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时代的灵魂 > 第126章 商业头脑(上)
    “什么意思?那你说该多少钱?”店伙计问。

    “不是二块二吗?那是多少钱?”梅勇也问。

    “一两六毛,这是零售价。二两一元,这个时候二两面的批发价是每两五毛,比一两面的零售价便宜一毛。三两一块二,这个时候每两面的批发价是四毛,比二两面的批发价又便宜一毛。那么按照这个推理,四两面的批发价是不是应该比三两面的批发价还要便宜一毛才对?”

    “是吧——?”店伙计不太肯定,语气有点摇摆。

    “哦,我明白了。”梅勇表示自己懂了江老师的说教。

    “那四两面应该多少钱一两呢?”

    “比三两面的单价要少一毛,三两面是四毛一两,那四两面的单价就是三毛一两。三毛一两,四两,四三一十二,那四两面就是一块二!”店伙计刚算出来,又模糊了。小声嘀咕:“三两面一块二,怎么四两面也是一块二呢?这是怎么回事?”

    江泳博不等店伙计继续思考难题,接着说:“四两面是三毛一两,那五两面呢?多少钱一两?”

    也许是心理犯嘀咕,所以这次店伙计没有专心致志的梅勇算得快。

    “五两面比四两面多一两,按照多一两面少一毛钱,那么五两面的时候每两面就应该是二毛。”

    “对了。看看,是不是有问题?”江泳博在梅勇的肩头一拍表示赞许。

    “什么问题?”店伙计问。

    “你刚才说五两面是不是应该二块二?现在呢?明明应该是一块钱,你却说二块二。如果我们用一个碗来吃五两面就是一块钱,被你拿两个碗分成一个二两一个三两之后就变成了二块二。我要多花一块二的钱,这不是我吃亏了你算错了吗?”

    旁边吃面的人也不都是学校的学生,也有附近商店或者地摊做生意的和极少数路过这里去了老桥井批发市场或者准备去市场的顾客。其中已经有人笑出声来。

    “那到底半斤面应该多少钱呢?”

    “你看,刚刚我们费了时间费了精力认真的计算了一下,半斤面不是应该一块钱吗?”

    “那也不对啊。三两面一块二,半斤面只要一块钱,那不是越多越便宜了吗?”

    也就在店伙计被江泳博给绕进了迷糊之中,在里面喊了两次店伙计去端面的老板从里面厨房走了出来。本来以为侄儿偷懒的老板准备给侄儿来两巴掌,却听到了江泳博和店伙计的最后两句对话。于是就站在店伙计和江泳博的身后,也不说话,继续听着。

    “本来批发价就是越多越便宜啊。你还没想明白吗?买的越少单价越贵,买的越多单价越便宜。这就是说做生意要讲究个薄利多销,卖的越多总量就赚的越多。你想,如果一两面你们赚一半的利润,也就是赚了三毛,那一两面最多也就赚了三毛钱了吧。如果二两面你们单价更低,每两面赚的更少,就算赚了两毛吧,那两个两毛就是四毛,比三毛多吧。更便宜了反而赚的更多了。是不是?”

    “那你这个算法,三两面更便宜,每两只赚一毛钱,三两面不是只赚了三毛钱吗?面更多了,反而没有二两面赚四毛那么多,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江泳博听到这个中年男人的口音,扭头一看,原来是店老板正看着他们呢。

    “我也就是算算。”江泳博稍稍有点尴尬的解释。

    “叔,他说半斤面一个碗装就是一块钱,分成二两和三两就要二块二。”

    “什么半斤面一块钱?”

    “是这样的……”旁边一个卖布的门面的中年妇女抢着把刚才江泳博给店伙计算的方法简单说了一遍。江泳博拦了拦,没拦住,于是只好尴尬的笑着。

    “哦,哦,哦。”面店老板认真的听着,一边听一边点头。

    “这个学生娃真厉害,未来可能是个做生意的好手哦。”布店女老板最后总结说。

    基本搞清楚了江泳博的算法之后,面店老板说:“什么做生意的好手,怕不要是个诈骗犯哦。”接着,他又走到江泳博身边,也不生气也不笑,轻言细语的问:“你说半斤面一块钱,对不对?”

    “是啊。是,我是——”江泳博知道面店老板可不像店伙计那么好忽悠,于是刚才那种举重若轻、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能力消失了。

    “那你这么个算法,没增加一两面就要少一毛钱,那六两面该多少钱?”

    “六两面比五两面每两少一毛——”梅勇居然接话了。江泳博赶紧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一两六毛,二两的时候每两五毛,三两的时候每两四毛,四两的时候每两三毛,五两的时候每两二毛,六两的时候每两就该一毛了哦。那六两面只要六毛钱嘛。七两面呢?八两呢?是不是七两面就不要钱了啊?我请你白吃是不是?八两面还要少一毛,那是不是你吃完面以后我还要给你八毛钱啊?”

    江泳博赶紧低声解释:“开玩笑的,开玩笑的。哈哈,我和他闹着玩儿呢。”

    “你是一初中的学生?”面店老板问。

    “是啊,我经常来你这里吃面的,不是每天吃起码隔天也来吃,有时候早晨吃,有时候中午吃,有时候晚上吃,有时候一天都来吃两次,还有的时候一天我吃早中晚三次呢。你没印象?”

    “嗯。我认得你。好像是姓江吧,大江的江。”

    “哦,我是江泳博。一初中94级1班的。”

    “嗯。我这里也有一个算法。你听不听?”

    “你说你说。我听着,老板的算法才是最终算法,店子是你的,只要你觉得合适的算法一定就没错。”

    “不是我决定的,是行业上的规矩。一两六毛,二两一元,三两一块二,这是最基本的价钱。几乎每个面店的价格牌上都差不多,贵的也就是一毛五分钱而已。我知道有的面店一两是七毛,二两是一块一,三两是一块三。还有二两一块二,三两一块五的。最便宜的我也见过一两五毛,二两八毛,三两一块的。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可以讲价了,可以自己定价了。怎么定价的都有,不过也至少有个基本规矩。”

    “那是那是,要不然有人一两面买一块钱,那还得了?”

    “我也可以一两面定一块钱,关键是还有人来吃吗?没有人来吃,我定10块钱一两,也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没有人来吃,我就一两都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就意味着我没有任何赚钱的机会。”

    “就是就是,10块钱前一两面,怕不要等到小康社会还是富裕生活之后咯。”江泳博这句话还真有远见,二十多年后,他还真吃了不少的10块钱一两的面。

    那个时候已经是21世纪10年代,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中国富豪群体世界第四,开始全球疯狂购物的年代了。吃一两面花费的钱在91年的时候大约是花了他爸接近1/300的月工资。可就算10块钱一两,他也只花了他爸退休月工资的1/350。如果算他的收入,吃一两10元钱的面只花费了他月收入的1/1250。

    “我的算法是,一般人都是吃一两、二两,也有人吃三两。就算有人吃四两的,基本上都是叫两碗,就是两个二两。”

    “嗯,也是,我见过食量大的人会吃四两,就是叫两碗二两。”

    “所以说,一两、二两、三两是基本价格。往上四两、半斤或者更多都是由基本的一两、二两或者三两组成。比如说四两由两个二两组成,两个二两在我店里就是两块钱。如果你要吃一个三两再加一个一两,那这个四两就是一块二加六毛总共一块八。”

    “嗯,这个我懂。”

    “这也就好像我们的钱,只有一分二分五分一毛二毛五毛一块两块五块十块五十块一百块一样。你见过三分钱一张四毛钱一张六块钱一张七十元一张的钱吗?”

    “没有见过。那如何表示三分钱呢?就是一分加两分就行了。如果表示六块钱呢?就是一块加五块就行了。”

    “懂了懂了,同样的道理,不需要给三两以上的面定价,由一两二两三两就可以代替了。是这样意思吧?”

    “嗯。明白了,那好。你叫的半斤面是要由一碗二两和一碗三两组成呢?还是要由两个二两一个一两组成呢?要不然就来五个一两怎么样?”

    “可是为什么三两才一块二,二两一块,一两都要六毛呢?”

    “你不知道?”

    “我想是因为批发的原因,不过也说不准,我没做过生意,我家里也没有人做过生意。”

    “其实你说的批发的原因也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不管你是一两还是二两还是三两,总是用一个碗,总要打佐料,总要用相同的劳动去做。所以分量越少,单价中劳动的价值就越高。”

    “劳动的价值?”

    “比如说一两面里面我的劳动要占两毛钱,面条的成本要占两毛钱,我赚两毛钱,那么价格就是六毛。而二两面里面成本三毛钱,我赚两毛钱,劳动还是两毛钱,那价格是不是就比两个一两更便宜多了。当然,二两面我可以赚得更多一些。成本和劳动总共五毛,剩下的我就能赚五毛。三两也是一个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