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时代的灵魂 > 第202章 好大的学校(下)
    宁声涛感觉自己是被“押”去嘉首西河师院的。为什么会用“押”而不用“送”呢?这跟心情有关。

    据宁声涛的观察,九十年代末,中国的大学新生去大学报名,绝大多数城市孩子都是父母或亲属长辈送去的,绝大多数农村孩子都是自己或者自己的姐姐哥哥送去的。

    宁声涛去嘉首读大学,父亲宁原基花钱雇了一辆皮卡车,这车虽然不是市委的车,但是司机和车辆基本都是为市委宣传部工作的。9月13日是周日,宁声涛他们一大早出发,一切都非常顺利的情况下终于在下午四点过赶到了学校。司机刘师傅和宁原基关系不错,因为工作关系,经常用车,于是宁原基花了外面出租车的价格雇刘师傅送宁声涛到大学。

    皮卡车通过性是不错,可舒适性比较差。坐了几乎一整天,别说快六十的宁原基不舒服,就连宁声涛都浑身僵直。为了帮助宁声涛搬东西,宁原基还请了表姐夫李哥同行。

    这个李哥就是三表姐包勤的后一个丈夫,叫做李耕生,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包勤之前的丈夫年银昌越来越有钱也越来越有身份之后,就出了轨,找了小三。断断续续的闹离婚、离婚复婚再离婚,最终失去的东西再也回不来了。包勤彻底死心之后,经人介绍,和李耕生结了婚。

    李耕生高大健壮,可是只有初中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找不了好工作,甚至都无法安排到农科院做工人。

    之前农科院本可以接收李耕生的,可是却因为宁声涛舅妈占新华的骄傲和面子,死活不愿意出面帮助解决。到后来占新华和包长青前后病逝,更没有人能够解决李耕生的工作问题了。

    还是宁原基通过市委宣传部的关系,把李耕生介绍到蓉景的一所私立艺术大学去工作。

    说来还真是非常巧合,蓉景的远图艺术学院的院长也姓宁,叫做宁国邦,通过成教授认识的时候,宁院长甚至还把宁原基叫做“哥”,说是既然大家都是“国”字辈的,说不定是较远的亲戚。宁原基不好和人家攀亲戚,可是宁院长那么热情,也不好驳了人家的面子。

    宁国邦是成教授的好朋友柳云崇教授的硕士生弟子,就这么层关系,东拉西扯的居然和宁原基认识了。谁能想到,就是这个宁院长给了李耕生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最幸福的一段岁月。

    当包勤和李耕生结婚之后,占书记不愿意出面给没有学历没有能力没有特长的女婿李耕生安排到农科院工作,包长青也不积极,虽说嘴上答应女儿包勤,可是实际上却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运作。

    三表姐给宁原基说起的时候,宁原基想起宁院长说需要一个管后勤的人帮忙。于是宁原基就把李耕生介绍给宁院长,并且打了包票这个人一定很诚实很勤奋,虽说能力差点水平低点,可是管理后勤的工作也不需要太多才华,就是有一个细心加诚实就够用了。

    宁原基把李耕生介绍给宁院长,一方面是帮助李耕生就业,另一方面也是忠于朋友所托。宁院长本人是外省人,和宁原基算不上老乡,不过他到蓉景读大学读研究生,遇到了太多的宁坚人,他的培养之中有不少的宁坚人,觉得宁坚人的缺点是特别好面子,但优点也很多,比如说仗义、耿直、诚实、勤奋、勇敢等等。而且他的老婆就是宁坚人,这使得宁院长对宁坚人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好感。当时让宁原基帮他介绍人时就开了玩笑说要找个宁坚人,因此宁原基才这么坚定的推荐了李耕生。

    李耕生的表现不错,至少最初三年表现相当好,三个特点让他赢得了宁院长的认可。一是诚实,多次考验都表明李耕生虽然家里穷工资也不算高,但回扣红包之类的他都会坚决拒绝。二是勤劳,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每晚检查完起码都10点以后,做事情从不偷奸耍滑,叫怎么干就怎么干,就像一颗任劳任怨的钉子。三是重情重义,每个节日都知道上门去帮宁院长打扫卫生修理些小玩意儿,而且还知道带些土特产去看望宁院长。宁院长把一些旧衣服旧家具给了李耕生,他也不嫌弃,穿着旧西装还挺感激。

    李耕生如果能够继续这样坚持,那可能他的命运就完全不同了,只不过人都是会变的。不是所有男人都能够经受身份地位变化带来的考验,不是所有男人都能够平静的对待自己的变化。

    当宁院长把所有后勤工作都交给李耕生管理升职为后勤服务中心主任之后,李耕生发生了人之常情的变化。他手中有了权力,于是有些得意洋洋了,懂得用权力去为自己的家人谋利益了。

    三个原因让李耕生后来又重新成为农民工。

    第一个原因是李耕生的态度。他由一个对任何人都客客气气和和气气的人变成一个趾高气扬只服从宁院长一个人的“管理层领导”了,就连他的分管领导陶副院长的要求他都可以置之不理当做耳旁风。对待那些受他管理的员工,对待那些要送菜送肉送鱼到学院里的人,对待那些勤杂工,对待那些普通教师他再也没有谦卑的姿态。

    第二个原因是不断的安排从老家介绍过来的家乡人进入学院后勤部门。据说回老家大吹了一通自己的蓉景如何如何出人头地如何如何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然后拍着胸脯打着包票说能解决大家共同致富的问题。宁声涛听父亲说,在李耕生被辞退时,他已经在学院的后勤部门安排了13个“老家人”。李耕生的这种做法俨然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真实写照。

    第三个原因是传出绯闻,据说李耕生和一些后勤里的老妈子、半老徐娘有了一些暧昧说不清的关系。甚至闹到有一个为学院送了十年蔬菜的农用车司机状告他和自己的老婆有私情,虽然最后查无实据,可毕竟空穴来风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喜欢和一些中年妇女开开玩笑闹闹矫情恐怕是无法避免的。

    远图艺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经历重大转折,得到一个被国家公立大学收编的机会。对于私立大学来说,除非你确实有足够逆天的实力和人脉,否则被兼并和吞并是巨大的机遇。宁院长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保留李耕生的位置,而且在公立大学里面签合同做合同工恐怕比原来身份还更高实际利益还更大。可惜了,李耕生已经让宁院长不省心不高兴不信任了,于是他这一生也就只有这六年风风光光有头有脸的命。比起其他比如保安、看渔场、巡山巡林、工厂打工、搬运工、清洁工这些工作来说,他这份工作让他可以骄傲的对乡亲和朋友说:“我手下管着四十多号人呢!”

    当时送宁声涛去读大学,李耕生李哥还是蓉景的远图艺术学院的后勤服务中心李主任。

    当宁声涛和父亲、姐夫李哥拉着一个拖包、提着一个旧式皮箱、背着两个背包来到西河师范学院门口时,来报到的新生已经熙来攘往了。

    老生们在9月初就陆陆续续开学,所以学校的传统是,新生报到都有老生的帮助。老生和系、二级学院的老师一起在校门口的大坝子摆了桌子,打了接待处的标语牌。

    找到“政经系新生接待处”的标语牌,宁声涛怯怯随着父亲和姐夫走到桌旁。两个男生和一个中年女教师模样的人接待了他们。周围看来还有好几个男生女生也是政经系的老生,志愿来接待新生为新生指路提供各种指导和帮助的,不过宁声涛长得不出色,个头不出色,气质不出色,行头也不出色,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在意。

    简单的填写了一些材料之后,在一个叫做张算的大三师兄的带领下,宁声涛、宁原基和李耕生跟着去办手续,最初办理的是入住手续,等在寝室安顿好之后再办理其他手续不迟。

    张算不是帅哥不是高个子不是满身名牌的一个普通男生,很礼貌很热情,可是也并不显得多真诚。也许是接待一整天了,各种新生都接待过,已经有点疲惫和厌倦了的原因。

    宁声涛读大学的第一个寝室是西河师院老校区男生院南二公寓三楼316。

    在进入寝室之后,发现里面只有一个男生比他先到。这个男生后来知道叫做孙贝行,是个来自省内建元市慈西县农村的男生。个头比宁声涛高半头,长相有些凶悍,留着板寸头,看起来很有点像宁坚那些社会上飘着的流子,不那么像大学新生。

    也许是寝室里其他同学还没到,孙贝行对宁声涛和宁声涛的父亲姐夫都算客气,至少表情看来很客气,就是说的话真心听不懂。也许因为和理姜县一样都是省边界和邻省相接的原因,说不定带着省外口音。

    宁声涛从校门口到办理入住手续的地方,再到寝室,不说停留下来办理手续的时间,就是步行大约就是二十多分钟,这让他不由感触道:“大学,原来真的很大!大学真是好大的学校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