏人,他少年时期就学习经史,博学多闻,聪慧过人。

    神秀深得弘忍大师器重,称其为“悬解圆照第一”,但奇怪的是弘忍的佛陀衣钵却传给了到东山不过几年,一字不识,在厨房里打杂的火头僧慧能。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首诗的典故就出自他们的故事里。

    “哈哈!用你们东方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天助我也!”奥克兰越来越兴奋,“看来八部琵琶——绝密归我所有了!”

    奥克兰用我们中国人的词语来抒发他的情感,曹藏觉得异常的恶心,但是当他说八部琵琶绝密的时候他心里一惊,看来奥克兰出现的原因和他的推断有点出入。

    曹藏又想起黑衣男子跟他讲的话,一定要得到凤首箜篌,只有找到它才能找到八部琵琶,只有八部琵琶才能净化掉白羽花身上的力量,彻底送她下地狱。

    曹藏想到这里故意把黑衣男子跟他的信细说出来想要套奥克兰:“有人跟我我说过,只有先找到凤首箜篌才能找到八部琵琶!”

    “看来你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嘛!”奥克兰说道,“是的!正如你所说只有先找到凤首箜篌极乐才能找到八部琵琶绝密,但是你别忘了相传极乐凤首箜篌和绝密八部琵琶是妙音佛母两间普世法器!而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尊佛像真是妙音佛母啊!”

    难道!不会吧!如果这尊佛像是妙音佛母,那么曹藏没有猜错的话,八部琵琶绝密就在她手上那柄石头雕的凤首琵琶内!

    曹藏想奥克兰也知道这点,他不会傻掉去炸开佛像。

    奥克兰之所以找诗句的典故就是要从故事里找到打开佛像取出琵琶的线索,一旦石像被打开耳门的阵也会破。

    奥克兰兴奋的对白玛说道:“赶紧讲神秀与慧能的故事吧!”

    佛教禅宗在南北朝的时候,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

    五祖加慧能被称为东土六柤,传说禅宗自印度菩提达摩东来中土后,衣钵传凡六世,也只穿六世,前五祖分别是东来初祖达摩,后传衣钵于慧可成二祖,接着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道信传衣钵于东山弘忍,弘忍成为五祖。

    五祖弘忍大师在今天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

    神秀才能过人,从小就能通汇佛经,人缘甚好,是弟子中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禅师也曾道:“东山之法,尽在秀矣。”说明了禅宗的衣钵非神秀不可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岁月不饶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他要在弟子中寻找继承衣钵的第六祖,虽然神秀众望所归,但是佛曰众生皆平等,无论聪明还是愚蠢,有慧根或根本是门外汉,只要是他的弟子他都需给予机会,所以有一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神秀听后他很想继承衣钵,他也知道无论是师兄弟还是师傅,他都是众望所归的,但他心里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如是这样又怎能算遁入空门,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呢?这不跟佛家的宗旨和意境背道而驰吗。

    写与不写在神秀心中纠结,搅的他茶饭不思,夜不能寝。虽然他是弘忍弟子中最有才能的,他是众望所归能被传衣钵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出了意外怎么办,师傅看中了其他弟子写的畿子怎么办?

    最后神秀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这个畿子就是石人耳朵里的那两句诗“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调整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以保四大皆空,六根清净。

    神秀想表达的意思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也正无意间在字里行间想遮掩心中的欲-望。

    这种理解当时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第二天早上弟子们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都觉得神秀一定能接过弘忍大师的衣钵了,弘忍看到后却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有人说天命难为,有人说人定胜天,其实都是两者都是相互博弈的。

    <!--chuanshi:22793295:255:2019-01-0107: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