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忘夫所以 > 第九十一章 十年梅雪不肯释
    今日恰逢孤竹君不去灾区,辛戚二人都不愿同崔式燕去走一趟过场,因此这两位大人便都得了空闲。

    文人总爱吟花弄月,此时的青唐正是满目疮痍,弯月也乏善可赏,因此,青唐郡头号的两位文人得闲便都逛到梅园来了。

    梅园里的梅不多,都是辛雪夫到任那年亲手栽植的,红梅、白梅、腊梅,其中红梅独占八成。青唐的人都知道,畏寒的郡守每年初雪时都会着红衣、披狐裘坐在红梅深处,烫上一壶梅子酒,就那么任由小火煨着,片片的雪在酒炉旁、也在辛大人的肩头上,慢慢地融开化去,直到火灭,直到酒冷,辛大人才离去。辛大人看似做尽了天下风雅事,可,辛大人总是不快乐。

    此时的梅园,经历了连月的旱涝,居然还能剩下几株病梅来,零零星星散在梅园里,株株枝干盘曲,只在顶梢缀着嫩绿的芽。

    指尖抚上粗糙的树皮,辛雪夫望着那新芽出了神,像是认一位故人,“这一株该是红梅吧,也不知今年初雪时能不能看到花开。”

    踏雪寻梅,有雪也无雪。

    辛雪夫缓步绕着梅树,在枯枝败叶间,眼眸一动,瞥见了那同样缓步探寻的身影——他竟会来?

    青唐人皆知戚知事有两个地方轻易不去——郡守府、梅园。

    而这规矩,如今似乎也不是规矩了。

    戚比钦也未料到会在梅园与辛雪夫碰头,一时无措,便远远地立住等对方开口。

    “阿钦,你来了。”辛雪夫含笑道。

    戚比钦不言语,这梅园,是他刻意避开的地方,今日,却不知怎么的,鬼使神差地走了进来。缓步上前,戚比钦看了辛雪夫好久,才说,“梅是高洁表率,辛大人果真爱梅么?”

    辛雪夫愕然,喃喃道,“我爱不爱梅,阿钦你不知道么?”

    戚比钦心头一震,别过头去,道,“从前我以为我知道,可,我错了,错得彻底,错得一败涂地。”

    辛雪夫看了看那新芽,又看向戚比钦,深沉道,“阿钦,不知你为了什么与我生疏,我只要你知道一点,十年前与你在寒山寺相遇的辛雪夫与今日站在你面前的辛雪夫,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不知吗?戚比钦攥紧了衣袖,攥得指节泛白,他还能如此无避忌地直视着自己,他真的什么都不知吗?

    不知两人静默了多久,也不知是谁先离开,梅园里只留下一人长长的叹息——

    这隐秘的往事,总不曾彻底揭开,更没有释怀的机会。青唐的雪快来了,踏雪的人却再不会同行……

    ——

    景阳终于不用再偷偷摸摸,好歹可以松一口气。眼下算是暂时解决了和真与程北归掣肘的问题,据宋嘉历说,这掩月公主特立独行,又极有威严,只要景阳继续演戏,扮出那份威严,别说是阻拦,便是过问一下,和真与程北归也是不敢的。

    一切似乎都有了好转——除了姜掩月的即将到来——宋嘉历已将景阳的方子给随行前来的太医、民间大夫看过,众人皆是抚掌赞叹,其中一个长须的捻着胡须道,“用药出奇,我辈拘泥于成方,难怪想不出来。这方子倒有些像景大夫的风格——不知殿下从何处得来这个方子?”

    这倒是个问题,宋嘉历他本人又不通医术,总不能说是天人感应顿悟出的。

    “昨夜本君正要就寝,忽听得窗外一阵响动,本君上前查看,偏偏又什么都没有。等本君转身过来,便看见桌上压着这方子,门口也似乎闪过一个白色人影。”宋嘉历在青唐三位官员及一众大夫面前,脸不红心不跳地扯起了谎。

    众老大夫一听这话便炸了锅:

    “白衣?莫不真是景大夫显了灵?”

    “这用药确实像景大夫的风格啊!”

    “老朽……老朽……实在很是怀念景大夫啊……”

    “鬼神之说不可信,说不定是心怀天下的世外高人……”

    “或者说,景大夫还在人世!”

    将疑点转给不知死活的“景大夫”,宋嘉历这番不清不楚的解释充分勾起了这帮老大夫的联想,长须们聊得起劲,倒忘了深究这方子到底来自何处,宋嘉历果然使得一手好策略。

    “三位大人,如今疫情平息已只是早晚问题,是时候该考虑长远问题了。”宋嘉历任由大夫们吵得欢快,转身与崔辛戚三人到后堂叙话。

    辛雪夫闻言便知终于要说起运河的事了,他偷偷看了眼戚比钦的神色,发现后者也是神色肃然,倒不似崔式燕般带着一丝得意,幸好。

    “此次灾疫半是天灾,半是人祸。下官作为青唐郡守,有失职之罪。”辛雪夫率先开口,语罢便撩袍跪在宋嘉历面前,“两年前,运河失修,下官未及时修缮,致使青唐水利失衡,这才导致今年瘟疫肆虐。下官自知大谬,请殿下治罪。”

    “下官之罪更重,是下官当时见识浅薄,阻碍郡守重修运河,论罪,下官罪不可恕。”一直沉默的戚比钦不开口便罢,一出口便惊了在场的其余三人。

    看着跪在自己身旁的阿钦,辛雪夫心中百感交集,这是十年来头一次,阿钦肯向着自己说话吧?

    宋嘉历看着这两人跪在一处,心中也满是感慨,他不曾亲眼见过十年前这二位尚在京都时的风华,却也曾听韦叔父讲过京都望族辛家的少爷雪公子的逸事,“醉卧横船邀江月”,这一人便独得了全京城的风华;也知道,寒门士子戚比钦,未入仕途时便以《含英篇》名动天下,世人赞他称“欲知梅格访梅臣”。这两人是流传一时的知音佳话,更是两届进士,这样的两人,怎么会落到同僚敌视的地步呢?

    此时两人跪做一处,倒让人恍惚之间像看见了当年。

    若说此时有人还有不快,那便一定是崔式燕了,看着齐齐跪在地上的两人,崔式燕眼中含怒,他竟还肯帮那人?嘴角笑意凝滞,崔式燕握拳,无论如何,决不能让两人和解。

    “本君不是要追究,两位大人在青唐所为,百姓有目共睹。若非遇上这百年不遇的旱涝相继,青唐还应是许国首屈一指的富庶之地。功大于过,本君今日提起,不过想要两位大人给本君一个保证——”

    “保证何事——”辛戚两人齐齐发问。

    “保证两位摒弃前嫌,通力合作,将运河修缮之事达成。”宋嘉历将两人扶起,“本君听说过雪公子与梅公子的知己情谊,也亲眼见到了二位疏离至此,本君不知是何缘故,只愿两位大人重归与好。人生苦短,知音难觅,若是有什么误会,就此说开也好。”

    说罢,宋嘉历更转头意味深长地看了崔式燕一眼,京都崔家与辛家水火不容,辛雪夫的至交在与之反目后便与崔式燕走近了,这其中,恐怕崔家搞了不少名堂。

    三位官员并孤竹君一同去疫区派药,看着辛雪夫站在疫民中间,亲手为他们捧上汤药,他此时分明笑得由心。戚比钦端着那药汤,与辛雪夫对视一眼,十年了,十年未如此平心静气地共处过了,前嫌误会?是吗?戚比钦硬了十年的心,此时也终归柔软下来,那一切之中真的有误会吗?

    ------题外话------

    到底为什么戚比钦会与辛雪夫反目呢?这是个虐心的故事,同时也很感人,感觉快写成了耽美,不过,他们是纯粹的知己好友哦,小姜一脸认真。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