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夫君总是想杀我(穿书女配) > 63.第 63 章
    第六十三章

    出生天家,非她所愿,血染双手夺嫡,亦非她所愿,她最初所求的,不过是和兄长活下去罢了。

    只是活下去的代价,太大太大了。

    为了这个活,她害了无数人,连最为亲密的兄长,都因此事与她日渐隔阂,但她没有丝毫后悔犹豫过。

    她不想再生活在最阴暗低贱的角落,她与其他皇子一样,明明都是父皇的孩子,却因生母地位低微,而饱受欺凌。

    她不甘心,她不想与她母亲一样,一世卑贱。

    如今她的愿望终于要达到了,兄长会成为大夏朝的君王,他们不再是活在阳光照耀不到的皇城角落。

    虽然这个愿望的达成,是她用生命换来的。

    但她依旧觉得很划算。

    往事一幕幕漫上脑海,广宁公主仿佛看到自己来世的模样。

    下一世,莫再出生帝王家了。

    舞姬生的公主这条路太难走了,她这辈子已经走够了。

    然而广宁公主并没有死成。

    在她刚刚踢开脚下的凳子时,内侍便冲了进来,袖子里藏着的匕首割断勒着广宁公主的白绫,广宁公主倒在了地上。

    伺候广宁公主的宫女低眉垂泪,小声地唤着公主。

    广宁公主抬起头,对上内侍笑容满面的脸。

    内侍眉眼里都是笑,但眼珠子却是冷的,道:“公主,您这般轻轻巧巧地去了,让咱家如何跟太后她老人家交代呢?”

    此时她还有什么不明白?

    太后不许她死的这般容易,她就不能这般轻轻松松地去死。

    不死就不死吧,她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是她做不到的?

    广宁公主慢慢站起身,苍白的脸上因短暂的窒息而泛起淡淡的红晕,拍了拍小宫女的手,示意她无需再哭。

    在这个冰冷压抑的皇宫里,眼泪是最无用的东西,若是有用,她何须看着母亲的身体由温热变得冰凉,又何须受尽众人冷眼,成为皇子里被讥笑嘲弄的那一个?

    她从来不相信眼泪。

    广宁公主道:“是我僭越了。”

    浅浅一笑,广宁公主道:“生于天家的人,性命哪里由得自己?”

    内侍见她识趣,道:“公主明白这个道理便好。”

    如此便又过了数日。

    太后虽然憎恶她,但在吃食穿戴上却不曾亏待于她,她仍是大夏朝唯一一个有封号的公主,宫中无人敢对她不敬。

    太后越是如此,广宁公主越发知道太后不会轻易放过她。

    已经走到这一步,她早已没有回头路,与其惶惶不可终日地活着,不如趁现在身份仍在,做一些自己想做,之前顾忌太多不敢做的事情。

    她将指甲上染得鲜红,脱去素雅孤离的宫装,换上她之前不敢尝试的艳丽装束,凤钗步摇垂下长长的流苏,耀眼的花细被她贴在眉心。

    她对着镜子看,镜子里的人一扫往日病弱清淡模样,一举一动艳丽不可方物。

    原来她也撑得起这些好看的衣服与头饰,只是可惜,也只能在宫中自己试试了,过不了多久,她就会被太后送至让她生不如死的地方。

    广宁公主手扶着鬓间的凤钗,对着镜子出神。

    殿外响起内侍尖细的声音:“太后召广宁公主。”

    终于要来了。

    广宁公主晃了一下神,起身走出内殿。

    伺候她的小宫女犹豫道:“公主,要不要换身衣服?”

    “不用。”

    积雪在阳光下慢慢消融,春日的风略有些凉,扬起她鬓间的流苏。

    广宁公主扶了下乱晃的流苏,道:“这样的装束,本宫很喜欢。”

    行至太后的清宁宫,名贵的熏香压不住苦涩的汤药味,一向威严坐姿端庄的太后敛眉半歪在椅子上。

    数日未见,她的白发比以往多了许多,大抵是因为白发的缘故,她看着也老了许多,久居高位的威仪虽在,但到底少了点精气神。

    广宁公主拜下:“太后安好。”

    太后没有让她起,也没说让她跪,手指交叉,鎏金的护甲上的飞凤展翅欲飞,红宝石镶就的凤目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你如今也大了,到了该议亲的年龄,哀家看着蜀地的蛮人就很好。”

    广宁公主瞳孔微缩。

    大国曰夏,有礼仪之大,大夏朝自建国以来,便以天朝上国自居,从未有过公主和亲蛮夷的先例。

    莫说公主和亲蛮夷了,就是平民百姓家,也自持身份,讲究个夏夷之辨,从不曾与蛮夷结亲。

    在夏人的眼里,蛮夷茹毛饮血,如怪物一般,嫁给蛮夷,是一种比死还让人难以接受的侮辱。

    大夏朝的女子,宁愿去做勾栏院里的娼妓,也不会去嫁一个蛮夷。

    而如今,太后让她下嫁蜀地蛮夷。

    广宁公主手指微紧,原本苍白的脸上又白了一分。

    殿内瑞兽吐出袅袅云雾,一丝一缕如梦幻一般,广宁公主抬起了头,看着高坐在椅上的太后,道:“我嫁。”

    太后抬了抬眼皮。

    广宁公主轻声道:“我连死都不怕,怕这个做什么?”

    太后凤目轻眯,道:“你会是大夏朝的耻辱,你所生的孩子不会因为你是大夏公主而受一点怜惜,他日大夏与蛮夷开战,不会留有你孩子的性命,更不会将你接回大夏。”

    广宁公主脸上的煞白漫上唇畔,弯弯的柳叶眉蹙起又舒展开来。

    太后冰冷的声音在殿里回荡:“只要哀家活着,你也需活着,终哀家一朝,你不得出蜀地。”

    广宁公主闭上眼,声音轻颤:“遵...太后懿旨。”

    .....

    这一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尚未出正月,天启城的积雪便化了大半,参加春闱的学子从四面八方赶到天启城,其中不乏世家大族的青年才俊。

    秦钧重视此次春闱,想趁此机会筛选有才之士,陌刀横在当场,官员们自然不敢捣弄自己的小九九。

    陌刀用来威慑官员,秦钧自己也没有闲着,李昙虽然还没有处置,但已经琢磨着料理李昙母族的事情了。

    东莱齐氏,虎踞青州之地多年,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然再怎么不好啃,他也要去动一动。

    若不然,青州离天启城那么近,谁也不能保证,下一次攻打天启城的青州兵,还是不是只有十万。

    十万他尚能抵挡,但二十万,三十万呢?

    于秦钧看来,大夏朝的心腹之患并非蛮夷异族,蛮夷异族并不经打,稍微拨点兵过去,便能把他们打得抱头鼠窜。

    而各地的世家大族,就不一样了,他们坐镇当地,如一个小朝廷一般,明面上归属大夏,但内里做的事情,也只有他们知晓。

    盘剥百姓,封死了寒门子弟的晋升之路,自家的嫡系纵然是酒囊饭袋,也能身居要职,作威作福一方。

    这样尚且不够,各地的世家还将势力伸至大夏皇室之中,左右着皇权更迭。

    那个皇帝动了削弱世家的心思,便会被他们联手赶下皇位。

    长此以往,大夏必灭于世家之手。

    秦钧这次看重春闱,也是有意打压世家之意。

    虽然他自己也是半个世家。

    但他觉得,世家也分靠谱的世家与不靠谱的世家,像蜀地的姜氏一族,再来十个他也不嫌多,但像荥泽郑氏,东莱齐氏这种外战不行,偏又心比天高想要左右天下的世家,还是早点除了早安心。

    天下不是大夏皇室的天下,也不是世家的天下,而是天下百姓的天下。

    止戈止戈,以杀止干戈,他是为天下百姓而战的。

    他看过被野狗啃食的皑皑白骨,也看过蜀地遭蛮夷作乱时尸山血海,因为见过这一切,所以不想再见第二次。

    他想要的盛世太平,并非他权倾天下万人之上,而是百姓安居乐业,再不受战火的侵扰。

    秦钧闭上眼,杜云彤上前给他揉着太阳穴。

    “说起来春闱,我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大概是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才知道与君初相识,尤似故人归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

    秦钧不再为上一世的杜姑娘耿耿于怀,交心之后的他俩在各处都有着默契感,秦钧不需要说什么,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她就能知道他在想什么。

    就像现在一般。

    秦钧留着三皇子李昙,是为了牵制东莱齐氏,而如今,一直没有得到李昙消息的齐氏,终于坐不住上钩了。

    在参加春闱的学子中,可是有不少出自青州的。

    是来天启城探听消息,打点人脉,还是真的想要考取功名,只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晓了。

    杜云彤把名单念给秦钧,在听到一个人的名字时,秦钧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道:“王少斌?”

    王少斌青州大将王宏的嫡长子,一家子的武将,偏他学了文。

    单就他写的文章来看,是一个颇有才学的人,若不是他是王宏的儿子,杜云彤都动了招揽他为秦钧所用的心思了。

    偏他是青州一脉的,再怎么才华横溢,她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秦钧是因为他的才学而对他印象颇深的吗?

    不像。

    肯定有其他的原因。

    杜云彤看向宫七。

    宫七翻出暗卫调查的王少斌档案,道:“王少斌的继母,是齐家的庶女。”

    说到这,他狭促一笑,道:“这位齐姑娘可了不得呢,曾与三皇子有些瓜葛。”

    杜云彤瞬间便明白了秦钧的意思,道:“王少斌此次参加春闱,带的有齐氏。”

    宫七合上信件,笑道:“了不得,旧情人来救相好了?”

    无缘无故,况又是参加春闱的,没原因要带上自己年轻貌美的继母,除非这个继母,是带有别的任务来天启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