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时代的灵魂 > 第173章 牺牲(下)
    宁声涛大约是在两三年后的高考之前才明白了一个事情,这个事情就是他为什么和俞德做了一整年的同桌。为什么一米六二的宁声涛会和一米七六的俞德成为同桌,永远在班上的第一排坐,并且无论哪种调座位的制度都无法分开他们。两人貌似“孟不离焦、焦不离孟”的孟良和焦赞一样从不分离的原因曾经让宁声涛恨了汤金炬老师十年多的时间。

    宁声涛一辈子遇到的第一个让他痛恨却又无力摆脱的人终于在他15岁的时候遇到了,这个人就是俞德。因为俞德和他的一年同桌,他人生中第二个痛恨的人也出现了,那就是汤金炬老师,他高中时代的第一个班主任老师。

    高一时代,是宁声涛从15岁迈进16岁的时代,也是他和俞德人生之间唯一产生交汇的一年,这一年是宁声涛人生中的第二个重大转折。之前的初三那年是第一个重大转折年,接下来就是这个高一年。

    这个重大转折使他从理科走向文科,使他从偏向逻辑思维的头脑转向为偏向形象思维的头脑。初中虽说学习了几乎中学阶段所有的学科,可毕竟中考只计算语数外和政治、物理、化学、体育四个学科。

    中考的理科氛围明显强于文科氛围,因为物理、化学二比一。加之几乎所有人都强调初中不把理科学好今后高中就无路可走,学好理科今后高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成绩进行选择,于是宁声涛也不得不在初中花费5倍于文科学习时间的理科学习时间来学习物理和化学。

    高中进行文理分科,高考也按照各自不同的分科采取了差异『性』考试。文科高考语数外和政治、历史,理科高考语数外和物理、化学,其中数学又分为理科数学和文科数学两种。

    宁声涛最初在天佳中学高97级一班读书,虽说没有进行文理科分班考试,但这个班已经早就明确为理科班级,物理和化学的周课时明显多于政治历史,甚至常常出现物理化学老师占用政治历史课的现象。与此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3班和5班身上,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2班和4班,它们发生的是政治历史老师占用物理化学课的情况。

    宁声涛高一的时候读的是理科,高二高三则转为文科,这其中受到分班考试学校副校长廖生安的影响可能占30%,另外70%却主要由俞德和宁声涛一年来的遭遇有着直接关系。

    宁声涛和张连城倾盖相交,如同情侣们一见钟情一样,刚开始认识就成为最好的朋友。他们心中都愿意自己整个高中时代的同桌就是对方,可是人算怎及天算,老天只给了他们半天同桌的时间。

    第一次正式排定座位,宁声涛就已经和俞德捆绑到一起。俞德明显是个特殊人物,他的身高应该排在班级的倒数两排之内,可是他却和一米六二的宁声涛一起坐在第一排。

    不知何时,宁声涛就打听到一些消息,这个俞德真的不简单,他的父亲俞洪钟是市里知名人物、着名专家,不但是市里综合实力排名第二的医院——宁坚第一人民医院的副院长,而且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俞洪钟副院长本来也有机会到宁坚最好的医院——宁坚第四人民医院去,可当时作为科室主任的他被一医院以提拔为副院长的重用来挽留,于是他留在了一医院没去四医院。也就是说,他在他的专业领域绝对是宁坚的第一人,甚至是省内前三的级别。

    一位国家重要领导人的一次会诊,俞院长有幸参加,虽说不是主要负责医生,就算作为一个小组成员发表过意见,得到过这位领导人的亲切会见,那也绝对不是任何一个普通人普通医生能够享受到的荣誉。

    俞德是班级里唯一可以不依照身高而坐在第一排的学生。

    就算俞院长很有影响力,很有人脉,这和俞德坐在第一排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俞德本来就是天佳中学的学生,他和张连城是一个年级不同班的初中校友,张连城在5班,俞德在成绩很好的2班,可他整个初中基本上都不怎么学习,而且还和社会上的人有着不太光彩的各种联系。典型就是后来那种官二代子弟。

    没办法,以俞院长的人脉,教育局长都为他说话,于是他读上了他本来读不上的天佳中学。同样因为人脉关系,他本来的分数最多只能去四班和五班,却到了一班。他在初中时的老师和班主任都非常清楚他的脾气,他并不是一个真正读书的人。

    对他来说,谈恋爱泡妞、抽烟喝酒、打牌打架都是很简单的事情,而且是比考试更擅长的事情。他上课也不特别调皮,就是其他调皮学生会做的事情他一般都会做。

    汤金炬老师不但是班主任而且是年级副组长,他曾经对公布在他的一班名单中的俞德感到非常惊讶,于是找到年级组长,同时也是学校副校长的廖生安表达自己不希望这个没有达到分数线的俞德进入自己的班级。可是廖生安告诉他这个是事情自己做不了主,要他去找校长晏康为。当汤老师找到晏校长,晏校长告诉他这个事情也不是自己决定的。

    汤老师毕竟是学校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晏校长也不能完全就是不搭理,只能为难的暗示汤老师这个决定跟教育局领导有关。意思就是这个叫做俞德的学生背景很强大,家里有影响学校政策的实力。

    其实当汤金炬做学生资料卡的时候也发现了俞德的父亲一栏叫做俞洪钟的职务是一医院副院长。汤金炬不是没有管理过家长有官职和身份的学生,心里暗想,如果仅仅是个医院副院长也未必就能让学校改变政策将孩子分在一班,很可能不仅仅是副院长这么简单,一定是还有亲属在教育局,或者这个副院长与教育局领导有着很深厚的关系。

    改变不了,也只能接受。汤老师无法把俞德赶走,只能考虑如何讲俞德安抚住,至少不能在班上影响班级秩序和纪律,就算个把个学生成绩不算理想也未必影响整个班的班平均分多少,更未必能影响一些优等生创造高考纪录。

    最初宁声涛和一个叫做白景号的男生坐过一段时间的同桌,整个叫做白景号的男生是班上最矮的一个男生,身高只有一米五五。白景号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但是比较勤奋,笔记做的非常仔细,上课也非常认真。他是通过交费进入一班的议价生,不过学习态度和积极『性』都很好,看来也是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在高考时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考上一个好大学。

    也就一个多月时间,国庆节过后,班级进行了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月考,班上有77个学生参加了完整的考试,只有一个女生因为生病原因缺考了两科,不计入班级排名当中。通过一个月多一点时间的学习,张连城在班级排名第二十一位,宁声涛子班级排名为二十五位。白景号排名第六十名,俞德排名第六十九名,张连城的同桌陈庆佑排名第七十五名!

    很难得,这次月考宁声涛和张连城的英语都不理想,张连城100分只考了51分,宁声涛则考了一个42分。可以说两人都是依靠其他四科的成绩来弥补了自己在英语上的差距,张连城尤其在数学和物理上发挥出了超高水平,都进入了全班前十名,凭借这两科的优势分数填补了英语的差距。宁声涛则是凭借语文和化学的优异表现使自己的总成绩进入了全班的前三十名。

    宁声涛和张连城谈过,主要还是因为语数外三科都是100分制,所以他们的英语差距没有真正被拉开。假使是150分制,两人必将受到英语的拖累,最起码是进不了全班前五十名。

    两人各自有两个学科发挥出『色』,又有一个学科发挥最出『色』,从而托起了总分。张连城的数学98分排名全班并列第二,宁声涛的化学95分排名全班并列第四。

    月考过后的座位调整是按照成绩好优先选的原则进行的,就是依照名次的高低来排队进行座位自主选择。名次越高就越先选择,可选择的座位数量越多,名次越低可选择的机会就越少。

    理论上说,张连城在宁声涛之前选择,他完全可以选定一个两人座位都空白的一个位置,留下另一个等排在他之后不久选择宁声涛来选择,这样两人就能够坐到一起了。两人也正是这样打算的。可惜就在第十一名选择和第四名坐同桌之后,突然汤老师拿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前三十九名的同学都不能选择相互之间坐在一起,要帮助后进生。也就是前三十九名都只能选择两人座位都空着的座位,以便后面第四十名开始的同学选择一个成绩更优秀的同学坐在一起,可以得到帮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