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时代的灵魂 > 第8章 会玩的孩子(下)
    宁声涛拥有着数量庞大的贝壳,不知道其他人其他小孩似乎曾经拥有过多达一万只的贝壳。虽然贝壳不值钱,虽然贝壳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做过一般等价物,拥有类似于钱的作用,但宁声涛的贝壳除了一部分是自己利用假期去河边去一个着名的小河边捡的,更多的贝壳是他通过推贝壳和翻贝壳从其他小伙伴那里赢过来的。他一边赢一边送人,可贝壳的数量还是非常多。

    有些孩子的贝壳是从建筑工地拉来的河沙和鹅暖石堆里面淘出来的,宁声涛也干过,不过这些贝壳要么已经有裂痕或者残缺,要么就是比较小比较薄,不是拿来推贝壳的好材料。实在需要的时候,宁声涛也捡过几次这种贝壳。

    后来,他一个干姐姐家乡镇外面一个地方有一条小河,小河的一个叫做断桥的地方,有多得数不胜数的贝壳,他才开始有选择的,有淘汰的捡取贝壳。因为断桥的特殊环境,贝壳又多,知道的人又少,宁声涛就像发现了金矿一样多次缠着干姐姐带他去捡贝壳。

    有时候,断桥的贝壳还有很多活的,可惜都比较小,并没有太多餐用价值,于是宁声涛把贝壳硬生生撬开,丢掉里面的动物肢体,只获取它们的壳。当读高中时候的宁声涛知道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知道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他才开始后悔自己残忍的杀害了数以百计的活的河蚌。他甚至后悔的把自己的行为与那些猎取非洲大象获取象牙、猎杀鲨鱼获取鱼翅、猎杀藏羚羊获取毛皮的盗猎者的行为相提并论,并对自己年少时候的行为进行忏悔。

    宁声涛有时候一个在家看书做作业,因为自己做作业的速度很快,其他很多同学都还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他已经休息了好一会儿了,等到有小伙伴来家外面天桥过去的正对窗口的地方叫他出去玩的时候,他才会考虑是否需要出去玩耍。

    大多数时候宁声涛是不会出去玩的,又有太多的书要看。除非是正完成了一本书的学习研究历程,而新书还没有确立起来的间歇,他偶尔也出门去和小伙伴一起玩。为了鼓励他出门去和小伙伴一起玩,宁原基夫妇想尽了办法。

    宁原基对宁声涛说:“你要知道劳逸结合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如果你不能保持精神集中注意力集中身体处于积极而健康的状态当中,那你看书的时候就没有效率,即使看了也记不住理解不了,如果身体和精神的状况不好,说不定你看的书会让你理解偏差失误。”

    宁声涛也不知道是听不懂还是觉得父亲的话没有什么道理,基本上是当耳旁风吹过便算。

    包桂兰对宁声涛说:“如果你光是在家看书,不出去玩,那你看书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看书而看书,读死书,死读书吗?就算你看了很多书,但你知道这些书是怎么写出来的吗?不‘理论联系实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也就白读了。”

    宁声涛还是不为所动,就算被父母赶出家门让他出去玩,也许他都会夹带一本书到楼梯间去看。等到父母在阳台上看不到宁声涛出单元门,才在单元楼梯间里逮住宁声涛坐在台阶上看书。父母也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还是见多识广,从小就出类拔萃,在人群中总是显得比别人更有办法更有思想的舅舅厉害。

    包长青知道了宁原基夫妻幸福的烦恼之后,说这个事情包在他身上,他一定能够让孩子时不时的出去玩玩,当然,读书仍然还是孩子的最爱,只不过要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只是适当的出去玩耍,并不是要杜绝孩子喜欢看书的毛病。

    一次家里面过节团年,宁声涛一家去了舅舅家,宁声涛和舅舅家的表哥表姐年龄相差太大,很难有共同语言和共同交流,但和两个表姐的女儿年龄相差不大,经常可以玩在一起。

    大家一起过了春节,表哥表姐们基本上都离开了舅舅家,各自回到自己家的城市重新开始上班,开始新的一年的奋斗。

    宁原基一家就住在农科院里,和舅舅家在一个单位里,两个家的距离用脚衡量,也就是540步到580步左右,这还包括宁声涛家下三层楼和舅舅家上四层楼的楼梯间的56级台阶和62级台阶的梯步,如果算直线距离,那就更近了。当然,如果宁声涛他们走天桥上13级台阶经过办公区穿越办公楼去舅舅家则更用不了450步就可以到达舅舅家。

    这些步数都是小学时候的宁声涛数过的,不是大人的步数,而是一个十来岁左右的小男孩的步数。

    这一次团年之后,宁原基发现宁声涛不再像以前一样迷恋书本,完全把自己关在书的海洋中了,他开始接受其他孩子在楼下在门口叫他去玩,甚至偶尔还会主动的找其他孩子玩。看来舅舅包长青确实很有办法,自己夫妇两人一两年的时间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包长青在短短的两三天就做到了。这个当年号称“万事都可以想办法解决”的舅哥,确实是很有一套。

    宁原基很想知道包长青用什么办法让宁声涛开始喜欢“玩”,恢复了孩子的天性的。他问包桂兰:“包老师,哥哥用什么办法把小涛的天性给激发出来的?你不觉得最近他开始喜欢出去玩了吗?”

    “是啊,我也发现了,哥哥说他有办法,看起来果然有办法,而是办法还挺管用的。”

    “那他到底用了什么办法呢?能不能持久?”

    “哥哥当年读书的时候就是个人精,什么花样都有。听大姐说,哥哥小时候每次要挨爸爸打的时候,他都有办法躲过去。说是爸爸再生气,只要他讲一个笑话,或者做一件小事儿,爸爸就再也生不了气,只能放过他了。”

    “是吗?确实很了不起啊。”

    “哥哥本就是一个读名牌大学,出国留学的人才,现在他全心全意帮助嫂子,你看嫂子的成就多大。最近还听说正在申报领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个津贴可是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技术人才才有机会去争取的。全院最后连院长都觉得只有嫂子去申报机会更大一些,余院长都放弃了申报。嫂子还是政协委员,什么什么农业科技管理协会委员,还有很多社会组织都在邀请她呢。可是你知道吗?这些成就背后就是哥哥的帮助。都说一个成功男人身后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哥哥家刚好相反,一个成功女人的身后有一个伟大的男人。”

    “我听说家族里就是大姐的二儿子很像哥哥,是个读书和待人处事都非常出色,完全没有什么事情能难住的人。”

    “就是啊,大姐的老二哲林确实有点像哥哥,一个模子出来的样子,要不现在人家还是军事大学教授,还是军队研究院的负责人。恢复高考的时候考了名牌大学,还报送到美国去留学,回来以后既是研究院的领导,还在军大里教书带研究生。大姐家的孩子都很出色,哥哥家的孩子呢,确实没有找到比得上哥哥和大姐当年读书水平更高的。老三陈哲理、老四陈哲洋也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只有老大陈哲维没有读大学,可是他确实读书水平最高学习能力最强的,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读大学,但说起看书,可是和我们小涛一个模子的,有点书呆子气。”

    “就是啊,我也见过,也听过哲维的故事。就是害怕小涛也形成哲维的那种书呆子脾气。虽说书呆子也没什么不好,不过还是觉得像哲林要好一些。既能学知识,又有动手能力,还有创造能力。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是好事情。我们养个孩子,总是希望不要给国家和民族添乱,对社会有益,自己也能幸福生活吧。”

    “我知道,‘养不教父之过’,你一直都是很尽心尽力的培养小涛的,孩子就是你人生理想和梦想的延续。”

    “我们好像扯得太远了吧。到底哥哥用了什么办法呢?”

    “我也不知道啊。不过只要有效果就行了。”

    “难道我们还不如孩子他舅舅了解他?哥哥的办法有用,至少说明哥哥很了解小涛啊。否则再好的办法没有针对性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我们知道了哥哥用的什么办法,也就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孩子越来越大,我们的管教是不是要变成更多的陪伴和理解呢?”

    包桂兰听出了丈夫的意思。包桂兰脾气很爆,很容易激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采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她知道丈夫的意思,心里也接受,可总是遇到事情就激动。

    “总会知道哥哥用了什么办法,先不着急,等等看,如果效果好,也很持久。我们再去问哥哥,或者问小涛也不迟。而且,我们可以仔细的观察一下,说不定就能找到小涛的变化。也就能推敲一下哥哥用了什么好办法。”

    自此以后,宁声涛不仅仅在学习上完全超越同龄人水平,在玩耍上面,也不断的展示出自己会玩的才华。他不但贝壳儿贝壳儿玩的很出色,其他游戏也不错,并且是发自肺腑的认真去玩。赢要赢的漂亮,输也要输的快乐。

    (本章完)